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2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3
第2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1.掌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重点)2.会运用本课的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相似,并会应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91~92,自学“例2”,完成下列内容:(一)知识探究两边________且________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二)自学反馈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和△A ′B ′C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如图,已知∠B =50°,AB =2,BC =3,∠B ′=50°,A ′B ′=4,B ′C ′=6.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AE =1.5,AC =2,BC =3,且AD AB =34,求DE 的长.解:∵AE =1.5,AC =2,∴AE AC =34. ∵AD AB =34, ∴AD AB =AE AC. 又∵∠EAD =∠CAB ,∴△ADE ∽△ABC(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DE BC =AD AB =34. ∵BC =3,∴DE =34BC =34×3=94. 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在已知一个角相等的情况下,夹这个角的两边的比相等有两种情形,不要只考虑其中一种情形,而忽视了另一种.易错提示:1.只有两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如:两个等腰三角形就未必相似;2.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不等长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且将四边形ABCD 分为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若OA ∶OC =OB ∶OD =1∶2,则下列关于此四个三角形的关系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相似,乙、丁相似B .甲、丙相似,乙、丁不相似C .甲、丙不相似,乙、丁相似D .甲、丙不相似,乙、丁不相似2.如图,若AC∶AD=AB∶AC,则△________∽△________,∠ACD=∠________.3.如图所示,BC与AD相交于O点,OB∶OC=3∶1,OA=12 cm,OD=4 cm,AB=30 cm,则CD=________cm.4.在△ABC和△A′B′C′中,若∠B=∠B′,AB=6,BC=8,B′C′=4,则当A′B′=________时,△ABC∽△A′B′C′.5.如图,在钝角△ABC中,AB=6,AC=12,点D从A点出发沿AB以1 cm/s的速度向B点移动,点E从C点出发沿CA以2 cm/s的速度向A点移动,如果两点同时移动,经过________秒时,△ADE与△ABC相似.活动3 课堂小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预习导学】(一)知识探究成比例夹角(二)自学反馈△ABC和△A′B′C′相似.理由:∵ABA′B′=24=12,BCB′C′=36=12,∴ABA′B′=BCB′C′.又∵∠B=∠B′,∴△ABC∽△A′B′C′.【合作探究】活动2跟踪训练1.B 2.ACD ABC ABC 3.10 4.3 5.3或4.8。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掌握由两角对应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学习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应用.【学习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2.已知,如图两个四边形相似,则∠α的度数是(A)A.87°B.60°C.75°D.120°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先阅读教材P89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如△ABC 与△DEF相似,记作△ABC∽△DEF,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相同位置上,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BC∶EF.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探究内容:现有一块三角形玻璃ABC,不小心打碎了,只剩下∠A和∠B比较完整.如果用这两个角去配制一张完全一样的玻璃,能成功吗?问题情景出现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1.动手实验:现在,已量出∠A=60°,∠B=45°,请同学们当一当工人师傅,在纸上作∠A =60°,∠B=45°的△ABC,剪下与同桌所做的三角形比较,研究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你有哪些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经过画一画、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在小组合作基础上,讨论交流,可能得出下面结论:①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②两个三角形三个角都对应相等;③通过度量后计算,得到三边对应成比例;④通过拼置的方法发现这两个三角形可能相似.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得出命题:猜想: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归纳结论: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识模块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应用1.自学自研教材P89页的例1.2.完成教材P90页随堂练习.典例讲解:已知△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求证:△ABC∽△BDC.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证明:∵∠A=36°,△ABC是等腰三角形,∴∠ABC=∠C=72°,又BD平分∠ABC,则∠DBC=36°.在△ABC和△BDC中,∠C为公共角,∠A=∠DBC=36°,∴△ABC∽△BDC.对应练习:1.如图,E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E,交CD于点F.若AB=5,AD=6,CF=2,求线段CE的长.解:设CE=x,证△ABE∽△FCE,由比例式求得CE=4.2.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线段BC,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ADE=60°,求证:△ABD∽△DCE.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BAD+∠ADB=120°.∵∠ADE=60°,∴∠ADB+∠EDC=120°.∴∠DAB=∠EDC.∴△ABD∽△DCE.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知识模块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学习重点】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学习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C)①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②有一个角是8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③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④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A.4B.3C.2D.13.如图,在△ABC中,∠C=90°,BC=6,D,E分别在AB,AC上,将△AD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若A′为CE的中点,则折痕DE的长为(B)A.12B.2 C.3 D.4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先阅读教材P91页的内容,然后解答下列问题: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图,两个三角形中,其边长已在图上标注,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选填“是”或“不是”)相似三角形.根据是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情境导入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三边成比例,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你有哪些方法?方法1:通过定义(不常用);方法2:通过平行线(条件特殊,使用起来有局限性);方法3: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思考探究完成教材P91页的做一做.归纳结论: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识模块二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的应用1.自学自研教材P91页的例2.2.完成教材P92页的随堂练习.典例讲解:如图,已知△ABD∽△ACE.求证:△ABC∽△ADE.分析:由于△ABD∽△ACE,则∠BAD=∠CAE,因此∠BAC=∠DAE,再进一步证明BA AD=CAAE,则问题得证.证明:∵△ABD∽△ACE,∴∠BAD=∠CAE.又∵∠BAC=∠BAD+∠DAC,∠DAE=∠DAC+∠CAE,∴∠BAC=∠DAE.∵△ABD∽△ACE,∴ABAD=ACAE.在△ABC和△ADE中,∵∠BAC=∠DAE,ABAD=ACAE,∴△ABC∽△ADE.对应练习: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与△ADE相似的是(C)A. AE AD =AC AB B .∠B =∠ADE C. AE AC =DE BCD .∠C =∠AED2.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AB 2=DB·CE.求证:△ADB ∽△EAC.证明:∵AB =AC ,∴∠ABC =∠ACB ,∴∠ABD =∠ACE.∵AB 2=DB·CE ,∴AB CE =DBAB ,即AB CE =DBAC ,∴△ADB ∽△EAC.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知识模块二 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的应用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课时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掌握三边对应成比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会选择合适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难点】会准确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来判断、证明及计算.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B.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相似C.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相似3.已知△ABC如图所示,则与△ABC相似的是图中的(C)A B C D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索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我们上两节课学过什么定理?师生共同回忆,在上两节课的探索中,我们知道: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及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那么判定三角形相似还有没有其他条件呢?今天我们再次踏上探索之旅途.画△ABC与△A′B′C′,使ABA′B′、BCB′C′和CAC′A′都等于给定的值k.(1)设法比较∠A与∠A′的大小.(2)△ABC与△A′B′C′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改变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生: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这里的k由自己定,为了节约时间,一个组取一个相同的k值,不同的组取不同的k值.内容:学生根据画出的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及在画相似三角形中的“发现”进行相互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后由学生展示、讲解画出来的相似三角形,展示自己探索的过程及自己得出的结论.师:经过大家的亲身参与体会,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生:结论为∠A=∠A′,△ABC∽△A′B′C′,理由是:∠A=∠A′,ABA′B′=CAC′A′.根据“两边成比例及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知:△ABC∽△A′B′C′.师:其他组的同学的结论相同吗?生:相同.师:经过大家的探讨,我们又掌握了一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师:(演示课件)判定定理3: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识模块二判定定理3的应用1.自学自研教材P94页的例3.2.完成教材P94的随堂练习.师:幻灯片展示:如图,△ABC与△A′B′C′相似吗?你有哪些判断方法?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ABC∽△A′B′C′.判断方法有:1.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定义法.目的:巩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将上两节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与本课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内容系统的掌握.对应练习:1.教材P95页习题4.7第1题.解:∵86=43,107.5=43,129=43.∴86=107.5=129,∴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教材P95页习题4.7第2题.答:△ABC∽△EFG.利用判定定理3.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探索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识模块二判定定理3的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课时黄金分割【学习目标】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3.理解黄金分割的现实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学习难点】找出黄金分割点和作黄金矩形.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E在AD上,EF⊥BE,交CD于F,连接BF,则图中与△ABE一定相似的三角形是(B)A.△EFB B.△DEFC.△CFB D.△EFB和△DEF2.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有点P,A,B,C,则图中所形成的三角形中,相似三角形是△APB∽△CPA.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先阅读教材P95-96页的内容,然后解答下列问题:1.黄金分割的意义: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AB=BCA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其中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近似数为0.618.2.黄金分割点的作法: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1)过B 作BD ⊥AB 使BD =12AB ;(2)连接AD ,在DA 上截取DE =DB ;(3)在AB 上截取AC =AE ,则点C 即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1.动手量一量,五角星图案中,线段AC 、BC 的长度,然后计算AC AB 与BCAC,它们的值相等吗?教学说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到黄金比并加深对黄金分割的理解.归纳结论: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AB =BC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2.计算黄金比:见教材P 96页例4. 3.探究教材P 96页“想一想”.内容:古希腊时的巴台农神庙,将图中的虚线表示的矩形画成如图中的矩形ABCD ,以矩形ABCD 的宽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AEFD ,那么,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BC BE =ABBC .提出问题: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吗?矩形ABCD 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观看多媒体演示的内容,观察与思考、交流、讨论、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由BC BE =AB BC ,可以得到BC AB =BE BC 即AE AB =BEAE .所以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 对应练习:1.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C ) A .AB 2=AC·CB B .CB 2=AC·AB C .AC 2=CB·AB D .AC 2=2AB·BC2.如图,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AB =BC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比值是( A )A.5-12B.3-52C.5+12D.3+523.已知C是线段AB的一个黄金分割点,则AC∶AB为(D)A.5-12B.3-52C.5+12D.5-12或3-52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黄金分割的有关概念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掌握并会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证明和计算.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预设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的推导和应用.【预习案】一、链接1、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 )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并且夹角 ,那么这两二、导读结合课本写一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的证明过程.【探究案】【合作学习】1.(1)画△ABC 与△A ′B ′C ′,使∠A=∠A ′,B A AB ''和C A AC ''都等于给定的值k.设法比较∠B 与∠(2)改变k 值的大小,再试一试.判定方法2: 2.如果△ABC 与△A ’B ’C ’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结论:【例题学习】例:如图,D,E 分别是△ABC 的边AC,AB 上的点,AE=1.5,AC=2,BC=3,且AD AB =34,求DE 的长. 2 50° ) E D F 1.6 50° ) 4AB C 3.2AB C ED【训练案】1、如图,D 是△ABC 一边BC 上的一点,△ABC ∽△DBA 的条件是() A.ACADBC BD = B.ACABBC AD = C.AB 2=CD ·BCD.2AB =BD ·BC2、已知:如图,D 是△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C 2=AD ·AB.求证:∠ADC=∠ACB.。
第2课时 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 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 难点的突破方法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 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 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三、课堂引入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教材P91做一做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四、例题讲解例1(教材P91例2)解:略例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CCD CD AB ,结合∠B=∠ACD ,证明△ABC ∽△DCA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ADAC AC CD ,从而求出AD 的长. 解:略(AD=425).五、课堂练习1.教材P92 随堂练习2.如果在△ABC 中∠B=30°,AB=5㎝,AC=4㎝,在△A’B’C’中,∠B’=30°A’B’=10㎝,A’C’=8㎝,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
第2课时 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 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 难点的突破方法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 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 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三、课堂引入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教材P91做一做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四、例题讲解例1(教材P91例2)解:略例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CCD CD AB ,结合∠B=∠ACD ,证明△ABC ∽△DCA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ADAC AC CD ,从而求出AD 的长. 解:略(AD=425).五、课堂练习1.教材P92 随堂练习2.如果在△ABC 中∠B=30°,AB=5㎝,AC=4㎝,在△A’B’C’中,∠B’=30°A’B’=10㎝,A’C’=8㎝,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
第2课时 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 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 难点的突破方法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 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 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三、课堂引入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教材P91做一做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四、例题讲解例1(教材P91例2)解:略例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CCD CD AB ,结合∠B=∠ACD ,证明△ABC ∽△DCA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ADAC AC CD ,从而求出AD 的长. 解:略(AD=425).五、课堂练习1.教材P92 随堂练习2.如果在△ABC 中∠B=30°,AB=5㎝,AC=4㎝,在△A’B’C’中,∠B’=30°A’B’=10㎝,A’C’=8㎝,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
第2课时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难点的突破方法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三、课堂引入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教材P91做一做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归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四、例题讲解例1(教材P91例2)解:略例 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CCD CD AB =,结合∠B=∠ACD ,证明△ABC ∽△DCA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ADAC AC CD =,从而求出AD 的长. 解:略(AD=425).五、课堂练习1.教材P92 随堂练习2.如果在△ABC 中∠B=30°,AB=5㎝,AC=4㎝,在△A’B’C’中,∠B’=30°A’B'=10㎝,A'C’=8㎝,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六、课后练习1.教材P93 习题4.62.如图,AB •AC=AD •AE ,且∠1=∠2,求证:△ABC ∽△AED .※3.已知:如图,P为△ABC中线AD上的一点,且BD2=PD•AD,求证:△ADC∽△CDP.教学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