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个性与气质、性格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一、名词解释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识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才能与天才: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才能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
天才是指才能的高度发展。
它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5、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智力:即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7、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为了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又叫比率智商,以后韦克斯勒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二、填空题1、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又叫智力。
2、特殊能力是为完成专门或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
4、勤能补拙说明了性格的勤奋能弥补能力不足心理原理。
5、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大多数人素质相差不大,他们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
7、智商表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8、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个体的能力水平与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
9、能力测验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10、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的心理原理是气质的稳定性。
11、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可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2、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的人是希波克拉特。
1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1.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去进行教育,怎样去发展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4.知道学前教育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时要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良好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欢欢和园园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相一个样。
刚入园时,老师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欢欢,哪个是园园。
阳阳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眼里,阳阳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喜欢运动,动手能力强,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可是,有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却说:“老师,我家孩子就是好动,叫他弹琴时总是坐不住,缺乏自制力,还喜欢问东问西,不知道哪有那么多问题,喜欢在家搞破坏,一个新玩具到他受里就被他拆开成了废品。
邻居家的欢欢可乖了,琴弹得不错,画也画得好,又文静,老师,我家阳阳是不是有问题?”案例中,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家长却怀疑他是问题儿童。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
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发展?本章将分别讲述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学前儿童的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和培养。
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们在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欢欢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自理能力强,胆子大,但是比较冲动,有脾气;园园文静,画画不错,喜欢安静的游戏,不爱说话,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叫姐姐。
双胞胎之间个性尚且有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人呢?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去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育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个性”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诸如“城市的个性”、“这个人很有个性”等,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指的是具有特别性,与众不同。
心理学上的个性则指的是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混淆两者,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事实上,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精神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变化,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两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如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友善;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抑郁质的人表现为温柔。
②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则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具有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要形成这种性格特征就会较为困难。
③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第十章气质第一节气质概述一、什么是气质气质(temperament)一词源于拉丁语temperamerturm,原意是掺合、混合,按比例把佐料调和到一起。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气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秉性、脾气等较为近似。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活泼好动,非常开朗;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较为内向;有的人情绪表现大起大落,有的人情绪则显得细腻深刻。
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是不同气质类型发生作用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将气质界定为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这些特点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
气质是个人最一般的心理特征,它影响到一个人的活动的所有方面。
首先,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
气质不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心理原因,因此不是个性的内部动力因素,它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活动,也不决定一个人的活动的具体方向。
气质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显露于外的动力特点,如心理活动的速度与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分别在感知觉、情绪、性格等心理现象中表现出来,例如,知觉速度的快慢、情绪的起伏变化、性格的内向还是外向等。
由于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因此在个体心理活动的一切方面均有可能受到气质的影响。
巴甫洛夫说:“气质是每一个人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了一定的烙印”。
其次,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
气质不同于性格和能力,它较多的受到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影响,因此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一些研究发现,从我们一出生,我们就表现出较大的气质方面的差异。
托马斯(1970)通过测定婴幼儿对刺激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追踪研究了气质的早期表现。
结果表明:在儿童生命的最初几天内,气质就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这些差异显然不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由于先天的神经系统和其他的先天特性影响的结果。
斯卡特(1969)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较异卵双生子的气质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
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教案第一节小学儿童的能力能力的概述●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就能力而言,单一的能力是不足以完成活动的,需要多种能力相结合。
●要当好画家不能单纯的利用色彩感受能力,还要观察力、想象力、线条感、形态感等多种能力的结合。
能力、才能和天才●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使之能够最有效地去完成某种活动。
●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天才并不表示一个人的全部能力超群,而只是指他在特定的活动领域中是表现非凡的。
能力与知识、技能●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知识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也是一种经验,它是个人在自己的心智互动及生活实践中反复尝试和练习而组建习惯化了的熟练的行为方式。
●能力、知识和技能密切关联,他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第二,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第三,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注意: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关系密切,但并非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制约性。
能力的高低还受到个性的影响。
●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由于勤奋和努力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超越常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成绩一般的学生当中,也包含着不少智力优秀的人。
●《伤仲永》(三)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
●特殊能力:适应于某种专业活动需要和这种专业活动得以有效完成的多种能力的组合●从事数学计算活动,除了需要一般的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推理、运算及概括等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间的关系●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时,都依靠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来完成。
●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化。
●特殊能力总是建立在一般能力的基础上的,并与特殊能力相互包含着。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个性及其内容(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的调控系统(1)个性的调节系统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
性格与气质人格的关系第一,性格内涵及其特征。
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社会现实给予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反应。
如果这种应答活动获得成功,就得到客观现实的积极强化,如果失败了则被否定。
长此以往,客观事物对个体生活不断渗透,从而通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过程逐渐地保留在心理结构之中,而形成一定的态度体系。
并以一定的形式调整着行为方式。
如果其中某些反应已经巩固起来,成为他经常采取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这就标志着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某些心理特征在个体身上有机结合的性格,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
比如一个人对自己担当的工作总是勤勤恳恳,善于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任务;对那些在工作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同伴给予支持和赞许;对那些工作不负责任和完不成任务的人,勇于对他们进行批评和热心帮助。
从这个人在对别人、对劳动、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具有坚毅、勇敢、顽强和热情的统一风格,这些心理特征的总和构成他的性格。
性格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整个行为中的具有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是说,个人的性格既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某种情况下,总是表现出特定的生活感情和态度。
所谓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上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指人的性格基本结构是不变的。
性格的稳定性,也不是说它是不可改变的。
性格特征是在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过程的变化而改变。
格则是降低评价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评价往往是性格的评价,而心理学则往往着重于人格的评价。
从上述意义来看,性格与人格有重叠部分,把性格缩小到同道德和伦理有关的范围。
一般认为,性格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因而心理学界有时把性格当作人格的下位概念运用。
而在日常概念中,人格与性格没有严格区分,往往可以换用。
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在性格的表现上涂有一定气质的特色。
比如,同具勤劳性格品质,胆汁质者常常是情绪饱满,急切利索地去完成任务;多血质者往往兴高采烈、充满热情;粘液质者则可能是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工作;抑郁质者则经常表现出善于体察事物的细小变化,认真地默默地对待工作。
性格与气质的区分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
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概念的区分性格的概念: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它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重要方面。
气质的概念: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
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性格是个体在对待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心理活动,通过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特征或者身体特点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二、性格与气质的类型划分性格的类型:1.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划分英国心理学家培因等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种。
2.根据文化生活的形式区别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人的性格可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3.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顺从型和独立型。
气质的类型依据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分为四种:1. 胆汁质: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易冲动。
代表人物:李逵、张飞、巴甫洛夫。
2. 多血质: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
代表人物:王熙凤、曹操、贾宝玉、周恩来。
3. 粘液质: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反应往往慢。
代表人物:科学家多是这种类型,林冲、沙和尚。
4. 抑郁质: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容易疲劳。
代表人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在性格和气质的类型中,考试的重点是气质的类型,主要考察不同的气质类型的特点和气质类型之间的区分,以选择题例子反选的形式出现比较多。
弱,并以胆小、畏缩、反应速度缓慢为特征,又称为抑制型。
这四种类型分别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如表10-1 所示。
(三)体型说1. 克雷奇默的体型说体型说是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E.Kretschmer) 提出的。
他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可以按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
根据体型特点,他把人分成三种类型,即肥满型、瘦长型、筋骨型。
肥满型产生躁狂气质,其行动倾向为善交际,表情活泼,热情,平易近人等;瘦长型产生分裂气质,其行动倾向为不善交际,孤僻,神经质,多思虑等;筋骨型产生黏液气质,其行动倾向为迷恋,认真,理解缓慢,行为较冲动等。
他认为三种体型与不同精神病的发病率有关。
2. 谢尔登的体型说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W.H.Sheldon) 认为,形成体型的基本成分——胚叶与人的气质关系密切。
他根据人外层、中层和内层胚叶的发育程度将气质分成三种类型,如表10-2所示。
(四)血型说血型说是日本学者古川竹二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血型就是所有生物的体质类型和气质类型。
气质是由不同血型决定的,血型有A 型、B 型、AB 型、O 型,与之相对应的气质也可分为A 型、B 型、AB 型和O 型。
1. A 型A 型人精明,理智,内向,好静,感情含蓄,情绪稳定,不善交际,忍耐力强,具有独立性,易于守规,固执;做事细心、谨慎,但不果断,在家庭中是处理家务的能手;注重仪表,但不喜新奇。
2. B 型B 型人聪明,活泼,敏捷,外向,善交际。
兴趣广泛、多变,精力分散,行动奔放,易感情冲动,不习惯受束缚,热心工作,不怕劳累。
动作、语调富于感情,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做事缺乏细心和毅力,大事故少,小事故却不少。
3. AB 型AB 型的人属于复合气质类。
AB 型的人机智、大方,办事干净利落,冷静、不浮夸,行动有计划,喜分担责任,兴趣广泛。
因倾向不同,有的人有领导能力,有的人则沉默寡MMPI)。
(3)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EPQ)。
第十章个性与气质性格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个性的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培养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个性(personality)的概念⏹心理学上的个性也是人格⏹西方的含义:假面具——扮演的角色——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现代心理学观点: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独特而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二、个性特征1.社会性——个性社个体社会化的结果⏹2.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3、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4、整合性——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人格分裂”⏹4、功能性——决定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事业成败三、个性倾向性的表现⏹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最活跃的因素。
⏹(一)需要(need)1、概念: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以缺乏感和满足感为人所体验。
2、类型: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Maslow的需要层次(1962)⏹生理(饥、渴、性)⏹安全(避免威胁、孤独、住房、钱)⏹爱和归属(获得或给予爱、被接纳)⏹尊重(同伴的尊敬、名誉地位)⏹自我实现(个人的抱负、理想、真善美)(二)动机(motivation)⏹1、概念——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产生条件: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中等强度的需要加上高诱因会激发高动机水平;高需要与低诱因只是低动机水平。
⏹3、种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三)兴趣(interest)1. 概念:⏹人对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与探究倾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 种类:⏹直接兴趣¡ª¡ª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间接兴趣¡ª¡ª事物或活动结果有价值和意义3. 品质:⏹倾向性(内容);广阔性(类别)⏹稳定性(持久);效能性(利害)第二节气质(temperation)⏹人的风格差异(先天与后天性)⏹一、概念⏹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气质特点 1. 动力性 2. 天赋性 3. 稳定性三、气质学说(一)体液说⏹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血液:活泼、好动——热与湿—春•黏液:沉静、冷酷——冷与湿—冬•黑胆汁:忧郁、不快乐——冷与干—秋•黄胆汁:急躁易怒——热与干—夏(二)体型说(克雷奇默)⏹肥胖型——矮而胖,面阔颈短;精力旺盛、好社交,亲切开朗•瘦长型——高而瘦,皮肤干燥;敏感细致、内向温柔、多思冷漠•筋骨型——肌肉发达,颈长面大。
粘着气质,情绪有爆发性,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三)气质血型说(日本学者研究)•O型:好逞强,勇敢、浪漫多情,•A型:刻板、明确,温顺腼腆•B型:自由意志论者,灵活,喜交际•AB型:言谈举止合情合理•兼有AB型的特点(四)柏尔曼的气质激素理论甲状腺型:分泌物多,精神饱满,感知灵敏,意志力强;反之,迟钝、缓慢。
⏹肾上腺型:皮肤干黑,毛发浓密,雄壮有力,情绪易激动,好斗⏹脑下垂体型: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副甲状腺型:易激动,缺乏控制力;反之,肌肉无力,精力不足⏹性腺型:进攻行为多;反之,进攻少(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两个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2)三种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3)四种类型⏹强度、不平衡性(不可遏制型)——胆汁质⏹强度--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度--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型(抑制型)—————————抑郁质四、气质类型及其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胆汁质- + + + + +⏹多血质- + + + + +⏹粘液质- + - - - -⏹抑郁质+ - - - - -⏹大部分人都是混合型气质类型的典型表现胆汁质——智慧敏捷但缺乏准确性,热情但容易急躁、冲动,刚强但以粗暴为其主要特征多血质——高度灵活性、有朝气,善于适应变化环境,但情感体验不深,容易浅尝辄止为主要特征粘液质——注意稳定但不容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呆板;忍耐沉着但生气不足为主要特征抑郁质——情绪体验深,有高度敏感性,不宜形之于外,行动稳重,踏实持久,但怯懦迟疑,倾向于缄默、孤僻不同气质的人遇到同一件事情,其表现不一致(看戏)五、气质对生活和教育的意义1. 气质与生活不同气质的人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是混合型;无好坏之分2.气质与职业: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成就高低;但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
3.气质与教育工作:扬长避短;因材施教4.依据气质施教⏹多血质学生⏹严格组织纪律,热情对待;给予多种活动机会的同时,培养中心兴趣;防止毛躁、粗心大意;发挥机智灵敏优点。
⏹胆汁质学生⏹说服教育,避免激怒他们,培养勇于进取、开朗豪放性格,防止任性、粗暴。
⏹黏液质学生⏹多给予参加班级体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探索,防止谨小慎微,墨守成规。
⏹抑郁质学生⏹多给予关怀,帮助;避免公共场合指责,培养自信心;防止多疑和孤僻。
⏹六、气质测量⏹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概念及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特征:具有社会性、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性格在个性中最具有的核心地位⏹性格具有社会评价性(有好坏之分)⏹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 区别:⏹气质——先天性;稳定性;无好坏之分⏹性格——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有社会评价性⏹2. 联系:⏹气质可按自己的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有独特色彩⏹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性格对气质具有调控作用,可掩饰和改造气质⏹三、性格的结构特征(如何描绘人的性格?)⏹对社会、集体、他人⏹1.态度特征:对劳动、工作、学习⏹对自身(谦虚自负;自尊自卑)⏹⏹强度——深沉,,热情奔放;⏹2.情感特征:稳定性——喜怒无常、情绪化;⏹持久性——不记仇;忧戚满怀⏹主导心境——宁静淡泊,悲观失落⏹目标明确程度:目的性、盲目性⏹3.意志特征对决定执行方面:坚韧性或动摇⏹紧急困难情况下:果断或优柔寡断勇敢或鲁莽⏹对行为控制方面:主动或被动性自制或放任⏹感知——主动或被动;分析或概括⏹4.理智特征:记忆——视觉或听觉性格的认知特征想象——狭窄或广阔思维——独创或因袭⏹性格结构的四个特征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着的,它们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地组合成统一整体,并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四、人格理论1.A-B型性格类型说Friedman & Rosenman, 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
⏹A型性格¡ª¡ª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求进取,好争胜。
成就需要高,做事负责,工作投入,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B型性格——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功利心淡泊。
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表现较好。
2.内、外向性格类型说荣格(瑞士)⏹人格结构由许多两极相对的内动力所形成,根据一个人兴趣和关注点的倾向分:⏹外向——注重外部世界,情感直露,胆大热情,开朗活泼、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内向——常自我剖析,深思熟虑,疑虑害羞,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对知识性思考性的工作感兴趣。
⏹3.社会文化类型说:德国斯普兰格(p366)⏹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分:⏹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4.威特金的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p365)⏹根据不同的内外参照标准(棒框仪实验)⏹场独立利用内在参照,具有独立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不易受外部事物干扰,应激能力强。
⏹场依存的人独立性差,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没有主见,常常会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而盲目行动,应变能力较差⏹5.艾森克人格三因素模型说(p277)⏹EPQ量表为自陈问卷,分儿童问卷和成人问卷。
人格的基本维度是:内向与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其中前两个维度最为重要⏹含ENPL四个分量表。
⏹E(内外向性):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的强度密切相关,高分表示外向乐观,低分表示内向安静。
⏹N神经质(情绪稳定性):高分者可能焦虑、紧张、担忧,低分者情绪反应弱,平静缓慢。
⏹P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傲、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高分表示孤独,不关心他人。
如果某人表现明显,易发展为行为异常。
反之,友好善良体贴。
⏹L测谎⏹人格划分为四种组合类型:⏹稳定内向型、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不稳定外向型⏹6.特质论⏹特质(trait)是持久的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1)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每个人以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卡特尔⏹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表面的,反映了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行为观察到的特质,但它们不是人格特质的本质⏹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反映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性,是深藏于人格结构内层,具有动力性作用的特质,同时又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的、基础的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的基石⏹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通过测量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表现P387五、性格的测量测量性格的方法很多,但需要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应用、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才能达到目的⏹目前一般采用综合评定法、自然实验法和问卷测验法(一)综合评定法(二)自然实验法(三)问卷测验法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3.艾森克人格问卷(四)投射测验法1.罗夏墨渍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六、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身高、相貌、成熟早晚、性别、神经类型等⏹2.家庭环境因素1)家庭氛围与家长的素质2)亲子关系教养态度与方式(P371)“早期的亲子关系决定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溺爱;严厉等3)儿童的家庭地位与角色⏹3.学校教育环境⏹学习和集体活动;⏹教师的性格与教育方式;⏹校园文化与风纪;⏹同伴交往⏹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习俗,大众传媒,塑造功能⏹5. 个人主观因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第四节小学生性格的发展⏹一、儿童性格发展阶段⏹1. 学龄前阶段——直接取决于家庭等具体生活情境的外部影响。
如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
⏹2. 学龄初期和中期——吸收外部影响并内化为一部分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学校教育活动、教师性格与教育方式和同伴关系⏹3. 学龄晚期—行为受内心制约和自我教育十分明显,主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稳固成型⏹二、小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特点⏹总趋势: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发展速率不平衡二至四年级发展较慢—稳定期;四至六年级发展较快—快速期⏹1. 情绪特征:⏹整个小学时期性格的情绪特征发展稳定,情绪强度和持久性发展较快,低年级主导心境稍差(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