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
- 格式:docx
- 大小:546.28 KB
- 文档页数:28
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如晴、雨、雪等。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能设计风、雨、雪、阴、晴等天气符号,并能用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探究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天气现象的多样性,产生探究天气的兴趣。
2.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
用阴晴雨雪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天气符号的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部有关大自然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
一、设问:同学们,你注意到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什么写的吗?
生:回答。(天气现象)
师:对,是根据天气现象来写的。歌中唱到:“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可见,天气是变化多样的。我们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风和日丽,有时大雨滂沱,有时烈日炎炎,天气现象又是瞬息万变的,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就
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了,但是这些天气现象又与我们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多样的天气。(板书)
二、了解天气变化,学会描述天气。
1.认识多样的天气。
师:说到天气,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把今天的天气和大家说一说?
生:描述天气。(引导:阴晴雨雪冷热风等方面)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4让我们发现更多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STSE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
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3)总结和鼓励(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四)整理材料,下课。
《让r àng 我w ǒ 们men 发f ā现xi àn 更g èng 多du ō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2.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会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重点
继续训练和巩固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学习借助简单的工具——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三、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基础上,对物品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师:“这么多天过去了,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观察物体需要用到哪些感官呢?”
学生:“眼、耳、鼻、舌、手。”
2.师:“这些器官分别是怎么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呢?”
学生:“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
(学生可能回答的不会这么全面,老师需要进行补充)
3.师:“这节课我们需要观察上节课采集回来的物品,但是我们不能随便观察,我们要向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去学习一下怎么观察物体”。(与达尔文考察活动对照,以故事来引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
(二)活动1.观察我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教师先让学生学习使用放大镜,教师简要说明放大镜的功能:1.放大物体的影像——放大镜最主要的功能,把放大镜放于物体前适当距离即可从透镜内观看被放大的影像,留意物体实际上并没有被放大。2.聚焦取火——次要功能
1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葡萄、花生等均可)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葡萄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三)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葡萄)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描述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葡萄、湿纸巾、小餐碟(塑料杯)、垃圾盒。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西瓜、感官的有趣图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1、指南车朋友陪着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首先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2、猜一猜:
谜语:看看是绿的,打开是红的,
吃吃是甜的,吐出是黑的。
(谜底:西瓜)
3、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呢?追问: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绿的呀?
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呢?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呢?(出示西瓜)
那如果现在老师要去水果超市买一个西瓜,你们能告诉老师应该挑什么样的西瓜吗?(颜色青绿、纹路清晰、手摸起来光滑的,没有毛的,拍起来是“嘭嘭”响)
引导学生,学生运用眼看、手摸、耳听等观察方法观察西瓜,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贴出感官图示。
如:
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
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冷热、轻重
耳———听觉———声音;
鼻———嗅觉———气味;
舌———味觉———味道),
4、小朋友们,我们刚才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的呢?
湘潭市雨湖区人民学校教师“高效课堂”备课
4.课间休息:活动操《我的身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我们班的小朋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小脑袋活动了,我们的小身体也得活动活动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简单的身体操《我的身体》,不会做的同学请看视频,跟着一起学、一起动。全体起立。
(2)播放:(百度视频)学生跟随音乐、视频活动身体,感受韵律。
5.约定科学课堂基本规则。
(1)谈话:请大家坐下。科学课有很多观察啊、实验啊,我们得约定一些规则,要不然课堂就乱哄哄的啦。你们觉得要约定哪些规则呢?这些规则,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口令来互相提醒。比如:
坐的姿势
师:抬头挺胸生:腰板直
学习用品的摆放
师:我的书本生:摆放整齐
训练课堂口令
动作:停止实验或活动——师鼓掌3次(XXX),生鼓掌3次(XXX)。
师:大眼睛生:看黑板
师:小耳朵生:认真听
师:小小脚生:放放好
师:老师讲生:专心听
师:手放桌上生:眼看前方
(2)师生练习口令。
板书设计:
走进科学
眼耳手鼻舌
生活处处有科学
教学后记: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
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
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湘潭市雨湖区人民学校教师“高效课堂”备课
(1)讲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进行一项秘密任务,就是请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你在第二页看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同桌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如果触摸过可以简单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一定要轻轻地说,只要同桌听得见就可以了。(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多样的天气教
案
第1课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3)科学态度
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
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研究有关天气的科学。(二)新课研究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分歧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接着出示分歧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科学
cc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
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白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12点、下午3点)
任务2:分歧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分歧地区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一、教材简介
本教材是湖南省编写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涵盖了一年级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教材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教案,便于教师教学使用。
二、教案特点
1. 清晰明了:每个教案都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研究要点,方便教师掌握教学重点。
2. 循序渐进:教案按照教材的顺序编写,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3.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每个教案都包含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三、教案内容
本教案共包含若干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主题:
1. 数的认识和排序
2. 数字运算
3. 加法和减法
4. 分类和统计
5. 形状和图案
每个单元的教案都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将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提供一些拓展活动和巩固练,方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案使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教学特点,灵活选择教案进行教学。教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使用。
五、总结
本教案为湖南省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份实用的教学参考,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1课多样的天气(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第一单元为“生活中的天气”,本教案介绍第一课“多样的天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基本的天气种类:晴天、阴天、雨天、雪天。
2.了解每种天气的特征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气象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观测天气,如:透明雨伞、温度计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一、预习热身
1.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多样性,感受天气种类带来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今天是什么天气?刮什么风?”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二、导入新知
1.引导学生感知、形容不同天气的表现形式及生活中的感受:“晴天是什么样子?阴天呢?”等。
2.利用实物、画面、图片等方式,呈现不同天气的外在表现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天气,分辨天气种类的能力。鼓励学生每天在学校或家中观察、记载当天的天气变化,并和同学分享。
2.利用气象仪器,开展简单的天气观测活动。如:使用透明雨伞观察雨水的形态;用温度计测量空气的温度等。
3.听、读配合训练,引导学生认识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四、加强巩固与拓展
1.通过观察天气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天气种类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提问、探索答案,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天气。
3.开展天气报告活动,让学生选定一天的时间,担任“天气预报员”,向全班同学报告当天的天气情况。在搜集、整理天气信息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判断、表达能力。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9年下学期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一年级上册,是湘版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设计了33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一、教材内容概述
湘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03)“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走进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等5个主题单元,共计14篇课文,设计了33个探究活动。
从“1.走进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对西瓜、积木、铅笔等熟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加以描述,通过依据某一特征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的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有目的地观察过程,初步知道分类的基本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搭积木的探究活动。“2.探访大自然”,首先引导学生梳理、交流已有的对自然界的认知经验,丰富对自然界的整体感知;通过达尔文的故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与交流,激发学生对校园中的自然事物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想法和想要研究的问题,生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3.认识天气”则是利用学生天然的好奇和热情,指导他们学习描述、记录天气现象,并能坚持连续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初步意识到天气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对动植物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影响。“4.常见的材料”则是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常用物品的观察、分析来认识一些材料的特性,丰富学生对物品的用途与其制作材料的特性有关系的感知;帮助学生初步意识到安全使用各种物品要了解其制作材料的性能,渗透物品使用的安全教育。“5.常见的工具”单元则是以“刀、剪和镊子”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工具,初步掌握使用一些常见工具的技能,获得使用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制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科学教学总结
一、集中研讨
1.开展反馈研讨
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研讨分析,发表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并对还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为下次授课提供良好的参考。2.小组研讨
通过小组讨论,彼此聆听,共同提出反馈意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来促进对科学教学的不断精进。
二、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
1.设计多层次的探究课
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探究,分析,解决”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
2.课堂上引入启发性的游戏
让学生在富有挑战的环境中动手实践、思考,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自然实物和教具
通过多种实物和教具,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更好地掌握知识,传递科学知识,树立起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练习与综合评价
1.解答练习
针对知识内容进行专项训练,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既可以
练习记忆,也可以练习理解,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2.综合评价
从听、看、记忆、理解、应用多方面,采用分数、比例、表扬等方法,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组织有效的复习
如果组织有效的复习,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考试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布置练习题或检测题,注重知识的
循环反复,加强记忆、理解和应用。
五、及时诊断
通过检测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出改进对策,更有效地
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及时总结,及时备课,每一次授课都聚焦到
学生,把教学与学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