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茶礼
- 格式:docx
- 大小:15.99 KB
- 文档页数:2
禅茶茶艺表演解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汉时,甘露禅师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僧徒种茶的最早记载。
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来提神防睡。
茶圣陆羽自幼生长在寺庙中,茶与佛门结缘2000余年。
禅茶是采用严格地融于佛法的加工工艺,经过特殊的茶艺表演,从而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
禅茶不仅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祛肺痢,保健康。
护齿明目、解渴生津,增长善根。
因此饮茶便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的基础是“苦、静、凡、放”,禅茶的最终目的在于明心见性!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以茶参佛、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莲缘禅茶茶艺”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放下世俗的烦恼,赢得一时宁静,暂抛却功名利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品一壶莲缘茶,领略一下茶禅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2、调息﹕达摩面壁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
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
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
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
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
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
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
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茶禅的寓意和境界“茶禅一味”、“茶禅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茶文化和禅文化合二为一的集中体现。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禅的寓意和境界,一起来看看。
茶禅的寓意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中国人与以茶为能事,清晨人坊吃早茶,班前泡一杯花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以后茶渐为中国人的主要饮料,那么,普通的一种茶,能升至茶文化,这里是因为士大夫们参与茶事,赋予其一种文化理念,故而有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茶的成品工作。
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规则、制度、习惯、风俗与书法、绘画、美文、诗词、琴棋,互为表里,融和成为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内伸层面,又谓-- 茶道。
《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茶道的内涵,不仅指茶法茶器,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
茶事极重「德行」,陆羽的《茶经》说:「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在茶事中体现为:「对己,简朴自律;对客,待之以礼」。
“茶禅一味”的境界第一重境界:“茶禅一味”与日常生活的相融日常生活是“茶禅一味”,的基石:“茶禅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华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⒈茶叶与农禅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是农禅,为茶、禅的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茶礼走心文案(一)茶礼走心:品茗之道,传承千年情一茶一世界,一礼千年情茶,是人生的一种品味。
在繁华的世界里,我们寻求一份宁静的时光,品味着历经千年的茶香。
而茶礼走心,将品茗与礼仪相结合,为您提供一段超越时间、空间、国度的旅程。
茶香四溢,品茶之美品茗,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茶礼走心,用心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茶,为您呈现一场视觉、嗅觉、味觉的盛宴。
让您在一杯茶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品味茶文化的精华。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礼仪的传承茶礼走心,弘扬千年茶道,传承礼仪之美。
我们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您提供一份独特的茶礼体验。
让您在品茗之余,感受礼仪之雅,享受生活之美。
走心的茶礼,暖心的礼物茶礼走心,是向亲朋好友传递情感的绝佳之选。
一份用心挑选的茶礼,不仅带来了一杯美好的茶,更是传递了您对他们的关爱与祝福。
让每一份茶礼,都成为一段温暖的回忆。
茶礼走心,品茶之道,温暖人心茶礼走心,传承千年茶文化,为您提供一段宁静温暖的品茗时光。
让我们一起,融入茶香四溢的世界,感受茶礼传统之美,体验品茗之道,分享温暖人心的时光。
茶礼走心:时光流转,品味千年茶韵茶香漫步,心灵之旅茶不仅代表了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与心境的体现。
茶礼走心带您漫步于茶香之中,感受茶香缭绕的宁静与恬淡,让心灵得以悠然自得,享受片刻的安宁。
茶艺传承,礼仪之韵茶礼走心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以礼仪为载体,传承茶道中的儒雅品格。
在这里,您可深入体验茶道的精髓,领略东方礼仪之美,感悟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禅茶一味,心生静谧茶礼走心,让您在茶香弥漫的空间中,寻得心灵的港湾。
在禅意与茶香的交织中,品味生活的细腻与从容,让心灵在自然、静谧的氛围中得到净化与升华。
茶礼之约,情感传递茶礼走心,是一份表达真挚情感的礼物。
精选优质茶叶,独特精美包装,让每一份礼物都散发着您的关心与祝福。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商务伙伴,茶礼走心都能成为传递情感的纽带。
茶礼仪(15篇)茶礼仪(精选15篇)茶礼仪篇1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总之,敬茶是国人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体现自己的修养。
茶礼仪篇2中国的喝茶礼仪1、茶三酒四秃桃二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2、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韩国茶道的茶礼茶道中什么是礼的基础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韩国茶道的茶礼,一起来看看。
韩国茶道的茶礼1.迎宾:宾客光临,主人必先至大门口恭迎,并以“欢迎光临”、“请进”、“谢谢”等语句迎宾引路。
而宾客必以年龄高低、顺序随行。
进茶室后,主人必立于东南向,向来宾再次表示欢迎后,坐东面西,而客人则坐西面东。
2.温茶具:沏茶前,先收拾、拆叠茶巾,将茶巾置茶具左边,然后将烧水壶中的开水倒过茶壶,温壶预热,再将茶壶中的水分别平均注入茶杯,温杯后即弃之于退水器中3.沏茶:主人打开壶盖,右手持茶匙,左手持分茶罐,用茶匙捞出茶叶置壶中。
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投茶法。
一般春秋季用中投法,夏季用上投法,冬季则用下投法。
投茶量为一杯茶投一匙茶叶。
将茶壶中冲泡好的茶汤,按自右至左的顺序,分三次缓缓注入杯中,茶汤量以斟至杯中的六、七分满为宜。
4.品茗:茶沏好后,主人以右手举杯托,左手把住手袖,恭敬地将茶捧至来宾前的茶桌上,再回到自己的茶桌前捧起自己的茶杯,对宾客行“注目礼”,口中说”请喝茶”,而来宾答“谢谢”后,宾主即可一起举杯品饮。
在品茗的同时,可品尝各式糕饼、水果等清淡茶食用以佐茶。
韩国茶道的历史一、新罗统一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吃茶品茗习惯遍及,中国茶道——煎茶道形成并风行,茶文学隆盛,茶具自力成长,茶字画初起,茶馆抽芽,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第一个高峰。
新罗吃茶品茗之始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年夜部分是在中国经由10年旁边的用心修学,尔后返国传教的。
高丽期间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载:“茶自善德王有之。
”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
高丽期间普觉国师一然《三国遗事》中收录的金良鉴所撰《驾洛国记》记:“每岁时酿醪醴,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坠”。
中国禅茶文化对东亚茶文化的影响与反思及价值———写在宁波“海上茶路起航地记事碑揭碑仪式”之际河北省茶文化学会舒曼一、茶禅文化的传播2008 年4 月26 日在宁波第一次举办的“海上茶路国际论坛”会上,与会中外专家首先肯定了中国宁波港(古明州港) 作为中国佛教茶文化输出地的历史贡献,同时又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在日本遣唐、遣宋使中的三位关键性的人物:遣唐使最澄和空海和尚,遣宋使荣西禅师。
早在公元804 年(唐贞元二十年七月) ,日本僧人最澄和尚从明州港入唐,次年五月从明州港带回了大量的中国茶树和茶籽,种植于日本近江(今贺滋县) 坂本的吉神社,这就是中国茶带到日本的最早记录。
除此而外,最澄师从中国道邃、行满两位法师受持天台教义后, 又师从顺晓法师受密法。
回到日本后,以天台宗为本,结合密法创立密宗———台密,以总本山比睿又山延历寺为据点。
另一与最澄大师同时从中国明州港登陆的空海和尚,则北上长安,师从中国惠果法师受持金、胎两部密法,流传到日本之后,称为“真言宗”———东密,又名“唐密”,或称“真言乘”,以高野山和东寺为其总本山。
而空海和尚从明州港返日带茶奉献嵯峨天皇的时间要比最澄和尚晚近二年。
据史料记载,日本僧侣在唐代时有所谓密教传灯之入唐八位高僧:他们是天台宗和台密的最澄、慈觉、智证及唐密(真言宗) 的空海、常晓、圆行、宗睿又、惠运等。
然而,唯以空海法师之法脉在日本为盛。
虽然最澄比空海更早得到中国密法的传承而于次年五月从明州港先行回国,并在日本首开灌顶修密传法之先河,但因其以天台宗为本,因此日本佛教史上皆以空海为日本密宗的开山鼻祖。
遣唐使中,日本还有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就是永忠和尚,他是最早来中国学法的僧人之一,也是生活和学习在中国时间最久的人之一。
唐代宗大历间(775 年) 而来,唐顺宗永贞805 年回国,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
在永忠和尚圆寂前一年(815 年4 月) ,嵯峨天皇在日本崇福寺终于品到了深受三十年大唐文化熏陶的永忠和尚所献之茶,并发表感言道:比之此前最澄、空海所献之茶汤滋味更佳。
从“禅茶一味”看佛学与茶道摘要:佛教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禅茶一味”的说法便可以看得出来。
中国茶文化因佛教的盛行而快速传播,佛学对茶道的影响也变举足轻重。
他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流传在民间,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精神文明世界所带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关键字:佛学茶道禅茶一味佛门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据《庐山志》记载,早在汉代,庐山的僧人就采制茶叶,慧远和尚还在庐山东林寺附近种过茶叶。
到了唐代中期,佛门更加重视茶道,并且带动民间百姓,茶饮之风开始盛行。
因此黄河流域饮茶风气也就随着佛教的盛行而普及开来。
到了宋代,湖北黄梅五祖山的刘元甫以成都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松涛庵,他借此修行的机会,写了《茶堂清规》,文中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茶道思想跟佛学的渊源可谓密不可分。
刘元甫的茶道“四啼”是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衍化而来的。
谛就是真理,四谛就是佛教关于人生现象的四种真理。
佛教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痛苦的汇集,人生在世,处处皆苦,“苦谛”就是佛教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
“集谛”是分析造成各种痛苦的原因,佛教认为就是人的贪、咳、痴“三毒”造成所有痛苦,只有断绝这些原因,才能彻底从痛苦烦恼中解脱,达到涅架境界。
“灭谛”就是佛教的最高理想的层次。
灭,即灭息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而要真正解脱苦因、达到解脱,就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是“道谛”。
因此,刘元甫应该是在品茶过程中领会佛教“四谛”的真谛而总结出茶道“四谛”。
然而,佛教对中国茶道影响最大的是禅宗思想。
佛教与茶道的关系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佛教与茶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佛教与茶道的关系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
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
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性也苦。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
佛教也主静。
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
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
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茶礼有哪些知识-茶礼的知识茶礼有哪些知识-2017年关于茶礼的知识茶礼,既可以指茶的礼仪,还可以指茶的礼品,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
传统婚礼中“奉茶”“交杯茶”等仪式,为“茶礼”。
下面,店铺为大家讲讲茶礼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何为正式坐姿?答:入坐轻稳,最好坐在椅子的一半或2\3,坐下后上身和头正直,双目平视,嘴巴微闭,下巴微收,面带微笑,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双脚自然落地,男士双膝间离开一拳宽。
女士双脚并拢,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交叉成直线,右手放在左手上搭在右腿根部,双臂不可夹紧。
如何行端坐礼?答:端坐礼贯穿于茶事活动全过程,端庄正确的坐姿会给人文雅、稳重、大方、自然、亲切的美感。
坐时应端坐,身体重心居中,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身体挺直、双肩放松、挺胸收复、下巴微收,目光专注而祥和,身体可稍侧。
无动作时双手应交叉放在腹部右侧或操作台。
何为注目礼和点头礼?答:注目礼是用眼睛庄重友好地专注地看着对方;点头礼即亲切地点头示意。
这两个礼节一般在向客人敬茶或奉上某件物品时用心。
何为伸掌礼?答:这是茶事活动中使用最频繁的特殊礼节。
当主泡须请助泡或客人配合时常用此礼,表示" 请"或"谢谢"。
两人正面相对时伸右手掌。
若两人侧对时,右侧方的伸右掌,左侧方的伸左掌。
行礼的姿势五指自然并拢,手心向上,从胸前向所敬奉的物品傍伸展,同时欠身。
站姿鞠躬礼应注意什么?答:站姿鞠躬时要向前一步,左脚先行,右脚跟上,右手握左手指,双手四指合拢置于腹前,或双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并拢呈"八"字形轻轻扶在双腿上,面带真诚微笑轻松、自然、柔和地缓缓低头弯腰,目视脚尖。
直身时的速度和表情要和俯身时一样。
如何行坐姿鞠躬礼!答:坐姿鞠躬礼一般釆取正式坐姿。
行真礼时双手手指自然并拢,平扶膝盖,含微笑低头,腰部顺势前倾约45度,直起时目视双膝,面带微笑,缓缓直起。
行行礼时双手呈八字形放于大腿中部,低头前倾约30度。
禅茶茶道的茶艺步骤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禅茶茶道的茶艺步骤,一起来看看。
禅茶茶道的茶艺步骤第一道:莲步净土(入场)莲花生于污泥,开放于炎热夏天的水中。
污泥,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
佛经上说:莲花,能给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佛教信女的茶艺师,以莲步走向禅茶台,此道称:“莲步净土”。
第二道:焚香礼拜(静心)在佛乐声中,以佛教礼仪的动作焚香礼拜,以表示对佛教及各位居士的尊敬、虔诚之意,与茶道的友善亲和、敬客以礼一脉相承。
同时也营造祥和、肃穆的气氛,使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去感受“香烟茶晕满袈裟”的神韵;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将把我们的心牵引到那虚无缥缈的境界。
第三道:轮回转世(洁具)用水将茶杯洗干净,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亦如修佛,除却妄念,纯洁身心。
洗的是茶杯,悟的是禅理。
“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
只有布施修佛,行善积德,方能“善有善报”,这是佛经所说的“因果报应”,此道称:“轮回转世”。
第四道:观音下凡(投茶)茶即佛,佛即茶,投茶入壶,如观音菩萨下凡,福纳众生。
(我们今天用的茶是“怡清源野茶毛尖”,曾获第五届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
此道称“观音下凡”。
第五道:漫天法雨(洗茶)“一壶茗茶道禅味,半塌茶烟养性灵”。
用水冲洗滋润茶叶,也洗尽茶人尘心,好比漫天法雨普降,清洁尘世,润泽众生,此道称“漫天法雨”。
第六道:菩萨点化(泡茶)“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
在泡茶中,我们以茶悟道,感悟到的是:茶清如露,心洁如佛。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清洗茶叶后,再冲入第二道水,此道称:“菩萨点化”第七道:普渡众生(敬茶)茶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独一无二的天然保健饮料,称为“神奇之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能饱人口福,予人清福,正是慈悲为怀,功德无量。
体味千年的禅茶礼仪作者:梅云来源:《海峡茶道》2015年第06期立夏后未几,一行十几人的队伍随南京老崔茶馆的老崔行往余杭径山。
当天雨水连绵,褪去此前的高温乍现,一路叶嫩花娇,清新如洗,恍惚间夏虽至而春未归。
猜想山间春迟,径山之中必是春意正盛,一年内可经两春,不由窃喜。
当然,此去最大期待是“径山茶宴”,千年前禅茶礼仪再度重现,着实心驰神往。
好山好水显好品行至径山镇时已是下午时分,雨未停天未暗。
车在竹林间穿梭,空气中的含氧量与负离子量骤然上升,摇下车窗,把头伸向窗外,贪婪地深深吸上几口,慰藉一下在都市空气里闷坏的肺,神清气爽。
下榻之所为“陆羽山庄”,庄外山峦叠嶂,庄内溪水潺潺,亭台楼阁,古树雅竹。
山庄一名便道出此处与茶圣陆羽的渊源,据说陆羽曾在此种茶论道,确切与否虽已无从考证,但当天却偶遇陆羽迷大茶,有幸聆听他说茶论道。
大茶研习《茶经》已久,是圈内有名的学者型茶人,他曾循着陆羽足迹,走遍陆羽寻茶之处,对茶以及茶文化颇有心得。
说起径山茶,他满口称赞。
径山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法钦大师亲植茶树,宋代是其闻名并大放异彩之时,而有关喝茶的礼仪也是那时起广为流传。
比起同为浙江名茶的龙井,径山茶更为古远,但未如龙井般声名显赫。
其原因大概是早期径山茶产量不高,能够输出的并不多。
如今径山茶通过引进了新茶树品种以及规范化管理,产量有所提升,方为越多的人所获悉。
来径山之前有幸品尝过径山茶,当时的感觉是头杯茶滋味并不出奇,但二杯茶开始滋味尽显,香清雅,味淳爽,三杯茶后回味无穷。
关于径山茶据说有两种泡法,第一种是投茶法,先加水,后投茶叶。
这种方法茶汁出来较慢,须二杯茶后才觉察出好;另一种则是先加适量水,投入茶叶,然后再冲水,如此茶汁出来快,头杯茶就能尝得好滋味。
对于不识径山茶的人,通常采用后一种泡法,而对于径山茶的知音自然是有那份耐心细细品味这其中的好。
如此,径山茶倒是像极了茶中隐士,急切不得见,知己方可交。
大茶口中的径山茶好完全得益于径山的生态环境的好。
禅茶妙语1、茶已不只是茶,⽽成了⼼中的信仰。
2、遇⽔舍⼰,济⼈⽆数,为茶饮。
3、品茶,品的是⼀种⼼境,品出不同的⼼路历程,品出百味⼈⽣。
4、趁着热爱,趁着有好茶相伴,好好享受快乐。
5、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茶与杯的擦肩⽽过,⼀缕清⾹,⼀⽬倾城。
6、莫道醉⼈唯美酒,茶⾹⼊⼼亦醉⼈。
7、茶,就这么让⼀群陌⽣⼈成为了朋友。
8、富不过三代,与茶之道也有想通之处。
9、茶苦如初⽣,为品味⼈⽣的苦,我们哭着来到⼈世间,开始了⼀⽣的航程。
10、⾏⾛在尘世间,我们左⼿⼀杯茶,雾⽓缭绕中,看遍⼈⽣百态;右⼿⼀樽酒,仰头⼀饮,醉在今朝。
11、茶道即⼈道,品茶如品⼈⽣。
12、⼀杯茶⾥的⼼意,常是⼈⽣的幽⾹滋味,是好⼼情,淡思绪。
13、茶礼贵敬,采茶贵时。
14、⼈⽣如茶,总会有淡淡的愁苦。
15、喝茶是⼀种⼼情,品茶却是⼀种⼼境,真我时刻,⼿执⾹茗,⼼素如简,⼈淡如茶。
16、静静的品⼀杯茶,放下忧愁和浮躁。
17、喝的是家常茶,吃的是平安饭。
端起平常⼼,放下是⾮⼼。
18、⼈⽣如茶,头道⽔、⼆道茶、三道茶⽔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
19、喝茶养⼼,藉品茗使⾝体放松,⼼绪宁静,细品养⽣真谛。
20、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21、精英品茶,俗⼈饮酒。
22、⼀壶茶,茶叶在⽔中跳舞,不论悲喜,不争朝⼣,不叹时光。
23、⼼有千千语,寄与爱茶⼈。
24、即将到来的季节,让⼈格外渴望⼀杯热腾腾的茶。
25、⽣活本如未经沏泡的茶叶,⼲瘪单薄;倾注如沸⽔般滚烫的热情后,饱满丰盈,清⾹四溢。
26、酒使⼈躁动,茶使⼈平和。
27、茶即是⽣活,选择适合⾃⼰的茶室。
28、隔夜的茶不喝,伤胃;离间的情莫追,伤⼼。
29、不论是茫茫⼈海中的擦肩⽽过,还是⽆意中的⼀次相识,亦或是某段时间内的朝⼣相处,形影不离,⼀旦分开,便成昨⽇,恍若隔世。
2019年第10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王蒙(1980-),男,白城人,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宗教学。
收稿日期:2019年9月22日。
一北宋禅林的茶会礼仪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体现禅宗丛林对外关系的“堂头煎点”,是住持人代表寺庙请诸山大德、达官显贵、社会名流、檀越施主等吃茶的茶会礼仪;第二类是由住持人、知事、头首等丛林执事僧主持的茶会礼仪,包括“僧堂内煎点”、“知事头首点茶”和“入寮腊次煎点”,体现了寺院内部僧众之间尊卑关系;第三类是体现禅林法脉师承关系的茶会礼仪,包括“法眷及入室弟子特为堂头煎点”、“众中特为煎点”和“众中特为尊重煎点”。
从《禅苑清规》卷5《堂头煎点》所载内容看,堂头煎点礼主要是用于诸山之间以及禅宗丛林与世俗社会之间的茶会礼仪,是禅宗丛林重要的外交礼仪。
在宋元禅林茶会礼仪中,堂头煎点最能够反应禅宗丛林与世俗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最能够体现北宋禅林对儒家尊卑观念的容纳和吸收。
北宋禅林堂头煎点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禅林诸山之间来往比较频繁、另一方面说明了北宋禅林与世俗社会之间的交往比较密切。
南宋禅林的“夏前特為新挂搭茶”和元代禅林的“方丈特为新挂搭茶”仍然留有北宋禅林堂头煎点的一些痕迹,但其礼仪规格与地位却不可与堂头煎点同日而语,体现了南宋禅林与世俗社会及禅林诸山之间联系的相对弱化,为元代禅林的走向保守埋下了伏笔。
据《敕修百丈清规》所载,元代丛林只有“方丈特为新挂搭茶”和“方丈管待新旧两序”是在寝堂举行。
新挂搭大多为外来僧众,而且有可能是诸山名胜。
禅林内部僧众之间的尊卑关系是禅林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建立禅林修行和生活秩序的基础。
北宋禅林举只在结夏和解夏这两个佛教节日举行僧堂内煎点,体现了北宋禅林对佛教传统节日的重视。
南宋禅林在结夏、解夏、冬至、新年四个节日举行“僧堂内煎点”,形成南宋禅林举行四节僧堂内煎点的规制。
四节茶礼的出现表明南宋禅林开始重视中国本土节日,是禅宗丛林本土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禅艺茶道】径山禅茶,茶宴待客杭州余杭的径山在唐代时便已开始植栽茶树,径山虽非名山,但径山寺却因高僧辈出而被列入名刹。
径山与茶结缘,自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始起,径山茶正是其亲手栽种而传承至今。
《径山茶图考》辑录的大量史载图文,无一不在对古代径山寺兴废考辨的同时,揭示出其对径山茶兴衰存在的关联,反映出“茶禅一味与茶禅一体”相生互融、紧密依存的历史画面。
唐代天宝六年(742年),禅师法钦到径山结茅传教,在龙井旁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谁想数年后径山茶树竞蔓延山谷,在径山上逐渐繁盛起来。
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
唐大历三年(768年),代宗皇帝李豫礼请法钦进京,赐封“国一禅师”之号。
次年御诏杭州府为法钦在径山建寺,名日径山万寿禅寺。
径山万寿禅寺建寺以后饮茶之风甚盛,唐宋时代佛教盛行的《百丈清规》《禅苑清规》,将僧侣的饮茶列入日常行为,并规定一种仪式,称为茶礼,并加以提炼以宴请上宾,成为茶宴,这就是著名的“径山茶宴”。
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禅,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
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居“五山十刹”之冠的径山,更是茶以禅名,禅助茶兴。
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禅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于僧客,一时间,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
茶宴不是物产,乃是径山僧侣以茶论道的一种“清规”,也是古刹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一种仪式,茶宴在布置洁净典雅的明月堂举行,室内张挂名人字画,摆设时新鲜花,并有专用茶具,其程式为:献茶、闻香、观色、品味、论茶、交谈等六项依次进行。
宋代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日“日本茶道”。
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源于茶宴,据日本《茶之文化史》载:茶道源于“茶社”,茶社源于大宋国的《禅苑清规》。
《禅苑清规》是日本赴径山拜师求学的圣一国师圆尔辩圆于仁治二年(1241年)从径山带回日本国内,并以此为蓝本制订《东福寺清规》,其中有程序严格的茶池。
14课静茶七式法义静茶七式(泡好一杯茶)第一式:感恩行礼第二式:静心备器第三式:煮水听茗第四式:温器传香第五式:泡茶醒心第六式:平等分茶第七式:吃茶去禅,并不是玄妙奇特的行为,也没有离开当下的生活。
禅的智慧无所不在。
禅师的“吃茶去”是反观自照,认识本心。
以茶相和,以禅相知。
将禅的智慧带到茶文化中。
以茶相聚,每次都有不同的因缘。
生命无常,刹那都在生灭变化中。
以“一期一会”之心参与学习。
从泡茶到喝茶,都带着虔诚、敬畏和殷重,安于当下。
我们带着这样的心境,开启泡好一杯茶的旅程。
茶道精神来自禅宗,和敬清寂的思想,可以说是禅的内涵。
要达到内外一如的“平和、敬畏、清凉、寂静”离不开空和无相的智慧。
为了有助于调心,喝好一杯茶,我们要布置一个自然的禅意空间,令人放松的氛围,也可以到自然山水中,与阳光、树石、微风同在,心更容易松下来,只是安静地和茶在一起,和自己在一起,从放下、放松到放空。
如何泡好一杯茶——总说一、心法:(1)专注力、觉察力。
(2)带着发心安住当下、正念泡茶。
二、技法:(1)仪式感:可操作性的泡茶仪轨。
(2)泡茶参考要素、茶席位置。
当我们泡茶时先让自己安静下来,把心专注在当下,全身心地泡茶,带着利他心、供养心、感恩心,对每个动作保持专注与觉察,带着正念去泡茶,泡茶的过程就是正念禅修的过程。
1、投茶量参考茶水比1:50为例:茶器容量150毫升——投茶3克,适合绿茶、白茶、红茶等。
1:22为例:茶器容量150毫升——投茶8克,适合青茶、黑茶等。
2、水温参考烧开至100℃;泡茶用纯净水或矿泉水;如需90℃—80℃水温,烧开水降温即可。
3、冲泡时间参考1、1~3泡:每泡5~10秒2、第4泡以上可递增5~10秒茶席的布置:用心———禅宗修行要狂心顿歇,三法印的“涅槃寂静”,是朴素、安静、以少胜多。
1、茶席的布置,源于中国书画“点线面”和“留白”的书画原理。
2、以单个的茶器皿作为点来分布,以身体丹田作为茶轴线,固定盖碗在茶席中的位置。
茶礼的基本内容手势
中国茶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它反映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老的礼仪传统。
中国茶礼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也注入了丰富的中国特色。
在茶礼中传统手势和礼节融为
一体,共同形成了中国茶礼之美。
中国茶礼以礼节为主,展示独具中国风味的风度,礼仪动作以高雅殷勤为宗旨,体现着中
国古代浩大的文化精神,以完美的姿态和礼貌表达出现代人的文明礼仪。
在中国茶礼中,礼仪动作有很多,比如在上茶前,主人应先敬茶,即拿出茶壶,淡笑致敬,这是对茶文化最大的尊重;接茶时,持杯应当采用“双手捧盏”的姿势,以表示谦虚礼让;
茶歇礼遵从“先来者尊上、先来者享受优待”的常识;茶客和茶主也应当不断称赞对方的茶
道艺术和技能;昨晚,在茶会招待时,茶客以自若的态度,以接受的心态接收茶的内涵,
并以谦虚的姿态品茶“话茶”。
所以,中国茶礼也是一种完美细致的礼仪,它暗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情调和特有的礼仪风范,取七茶八礼,以融洽、轻松的氛围,友好欢迎茶客,俨然是一场艺术品鉴。
禅茶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禅茶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为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公司决定组织一次禅茶活动,让员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感受禅茶之美。
活动目的
•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
•加深员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下周五下午2点
•地点:公司会议室
活动流程
1.开场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禅茶讲座:邀请专业茶艺师讲解禅茶文化
3.体验茶道:由茶艺师示范泡茶过程,员工可以自行体验
4.茶道表演:茶艺师进行茶道表演,展示禅茶之美
5.交流分享:员工分享对禅茶文化的感悟和体会
6.结束致辞:总结活动,展望未来
预期效果
•员工放松身心,提升工作效率
•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凝聚力
•提升员工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
预算安排
•茶艺师费用:2000元
•茶具采购:1000元
•活动布置及杂费:500元
•总预算:3500元
活动宣传
•制作海报:将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制作成海报张贴在公司各处
•内部通知:通过公司邮件或内部通讯工具发布活动通知
•口头宣传:员工之间口口相传,提升活动知名度
注意事项
•参加活动的员工需提前报名,以便组织安排
•确保活动现场秩序井然,遵守活动规则
•安排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执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以上是禅茶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让我们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禅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重阳节的禅茶文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重阳节的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
而在这古老的节日里,禅茶文化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而禅茶,作为一种将禅修与品茶相结合的文化,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宁静的心境。
禅茶之道,重在一个“静”字。
在重阳节这个喧闹的节日里,寻一处静谧之所,泡上一壶香茗,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感受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宁静。
当热水注入茶壶,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仿佛是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茶香渐渐弥漫开来,萦绕在鼻尖,让人陶醉其中。
此时,外界的喧嚣已与自己无关,只剩下这壶茶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禅茶文化中的“和”,也在重阳节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重阳节是家人团聚、亲友相聚的日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饮香茶,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一杯茶,传递着亲情、友情和关爱,让彼此的心更加贴近。
禅茶之“雅”,与重阳节的登高赏菊相得益彰。
在秋日的阳光下,登上高山,俯瞰着大地的美景,身旁摆放着精致的茶具。
泡上一杯清香的菊花茶,品味着花的芬芳和茶的韵味,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这种高雅的情趣,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更是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
禅茶文化中的“悟”,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能给人带来启示。
当我们回首过去的一年,思考着自己的成长与得失,在品茶的过程中,或许能突然领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茶如人生,有苦涩也有甘甜,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
而重阳节,正是一个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人生的好时机。
在重阳节,我们可以选择与长辈一同品茶。
在茶香中,聆听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感受他们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与淡定。
这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
通过禅茶,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得以延续和弘扬。
此外,重阳节的禅茶文化还体现在对茶具的选择和泡茶的技艺上。
茶礼简要介绍茶礼简要介绍!茶礼有两种释义:在民间俗礼中,古代的“茶礼”,指的是结婚的聘礼,是聘礼的一种,以茶为高端礼品代表着人们对婚嫁之事的敬重之心。
在茶文化茶事活动中,茶礼是把茶道精神形式化、规范化、制度化,茶礼简要介绍!茶礼有两种释义:在民间俗礼中,古代的“茶礼”,指的是结婚的聘礼,是聘礼的一种,以茶为高端礼品代表着人们对婚嫁之事的敬重之心。
在茶文化茶事活动中,茶礼是把茶道精神形式化、规范化、制度化,是茶事引导和茶道思想体现的方法之一,是维护茶事相关人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各种礼节仪式的总和。
以茶作为彩礼的习俗至今依然在中国各民族中流传,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物给女方,拉祜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
”婚礼上必须请亲友喝茶。
白族男女定婚、结婚都要送茶礼.云南中甸一带的藏族青年,在节日和农闲时,打好酥油茶带到野外聚会,遇到姑娘们便邀请人座,如看中对方,可借敬茶的机会,抢过对方的帽子,然后离开人群,进行商谈,如不同意作配偶,就将帽子拿回。
侗族在解除婚约时,采用“退茶”的仪礼。
茶文化茶道中,茶礼是作为维护茶事相关人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各种礼节仪式。
茶礼在茶道中发展至今,不只以茶叶作为媒介,现代茶道中增加了茶膏的分支,尤其是御茗堂茶膏的面世,其作为高端礼品的代表让茶礼更为增加情感的重要媒介,其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礼仪,它也是社会礼仪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
它来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尊老敬上’和‘和为贵’的文化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饮茶历史中积淀下来的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
茶礼是人伦之礼;茶道是人伦之道。
茶道人道,茶道仁道。
人通茶理为要道;人通茶礼是要道。
‘茶礼’是通向幸福的桥!。
禅茶茶礼
各位嘉宾,您们好!欢迎光临留贤馆问茶品茗。
佛家有茶禅一味之说,其中之意是:禅中有茶味,茶中有禅意。
接下来就有我为大家带来这套禅茶茶礼。
禅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
唯迦叶微笑。
此公案不仅表示禅家注重正法相传,也表示禅宗不滞文字语言,直接洞见心地,了悟之意。
今日在下888为各位大菩萨司茶,正是在下888虚心求教禅法,并借我精心为各位准备的888茶和禅茶茶礼,奉养各位嘉宾同修,以陶养身心,以茶参禅。
接下来请和我一同做以下几道程序:
序式:日光遍照,月光遍照
序式一:问茶,我现在为大家点茶,敬请欣赏。
序式二:禅定,请大家都沉静下来,轻轻放平双手,调和呼吸,随我的动作做出来。
序式三:焚香:请各位都轻轻低下头来,候我焚香。
序式四:梵呗:请大家都抬起头来,有请助手点放梵呗。
序式五:涤壶:我现在向大家清洗茶具,涤尽世间尘埃,各位嘉宾请双手合上。
不二法门,以茶共佛。
不二法门是我向大家展示最好的,也是留贤馆独一无二的品茗方法,通过刚才点燃的香来营造一个和谐、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禅香,能是大家心旷神怡,也祝愿大家的心境伴随着幽幽的梵呗达到心平气和的空山烟雨世界。
唐时赵州和尚,从谂禅师有禅非法语“吃茶去”的禅机。
师问:“曾到此间否?”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僧问:“为何曾到也云吃茶,不曾到也云吃茶?”师曰:“吃茶去!”金刚经云:如来无法不说。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今天我们就用电磁炉代替过去用木材煮水的方式来为大家演绎这套茶法,请大家不要介意。
禅茶一味是指我向各位讲述禅茶禅礼的高深佛理,在此我借助这道程序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今天的泡茶器具。
茶盘又称茶海,茶壶又称水中乾坤今天我们泡茶所用的壶是我们专门前往江苏宜兴所定制的壶,我手中这把壶称为泡壶,又称母壶,它是用来冲泡茶叶的;这把壶称海壶又称子壶,它是用来储存和均分茶汤的;杯托,用于连接品茗杯和闻香杯,一显示尊重,二是便于各位朋友闻香品茗;品茗杯,它是用来品茗和鉴赏茶汤的;闻香杯,它是专门用来闻取茶香的,因为它杯体较深,便于茶香的储藏;滤网,用于过滤茶汤中的白沫和碎茶,使茶汤更加清澈明亮;这是禅茶茶礼专用茶道组,它又可细致的分为:茶则,用于衡量茶叶多少的准则,有时也可代替茶匙,用于欣赏干茶;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以免堵塞;茶漏,将它放在母壶壶口上,用于扩大壶口面积,以免干茶外漏;茶拨,用它将茶叶拨入母壶内;茶夹,用来烫洗品茗杯和闻香杯,避免手与杯子的直接碰触,既干净又美观;养壶笔,用来清洁和保养紫砂壶;他们也称茶艺六君子,又称茶艺六度。
也就是佛家说的施舍、忍辱,精进,戒,定,慧。
慈航普度,万法归一。
慈航普渡即是用开水浇淋母壶的外部,这样既可洗壶又可提高壶的温度,意为慈航普度之意。
今天将所要冲泡的特种茶至于母壶内,雅称万法归一。
三鼓入室,烦恼菩提。
品茗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不急不缓才合乎禅茶的基本法度,三鼓入室即为悬壶高冲三个来回,利用水的冲力使茶叶在壶内翻滚,起到用开水涤荡茶叶的作用,寓意当年六祖惠能三鼓入室,五祖为说金刚,是为顿教之始。
烦恼菩提,即是用壶盖轻轻刮去茶汤表面冲茶是所泛起的白色泡沫,意为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变五毒为戒定慧,烦恼即是菩提。
不取不舍,见性成佛。
我和在座的各位都是平凡的,在飘渺而宽阔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念、无忆、无着,于一切法不取不舍。
见性成佛为二次冲水,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壶内的开水加满,还要用开水浇淋母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热,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佛性亦然。
内外明彻,智慧观照,般若三昧。
冲泡铁观音还有五大讲究。
1 讲究符合和谐。
2讲究茶性适于人性,禅性不离世间。
3讲究问茶有德。
4 讲究点茶上品,是天然无公害的茶叶,5 讲究水要好,以山水和泉水为最佳,这一切一切都在这壶茶水中,我们都静下心来,感受其深远的禅境。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我们将母壶中的茶汤轻轻的注入到子壶中,寓意为: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一花五叶,直指人心。
拈花微笑,教外别传。
我们将子壶中的茶均匀的注入到各位的闻香杯中,称其为一花五叶。
将品茗杯倒扣于闻香杯上,我们称之为直指人心。
品茶是修身养性的事情,亦是明心见性的修行,在一花五叶,直指人心之后,结果自成,你我的心也有更好的共鸣,只有因缘俱足的您和在下茶师(888)才能有此殊胜的时刻。
拈花微笑,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闻香杯提起,从杯沿转动一圈置于掌心,闻取茶香。
用右拇指和是指护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形象的称之为拈花微笑。
女士可打开兰花指,这样既优雅又美观;男士则可收回两围指,这样既端庄又稳重。
品为三口,一杯茶应分三口品下,一品知味,二品知足,三品知感恩,三品之后心生慈悲。
祝愿各位菩萨得智慧,得大智慧。
茶禅一味,拈花微笑,教外别传。
禅茶茶道师XXX在此顶礼,一拜、二拜、三拜。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