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0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题型:1.填空(15分)2.名词解释(4/20分)3.简答(3/30分4.赏析(15分)5.论述(1/20分)二:知识点:1.中国当代文学开始的标志---1949年7月全国文代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0年代三大规模文艺批判运动是---《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胜利者的政治抒情诗创作,成了唯一高昂的声音。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政治抒情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新政权及其领袖人物的直接歌颂上,这也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中所没有的因素,大约先是抗战环境促使一部分诗人对灾难中的祖国的颂扬,进而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间文艺中出现了对地方政权和领袖人物的颂扬;4. 把这种政治抒情诗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胡风创作于1949年底到1951年初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
5.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这是一篇奇异的手记式的散文。
6.1954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被看作是新的战争文化规范下当代战争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
7. 茹志娟是50年代少数几个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来描写战争的作家之一。
她对战争的关怀和理解都别具一格,她的独特的视角:不在意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进退胜败,而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
8.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9.“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10.《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创作背景:“双百方针”提出后,它虽然具有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现实”的外部写真倾向,但它更是一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达叙述人的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
主人公是林震。
11. 老舍从60年代初开始创作的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正红旗下》属于其最为成熟的作品。
在艺术造诣上几乎超过了他以前任何小说。
期末复习指导的填空题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3.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1958)年。
4.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芦荡火种》)移植的。
5.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黄修己)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6.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洪常青)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8.(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文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9.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
10.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引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月琴)。
11.当年在〈〈红灯记〉〉的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刘长瑜)。
12.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的翁偶虹)和阿甲。
13.“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章明)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14.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谢冕)的〈〈失去平静之后〉〉。
15.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1962)年召开于大连。
16.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今天〉〉)上发表过。
17.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填空题&选择(单/多)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内容;大会听取周恩来的政治报告、郭沫若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结构。
大会期间,茅盾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
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
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
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这些讲话\报告连同其他有关的发言和专文,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定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
这是一次全国范围之内的文艺队伍的大会师,标志着文艺界的空前大团结和大统一。
②:这次大会,明确了建国后文艺的方针、任务、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
③: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虽表明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已经建立,新的文艺领导体制已经建立,但它并不意味着文学自身内部思想斗争的结束。
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至10月7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接见了全体代表。
周恩来作了题为〈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
周扬的主报告题为〈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报告中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确定为整个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强调作家必须首先写光明、写正面人物,认为“当前文艺创作的最重要的、最中心的任务是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同时反对人民的敌人…创造正面的英雄人物,是为了以这种人物去做人民的榜样,以这种积极的、先进的力量去和一切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落后的事物作斗争。
论述题;1、从新写实小说中看现实主义思潮的深入2、先锋小说是怎样产生的,分析其文化背景,又为何会胜利大逃亡(简述,论述)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具有现代派小说的一些特点,有的还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也有人把其称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这类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品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消解深度;二是在文学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人物趋向符号化,性格缺乏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把小说的叙述和语言视其为小说的全部。
四是在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具有反主流反启蒙倾向。
先锋小说在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对小说观念的影响是深远的。
胜利大逃亡:先锋小说在语言技巧和叙述技巧方面借鉴于西方,作品淡化情节,表意朦胧,极端的叛逆性,脱离文学受众,因此在通俗文学大为流行的时期失去了市场,文学价值未得到充分认可,但有许多先锋作品如莫言《红高粱》被翻拍成电影后则名声大作,所以先锋小说在电影上是胜利的,他们所倡导的文学形式探索对后世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从文学和电影上可以称其为胜利大逃亡。
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端,以卢新华的《伤痕》为标志,形成一种文学现象,它以真正的悲剧意识揭示了十年动乱中血淋淋的黑暗现实,以及极左思潮带给人们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展示了人的精神的重创和灵魂的扭曲,带有极强的控诉性和批判性。
“伤痕文学”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恢复,也标志着当代文学的转折。
2、反思小说:在“伤痕文学”兴盛之后,人们逐渐不满足于文学只停留在创伤的揭示,而是需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和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应合着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一批历尽坎坷、更有思想、更富阅历的作家,如王蒙、李国文、丛维熙、张贤亮、高晓声等,率先突破了一般的提倡“恢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口号的局限,提出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山西的作家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主要人物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3、伤痕小说得名于卢新华发表在《人民文学》的小说《伤痕》,而伤痕小说潮流的开山之作则是刘心武创作的《班主任》,小说通过宋宝琪和谢惠敏这两个畸形儿形象的塑造,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4、陆文婷、李双双、林道静这三个女性形象分别出自小说《人到中年》、《李双双小传》、《青春之歌》,这些小说的作者分别是谌容、李准、杨沫。
5、 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其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看上去很美》。
6、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150篇作品。
7、“三个崛起”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8、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9、高行健的戏剧《野人》是一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10、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包括《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
11、十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12、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13、邓友梅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14、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是指:《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一)十七年文学1、十七年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1)第一届文代会1949.7.2——1949.7.19在北平召开,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机构和文艺组织文联。
*第一届文代会意义:首先根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方向和道路;其次,这次文代会是我国各路文艺队伍的大会师,大团结的一次空前盛会。
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
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
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
第一次文代会是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会议。
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2、三突出:三突出也是江青一伙在对社会主义文学批判时,对“样板戏”“创作经验”的总结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帮派“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最早出现于《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
它的内容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伤痕文学:是指文革结束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一批中青年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文革给他们这一代人所带来的伤害,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伤痕文学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思想取向上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首开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文学潮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将军吟》《芙蓉镇》等。
4、反思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发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
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将单一的政治批判转向为对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全面反思。
它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和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
5、寻根文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将视野转向对文化的关观,特别是表现出对传统的眷顾。
1984年冬,京沪等地的中青年作家和评论家聚会杭州就此展开了讨论,并集中探讨了文化与文学创作关系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两份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前面的括号里(10分;1×10)()1、《青春之歌》的故事发生在()。
A.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B.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C.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历史时期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新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作家是()。
A.牛汉 B. 穆旦C.绿原D.周涛()3、《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事哲学是()。
A.“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B.“实业救国”C.“积德行好” D.“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4、标志着小剧场运动复兴的事件是( )的上演。
A、《茶馆》B、《陈毅市长》C、《绝对信号》D、《野人》()5、下列诗歌中讴歌了“文革”中被害烈士张志新的是()。
A、《将军三部曲》B、《小草在歌唱》C、《致橡树》D、《一代人》()6、被誉为“台湾的鲁迅”的作家是()。
A、张我军B、白先勇C、赖和D、余光中()7、将改革文学推向高潮的作品是()。
A、《沉重的翅膀》B、《乔厂长上任记》C、《浮躁》D、《新星》()8、标志着新时期文艺界全面“解冻”的一个重要事件是()。
A、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B、天安门诗歌运动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9、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是()。
A、《中国姑娘》B、《哥德巴赫猜想》C、《中国的“小皇帝”》D、《祖国高于一切》()10.标志王蒙从社会反思进入文化反思的小说是()。
A、《春之声》B、《蝴蝶》C、《活动变人形》D、《青春万岁》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空白处(10分;1×10)1、陆文夫的小说----------通过对食客朱自冶的描绘,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井》则通过-----------的悲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无主名杀人团的罪恶。
2、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长篇代表作是-----------,刘以鬯的-----------则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锻炼锻炼》是如何曲折地表达了民间立场?在反右运动后大字报已经成为了领导整治干部群众的工具,干部用罚款、坐牢来欺辱农民;劳动是强制性的;批斗会成了变相的刑场每个到场的群中都失去了人性成了盲从、暴力的帮凶;总之干部就是这样霸道欺辱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没有改善农民生活。
只有强制艺术的真实就是这样给人留下历史的真实。
二、舒婷诗歌的审美意蕴内涵特征:展示了一代青年从迷茫到崛起追求的情感路径;从对人格尊严与价值的追求来表达她对周围人的关切和爱护。
审美特征:温柔宁静和骚动不安的二重性,如《会唱歌的鸢尾花》;内心关照的抒情方式:a、写实性:诗人→生活场景→读者 b、政治抒情诗:诗人→用形象演绎→读者c、朦胧诗:诗人→自己的心灵→读者;意象叠加和矛盾对立的悖论式组合,如《思念》三、北岛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具有黑色质地与冷峻的风格,充满质感和力度;多有现代主义的诗歌特征多用隐喻、暗示、象征、跳跃、切换、变形的手法;语言冷色调意象富于深度。
四、伤痕文学有何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弱者、善良人受到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五、陈奂生系列小说的文学史意义?陈奂生勤劳、善良、正直、质朴但他也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深刻的自卑心理、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弱点;陈奂生是我国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农民的典型作家不仅表现了他作为劳动者所有的勤劳、节俭、淳朴、善良的美德还揭示了他作为小生产者的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精神疾患,陈奂生形象深刻概括了中国农民几十年的生活史与心理史。
作家对于国民性的解剖继承了鲁迅超越了赵树理。
六、王蒙小说的心理结构的特点用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与意识流动来折射生活。
主要手段是自由联想,国内与国外、首都与边疆、历史与现实放射性线条而端点是主人公的心灵主要以心理时间为叙事的结构维度主题寓于心理结构之中。
汉语言文学大二上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2015年12月一、名词解释: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先后讲话。
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该会的召开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杨朔模式: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颂歌这一抒情主题。
改革文学: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反思文学:归来作家亲身经历历史的遭难,将生命的挫折与历史的挫折联系在一起。
归来之后,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对文革的批判(伤痕文学阶段),而是将文革的悲剧与中国当代的政治历史联系起来考察,透过人物的命运遭际投射出历史反省的冲动,即出现了“历史反思文学”。
白洋淀诗群:出现于1970年代末,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知青下放点之一,抵触河北,离北京较近。
因此白洋淀知青地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的高干子弟知青。
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在整体上群属于朦胧派诗群。
“元叙事”:指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作家从叙事的后台走向前台,直接参与叙述,并且揭穿小说的虚构性,挑明其中的种种现实与虚构的关系,成为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而瓦解传统小说叙事的似真幻觉。
三突出:江青1964年7月在《谈京剧革命》中说,塑造出工农兵形象,塑造出革命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主要任务”或“首要任务”。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当代文学是指哪个时期以来的文学?A. 20世纪初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80年代D. 21世纪初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现代主义文学?A. 《百年孤独》B. 《追忆似水年华》C. 《大卫·科波菲尔》D. 《荒原》3. 以下哪位作家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加西亚·马尔克斯C. 威廉·福克纳D. 弗朗茨·卡夫卡4.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反传统B. 反叙事C. 强调现实主义D. 多元文化5. 以下哪位中国作家的作品不属于当代文学?A. 莫言B. 余华C. 鲁迅D. 阿来6. 后殖民文学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民族主义B. 强调本土文化C. 强调西方中心主义D. 强调殖民主义7. 以下哪部作品是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简·爱》B. 《安娜·卡列尼娜》C. 《飘》D. 《傲慢与偏见》8.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A. 阿尔贝·加缪B. 弗朗茨·卡夫卡C. 威廉·福克纳D. 约翰·斯坦贝克9. 以下哪部作品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了不起的盖茨比》B. 《老人与海》C. 《尤利西斯》D. 《战争与和平》10. 当代文学中,以下哪种文学形式不属于网络文学?A. 网络小说B. 博客C. 微小说D. 传统小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当代文学的起始标志是________年。
2.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________的《百年孤独》。
3.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4. 后殖民文学关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问题。
5.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的主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
6. 新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二十三章1、第一次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
2、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根本任务论: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
主题先行论:老干部等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到。
4、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5、五次批判运动:1 1950-195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21945-1955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唯心主义的批判31955年对胡风集团的批评41957年文艺界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5左倾思潮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6、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新特征;首先,从出身的地域,生活的经验。
作品取材等区域而言,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中原的转移。
(从注重才情、学识、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的倾斜;从较多注意市民、知识分子到重视农民生活的转移。
)其次,从文学观念上,中心作家把文学当作革命的事业,不存在文学自觉与整治规范之间的矛盾。
再次,在文化素养上,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拒绝对写作资源的吸纳,有限的生活体验导致“一本书作家”;自由撰稿人消失。
第二十四章反应农业合作化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李准《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1、柳青《创业史》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创业史》的艺术成就:1.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是《创业史》显著的艺术特色;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2、梁斌《红旗谱》《红旗谱》《红岩》《红日》并称三红,是建国后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
朱老忠的艺术形象;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来复习中国当代文学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一、文学与社会变革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两次重大的社会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五四运动则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倡以白话文写作,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社会变革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以讽刺和批判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而胡适则提倡文学的个体主义和自由精神,他的《一个人的圣经》和《无用的人》等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三、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抗战文学以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
在这一时期,冯雪峰的《枪声》、巴金的《家》等作品被广泛传播,成为抗战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困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韧。
四、社会主义文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主要以表扬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为主题,如巴金的《家》和老舍的《茶馆》等作品。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批判和审查,许多作家被迫停止创作,文学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五、后现代主义文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以多元和个体化的视角探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期末考试答案题解一、名词解释 (25分)1、“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2、“黑八论”“黑八论”是江青在《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建国以来文艺创作方面的一些主张和认识的污蔑。
包括:“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离任叛道论”、反“火药味论”。
3、“伤痕小说”伤痕小说”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不堪回首的文革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伤痕文学作品大都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伤痕小说”的精神实质。
“伤痕小说”的基调基本是一种愤懑不平心曲的渲泄在涉及个人经验、情感时,有着比较浓重的伤感情绪。
“伤痕小说”的代表作有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八十年代后半期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小说创作潮流。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意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具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是表现现实生活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该“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不谈爱情》等等。
5、“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大二上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当代文学前期重要代表作家和作品: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曲波《林海雪原》茹志鹃《百合花》宗璞《红豆》赵树理的长篇《三里湾》、短篇《“锻炼锻炼”》周立波《山乡巨变》郭小川《望星空》贺敬之《雷锋之歌》老舍《茶馆》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刘白羽《长江三日》“知识性散文”作家秦牧和他的《花城》一、选择题和填空题1.张中行(1909——2006),著名学者,散文家。
与金克木、季羡林被称为“燕园三老”2.“三红一创一歌”:《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青山保林”指《青春之歌》,《山川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3.1949.7.2-7.19日主要作品: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恩来的《政治报告》,郭沫若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茅盾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4.北方文学代表作品5.丰收起义代表作散文:1961年为其高峰,被称为“散文年”①抒情散文的丰收喜人。
巴金的《从镰仓带回的照片》;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峻青的《秋色赋》;翦伯赞的《内蒙访古》;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曹靖华的《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杨朔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刘白羽的《日出》、《长江三日》、《樱花》;秦牧的《土地》、《花城》、《古战场春晓》;方纪的《挥手之间》等等。
②报告文学长足发展,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徐迟的《祁连山下》、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期》等等。
6.吴伯萧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白天与黑夜》《早》抗战文学《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杨朔《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7.百花小说一方面是反映与社会政治有关问题的政治小说: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李国文的《改选》、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等短篇小说。
A卷百合花茹志鹃的的短篇小说《百合花》,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战争中的人间温情。
小说以战争为背景,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一个年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特别怯于与异性交往的通讯员与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我”之间,与单纯善良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
主要通过细节描写(“破洞”、“菊花”、“百合被子”等),体现出人性美和人情美,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小说情感细腻,语言“清新”、“俊逸”,具有浓浓的抒情味。
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全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文艺界,包括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学创作,贯彻这一方针,出现了活跃的局面。
梁三老汉梁三老汉是柳青的《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解放前三次创业,三次失败,梦想当“三合头瓦房院”的主人,分土地时的激动,对梁生宝建互助组的不满和阻挠等。
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
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的中间人物。
梁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天山牧歌《天山牧歌》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其主题是“记载下各族人民生活的变迁”,来歌唱刚刚揭开帷幕的新时代。
它具有颂歌格调,有着真切朴实的生活气息。
诗人创造了柔和、轻快、明朗的牧歌风格,抒唱了西北少数民族的地方风情和精神生活,如《吐鲁番情歌》等都从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取材。
尤其是直接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如《赛马》、《苹果树下》等在构思中把爱情同创造新生活的劳动相结合,主题仍是“生活的赞歌”。
简答谈谈《红旗谱》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1、主题内容:《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
这是一部中国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
冀中平原的风云,不仅成了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写照,而且把农民的反抗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艺术地说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只有汇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洪流,才可能获得成功。
2、艺术特色1)、文学的民族形式小说以锁井镇两户农民三代人与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组织并提炼故事情节,结构虽然不是章回体,但有意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布局技巧,每部分六七千字,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采用古典小说常见的通过人物的行动,特别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以粗线条勾勒人物的性格。
同时又适当吸收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通过静态的叙述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工笔细描,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3)、民族化的语言在语言方面,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来自农民群众,又进行必要的提炼加工,尽可能通俗易懂,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
对于语言的民族化,梁斌作了很有意义的尝试。
4)、民俗风情画小说还注意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与风景画,使作品深深扎根于厚实的民族土壤之中。
谈谈《关汉卿》的主题和艺术特色1、主题“为民请命”是《关汉卿》的政治主题,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响当当的“铜碗豆”精神是关汉卿的性格主题,这两个主题凝聚起来体现在《窦娥冤》的创作及其遭遇中。
2、艺术特色1)、复线式结构,又称“戏中戏”在《关汉卿》的情节结构中,戏中戏是一大特色。
《关汉卿》剧作中穿插了《窦娥冤》一剧的写作、演出、遭遇。
以《窦娥冤》的写作概括关汉卿的一生生活和性格精神是十分适当的。
戏中戏的构思精巧,提高了剧作的思想性,同时也丰富了艺术性。
情节曲折多变,形式多样,虚实结合,更富传奇意味。
2)、话剧加唱“话剧加唱”是田汉的一贯做法,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关汉卿》结合剧情安排了不少富有意境的歌唱性曲词,如《蝶双飞》,《沉醉东风》等。
这些曲词不仅是关、朱二人精神世界的剖白,也增强了戏剧的诗意和抒情性。
这种“话剧加唱”的做法,是田汉对传统戏曲的继承,是话剧民族化的一种尝试。
3)、悲剧结局大团圆结局固然符合作者一贯的浪漫主义,也能迎合观众的喜爱。
但是,经过对历史的考证,以及对戏剧创作规律的尊重,作者最后决定以悲剧结尾。
朱帘秀未蒙恩准,只能在长亭悲愤地唱一曲《沉醉东风》与关汉卿挥泪而别。
演出效果证明,这种悲剧比喜剧结尾更具深沉的力量。
谈谈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林震和刘世吾的形象极其矛盾1、刘世吾的人物形象刘世吾是组织部的副部长,他的口头禅是“就那么回事”,他好像已看透了一切,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激情,对什么都“习惯了,疲倦了”,对那些有损于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和缺点,也显得冷漠、麻木。
这个形象当时被认为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的典型2、林震的人物形象林震是刚来到组织部的青年人,怀着一种成长的渴望和焦虑来到组织部。
他发现这里的实际情形与自己的理想和想象相距甚远,对刘世吾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甚为不满,在他身上有着娜斯嘉那样的英雄特质。
他的心地单纯,眼光稚嫩,方法简单,因此到处碰壁。
林震的激情多半来源于前苏联的小说,用小说来指导生活,其本身就是对生活规律的背离。
3、两人的矛盾刘世吾与林震两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麻袋厂事件。
麻袋厂的厂长王清泉已蜕化为“漂浮在生活上边,悠然自得”的新生官僚主义者。
刘世吾对这一情况很了解,但对他一再容忍。
林震则认为这一现象不符合他所理解的党的组织工作,王清泉的错误应该立即纠正,不能“宽容”。
于是他积极行动。
浅谈《陈奂生上城》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陈奂生上城》里的陈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作者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进行写作。
陈奂生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其性格心理的两个侧面并存交错:善良与软弱、纯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韧性和容易满足的浅薄、讲究实际和狭隘自私等等。
他的性格缺陷主要表现在“奴性”意识和“阿Q”精神。
1)、“奴性”意识陈奂生承蒙县委书记善待便感恩不尽,更给了它足以骄人的资本,而且返乡之后,其身份也确实有所提高,不但村民们对其敬羡有加,连大队干部甚至公社农机厂的采购员也对其友好得多了……作者有力的讽刺和揭示了仍然引人注目地存在于陈奂生及广大农民们思想深处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的心理。
2)、“阿Q”精神在陈奂生身上,一样表现出“阿Q”式的精神遗存,在付出五元钱之后,一种破坏欲,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心理便发作起来,他用脚踏沙发,不脱鞋就钻进被窝,并算计着要睡足时间。
又从破坏欲的发泄转变成自我安慰:既然一夜就住了五元钱,那么索性就去买个新帽子戴戴。
最后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认为由县书记送去,花五元钱住一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荣耀,于是他“仅仅用五元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这一切即使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深思。
论述《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成长道路及其在作品中的结构作用《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了30年代前期北平抗日救亡运动的面貌,概括了一代知识分子与个体与集体,与人生与革命的生活道路。
1、艰难而曲折的成长道路1)、从离家出走到跳海自杀——个人奋斗道路的绝望特殊的家庭际遇使林道静从小就养成了反抗压迫和同情弱者的品格。
前往北平求学的机会使她提高了文化素养,接受时代的熏陶,从而萌发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一切使得她选择了挣脱包办婚姻,愤然离家出走。
流落北戴河的林道静,在她追求自食其力的道路受挫后,孤立无援,只得以跳海自杀的方式控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
2)、爱情的希望和破灭——林道静的情感超越当林道静自绝时,北大青年学生余永泽用美丽的话语和“骑士兼诗人”的风度,重新燃起她对人生的希望之火。
两人很快由相识,相爱到同居。
爱情的浪漫并未使她实现自由、自主的人生追求。
共产党人卢嘉川的被捕等事件,刺激林道静超越个人情感,与余永泽决裂,开始人生的新转折。
3)、投身于社会解放事业——林道静的精神超越被热血青年唤醒的林道静,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同时,也暴露了对革命不切实际的幻想、狂热和斗争经验的缺乏,以及某些个人英雄主义的弱点。
在其他革命者的帮助教育下,她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逐步成熟起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2、以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为作品结构《青春之歌》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
1)、时代背景的展现小说把人物置于九一八到一二九的被济南工商,既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期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再现了以北平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背景。
《青春之歌》体现的不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
她的情感超越于精神超越之路也对应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现代史上,充满着人道主义与阶级斗争的矛盾,构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基本的冲突。
最后,卢嘉川、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
2)、知识分子群像的塑造通过简笔勾勒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时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
林道静是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其政治意义在于证明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曾经徘徊、沉沦堕落,终究觉醒的王晓燕;追名逐利、庸俗卑锁的余永泽;纵欲虚荣、沉沦堕落的白莉萍,等等,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各种类型。
这些人物的出现与存在,无不与林道静发生联系,并通过他们来突出林道静的形象。
比较杨朔、秦牧散文的写作艺术1、杨朔的“诗化散文”杨朔明确提出过“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孜孜以求“诗”的目标和审美理想,形成了清新俊逸而含蓄的风格。
1)、讲究艺术构思杨朔善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见微知著,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因而具有诗的视角和诗的容量。
如《樱花雨》通过表面生性怯懦的旅店侍女君子在罢工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来表现全国性罢工运动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杨朔在构思上追求新颖、奇巧,擅长借鉴古代散文“文眼”的经验,如《雪浪花》着力表现浪花咬礁石的“咬”字。
他的多数散文缜密、精致,经过刻意的构思而使作品从满了诗意和艺术的美。
2)、注重诗的意境杨朔的很多散文用诗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创造诗的象征比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