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17.72 KB
- 文档页数:3
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意图【常识
点的熟悉】原子构造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
描写极其渺小的原子的构造,而采取图示的办法,将原子构造直不雅的表示出来的一种构造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
下:离子
构造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掉电子今后的构
造示意图.当原子经由过程掉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构造示意图与其原子构造示意图比拟,不但削减了一个电子层,并且电子数也削减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
当原子经由过程获得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构造示意图与其原子构造示意图比
拟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本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照样以钠原子所变
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构造示意图应当为:具体的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
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命题偏向】该考点的命题偏向主如果经
由过程创设相干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核学生对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
意图及其寄义的懂得和控制情形;以及浏览.剖析.揣摸才能和对常识的迁徙才能.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响中的感化.原子
和离子的互相转化.元素或物资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干常识接洽起来,进行分解考核.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核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核
学生浏览.剖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才能,对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意图及其
寄义等相干常识的懂得和控制情形,以及应用它们来剖析.解答相干的现实问题的才能等.当然,有时还会依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断定正误等.特殊是,对原
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意图的断定.最外层电子的得掉情形和得掉数量标断定.是否是稳固构造的断定等相干问题的考核,以及对有关常识的迁徙才能的考核,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门,并且照样中考考核这块常识的重中之重.【解题办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标题,起首,要懂得和熟记原子构造
第一节原子结构
二.教学目标:1.
A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Z某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
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教学重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四.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五.知识分析:
复习提问: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一)原子核1.原子结构:
质子原子核中子原子电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呈电中性,因而核电荷数由质子
数决定。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它的半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体积
只占原子的几千万亿分之一。2.质量数:
1.67261027kg1.0071271.6610kg质子的相对质量
=1.67481027kg1.008127中子的相对质量=1.6610kg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
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练习:用Z某表示原子: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2.阳离子的中子数,某AnA共有某个电子,则N=
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某An共的某个电子,则N=1216
4.求中性分子
或原子团的中子数,CO2分子中,N=
22ngAA5.原子核内有某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离子所含电子的物
[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全]原子结构示意图
篇一:[原子结构示意图]高中必修一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某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
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教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
[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打开贺卡]
[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
[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
[生]拆开看看!
[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篇: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教学课件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
原子结构
作为常识,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在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
1913年,丹麦的物理学家玻尔(N.Bohr)根据普朗克(Planck)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A.Einstein)的光子学说中光子能量与辐射频率的关系提出了玻尔氢原子结构理论。该理论指出:
(1)原子核外电子不能在任意的轨道上运动,只能在符合玻尔量子化条件的、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动,这种轨道称为稳定轨道,电子在稳定的原子轨道上运动时,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
(2)电子在不同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其能量是不同的,轨道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当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时称为基态,其它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3)电子在不同的原子轨道间跃迁时,才能发生能量的辐射或吸收;通常情况下,电子处于基态,在高能量作用下,电子被激发到离核较远的高能量轨道后,会自发的跃迁回低能量轨道,同时发射出光谱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薛定谔方程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
1主量子数n
主量子数用n表示,其取值为正整数,即n=1、2、3、4、5、6、7、……,各取值还可用相应的光谱符号K、L、M、N、O、P、Q、……来表示,主量子数取值相同的一组原子轨道为一个电子层,如n=1,为第一电子层即K层,n=2为第二层即L层……。
主量子数确定了电子层,主量子数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处离核的远近,即原子轨道离核的远近,同时说明了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主量子数取值越大,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处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对单电子原子体系,其原子轨道的能量只决定于主量子数,只要主量子数相同,原子轨道的能量就相等;对多电子原子体系,原子轨道的能量同时受到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的影响,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原子结构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本文将对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能层上运动。
二、元素符号和元素符号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两个字母,通常来自元素名称的拉丁文缩写,例如氢的符号是H,氧的符号是O。
三、电子结构
原子的电子排列方式称为电子结构。基本原则是:
1. 电子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能级按照K、L、M、N 等字母来表示,K能级最靠近原子核。
2. 每个能级最多容纳固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
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 原子外层电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原子序数和质子数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等于元素周期表中
元素的原子序数。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质子数也为8。
五、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同位素具有
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质量不同。
六、离子
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正离子是电子数
目比质子少的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是电子数目比质子多的原子
或原子团。
七、原子的平衡状态
原子的平衡状态是指原子内外电子数目相等时的状态。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来实现平衡。得电子后的原子形成负离子,失电子后的原子形成正离子。
八、原子的价电子
原子外层最活跃的电子称为价电子。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捐赠价电子来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原子结构及其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更小的粒子组成。了解原子结构及其
组成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各种物理、化学现象至关重要。本文将介
绍原子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并探讨原子的基本结构
和组成方式。
1. 电子
电子是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带有负电荷。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
子存在于原子的特定能级轨道上。每个能级轨道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
电子。电子质量微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6。
2. 质子
质子是原子的另一个基本粒子,带有正电荷。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质子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的质量约为1个质子质
量单位。在中性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与电子数量相等。
3. 中子
中子是原子的第三种基本粒子,其不带电。中子同样位于原子核中心,质量略大于质子。中子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原子核,通过核力维持
质子之间的排斥力。中子的数量可以不同,从而形成同一元素的不同
同位素。
4.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形成强核力,使得原子核能够保持稳定。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4米,相较于原子整体结构来说非常小。
5. 原子壳层
原子壳层是电子存在的特定能级轨道,每个能级轨道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壳层分为不同的子壳层,每个子壳层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轨道。电子填充规则遵循"先占据低能级,再填充高能级"的原则。
6. 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是一个元素特有的属性,它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并提供了元素的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性规律可以归因于壳层电子的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于理解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原子的结构以及
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核和电子构成。核包含着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质子和中子构成
了原子的核,而电子则分布在核的周围的能级上。
原子的质子数就是它的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例如,氢的
原子序数是1,氧的原子序数是8。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
素的种类。
电子的数目与原子的质子数相等,因此正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分布在以核为中心的能级上,不同的能级容纳的电子数有限,一
般来说,第1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
3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排布规律组织的表格。它将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相邻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目前总共有7个周期。周期的
长度是根据电子能级的填充顺序决定的。每一个周期的结束都意味着
一个新的能级开始填充电子。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列称为一个族,目前总共有18个族。族决定了
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一般来说,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反应
和化合价。
周期表上的元素用符号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
号是O。每个元素的方格中通常还包含了元素的名字和相对原子质量。
三、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它提供了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周期表及化学反应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并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一、原子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的数量减去电子的数量。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的顺序排列,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中。
元素周期表的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垂直列称为一个族。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成两部分,金属性元素在左侧,非金属性元素在右侧。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 元素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周期表上标注了每个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重要数据,这些信息对于化学实验和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2.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和周期表规律,可以推测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倾向等性质,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指导。
3. 元素周期表有助于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反应。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推动了新元素的发现。周期表的存在和规律使科学家能够预测某些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从而推动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位素(两个特性)
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 .能量最低原理
b .泡利原理
c .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 .原子结构简图 b .电子排布式 c .轨道表示式 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
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 族 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 ,周期数为n ,则: (1)m/n<1时为金属,m/n 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2)m/n>1时是非金属,m/n 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
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
外),排成一个纵行
周期 (7个 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
元 素 周
期
表
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