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收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9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点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的特点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通过税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也就是说,任何纳税人不管是否自愿,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其获取的收入就归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给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国家财政分配的本质,国家征收税收的方式之所以是强制的,正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的。
(3)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实施征税的标准,以便征纳双方遵守。
以上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通常称为税收“三性”,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由此可见,税收所体现的实际是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的分配关系一、税收的概念和特点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的特点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通过税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也就是说,任何纳税人不管是否自愿,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其获取的收入就归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给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国家财政分配的本质,国家征收税收的方式之所以是强制的,正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的。
(3)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实施征税的标准,以便征纳双方遵守。
第一章税收的基本知识§1-1认识税收一、什么是税收概念: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为建立。
2.税收的发展税收雏形:夏(贡)、商(助)、周(彻)。
二、税收的含义税收的主体:国家手段(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目的:实现其职能1.资源配置2.所得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发展职能对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基本形式三、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依据国家政治权力。
2.无偿性:国家征税不需偿还,以强制性为条件。
3.固定性。
四、税收的一般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2.税制要素一、税制的概念:国家规定的税法收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包括税收体系,及各种征收管理制度。
)核心:税法税收制度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即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与纳税人既有联系又有相区别的: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负税人(销贷方)纳税人分类:居民纳税、非居民纳税(所得税法)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法中。
三、征税对象(不针对人针对行为)也叫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
既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也是税种命名的主要依据。
四、税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比例税率:(幅度、统一、差别)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超额、超率、超倍)累进税率(一)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最常用,应用最广的税率制度(二)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5800的纳税额:1500×3%+(4500-1500)×10%+(5800-4500)×20%(三)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税法基础知识第一讲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则是法学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对税收的概念,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1.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关系,两者密不可分,是国家机器赖以生存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2.税收是一种分配形式,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3.税收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二、税收的特征税收作为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利所进行的特殊分配,必然有它自己鲜明的特征。
其特征通常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员的身份,凭借政治力量,通过颁布法律或法规,按照一定的征收标准进行强制征税。
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纳税,负责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税双方共同遵守。
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限度性。
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了征收范围和比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纳税人就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它区别于一次性的临时摊派以及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没收等。
税收通过法律规定了征收比例,使其具有限度性,对纳税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税务机关来说也又征税的尺度,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三)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从税收的产生来看,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料,而国家机器本身又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只能通过征税来取得财政收入,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税收2.征税对象3.纳税人4.税率5.超额累进税率6.减税、免税7.起征点与免征额8.税收体系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3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
(×)无偿性是第一性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税收的重要意义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6.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纳税人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7.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
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3.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3.按税法的地位分类:税收通则法(共同性问题);税收单行法(某一类问题)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国内税法(一国范围内);国际税法(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权益分配)三、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一、习题(一)名词解释1.税收2.征税对象3.纳税人4.税率5.超额累进税率6.减税免税7.起征点与免征额8.税收体系(二)填空1.税收,是国家凭借____,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的___、___、___形式特征。
3.___是税收的第一性,是税收“三性”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
4.财政发行,是指用于______的货币发行。
5.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__的单位和个人。
6.抗税()。
即以__、__方法拒不缴纳税款。
(三)单项选择1.税收的主体或征税主体是()。
A.国家B.企业C.居民D.经济组织2.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
A.纳税人B.税率C.税目D.计税依据3.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称为()。
A.免征额B.起征点C.减税D.免税4.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叫做()。
A.偷税B.漏税C.抗税D.骗税5.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每一段税率实际上就是相应级距所得额的()。
A.超额累进税率B.名义税率C.实际税率D.边际税率(四)多项选择1.税收的形式特征,就是()。
A.强制性B.随意性C.无偿性D.规定性2.一般说来,税率形式有()。
A.从价固定税率(比例税率)B.从量固定税率(定额税率)C.累进税率D.定量税率3.一般说来,从价固说税率的形式有()。
A.产品从价固定税率B.行业从价固定税率C.地区从价固定税率D.幅度从价固定税率4.减税免税具体包括()。
A.减税B.免税C.起征点D.免征额5.对于一个税种来说,按一种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被确定的纳税环节的多少,课征制度可以分为()。
A.一次课征制B.两次课征制C.多次课征制D.每次课征制(五)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税收的概念?2.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3.怎样认识“税收价格”?怎样认识宪法学上的税概念?4.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关系怎样?5.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何在?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简述税收的概念一、引言税收是现代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税收的概念、种类、主体、目的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二、税收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性地向纳税人征收财产或所得的一种行政行为。
它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支出需要而对纳税人征收财产或所得的一种强制性支付。
在市场经济中,税收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税收种类1. 直接税:指由个人或企业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2. 间接税:指由生产者或销售者向消费者转嫁后再缴纳给国家的消费税,如增值税和营业税。
3. 地方性税:指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各种地方性财政收入,如房产税和车船使用费等。
四、纳税主体1. 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代表人员等。
2. 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3. 政府机构: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等。
五、税收目的1. 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征收税款,可以为国家提供财政支出的基础。
2. 调节经济发展: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税制改革和优化,可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减轻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
六、税收影响1. 对个人生活影响: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生活有直接影响,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支出和储蓄。
2. 对企业经营影响: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经营有直接影响,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考虑到利润率和成本控制等问题。
3. 对国家财政影响: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结论税收是现代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税收的概念、种类、主体、目的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的定义、税收的种类、税收的目的和税收的特点。
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指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税收的种类税收按照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由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中的经营者代为缴纳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税收还可以按照税率的不同分为比例税和定额税。
比例税是按照纳税人的所得或财产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定额税是按照纳税人的经营规模、产值等确定的一定金额征收的税款,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三、税收的目的税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财政收入、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
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首要目的,通过税收向国家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宏观调控是税收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税收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公平是税收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四、税收的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公平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强制性是指纳税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不能逃避。
普遍性是指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论其收入高低。
公平性是指税收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财力状况征收,实现税收的公平。
稳定性是指税收应当具有稳定性,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
可变性是指税收应当具有可变性,根据经济情况和国家需要进行调整。
项目一税收基础知识一、税收的概念(了解)1.税收的定义税收:全称“国家税收”,简称“税”,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标准,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特定分配形式。
2.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关联知识点)(1)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以国家为主体,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的一种特定分配。
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税收产生的政治条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而税收又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能调节、影响经济。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90%左右来自税收。
(4)税收与法律的关系税法是法学概念,税收是经济学概念,二者密不可分。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3.税收的本质(关联知识点)(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4)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了解)税收作为一种特定的分配形式,有着自身固有的形式特征,即:(1)强制性(保证)(2)无偿性(核心)(3)固定性(两者的必然结果)这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
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证,固定性是上述两者的必然结果。
【关联知识点】:税收的职能(1)组织收入职能(最基本的职能)(2)调节经济职能(3)社会管理职能三、税收的分类(了解)税收的分类:四、税收制度(掌握)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税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制包括税收法规、税收条例、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等;狭义的税制主要是指税收法规和税收条例,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支付,用于满足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一种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税款,没有选择权。
(2)普遍性。
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阶层。
(3)公共性。
税收是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收入来源,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服务和建设的资金需求。
(4)稳定性。
税收是国家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运作和发展。
二、税收制度1.税种分类(1)依纳税对象分类。
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依税收方式分类。
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依税收对象分类。
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税收征收和管理(1)税收征收机构。
由税务局、海关等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工作。
(2)税收管理。
包括纳税申报、抵扣、汇缴等管理工作。
(3)税收征收程序。
包括税收申报、核定、征收和缴纳等程序。
三、税收的作用和意义1. 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 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3.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能够通过纳税人负担的不同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四、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该符合纳税人的付费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
2. 税收的公正原则。
税法应该公正透明,避免不公正和歧视。
3.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税收的破坏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4. 稳定原则。
税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障政府财政的稳定收入来源。
五、税收政策和改革1. 税收政策的目标。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
2. 税收改革的内容。
包括税收体制改革、税种改革、税率调整等。
3. 税收政策的实施。
通过采取差别化税率、减免税款和调整税收征收方式等措施来完善税收政策。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 税收与经济增长。
税一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国家通过税法规定,对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税收征收具有强制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征纳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要求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收是国家赋予纳税人的公共贡献,是国家和社会相互责任的体现。
二、税收的分类根据税种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纳税,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直接联系。
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等。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并非直接缴纳税款,而是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式进行缴税。
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另外,根据税收的对象不同,税收可分为个人税和企业税。
个人税是指对自然人的收入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个人财产税等;企业税是指对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收入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企业财产税等。
三、税收的目的税收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支持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体来说,税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国家提供经费支持,用于国防、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2.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可以通过征税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的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3. 调节宏观经济。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减免税收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4. 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税收可以用于支持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稳定。
四、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用以规范和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
税收政策包括税收立法、税收征收、税收管理和税收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分配。
税收政策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灵活性,它可以通过调整税率、扩大税基、优化税收结构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社会发展进行引导。
一、国家税收的含义国家税收,是指一个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类纳税人,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二、税制的要素及内容税收制度的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税目、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减免税等。
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税制的基本要素。
纳税人。
即纳税义务人,又称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征税对象: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的区别及联系纳税人。
即纳税义务人,又称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课税对象。
又称课税客体,是征税的依据,即确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通过规定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这一问题在现代社会,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类,国家的税制往往也是以对应于这三类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为主体。
与课税对象相关的是税源。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各种税有不同的经济来源。
有。
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起着调节收入的作用,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
一个企业或者个人要交税----必须有缴纳者、征税对象计税目、还要有税率计算数额,所以构成税收三要素。
基本条件。
四、税收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税收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2.无偿性: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
3.固定性: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
税收的基本知识1. 税收基本概念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复杂的财政经济范畴。
它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按照法定税率所征收的强制性赋税,税收不仅包括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调节,还包含社会资源分配、财富再分配等多种功能。
税收由政府征收并用于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这些服务包括国防、教育、医疗保健、交通系统、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障等。
税收制度通常由税收法规、税收政策、税收机构等组成,旨在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效率性。
税收具有无偿性,即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在缴纳后不会直接返还给纳税人,而是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
税收还具有固定性,即税收的种类、税率和征税对象等都是预先规定的,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税收不仅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也是调节社会经济、实现公平分配的重要工具。
通过调整税率、税种和征税对象等,政府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还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1.1 税收的定义税收的定义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纳税人的财产、所得和其他经济活动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和目标,通过调整国民经济关系,调控社会分配,保障国家财政需要而实施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基本功能包括筹集财政收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福利和维护国家政权稳定。
税收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税(如所得税、财产税)和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
1.2 税收的作用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维持社会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通过法律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强制性分配的一种手段。
税收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可以通过差别税率等制度设计,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投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税收基本知识宣传材料一、税收的定义和作用税收是指由政府依法征收于居民和企业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的主要作用如下:2.调节经济: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可以调整资源配置、改善收入分配,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公平:税收可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行业规范:通过税收手段,可以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
二、税收的分类根据税种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1.直接税:指由个人或企业根据其经济能力直接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间接税:指由生产、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间环节的纳税人收取或代扣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三、税收的征收与征收对象税收的征收过程包括税源确认、计税和纳税三个环节,征收对象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
1.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为居民个人,根据个人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确定应纳税额。
2.企业所得税:征收对象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根据企业的利润额确定应纳税额。
3.增值税:征收对象为生产和服务环节的企业,根据销售额与进项额之差计算应纳税额。
四、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纳税人,我们有一些权利和义务需要知道和遵守。
1.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有知情权、申诉权、参与税收立法权等,同时也享受税务机关提供的便利和保护。
2.纳税人的义务:纳税人应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如实申报纳税事项,如有异议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核查和调解。
五、税收政策和优惠措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税收政策和优惠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如个人购房贷款利息抵扣、创业企业所得税减免等。
六、加强税收宣传的意义加强税收宣传,可以提高纳税意识,增加纳税积极性,减少偷税漏税行为,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如何获取更多税收知识了解税收知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参与税收宣传活动,关注财政税务部门的信息发布。
2.阅读相关的税收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税收是政府向个人、家庭和企业收取的一种强制性费用,用于满足政府的开支需求。
税收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强制性从财产所有者那里征收以满足政府公共支出需要的支付。
税收学是研究税收的一门学科,包括税收理论、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各种各样的征税方式都已经存在,并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税收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是政府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收学的基本理论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政府依法征收,用于公共支出的一种经济征税制度。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强制性、普遍性、特定用途、公平公正和合法合理等。
强制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规定,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
特定用途是指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
公平公正是指税法要求征收税收必须公平公正,不得偏袒特定阶层或个人。
合法合理是指税法规定的税收应当合法合理。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权力性、强制性、确定性、终止性、非必要成本性、收益性和公平性等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指政府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全体纳税人。
权利性是指政府是唯一的税收征收主体。
确定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标准和征收对象是由法律规定。
终止性是指税务机关检查纳税人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确定其纳税义务。
非必要成本性是指纳税人没有取得直接的利益,只是通过纳税来给政府垫付开支。
收益性是指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公平性是指税收应该公平公正,不偏袒特定的阶层或个人。
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的增加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和投资。
(2)税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引导资源向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领域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知识点、重点与难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概念,公共经济学和法学的税收概念,中外学者关于税收概念的不同表述;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通过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
熟悉税收术语,特别是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等税收要素术语和有关非税收要素术语。
建议本章的学时数为2课时。
二、本章知识点1.税收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公共经济学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法学上的税概念是指,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者(公民),以自己的给付是用于宪法规定的其享有各项权利为前提,并在此范围内,依照遵从宪法制定的税法为依据,承担的物质性给付义务。
古今中外的学者关于税收概念还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2.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
税收的“三性”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
“三性”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正是这个统一体,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才构成各种社会形态下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即共性。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主要包括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比较、税收与公债的比较、税收与罚没收入的比较、税收与财政发行的比较、税收与公共资产、公共资源收入的比较。
4.税源、税基、税本。
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税基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征税的基础,二是指计税依据;税本,即税收收入的根本,是产生税源的事和物。
5.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
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行为;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6.起征点和免征额。
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7.偷税、骗税、抗税。
偷税即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讯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抗税即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骗税:亦称骗取出口退税,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税收的形式特征本书对税收“三性”的表述不同于一般“三性”表述之处在于用“规定性”取代了“固定性”。
虽然“固定性”与“规定性”内涵相同,但“规定性”表述似乎更贴切些。
1、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国家产生之时就需要供给实现其职能的经费。
当这种经费只能凭借政治权力从人民手中无偿取得的时候,税收便产生了。
所以说,无偿性是税收的第一性,是税收“三性”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
而要做到无偿地分配,就必须以“强制性”作保证。
因为如果不是无偿,当然无须以“强制性”作保证。
而要无偿,则可能出现不愿意付给或不愿意足额付给的情况,所以要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形式来保证无偿分配的实现。
可见,伴随“无偿性”特征的,必然要有“强制性”特征。
而强制性是体现在法律、法令和制度上,就是说首先要立法。
而要立法,就必须在法律上明确对什么征,征收比例是多少等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的“强制性”也就体现了税收的“规定性”。
否则,税收收入的适度和足额也就无法保证。
总之,税收的“三性”,既各具内容,又相互紧密联系。
“三性”之间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正是这个统一体,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才构成各种社会形态下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即共性。
2、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如果说税收的本质是税收概念的内涵,那末,税收的“三性”形式特征便是税收概念的外延。
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这是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重要意义所在。
看一种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主要不是看它是否具有税的名称,而是看它是否同时具有“三性”特征。
凡是同时具有“三性”特征的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就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比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种“国营企业调节税”,它冠以税的名称,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因为它实行“一户一率”,不具备税收的“规定性”特征。
又比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前期,我国征收的“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它虽然没有冠以税的名称,但却可以认为它是实际意义上税收。
本章难点:什么是税收本章开头并列了三个税收概念,虽各有其长,但最能反映税收形式特征,因能揭示税收本质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概念。
这就需要我们从比较中去认识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国家具有政治权力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两种权利, 两种权力对应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两种职能,其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以及举办公共工程,公共物品两方面。
税收仅仅与政治权力有本质联系,其收入也只能用于满足社会管理职能。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这些物品必须由国家以政治权力主体身份通过非等价交换的方式即强制,不直接返还的方式获得全部或部分经费加以提供,非等价交换的收入获取形式有多种,税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是最佳方式,成为国家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最正常的经费来源税收课征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M,不能课及C,V。
C是物化劳动转移价值,是简单再生产的物质起点,包括有形损耗,无形损耗(科技进步要求物化劳动消耗的补偿要再超过原有价值量基础上进行)。
作为国家政治权力物质利益体现形式,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税收,不能以物化劳动或其价值为源泉,也就是说税收不能课及C。
V是必要劳动力补偿价值,是维持劳动力的人的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属于简单再生产补偿范畴。
以V作为税收源泉,无疑于自取灭亡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属于生产环节,也不属于交换和消费环节,而是属于分配环节上的一种方式。
然而,分配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即财产权力为依据的分配;二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
而税收正是这种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第二部分背景资料历史上对税收的不同表述“税”字最早见于《春秋》中的“初税亩”。
“初税亩”即履亩而税。
“税”字由“禾”和“兑”字组成。
“禾”指农产品,“兑”有兑换和送达之意。
可见,“税”表明了当时纳税人缴纳农产品与国家对其提供安全保护相交换。
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多种多样的名称。
除“税”这个词外,还称做赋、租、捐、课、调、算、庸、粮、榷布等等,有时它们之间还发生混用或联用的现象。
我国历史上联用最多的词是“赋税”、“租税”和“捐税”等复合词。
“赋”在我国古代,是指用来满足军事需要征收的军需品。
如征用的兵车、武器、衣甲等。
“赋”字由“贝”加“武”二字组成,即货币用于战争的意思。
而中国古代的税最早是指对土地产品和工商业的征收,用于国家一般经费。
正如《汉书·刑法志》的记载: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
鲁国实行“初税亩”以后,各国的军赋改为按田亩征用,如鲁国的丘甲规定方一里为井,十六井为丘,每丘出戍马一匹,牛三头。
由于按田亩征收军赋,赋和税的名称才逐渐混用,统称赋税。
“租”在现代与税的涵义是不同的。
“租”是指财产的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让渡财产使用权而取得的代价和报酬。
“租”是经济利益的有偿交换,税是国家无偿征收的,二者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但是在古代,税与租是通用的。
这是因为在我国奴隶社会,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国家向诸侯、公卿、大夫征税,同天子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诸侯、公卿、大夫收租是等同的。
这就是所谓的租税合一,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一直使用“租税”这个名称。
现在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仍对税收冠以“租税”的名称。
“捐”与税的涵义本来是不同的。
捐是一种自愿的交纳。
“捐”亦称捐纳、捐输,始于战国时代。
捐最初是国家授爵的一种方式,是自愿的、临时财政收入。
以后各代王朝除了利用捐纳授爵以外,还经常以捐的形式征集财源,满足特定用途的需要,如筹措军饷、赈济灾民、举办工程等,从而使捐纳带有强制性。
明代以后,捐纳盛行,逐渐成为的经常性财政收入。
并且各级地方政府往往巧立名目,征收苛捐。
在老百姓看来,捐与税没有什么区别,故统称为捐税。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一、习题(一)名词解释1、税收2、征税对象3、纳税人4、税率5、超额累进税率6、减税免税7、起征点与免征额8、税收体系(二)判断题1.在税收的“三性”特征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
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6.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7.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
其基本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税率)8.在实纳税额与应纳税额相等,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与计税依据的数额相等时,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等;否则,则不相等。
(三)选择题1、税收的形式特征,就是:A、强制性B、随意性C、无偿性D、规定性2、一般说来,税率形式有:A、从价固定税率(比例税率)B、从量固定税率(定额税率)C、累进税率D、定量税率3、一般说来,从价固说税率的形式有:A、产品从价固定税率B、行业从价固定税率C、地区从价固定税率D、幅度从价固定税率4、减税免税具体包括:A、减税B、免税C、起征点D、免征额5、对于一个税种来说,按一种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被确定的纳税环节的多少,课征制度可以分为:A、一次课征制B、两次课征制C、多次课征制D、每次课征制(四)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税收的概念?2 、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3 、怎样认识“税收价格”?怎样认识宪法学上的税概念?4 、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关系怎样?5 、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何在?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