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坚强的儿子!这是本文给我们展示的两个人物形象。
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
对于学生来讲,父爱容易理解,但对地震情境较陌生,缺少生离死别的痛苦体验,针对此问题,我通过各种手段展示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并从读写中感悟,体会伟大的父爱。
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自主识字的情况,并解决易错、难写的字。
2、品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的描写,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外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前准备:生:1、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5.12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2、稿纸师:1、依据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2、设计本课学习单。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想象画面法、读写悟结合法。
教学过程策略: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第六组课文的学习,请大家先读第六组导语,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一组的课文内容是围绕什么来写的?(父母之爱)那学法又是什么呢?(板书:外貌、动作、语言)二、师:接下来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课题中的重点词语是什么?(父与子)齐读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片上是一片废墟,这里刚刚发生了什么,你能猜出来吗?2、生:地震3、揭示课题:是啊,这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在短短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无数高楼大厦化为废墟,3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
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又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呢?(揭示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读文。
3、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儿子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从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揣摩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图片悟情,导入父母之爱展示一组地震后的图片,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中有许多感人的事情发生。
我们先来学习一篇在一次大地震中发生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用心感受如山的父爱,认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品读文段,感受如山父爱(一)出示阅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2、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语段。
3、读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阅读后汇报,老师评议。
(二)小组合作交流,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1、把画出的感动你的语段,在小组内读一读,与同学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找到的描写父亲的语段。
师评议。
2、重点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父亲的心情如何?怎样读出这种心情?重点研读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3、出示句子,说说多次列举时间的好处。
师联系生活说说这36小时相当于五十多节课的时间。
4、生读,师范读,生齐读。
思考:父亲在挖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美读。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受深沉和宽广的父爱。
通过研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5、“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要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学习方法及收获。
三、拓展延伸,深化父母之爱快速浏览《背影》,勾画重点句段,回答两个问题1、描写父亲这个人物的描写方法。
2、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课堂练笔,书赞父母之爱1、在同学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有没有常说的一句话,常做的一件事,常有的一个举动,伴你成长,让你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对此,请你写一首小诗或几句话来赞美他们。
2、学生练笔。
3、汇报展示,师生评议。
4、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伟大的父爱,学会了写人物的方法,收获很大,你们是不是很高兴?其实老师比你们更高兴,因为我也有收获,就是你们在课上的精彩的表现,谢谢同学们,下课!17、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的语言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教学设计:一.谈话设疑,导入课题。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二.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学生轻轻地试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要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红色字记着多看几眼。
(1)找学生读,读对其他学生跟读,读错其他学生改正。
(2)开火车。
(3)齐读。
2.写字指导,指导“墟”的写法,然后学生练习(强调写字姿势、进行写字评价)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指导学生用六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这就是地震中的父亲与儿子,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幅图片?(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一遍。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板书:了不起)(一)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学生默读2-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体现父亲与儿子了不起的重点的句子。
班内交流。
1.(出示课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指名朗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父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
)(2)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信儿子在等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小结)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坚信儿子在等着他。
这一坚定信念促使他走上了挖掘废墟、拯救儿子的道路。
引导学生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2.(出示课件。
教师范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1)交流“8小时、12小时等,为什么不直接写38小时”(2)描写父亲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爱。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学习新的生字词;通过各种读来领悟为什么这是对了不起的父子等等。
教学目标:⑴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⑵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⑴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⑵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⑶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1词语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的威力之大,感受地震带给人们的危害和恐慌。
)①同学们请看学案上的这组词语,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给带点的字标上读音。
②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正音。
③读了这组词语,同学们想到了?④老师和大家同样没有经历过地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地震后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⑤请同学们说说刚才看到的?想到的?2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
)是的,地震是无情的,在这样的大灾难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人类就如同蚂蚁一样渺小,生命在转瞬间就灰飞烟灭,可是文中的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对父与子创造的奇迹。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①这场地震的破坏程度有多大?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事情经过、结果)⑵学生汇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废墟、爆炸、瓦砾”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三次回应。
(4)从课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学习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从小我们就是从父母的关爱中幸福长大的。
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一个个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故事。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课题,用你的读告诉我:哪里的父与子?生:地震(重读)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地震中的谁?生:地震中的父与子(重读)。
师:读的真好,这样能够突出重点的读才是抑扬顿挫的读。
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每一个汉字都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有着丰富的内容,当你读到“地震”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读到父子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我们要从文字中读到画面。
那课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又是怎样一对父与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师:那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谁能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生: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谁来再读这个句子,读出地震的严重性。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掌握课后生字。
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了不起的父与子)。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PPT,搜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
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联想当时的情境,父亲可能经历的各种艰辛和煎熬,从而在品读并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效果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没有仅仅停留在一般感受父爱上,而是借助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在洛杉矶大地震的巨大灾难面前,父爱的深沉、执着和无畏,让学生对父爱有了更具体、更细腻、更震撼的感受。
认识和体会真挚地父爱,理解父爱是人类最可崇敬的情感之一,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真诚的爱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课文的最大资源就在于读懂父爱的伟大,把教学定位在这样一个高点,避免了简单的课文串讲,抓住了重点,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更有效的运用到了感悟语言,体味人物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等方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
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
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2.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自主学习单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师生分享“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情况:1.难读的词语:混乱废墟漆黑挖掘爆炸瓦砾砸坏颤抖2.指导写字:PPT出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卡上的错字:“砸”“墟”。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评: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就是抓六要素的方法。
渡: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怎么评价这对父子的?三、品味课文:PPT:默读课文,请用“___”画出表达父亲“了不起”的语句;用“﹏”画出表达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做批注。
(一)交流父亲的“了不起”小组长组织: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如果听到了你没画出来的语句,请用红笔补充。
1.语言描写请几生找出所有语言描写的语句。
同学们小声读找到的句子,你能发现什么?男女生分段接读,边读边想象,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师生合作读!师结:无论人们怎样劝说,父亲都没有放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废墟、爆炸、瓦砾”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三次回应。
(4)从课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学习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从小我们就是从父母的关爱中幸福长大的。
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一个个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故事。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课题,用你的读告诉我:哪里的父与子?生:地震(重读)中的父与子。
师:再读:地震中的谁?生:地震中的父与子(重读)。
师:读的真好,这样能够突出重点的读才是抑扬顿挫的读。
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每一个汉字都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有着丰富的内容,当你读到“地震”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读到父子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我们要从文字中读到画面。
那课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又是怎样一对父与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师:那文中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谁能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生: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谁来再读这个句子,读出地震的严重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P93—95,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习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块来学习一个在地震中发生的蕴涵着深深父爱的感人故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中)主人公是一对(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时的图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强烈对比。
在一组图片的展示中深情叙说。
()出示词语:废墟爆炸瓦砾砸断请同学读词语感受地震的残酷。
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啊,可是父亲与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是怎样一对父子?板书:父亲了不起儿子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师:从哪些细节中表现了父与子的了不起?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12自然段,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出相关句子并作出批注。
(至少3分钟)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请你带着你自己的体会来读,边读边思考,哪一个字深深地打动了你?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个句子:他挖了8小时,……在这36小时中,他不可能只做了“挖”这一个动作吧?还可能做些什么?可作者就写了一个“挖”字,从这个“挖”字你体会到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却有无穷的内涵,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于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再读句子。
17、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激情导入:(1)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齐读课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都重要。
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吗?(怎样的地震?怎样的父子与子?)相信这些问题通过读课文都能解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0)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都读完了,课文里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想读?请你。
出示词语:混乱废墟爆炸瓦砾血迹3、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之后,赶到学校来救儿子,经过38个小时的艰难挖掘,终于成功救出了儿子和十三个同学。
)三、精讲点拨(一)感悟地震1、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突如其来、伤害巨大)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
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
老师找到了一段视频,真实地再现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时的情景。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视频资料)(二)感悟父亲的了不起(18)1、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渺小得如同蚂蚁,但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的?(了不起)2、现在让我们先来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
(学生找相关句子)3、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自由交流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谁再来说?请你——真好,同学们从字里行间都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那咱们就一个一个来交流。
刚才这位同学说,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请你仔细找一找,都有哪些人劝阻过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路人、消防队长、警察、)谁愿意当警察,来劝一劝这位父亲?谁是路人?谁是消防队长?我们一起来读阿曼达父亲的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