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遗传学控制 实验动物学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152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1.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比较医学: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2.实验动物的特点。
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遗传限定:遗传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动物,即是人为遗传限定的动物。
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
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答: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而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也包括实验动物等。
现在实验用动物则特指不符合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4.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的5项要求。
答: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如下5项要求:①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状态;②尽可能的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③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④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⑤要爱护动物,对因实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谢之情。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近交系:近交系是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
封闭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三项重大突破即:近交系小鼠(1909)、无菌动物(1915)和免疫缺陷动物(1966)的发现和培育成功,为创建实验动物科学奠定了基础。
3R”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LA):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人们运用现代手段和方法培育的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动物品种(系)用于科学研究。
1.从遗传控制角度来讲:来源清楚、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 2.从微生物控制角度来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 3.从应用角度来讲: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近交系:连续全同胞交配20代以上的动物称为近交系特点: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
即 1.增加基因纯合性,固定优良性状2.出现近交衰退近交系的特征(1)基因纯合性 (2)同基因性(3)长期遗传稳定性(4)表型一致性(5)遗传组成独特(6)分布的广泛(7)可识别性(8)繁殖力低,生活力弱。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
F1代特征(1)遗传性状稳定,表型一致(2)基因相同,杂合子(3)具有杂种优势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
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但是动物机体结构和代谢与人类有较大差异,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照搬于人。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第一章绪论●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根据遗传特点不同,常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杂交群(hybrids)。
●目前,我国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CV)animal、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animal、无菌动物germ free(GF)animal。
●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伴随着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
●“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即animal(实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
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Ⅰ前言实验动物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技术和条件,是衡量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标志。
实验动物学内容极为丰富,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的学科。
它涉及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如遗传学、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毒理学等学科与实验动物学都有密切关系。
实验动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实验动物品种的多样化、标准化,另一方面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对实验动物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实验动物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正确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掌握开展动物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技能,为今后开展有关专业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 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 学时。
四、课程性质为基础选修课,适用于研究生各专业。
五、使用教材:《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邵义祥主編,2003 年12 月。
II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了解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围、实验动物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及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1、掌握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2、了解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3、了解实验动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
三、教学内容1、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
2、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4、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5、实验动物从业人员。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实验动物的定义及分类;了解不同控制等级的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