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5.16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蕴含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想象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手指的美丽和作者对手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观察。
但针对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手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手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手指的美丽和作者对手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或图片素材。
2.生字词卡片。
3.小组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片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手指的特点,如长度、粗细、形状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学生互相检查,确保生字词掌握到位。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们还知道哪些手指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能够正确描述手指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启发学生对身体器官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手指的构造手指是人体肢体的一部分,由骨骼、关节、皮肤、神经和血管等组成。
手指主要包括指尖、指节和指根部分,可以灵活地弯曲和伸直,具有精细操作的能力。
2. 手指的功能手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用来触摸、捏取、握持物品,执行精细的动作,如书写、绘画等。
手指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部环境,是我们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工具。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图示展示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使用手指的经历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讨论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1.教师讲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第三步:实践1.学生进行手指的灵活性实验,如捏取小物体、握笔书写等。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使用手指的经历和体会。
第四步: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手指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对手指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身身体结构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作者对自家兄弟手指的描绘为线索,展现了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通过手指的比喻,表达了兄弟之间团结互助、和睦共处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比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家人的感情深厚,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手指的多样性和兄弟之间的团结互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总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手指的多样性和兄弟之间的团结互助。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体会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家人之间的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课文朗读录音:提前录制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欣赏。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形态、功能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所描述的手指的多样性和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五个手指头的特点和性格,通过手指头的相互配合,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情节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比喻手法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团结协作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通过具体课文内容来感悟团结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比喻手法,感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卡片4.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手指的团结协作。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比喻手法,如“大拇指是个勤劳的农民”,“无名指和小指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朗读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手指》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爱护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手指有关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思考。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逐段阐述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4. 锻炼表达能力(15分钟)•让学生围绕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总结课文《手指》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手指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手指》相关内容,复述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手指的重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手指,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更好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2 手指》一. 教材分析《22手指》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亲情的可贵和孝道的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亲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方面还需要引导。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忆母亲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指导,纠正发音,提示语气、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5.拓展(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为母亲做过的事情,或者打算为母亲做的事情。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亲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作者对自己手指的描绘为例,介绍了手指的形状、功能和特点,并通过手指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和性格。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的句子,可能还需要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自己手指的认识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了解到手指的功能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学会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的身体,了解手指的功能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于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的句子,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描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课文内容。
2.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功能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词和句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课文中的手指比喻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要通过手指的比喻来表达这个意思?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与手指有关的趣事,引发读者对人类手指的奥秘的思考。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手指的奥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了解其功能和作用,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幽默风趣的课文容易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手指的奥秘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理解作者对于手指的奥秘的思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的态度,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手指的功能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手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物学知识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各种手指的形态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
本文讲述了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作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认识到手指的重要性,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手指的尊重和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3.教辅:教学参考书籍等。
4.学具:学生手册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讨论手指的作用,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学习1.学生跟读课文,学习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2.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手指的作用。
3. 拓展1.提供一些与手指有关的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手指的信息。
2.可以进行实践训练,比如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体验手指的灵活性。
4.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作用,并让学生分享对手指的感悟。
六、课堂评估1.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手指的认识。
2.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七、作业布置布置以手指为主题的作业,如写一篇手指的作用或手指的形态的小作文,或者完成一些手指相关的手工活动。
八、板书设计•主题:手指•形态:五根手指•功能:握物、摸物•作用:指点迷津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手指的形态、功能和作用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手指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得以有效运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手指的重要性。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该页是作者编辑给大伙儿找到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一、学习课文一自然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读书效果。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一自然段三、小结1、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板书课题:6绿手指2、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4、齐读课文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流利。
你读懂了什么?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5、学生自由发言6、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22 手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与手指相关的趣事,引发出对手指的深入思考,从而告诉我们手指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方式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幽默风趣的课文更容易产生兴趣。
但是,学生对于手指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锻炼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学会生词和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掌握。
2.对手指多样性和重要性的理解。
3.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思维能力。
3.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手指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手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生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手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手指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发音和语调。
老师适时纠正发音,巩固生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5.拓展(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手指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并展示讨论结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一篇描写人类手指特点和功能的科普文章。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有趣的例子,向读者介绍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文章语言幽默,引人入胜,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手指的科普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科普文章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可能还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科普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2.难点: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写作练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科普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手指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手指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呈现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手指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手指的理解,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或写作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所介绍的手指特点和作用,还有哪些有趣的手指现象?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手指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习)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
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2.手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手指的形状、大小、粗细、长短各异,各有各的特色。
课文从作者童年时的趣事出发,引出了手指的各种形态和特点,同时也揭示了手指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幽默感,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在生活中对手指有着丰富的认知和观察,能够对手指的特点和功能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有所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手指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态和特点,认识手指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手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态和特点,认识手指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观察手指,思考手指的功能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对手指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思考。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手指图片或实物。
3.相关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手指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态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们对手指的认知和利用,引发学生对身体的认识和珍惜。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科学性,既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身体部位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针对手指的详细功能和特点,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们对手指的认知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对身体的认识和珍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们对手指的认知和利用。
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体生理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深入剖析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们对手指的认知和利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手指的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态和功能。
提问:“你们知道手指有哪些功能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跟随课文节奏朗读。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们对手指的认知和利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掌握相关生词词语,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手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身体部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对手指的构造和功能进行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2课手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3.教学辅助工具:手指模型、图像资料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手指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唤起学生对手指的认识和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手指的其他作用,如手指在绘画、乐器演奏等方面的重要性。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探讨。
4. 操作实践•分组或个别让学生进行手指动作实践,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手指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化对手指的理解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表达对手指的感悟和对自己身体的珍惜之情。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手指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操练或手指灵活性训练,增强学生手指的灵活度。
六、课后作业•练习课文朗读,巩固所学内容。
•撰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小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联系生活实践等多种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手指的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手指的奇妙之处。
八、附: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手指展开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自身身体部位的热爱和关注。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手指
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
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
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