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 格式:pptx
- 大小:236.38 KB
- 文档页数:27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如下:
1、留(保留法):凡国名、朝代、年号、地名、人名(字、号等)、官职名、
物名、器皿、数量词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翻译。
如《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中的南阳刘子骥,地名人名,不译。
2、换(替换法):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固定句式等,翻译时应把古词换
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3、删(删减法):翻译时可删减词语,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
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等。
简单说就是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
删去。
4、补(增补法):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里译文时“见”的前面应加上“桃花源中的人”,“乃”前也要加“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5、调(调位法):翻译时,有些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
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对于中学语文而言,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文言文的阅读呢?一些高三的语文老师给了大家几点建议,不妨尝试一下。
一、预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
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做法是:(1)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
(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解读。
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
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
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3)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
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历年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这一类题也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这两年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一直是20分左右,其中翻译占6-10分,分值已经很大了,所以,对这一类题我们应高度重视。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教学的责任和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具体的解题步骤,下面结合高考例题分析一下。
第一步:抓住句子中的活用词和固定的单音节词直译。
词语的活用最常见的有名词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动词用作名词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2007年山东卷中的翻译题: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其中“异”本是形容词,但它的后面跟了一个代词“之”,所以“异”就是意动用法了,应译为:感到奇怪。
2008年的全国卷Ⅰ文言翻译题: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其中“君之”、“兄之”,“君”、“兄”如果用名词义去解,根本讲不通。
由句子的结构分析可知,它们都同“之”构成了动宾关系,已活用为动词了,所以“君之”应译为“用国君之礼待他”,“兄之”应译为“用兄长之礼待他”。
固定的单音节词指在现代汉语中做双音节的词,如:“妻子”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妻子和儿女。
在2006年全国卷Ⅰ中,翻译题“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的“妻子”就当此解。
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句直译。
特殊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判断句和被动句都有固定的翻译格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要先调整好正常顺序再翻译。
固定格式句有“有以……无以……”、“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
2008年江苏卷的翻译题: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翻译时应补足。
2008江苏卷的翻译题: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其中“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一、预读主要目标: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文学常识、时代背景。
具体做法:(1)查工具书,给生字加拼音;(2)根据老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准确清楚地朗读文章;(3)结合预习提示和注解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常识。
二、抄读主要目标:熟悉课文、明确重点难点。
具体做法:(1)抄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名言警句;(2)勾画并抄写文中的难句、重点句;(3)结合预习提示、课下注解、课后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
三、解读主要目标:通过分析语言,具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具体做法:(1)结合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含义;(2)分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3)结合注解口头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主要目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鉴赏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章法结构等,品读文章的优美意境。
具体做法:(1)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分析文章的具体特征;(2)书面翻译课文或疑难片断,做到心中有数,扫清障碍;(3)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4)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诵读主要目标:对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按大纲要求背诵课文。
具体做法:(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2)扩展阅读,研读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也可从网上下载有关信息;(3)整理学习笔记,编复习提纲,强化重点难点的记忆;(4)在老师的指导下写读后感或小论文,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水平。
高二语文的素养培养技巧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简奥难解,非具深识者不能通晓。
然欲学古人之言,必先精通其法。
今为诸君述文言文翻译之五步,以期助学者一臂之力。
一、识词义文言文之词,往往一语多义,或古今异义,故第一步当识词义。
学者需详查词典,明辨词之正误,解其字面之意,并考察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如《论语》中“仁”字,本意为爱,在文中则指道德之最高境界。
又如表“于”字,古义为“在”,今义为介词,学者需仔细甄别。
二、辨句式文言文句式复杂,有省略、倒装、被动等,故第二步当辨句式。
学者需熟悉文言文常见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倒装句等,并结合上下文判断句意。
如《史记》中“秦王见之,色动”一句,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秦王见之,色动于面”。
学者需根据句式特点,正确理解句意。
三、考修辞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故第三步当考修辞。
学者需分析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蛾眉”比喻自己的才华,以“谣诼”比喻流言蜚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遭受的误解和冤屈。
四、明主旨文言文翻译,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把握文章主旨。
故第四步当明主旨。
学者需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如《出师表》一文,主要表达了诸葛亮忠诚报国、鞠躬尽瘁的精神。
学者在翻译时,需准确传达这一主旨。
五、校润色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和润色。
这是第五步。
学者需仔细检查译文,确保无错别字、漏字、多字等错误。
同时,对译文进行润色,使其更加通顺、流畅。
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原文简练,译文可适当增减字词,如“青青学子衣领,令我心情悠长”。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遵循以上五个步骤,方能准确、流畅地传达古人之言。
学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耐心细致,反复推敲,方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五步走高分拿到手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占19分,其中文言句子翻译就有10分之多,当然,其它文言文阅读题也是以翻译为基础的,可见古文翻译能力的重要。
所以,要想在高考中提高文言文阅读题的得分,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除了指导学生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外,语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笔者认为文言翻译要做好五步:一、带入语境,弄清大意绝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在阅读整篇文章后,对句子的意思会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种情况下,就无需带入上下文了。
如果拿到一个句子,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则要回到该句所在的段落,看看这个句子的前面和后面,例如《陈公神道碑铭》中有一句翻译:“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批改下来,全班50多个学生,无一人答对。
究其原因,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该句什么意思,更谈不上准确地翻译了。
该句在段落的结尾,我们只能联系前面的句子:“亦易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
”这一句的意思不难理解:变无为有,以少胜多,这是有才能的人才能做到的。
根据这句的意思,再根据“小拘常见之人”这样的词,可推断后面的“小拘常见之人”应与“材智烈丈夫”相对,大致是没有智慧才能的人,再有“亦安能责其此出哉?”是个反问句,但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就是说这类人不能做到前面的人做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根据后面的步骤去做,就不致于全军覆没了。
二、查找省略,遇省则补文言文里,省略是最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常会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在翻译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补充,因为省略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有时甚至决定对句子的理解。
例如《关忠节公家传》中,“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这句的意思是大帅每天用书信和英军来往,希望紧张的形势能够稍微缓解得时间长点。
而很多学生没有注意省略的成分,或者将省略成分填补错误,造成对句意的曲解。
如有的同学这样翻译:“大帅每天都写信和关天培交往,希望关天培坚持住,得到稍微延缓。
”在补充省略成分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前面的语境。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一以直译为基础,所谓直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落实,有意思的要译出来,没意思的要搞清它的作用。
二抓准动词。
动词是句子的主干,是句子的眼睛,它前连主语,后接宾语,在文言文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有时候它对我们理解句式还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有先抓动词的意识,要分清动词的活用,尤其是使动,意动和为动。
三理清句式。
句式是句子的骨架,要把握好文言文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注意补充主语和宾语,把话说清楚)和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
四体会虚词。
主要把握虚词的指代内容(分清人称和指示的区别)和虚词所体现出的句子的语气(推测,反问,希望和商量等)。
五验证句子的简明和连贯。
也就是说看基本成型的句子表意是否清楚,语言是否简洁,上下句之间是否连贯。
最后誊写到试卷上。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韵长。
然后世学者,多难于解读,故翻译之法,遂应运而生。
今吾试述文言文五部翻译法,以期为学者们提供一助。
一、直译法直译法者,即以现代汉语直译古文之意也。
此法要求译者须忠实原文,不增不减,不歪曲,不误解。
具体步骤如下:1. 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2. 注意词性、语法、句式等,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3. 遇到生僻字、词,应查阅字典,确保翻译准确。
二、意译法意译法者,即根据原文大意,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原文之意也。
此法适用于原文难以直译,或原文表达过于简略,难以理解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 深入理解原文,把握其主旨大意。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力求准确、流畅。
3. 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具有文学性。
三、增译法增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句式,使译文更加完整、易懂。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缺失的信息。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补充缺失的信息。
3. 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四、省译法省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删减原文中的某些内容,使译文更加简洁、明快。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可以省略的内容。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删减原文内容。
3. 注意保持原文的主旨和风格。
五、注译法注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等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需要注释的内容。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对生僻字、词、典故进行注释。
3. 注意保持注释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总之,文言文五部翻译法各有侧重,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准确、流畅、生动,使读者能够领略到文言文的韵味。
如此,方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