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导向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块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80.25 KB
- 文档页数:2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课程简介本文档介绍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会展策划、组织、执行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会展、旅游及相关领域从事项目组织、市场开拓、营销推广、企业管理、政府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经济、管理和会展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 主要课程2.1 经济学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介绍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经济行为分析方法,以及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体规律,包括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指标等。
•产业经济学:探讨各个行业的供需关系、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政策等。
2.2 管理学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市场营销学:研究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定位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等环节。
2.3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会展概论:介绍会展的发展历程、分类、意义和组织形式,了解会展市场的特点和规模。
•会展策划与执行:学习会展策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意策划和项目执行能力。
•会展市场营销:研究会展市场营销的特点和策略,掌握会展推广和营销的实践技巧。
•会展管理与运营:学习会展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会展组织的流程和运营方式。
•国际会展与旅游管理:探讨国际会展和旅游的关系,学习国际会展市场的运作规则。
•会展法律与伦理:了解会展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及道德伦理在会展中的应用。
2.4 实践环节•实习:学生在企事业单位或会展公司进行实习,锻炼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经验,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撰写。
3. 课程架构与学分安排本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主要由经济学、管理学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组成。
课程架构如下:•经济学基础课程:25学分•管理学基础课程:20学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60学分•选修课程:15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4.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涵盖了经济学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以及实践环节。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作者:文晓立曾艳英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17年第01期摘要: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基于会展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初步构建了由6个课程平台、3条能力主线和4种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明确了6门核心专业课程,为课程标准开发等进一步专业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职业能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需要提高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形成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而正在快速发展的我国会展产业已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承担着培养会展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理应紧跟人才能力需求变化,及时改革课程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鼓励职业院校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展览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展业包括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等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有着重要意义。
为适应中国会展业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制定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和谐统一、兼容并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结合我国会展业发展实际需要和高职教育阶段性特征,本研究认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会展经济发展要求,掌握会展策划、组织与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及会展项目运作技能,具备会展行业职业素养,能从事会展策划、营销、服务和部分设计技术岗位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对会展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再构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会展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会展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会展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行业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如何构建适应会展产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当前会展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能力素质模型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框架,强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将能力素质模型运用于会展专业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会展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再构,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对会展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再构的探索,旨在提升会展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他们在会展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研究能力素质模型在会展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探讨会展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三是探讨实践教学体系再构的必要性,由浅入深地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四是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设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五是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再构的具体路径,建立起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推动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并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能力素质模型在会展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素质模型还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素质进行诊断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会展概论:介绍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行业特点,了解会展产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2.会展市场营销:研究会展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等,培养市场营销策划和推广能力。
3.会展项目管理:学习会展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包括项目立项、预算管理、资源调配、风险控制等,培养项目管理技能。
4.会展设计与布置:研究会展场馆和展台的设计原则和布置技巧,包括空间布局、展品陈列、展览装饰等,培养创意设计和空间规划能力。
5.会展服务与运营:学习会展服务的流程和要求,包括参展商服务、观众服务、展览物流等,培养良好的客户服务和运营管理能力。
6.会展法律与合规:了解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包括展览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管理等,培养法律意识和合规管理能力。
7.会展财务与预算:学习会展项目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成本控制、收支管理等,培养财务决策和预算编制能力。
8.会展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研究会展市场的调研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包括问卷设计、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培养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能力。
9.会展策划与创新:学习会展策划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主题策划、活动策划、创新设计等,培养创意思维和策划能力。
10.会展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加强学生对会展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
以上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常见的课程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012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0期)Total No .290收稿日期:2012—01—16作者简介:张红梅(1980—),女,四川南充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会展管理。
项目简介:本文为2011年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训模式与方案的构建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113140。
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创新实训模式分析———以3+1模式的探索为例张红梅(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4100)摘要:本文在目前会展实践教学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以独立学院3+1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例,从能力开发目标、实训教学流程、实训教学模块的设计等方面探讨了3+1模式的主要设计开发思路,并分析了3+1实训模式的主要教学理念与创新机制。
关键词:会展经济与管理;能力本位;3+1模式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25—02一、问题的提出会展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但总的来说,仍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一)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时长能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与会展业发达的德国会展教育相比,其高校会展教育实践教学时间普遍较长,比如德国巴登霍恩夫国际应用技术大学会展管理的教育,实践教学时长占总学时近1/3的比例。
(二)实践教学时间分布与会展企业人才的需求周期的匹配问题高校会展实践教学时间的分布较为零散,较为集中的时间仅在第七学期毕业实习的环节。
而会展实践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这样就容易出现高校常规的实践教学周期与会展市场的用人周期不相匹配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有效性的问题国内目前在会展教学中主要有课内实训、生产实训、岗位实训等实践教学模式,尚待探索更为灵活的实践教学模式。
探讨会展管理专业的课程构建原则与实施论文探讨会展管理专业的课程构建原则与实施论文会展业虽然在我国发展才十几年,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我国的会展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珠海为中心的五大区模式。
以这五个区辐射周边,每个区以该区的产业集群为基础,贯穿五个产业带。
会展业所需人才日益高涨,但会展人才的培养跟不上步骤,虽然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非常多,基本上仍然以理论为基础,无任何会展实践能力。
追究原因是会展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够优化,没有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企业脱钩。
本文首先探讨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其次构建“层次模块+基础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结构。
一、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一)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注重职业人才的培养,时刻牢记职业技能是宗旨,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
会展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围绕职业岗位设计,将会展职业分为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管理四个方面,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知识模块,培养出可操作,可提升,以发展的高素质会展技能型人才。
(二)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与职业证书相对接我国的会展企业正在朝规范化发展,会展企业需要开展活动,必须聘请有专业证书的工作人员。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会展专业课程与职业证书对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拿到毕业证和企业认可度高的职业证书。
职业证书更能准确反应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职业院校在会展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就应该考试专业课与职业证书课程的一致性,方便学生通过证书考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企业证书的考试,缩短岗位适应期。
(三)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与国际会展业的接轨中国的会展业虽然起步晚,职业会展教育也不足10年,但应该与国际接轨。
会展业本身就是个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平台,应该将国际会展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中国。
具体可以借鉴新加坡、德国甚至香港的一些会展职业培养模式。
目录•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完善•学生管理与服务优化•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培养目标与定位策划能力掌握会展策划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会展项目的策划工作。
管理能力熟悉会展管理流程,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和控制能力,能够胜任会展项目的管理工作。
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提出新的会展项目创意和方案。
实践能力具备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会展项目的实施和执行工作。
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服务面向面向会展行业,服务于各类会展主办方、承办方、参展商和观众等。
课程设置以会展策划和管理为核心,设置相关课程,包括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设计、会展服务与管理等。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项目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会展策划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会展项目的策划工作,包括市场调研、主题策划、招展招商、宣传推广等。
会展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会展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进度控制、预算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等。
营销与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营销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广和销售会展项目,与各方沟通协调,达成共识。
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会展项目。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市场需求导向知识结构系统化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全面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所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行业需求。
根据会展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国际视野拓展引入国际先进的会展策划与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会展概论介绍会展行业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功能作用及发展趋势,为学生学习会展策划与管理奠定基础。
会展策划系统介绍会展策划的原理、方法、流程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会展项目策划的能力。
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方向)专业教学计划(五篇范例)第一篇: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方向)专业教学计划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方向)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强化对台特色、服务品牌会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国际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会展旅游方向培养具有会展知识、旅游知识相互融合渗透的国际会展旅游复合型人才,外语表达流利,熟悉国际会展旅游的营销、策划、服务、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能够胜任会展、酒店、旅行社、景区等领域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以及商务接待与客户服务、涉外文化传播等单位(如机场、航空公司、银行等)的工作,也可以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会展旅游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会展商务礼仪和跨文化交际、会展营销策划、会展旅游管理的实践训练,职业证书多,实践能力强,英语流畅,具有从事国际会展旅游营销、策划、服务与管理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扎实的知识基础与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系统化的国际会展和旅游管理知识体系,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
3、熟悉商务礼仪和商务旅游、跨文化交际知识,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
4、中文、英语流利,日语或韩语为二外,兼有闽南语的优势,善于双语和方言导游及会展讲解;通过英语四级证书或外语导游证,力争获得国家级的会展策划师资格证书。
5、熟悉国际旅游业的最新动态、具备酒店/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等服务的基本技能与管理、策划能力。
6、身体强健、心理健康开朗,体育达标。
三、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1.学制:四年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3.相近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策划方向)、旅游管理。
四、课程设置:1.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2.主要课程:会展旅游管理、会展旅游营销、会展旅游城市比较、跨文化交际(英)、会展概论、会展经济学、会展商务英语、会展服务、会展信息管理、导游翻译、客服英语、英语口语(外教)等课程。
会展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会展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在会展产业相关领域中具备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专业课程。
随着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展行业的不断壮大,会展经济管理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各高校和教育机构纷纷设置了相关课程。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会展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 市场导向原则: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会展经济管理领域的主要职能和能力要求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导向原则:课程设置应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二、典型课程设置会展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
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会展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统计学等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会展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运营管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在会展产业领域的专业能力。
3.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会展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实习、实训、实地考察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1. 会展经济学:介绍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行业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会展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会展策划与管理:介绍会展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和评估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会展策划与管理方面的能力。
3. 会展市场营销:介绍会展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提升会展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数据分析与决策: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数据分析与决策方面的技能。
6. 专业实习: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提升专业能力。
会展策划及管理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摘要:从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的特点、探讨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内容结构并提出相关措施,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会展行业第一线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教学措施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职学生素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学生已难以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毕业生更难以适应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
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和在校生课堂反馈情况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
换句话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参照行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生产实践中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行为导向法则开展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1]。
项目化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训练技能[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将真实工作场景导入项目教学中,以让学生能够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群为教学目的。
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其教学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其知识表征方式有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有利于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从目前来看,项目化教学改革尚处在起步阶段,不少学校将项目化教学理解为案例教学,其实质尚未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再加上缺乏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不佳;另一种情况是项目化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脱节,学生缺乏职业体验,导致很难系统地去掌握操作技能与方法,让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相衔接[3]。
01 Chapter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与行业地位的提升随着会展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行业人才短缺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当前会展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素质、专业化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
专业建设背景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趋势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会展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与市场前景多元化、高端化的人才需求广阔的市场前景02 Chapter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定位与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010203 Chapter核心课程建设总结词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确保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教师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
详细描述与会展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活动,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
总结词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平台建设VS04 Chapter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由学院教学委员会、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控。
实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教学检查制度,确保教学各环节的质量。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定期收集学生对于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及时反馈和改进教学质量。
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通过定期的调查和访谈,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
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为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机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工作能力、发展前景等信息。
社会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社会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网络评价等方式,收集社会各界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评价和意见。
定期整理和分析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项目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项目为引导,通过校企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工作人员的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核心、营销与策划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在全国高职会展专业教育中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2.量化指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基于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深化,以及旅苑会展览咨询公司和卓越会展工作室的建立完善,校企联盟的成立,完成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和工学结合的制度建设完成《“项目导向、产学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果报告。
(1)每年招生保持在100—150名,长年在校的本专业学生达到400名左右;(2)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行业就业率在7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3)在2—3年内完成现有的2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并继续申报1—2门省级精品课程完成4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4)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会展策划与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会展设计》等课程,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和论文;(5)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教材5本;(6)完成专业标准和5门核心课程标准,完成专业教学素材库和2个测试库的建设;(7)2012年使专业教师总人数达到20人,其中专业教师10人,兼职教师10人,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特长结构更加合理培养名专业带头人2名和4名骨干教师,新增教授1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到95%以上,使他们成为既具有较高理论又具有实践教学水平的名师;(8)依托会展行业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用至少10名行业内专业人士作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其中聘用5人作为专业带头人。
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9)深化校企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能,聘请10位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工学结合搭建平台;(10)通过校企联盟,形成紧密型合作标志性企业5家,重点培养学生人数达到20人以上;(11)完善卓越会展工作室的运行,至2012年末开展学生创业项目14项;(12)横向课题及服务项目10个以上为企业提供新员工培训,培训企业数达8家,培训人次达100人次。
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18)一、专业概述(一)湖北省会展行业发展对会展教育的促进作用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正逐步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到2015年,我国会展行业产值将从2010年的1453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
这是近日有关专家在2010上海会展论坛上透露的信息。
与会专家透露,到2015年,全国会展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5040个增加到7000个,会展面积从5050万平方米增加到1亿平方米,会展行业产值从1453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由此可以推算,未来5年,中国会展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展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品牌的平台,沿海城市广州,上海等地一向是展会集中地,“十二五”期间,北京将确立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会展业发展目标,把北京打造成世界知名会展之都。
上海会展业“十二五”规划几易其稿,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把上海建成亚太地区领先的会展城市。
目前,虽然湖北省会展业在全国总体上只处于三线地位,但呈现加速发展之势,其中武汉市会展业发挥重点推动作用。
武汉市2010年举办各类展会207个,2011年发展到352个,带动了汽车、机电等产品的销售,拉动旅游等下游产业加速发展。
襄阳、荆州、宜昌等地的会展业也处于起步快速发展阶段。
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展会逐渐形成影响。
我省培育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大型展会,包括国际汽车展、机博会等具有一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2011年第八届“农博会”吸引国内外专业观众22万人,同年第八届“光博会”专业观众中院士、著名专家达300余人,2012年“机博会”已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参展。
各市州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打造节会品牌,如宜昌三峡旅游节、随州炎帝故里寻根节等。
硬件建设水平加速提升,近年我省会场展馆建设较快。
拥有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襄阳会展中心、荆州两湖绿谷会展中心等5个专业展馆。
其中武汉国博展览面积约19万平方米,可提供6880个国际标准展位,单位规模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