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核心概念教学思路分析(一)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8
浅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以“细胞分化”为实例文/胡枫苹摘要:本文以“细胞分化”为实例,浅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本文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通过热点问题导入,视频资料探究,小组合作,问题链设置,情景应用,联系现实生活等方式优化教学方法。
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厘清概念要素间的联系,创建概念图,拓展概念内涵,深入概念实质的思考。
侧重于对学生归纳概括,探究诠述生命现象的科学思维培养。
同时相关生物医学前景的介绍,深化生命观念,激发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贯彻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概念教学;细胞分化《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物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课程,需要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需要,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为具体体现,充分体现课程的学科特色和教育价值。
概念教学是实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生物核心概念是基于各种复杂生物学事实和相关生物学过程进行归纳和演绎的结论,是对相似生物学问题本质的高度概括。
因此具体教学过程中,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应仔细研究生物学课程标准和生物教材以及相关生物学事实。
优化生物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生物学活动,在良好活跃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教材《分子与细胞》的第六章第二节。
“细胞分化”作为细胞生命进程中的关键步骤,加深了学生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生物学基本观点的理解,其中涉及的细胞的全能性和干细胞也是现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细胞分化”概念的核心包括分化的本质、结果、特征和意义等。
2 教材目标2.1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细胞分化概念和相关生物学含义。
2.2 能力目标通过视频资料分析,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提高归纳概括,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分析余威南漳县高级中学一、高中生物结构和内容改革的特点(一)改革的核心思想:不同学生要有共同基础,也要有不同的个性发展,高中生物要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规划人生的平台,要使学生在选择课程中间学会选择人生(实质上体现了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体现)。
(二)实现改革的措施:1、高中学生必须要学习好八大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
在八大领域下又包括科目,而科目下又包括模块,必修模块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是每个学生共同的基础,选修模块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中由选修一和选修二。
2、课程实行学分管理,但是这个学分管理要和学分制分开,课程可以开在任何一个年级,但是必须注意科目的内容的衔接关系。
每个科目都有一定的学分,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艺术6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课程的开设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年级,但应该注意每个学分18学时,比如生物必修共三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六学分。
这样必修116学分,学生还必须在选修1中获得22学分,选修2中获得6学分。
高中毕业必须获得144学分才能毕业。
3、任何选修模块都允许零选择。
(三)生物课程的解决办法:6学分必修,共108学时,一个学期两个学段(每学段十周),一个学段学习完一个模块,9周学习,每周4课时,这样在一个学段中的第十周复习考试。
这样一个学期可以完成两个模块,在高一就可以非常轻松的结束必修学习,剩余的一个学段和高二的时间可以开设选修。
在开设选修时要让学生明确每门选修的适用范围: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试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
本模块适用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是教学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建立深入的生物学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以下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的详细介绍。
一、核心概念1.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进行的。
该概念涉及细胞的组成、结构、生物学功能和生理生态作用等方面。
理解细胞学说对于学习和理解生物学尤为重要,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的生理生态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2.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物质遗传原理的学科。
该概念涉及DNA、RNA、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内容。
遗传学在生物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等有直接影响。
学生需要构建遗传模型,理解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基因编辑等核心概念,深入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内容。
生态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体之间相互依存和互利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培养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4.进化学说进化学说是指生物体适应自然环境而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转变的过程。
该概念涉及到自然选择、适应性演化和遗传变异等知识点。
生物进化的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生物学的方方面面,学生需要通过适当的实验和观察,了解进化学说的核心概念,如亚洲短嘴雀进化、食肉动物的进化等等。
5.微生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和其生长和发展的学科。
该概念涉及到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微生物在环境与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究微生物的作用,如生物防治、微生态系统、微生物学技术等。
二、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1],在进行生命活动探索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很多生物学概念,这是对生物学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或共同属性的阐述,是生物学理论的精髓,是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概念是位于生物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2],它是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3],可见,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北师大的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标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概念体系的结构”。
因此核心概念的教学实际上是以一般概念和原理为基石,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核心问题之后而构建的。
因此核心概念的教学不能“一言堂”的死记硬背,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出核心概念,这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核心和外延,应用于不同情境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为例,围绕“神经调节”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以下教学策略。
一、教学准备在制定详尽的教学实施过程之前,教学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他的宏观性和指导性使得教学资源能够有的放矢。
课标对本节的描述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结合教材的内容,将“神经调节”这一核心概念分为三个子概念来构建:反射、神经冲动(又叫兴奋)、兴奋的传导。
学情分析:时代在进步,零零后长大的学生,生活阅历、学习环境非常的丰富,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图片已经不能抓住他们好奇的眼球,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最佳状态,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核心概念呢?我从技术和情感这两方面展开:技术,即资料呈现的方式,尽可能用视频或漫画图等活泼的形式,资料的选取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鲜明性和时代性要突出;情感,即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师生关系就是生产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的高效性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感情、精神、毅力、想象、语言的作用大大超过空洞的说教。
2018.NO24112摘 要: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现的是学科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才能更好地建构生物学科的内容体系和理解生物学的科学本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核心概念 教学策略 分子与细胞一、《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包括6章教学内容,涵盖了课标规定的5大主题,即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调亡。
这五大主题都围绕“分子与细胞”这个总的核心概念来探讨生命活动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笔者结合课标规定的5个主题从6章教材内容中概括出5个核心概念,以及支撑这些核心概念的22个重要概念和42个一般概念(如表1)。
二、习得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一)基于事实和问题促进核心概念形成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教科书在编排上增设了许多导学的专栏,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这些专栏中有的列举的是事实,有的则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教师借助教材上的事实和问题,顺着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分析并寻找事实的本质。
基于问题,通过分解并设计问题串,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基于科学事实,有效帮助学生扎实理解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围绕主干串联基本概念,并思考其内在关联和知识本质,从而有效促进核心概念的形成。
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事实、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串(见表2)。
(二)运用概念图建立基于核心概念的概念系统概念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各个知识点的回顾,梳理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建构核心概念。
在概念图中,应该是以核心概念为核心辐射出重要概念和一般概念。
例如,第2章的核心概念“细胞的分子组成”,它包括“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等多个概念相互关联总结形成的。
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习时,当学生梳理了基础概念后,通过自主地勾画概念图(图1),使各具体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
48学习版目前,在新课标背景下,我校使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在许多方面都与旧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对于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素材选取要重视科学、合理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再是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精神。
我们生物教师可以从高中生物新教材文章中着重从新教材编写理念、知识结构、课本习题设置,教学建议等4方面进行分析教学,以便我们生物教师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目前,我国对于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生能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删减了过于繁琐、理论性过强的一些教学内容,目的是不止让学生过于死记一些概念和理论知识,而是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增加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学生了解认识生物学的发展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这样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高中生物新教材分为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让文理科不同的同学在学习生物的要求上有了一定的区分。
且在选修模块中又有不同的选择,尤其是理科同学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内容学习,也更能适应于高考的要求。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现在,高中生物新教材在知识点的罗列上不再像旧教材,它是按照已有生物知识体系来进行呈现,而是按照学生认知习惯上来进行引入,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分为3个必修模块和3不选修模块。
必修1中先介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对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在分章节进行学习。
必修2在讲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内容时,先从宏观上以个体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后再介绍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知识体系的完善,最后呈现的是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基本划分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界定;基本划分1.引言众所周知,对高中生物学中核心概念的研究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学的教育目标是确保所有学生都精通教科书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定义和划分核心概念。
但是,鉴于目前对高中生物学教育核心概念的教育现状,当前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
二.概念界定(1)完整的知识体系所有学科都属于自己的结构系统,高中生物学也不例外。
如果高中生熟练掌握生物学教育的核心概念,则他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不断加强他们的知识储存。
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关键概念可以提高生物学素养。
生物学主要是解释生命现象和自然中的生命规律的基本主题,而生物学现象的具体解释在生物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核心概念是将相关的生物现象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知识框架在现代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育中,教师必须提取教授的核心概念,以形成一个包含教科书中所有生物知识的知识框架,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该框架清楚地回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淡化许多教科书中知识的非核心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加深他们对关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规律性生物学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根据知识点的内在规律将分散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研究生物学中的关键概念,学生可以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丰富知识储备并拓宽视野。
在教授核心概念以形成科学知识体系时,教师必须遵循内部知识规律。
三.基本划分(1) 划分标准核心概念是最能反映主题内容和特征的最重要概念。
因此,核心概念的划分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从高中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是生物学定律和知识概念。
也就是说,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是有规律的。
首先,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可以显示生物学知识的层次。
其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可以反映生物学的整体框架。
当学生在高中掌握了生物学的所有核心概念时,将对生物学有最基本的知识和了解,并对如何解决生物学问题有清晰的了解。
高中生物内容教案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学习细胞的不同部分的功能和组成;
3.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书本等学习工具;
3.准备实验室或使用数字化模拟实验。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并提出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组成部分,并分别讲解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3.分类细胞: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并介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4.实验教学: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并通过实验探究细胞的功能和组成。
5.梳理总结: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巩固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以及细胞在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实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教学评估:
1.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3.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1核心概念全归纳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后人修正的重要学说,它主要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其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P2)2.归纳法: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P5)3.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P5)4.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
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几部分(P6)注意: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又是细胞层次;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5.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是一个种群(P6)6. 群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叫做群落。
(P6)7.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个体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更大的整体。
(P6)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2.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
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新高中生物教案设计思路
主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等;
2. 掌握细胞的特点和生命活动;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过程。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的生命周期。
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通过PPT、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教学: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3. 讨论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分别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细胞膜、细胞器等内容;
3. 实验:进行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4. 讨论:整理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5. 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细胞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
1. 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问题解答进行评分;
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作者:朱乔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20期一、教学背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有别于以往的要求,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当中的全新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当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思维品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有力践行课程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组织教学。
本文以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的结构”这部分内容为例,设计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1节。
本节课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第二部分讲的是营养结构,这节课是对“群落及其演替”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本节课之后主要讲解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相关内容。
因此本节课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三、学情分析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
并且,学生在生活当中也借助多元化的渠道,如阅读、图片、影视等接触到了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系统并不陌生。
与此同时,在此之前学生也学习并巩固了种群及群落的相关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教学目标1.形成生命观念:能够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2.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及其作用,并且完成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
3.树立科学思维: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结合食物链、食物网等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4.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能够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践行生态保护行为。
五、教学重难点对生态系统当中各个成分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完成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情境导入、设计问题串、小组合作学习。
七、设计思路“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当地湿地公园作为课前导入内容,这样能让教育活动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搭建桥梁,从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服务于实际生活。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思路说明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4. 了解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的分类及特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等
3.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4.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葡萄糖代谢、呼吸作用
教学方法:
1. 讲述和讲解:通过简明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教学:进行细胞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和感受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讨论和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细胞生物学的相关问题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展示生动的动画和实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
1. 作业和练习:布置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细胞生物学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掌握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过程。
通过实验教学和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教材编辑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盼望着,盼望着,高中新教材已经与广大师生见面啦!今天,我们为大家揭开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神秘面纱!为大家整体介绍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修订的整体情况。
文中有超多插图,还有最新最权威的解读。
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教材修订的总体要求是:(1)突出育人功能;(2)体现时代要求;(3)确保科学适宜;(4)优化装帧设计。
111学习课程标准生物必修1封面《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高中生物新教材核心概念教学思路分析(一)杜爱英塔城地区生物班 6542230194绪论教学思路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设计,要树立为使学生学得顺利、成功而精心设计教学的理念。
新课伊始,教师应首先启发、引导学生明确“绪论”一词的确切含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其定义,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由优生或教师总结、概括其确切定义——著书或讲学开头叙述内容要点的部分。
绪论课我们将学习、研讨如下几个问题(出示教学目标:将4个讨论题用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打到屏幕上,或由第二页第一个自然段引出要讨论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绪论”一词的含义?高中生物课的绪论向我们阐述了哪些内容?2.生物科学是怎样定义的?自然界里的生物(动植物、微生物以及我们人类)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基本特征)?3.生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当代生物科学在生物工程和生态学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成果?怎样辩证地看待生物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达到什么目的,即高中生物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为实现学习目标,学习高中生物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第1课时先组织学生研讨1、3、4三个问题,组织讨论时,教师应设计好问题之间的段语(承上启下的连接语),如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当代生物科学新进展两项内容,通过让学生用先分段朗读课文,再从时间、事例上提炼、归纳段意的方法促其感知从古代到近代直至现代生物学发展所历经的3个阶段的特点及当代生物科学在生物工程和生态学方面的新成果。
教师对第3个问题的讲述,可撷取课本内外的典型实例,如近两年与生物学相关的重大科技新闻进行简要说明……师:综上所述,由于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它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们提出了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领先发展的世纪。
因此,同学们应该认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适应将来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就涉及到第4个问题: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基础上略讲,结合利用旁栏思考题,将其提炼、归纳为:学以致用、培养情操、练就能力和养成良好习惯四个方面;将学习方法归纳、提炼为在今后学习实践过程的四个重视,切实指导其学习行为。
第2课时,组织学生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在初中生物学知识基础上,思考、总结、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对生物共性的讨论,学生的回答表述可能不系统、不全面、不确切、不到位,由教师组织调控,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概括、上升。
使学生明确生物的6条基本特征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6条特征实际上涵盖了3方面的生物学内容:第一、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基本组成物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第二、在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上,表现出以自我更新为特点的新陈代谢和适应环境的应激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是生命稳态和自主性的表现。
第三、生长、发育、生殖和通过生殖实现的遗传变异,是生命连续性的表现,连续性的核心是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段话应变为教师课堂上口语化的教学语言)。
绪论是纲,纲举目张。
后面我们将要学习的各章内容,是这6条基本特征知识的发散、扩展、细化与深入。
通过对后面各章节具体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生物所具有的这些基本特征的理解,并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形成相应的生物学能力。
绪论是一门新课学习的开始,务求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感,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故绪论课教学的精心设计,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促其理解学习生物课的意义,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方法,从而为后面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关于绪论课及后面各章的教学,要重视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背景材料);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和自学;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精讲精练,以期以双基教学为载体,有效地促成学生知识、智能、素质的同步提高与和谐发展。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学思路引言:(师)通过上一节绪论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生命活动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对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我们将分章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先来讨论生命的物质基础——(引出课题)。
本节课我们将具体学习和研讨如下几个问题,出示教学目标:用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打出4个讨论题(导课2~3min):1.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生命活动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个共同的物质基础是指什么?2.组成生物体的20多种化学元素,依其含量不同分成哪两大类?各指哪些种类的元素?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是怎样体现的?3.怎样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4.通过对上述3个问题的学习、研讨,应确立什么样的生物科学观点?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进行逐个问题的讨论。
每个问题的答案与结论均由学生阅读自学教材相关的内容后思考、回答、表述,教师调控双边活动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与概括,教师备课时应设计好问题与问题之间相连的段语,并依教学之需适时出示相关的直观图示、图表,如玉米和人体元素含量比较表、显示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比例的圆饼状图示、相关的旁栏思考题等,即提供问题情境和背景材料,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讨论相关问题。
重点应讨论第2个问题(约15min左右),1、3问题讨论各占3min~5min。
第4个问题由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提炼上升为如下几点:(1)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世界上没有生物体特有的元素),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3)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其含量不同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
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通过相关途径进入到生物体中。
使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学习和研讨,进而感悟、确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理解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但物质世界中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在元素组成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即差异性。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思路引言:(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这些化学元素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中。
由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构成的各种化合物,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结合并进一步组成细胞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原生质。
课本里对原生质这一概念给出了生物学定义。
这一定义是怎样表述的呢?活细胞之所以进行生命活动,与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各种化合物有密切关系。
那么细胞中有哪些重要的化合物呢?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又是多少呢?对于细胞生命活动又各具什么样的生理功能呢?这是本课将要学习、研讨的问题(用投影片或课件打出课时学习目标:表1 细胞内水和无机盐存在形式及生理作用表2 细胞内糖类和脂类组成元素、类别及生理功能有机物糖类脂类类别单糖二糖多糖脂肪类脂固醇葡萄糖C6H12O6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果糖、半乳糖等蔗糖、乳糖、麦芽糖等C12H22O11淀粉、糖元、纤维素等(C6H10O5)n储存脂结构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功能脂生理功能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磷脂是生物膜成分调节代谢、生殖3个讨论题,导课约3min)。
教师对第1个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略讲(约5min~10min),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和精讲2、3两个问题(约15min~20min)。
在讲授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生理作用以及糖类和脂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及生理功能时,可考虑运用列表对比方式进行。
(制作相应课件,上课操作时,按键陆续展示相关内容)。
表1、表2除左侧比较项目外右侧文字均系在课上师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时陆续展现的内容。
(两表初始呈现时右侧均为空白)。
结语:(师)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和讨论了水、无机盐、糖类和脂类这4种化合物的含量、组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生理功能,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讨论另两类更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组成及生理功能。
请同学们做好新课内容的预习(向学生发放或出示导学提纲)。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思路引言:(师)学习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仔细观察一棵树上的叶子,总能找到一片最大的,也一定会发现一片最小的,但你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生:议、答)……这个问题的揭示与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研讨的内容——细胞中另两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本课我们将学习和研讨如下几个问题(用投影片或课件打出)1.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含量及其组成元素有何特点?怎样理解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名称、种类、分子结构有何特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什么特点,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哪些重要功能?3.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及分子结构(类别)有何特点?它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功能?组织学生对蛋白质内容的讨论(简略讨论第1个问题,重点讨论第2个问题),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通过出示表3几种不同物质的分子量比较表,让学生观察、比较,明确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
表3 几种不同物质分子量比较表2.分子结构复杂:可分为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4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构成方式各有其特点(见下图)。
3.种类多样:化学结构多样(氨基酸种类、数量、序列不同);空间结构多样(肽链数目,盘曲方式不同)。
4.功能重要: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如调节代谢的酶、某些激素,也是能源物质之一);是生物界多样性的物质基础。
组织学生对核酸内容的讨论并列表逐项填入相关内容(见表4)。
表4 两类核酸的比较上表内容除左侧中两列比较项目外,右侧均为空白,答案内容课上讨论时陆续填入。
结论:(师)以上我们分别讨论了细胞原生质中六大化合物的含量、组成及生理功能。
应当明确,这些化合物在细胞中都有其重要作用,但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只有按一定方式有机结合、组织起来并在有机体中才能发挥其特定的功能,细胞则是这些物质整合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故应当确立细胞生命活动的系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