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中药学 9 清热药
中药学 9 清热药
格式:ppt
大小:6.69 MB
文档页数:90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90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根茎。 别名:前述三者分别称味连、雅连、云连; 炮制:生用;酒炒;吴茱萸汤炒(萸黄连);姜黄连。 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本品大苦大寒,善泻心火、清胃热;长于清中焦肠 胃湿热。兼能清肝热,有良好解毒作用。
应用: 1、肠胃湿热的泄痢;胃热呕吐。 2、热入心包的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的心悸失 眠;血热吐衄。 3、热毒疮痈、口舌生疮、目赤肿痛、耳痛流 脓。 其他:⑴痔疮便秘;⑵烧烫伤;⑶心律失常等。 用法:生用清心火、湿热; 炒用寒性减缓; 酒炒清上焦火; 姜黄连止呕。
青葙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概念:性味苦寒,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能特点:苦,寒。沉降下行为主。 功效:清热燥湿;泻脏腑火;清解热毒。 应用:1、湿热证—①湿热内蕴;②肠胃湿热;③肝 1 — 胆湿热;④下焦湿热;⑤湿热痹痛、痿 证;⑥肌肤湿热。 2、脏腑火热证——心、肺、肝、肾火(或热)。 3、热毒证——疮痈肿毒、口舌生疮等。 注意:容易伐胃伤阴,阴亏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栝楼的块根。 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 性能:苦、微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应用:1、⑴热病伤津;⑵消渴。 2、 ⑴肺热咳嗽;⑵肺燥咳嗽。(滋燥饮) 3、痈肿疮疡、乳痈。(仙方活命饮) 按:现代用其蛋白制成注射液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注意:用针剂引产须先做皮试,过敏者勿用。 按:本品养阴生津作用强于芦根。
芦根
来源:禾本科芦苇的地下茎。 按:芦苇—蒹葭;芦—旱生,细而黑;苇—水生,粗而白。 炮制:晒干生用;鲜用;芦根汁。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按:本品可清肺、胃热;祛痰排脓;利尿; 略能宣散风热、透疹。 应用:1、热病伤津。 2、⑴肺热咳嗽,痰黄稠;(桑菊饮) ⑵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⑶肺痈;(苇茎汤) ⑷麻疹早期。 3、胃热呕吐。(芦根饮子) 4、尿短赤涩痛。
龙胆草
来源:龙胆科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根。 别名:草龙胆。 功用疏要:本品大苦大寒,性沉降而直达下焦。长 于清下焦湿热而泻肝胆实火。 用于阴肿阴痒、黄疸、湿疹、淋证等下焦湿热证; 肝经实热的胁痛口苦、头痛目赤及热邪燔灼肝经的 高热惊厥。 另可用于肝阳上亢而有热象者,少量使用可用于消化不良。 注意:脾胃虚寒忌用;阴亏慎用;健胃忌用大量。 一般用量:3~6克;健胃1~3克。
栀子
来源:茜草科灌木栀子的果实。 别名:越桃、木丹。 炮制:生用;炒用;炒焦;炒炭(黑山栀)。 栀子仁;栀子皮。 性能:苦,寒。归心、肺、胃、肝、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应用:1、热郁胸膈,心烦躁扰——配淡豆豉。(栀子豉汤) 2、湿热——⑴黄疸;⑵小便短赤而涩。(茵陈蒿汤) 3、血热出血。(十灰散) 4、疮痈、跌打、烧烫伤。 其他:肝热——⑴肝郁化热;⑵目赤肿痛。 用法:生用泻火除烦,炒炭止血。皮达表,仁泻内。
黄柏
来源:芸香科黄檗和黄皮树的树皮。 别名:黄檗—关黄柏;黄皮树——川黄柏。 炮制:生用;炒用;盐炒;酒炒;炒炭。 性能: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本品沉降下行,主清下焦湿热;泻肾经相火。 应用: 1、湿热证——泄痢、带下、黄疸、淋证、痹痛及痿证。 2、痈肿疮毒、口舌生疮、湿疹。 3、阴虚发热(相火妄动)——配知母。 用法:生用清热燥湿、解毒; 盐炒泻相火; 酒炒治痹痛; 炒炭止血。
16、咽喉肿痛宜用( ) A.山豆根 B.马勃 C.射干 D.以上均可 17、下列何药善泻三焦之火( ) A.芦根 B.龙胆草 C.栀子 D.天花粉 18、既能凉血活血,又能解毒透疹的药是( ) A.生地 B.玄参 C.牡丹皮 D.紫草 19、功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治梅毒的要药是 ( ) • A.茯苓 B.贯众 C.土茯苓 D.鱼腥草 • 20、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治热毒血痢的良药是 ( ) • A.秦皮 B.白头翁 C.黄连 D.黄柏 • • • • • • •
第九章 清热药
重点掌握药: 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 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 连翘、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 败酱草、射干、白头翁、生地、玄参、牡 丹皮、赤勺、青蒿、地骨皮
概念: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 性能:寒凉;药味以苦为主,或有甘、淡、 咸者;沉降。 功效:清泄里热。具体分为 ⑴清热泻火;⑵清热燥湿;⑶清热解毒; ⑷清热凉血;⑸清虚热。 适应证: ⑴里热——气分热、营血分热证; ⑵脏腑火热证; ⑶湿热证; ⑷热毒证; ⑸虚热证。
清热药
• 1.用于温热病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实热亢盛 之症,石膏最宜配( ) • A.芦根 B.天花粉 C.知母 D.黄芩 • 2、生地与玄参的共同点是( ) • A.泻火解毒 B.养阴生津 C.凉血活血 D. 解毒散结 • 3、既能凉血退热,又善清泄肺热,治疗有汗骨蒸潮 热的药是( ) • A.黄柏 B.牡丹皮 C.地骨皮 D.银柴胡 • 4、善治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的药是( ) • A.马勃 B.玄参 C.山豆根 D.射干 • 5、胃热呕吐当首选( ) • A.黄连 B.生姜 C.藿香 D.半夏
炮制:生用。 性能: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解毒,止痢,止带。 应用: 1、热毒泄痢、湿热带下。 2 2、目赤肿痛。 按:今用于慢性气管炎,可祛痰、镇咳、平喘。
炮制:生用。 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按:本品沉降下行,多用于清利下焦湿热。 应用: 1、湿热证—⑴泄痢—配木香、甘草; ⑵黄疸; ⑶带下、阴痒。 2、疥癣、湿疹、皮肤瘙痒。 3、小便淋沥涩痛。 其他:现代用于⑴心律失常;⑵抗过敏,用于哮喘;
三.判断说明题 判断说明题
• 1.银柴胡以其具有与柴胡相似的和解退热之功, 故得柴胡之名。( ) • 2.栀子善能清泻上中下三焦火热之邪,故机体周 身上下无论表里有热邪者皆可用之。( ) • 3、黄柏既能滋补肾阴,又善泻相火,故长于治肾 阴不足,相火妄动。( ) • 4、黄芩善清心经实火,而黄连善清肺火及上焦实 热。( ) • 5、金银花甘寒,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温 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 )
黄芩
来源:唇形科黄芩的根。 别名:腐肠、空肠、内虚、妒妇、条芩、子芩、片 芩、枯 芩、烂心草。 炮制:生用;酒炒;炒炭。 性能: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本品善清上焦湿热,泻肺经实热,又可清气分实 热,清少阳之热,除孕妇血分之热而安胎。
应用: 1、湿热诸证——上焦者多用。(黄芩滑石汤) 2、⑴肺热咳嗽;⑵气分实热;⑶少阳证。(清金丸) 3、血热吐衄。 4、胎热不安。 5、疮痈、咽痛。(黄连解毒汤) 按:今尚用于:①高血压②过敏性鼻炎③腹绞 痛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用法:清热生用;安胎炒用;止血炒炭。
•
石膏
知母
• 来源:百合科知母的根茎。 • 别名:货母、地参、儿草;肥知母、西陵 知母。 • 炮制:生用;盐知母。 • 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1、气分实热——配石膏。 2、肺热、肺燥咳嗽。(二母散) 3、肾阴虚,相火妄动——配黄柏(知柏地黄丸) 4、阴虚消渴。 其他:⑴阴亏胃热之牙痛、咽痛等; ⑵热病津伤之肠燥便秘。 用法:多生用,肾虚用盐炙。
石膏
来源:含水硫酸钙的矿石。 别名:细理石。 炮制:生用(内服)—生石膏;煅用(外用)—煅石膏。 性能: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石膏——清热泻火; 煅石膏——生肌敛疮,收湿止痒。 应用:1、急性热病,邪在气分——配知母。(白虎汤) 2、肺热咳喘。(麻杏甘石汤) 3、疮疡溃后不敛,烧烫伤,湿疹等。 其他: ⑴风湿热;⑵高血压等。 用法用量:煎煮(打碎先煎)。有清热用至150~250克。
• • • • • • • • • •
6、胎热胎动不安当首选( ) A.紫苏 B.黄芩 C.砂仁 D.白术 7、知母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宜配( )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黄芪 8、下列哪项不是栀子的适应证( ) A.热病心烦 B.湿热黄疸 C.血热尿血 D. 津伤口渴 9、下列药中哪味能清热生津治热病烦渴及消渴( ) A.天花粉 B.夏枯草 C.牡丹皮 D.竹叶 10、肝郁化火,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宜选( ) A.黄连 半夏 B.黄连 吴茱萸 C.黄连 生姜 D.黄连 芦根
• 11、内服截疟,外用腐蚀赘疣,又为阿米巴痢疾所首选 的是( ) • A.鸦胆子 B.青蒿 C.黄连 D.白头翁 • 12、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的 是( ) • A.金银花 B.蒲公英 C.紫花地丁 D.连翘 • 13、下列哪项不是黄连的适应证 ( ) • A.湿热泻痢 B.胃热呕吐 C.心经实火 D. 相火妄动 • 14、功能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长于清透阴分 伏热,为退虚热要药的是( ) • A.银柴胡 B.胡黄连 C.青蒿 D.黄柏 • 15、大青叶的功效哪项是正确的( ) • A.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B.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C.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D.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夏枯草
来源: 来源:唇形科草本植物夏枯草的带花果穗。 采集: 采集:夏季果穗半枯时采集。 按:《衍义》:“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 朱丹溪:“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 枯……”; 《图经》:“至五月枯,四月采”。 炮制: 炮制:生用;鲜用;制露。 性能: 性能: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 应用: 应用:1、肝火或肝阳目赤肿痛、目珠疼痛。 2、瘰疬瘿瘤。(夏枯草汤) 3、高血压。 本品今用之甲状腺腺瘤、淋巴结核、乳房结块、肺结核, 按:本品今用之甲状腺腺瘤、淋巴结核、乳房结块、肺结核, 并用之肿瘤。 并用之肿瘤。
配伍:⑴兼表证——解表药; ⑵兼便秘——泻下药; ⑶兼正虚——补虚药(气、阴)。 使用注意: ⑴阳虚者慎用 ⑵脾虚者慎用 ⑶味苦者慎用于阴亏者 ⑷甄别真寒假热 ⑸中病即止。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概念: ⑴“热”——外感六淫之邪。可以是伤寒入里 所化之热,也可是温热之邪直接入里。 ⑵“火”——脏腑内郁之热,如心、肝、肾之火。 作 用: ⑴清气分热。 ⑵泄脏腑之火。 应用: ⑴温病邪在气分。 ⑵脏腑火热证——心、肝、肾等。
⑶升高白细胞。 注意:服用后多见胃肠道刺激反应;中毒可致流涎、呼 吸心跳加快,乃至惊厥。
炮制:生用。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本品苦寒善行,长于祛下焦及肌肤湿热。 应用: 1、湿疹、湿疮、疥癣瘙痒。 2、湿热黄疸。 按:东北地区常研末外用以治外伤出血。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概念:以清解热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热,火热之邪,在此为炽烈之热; 毒,热邪极重或局限于某个局部。 适应证: ⑴温热病极期。 ⑵疮痈肿毒、丹毒斑疹、咽喉肿痛、痢疾、痄腮等。 ⑶虫蛇咬伤、癌肿、烫火伤等。 配伍:⑴温热病—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等; ⑵疮痈——清热凉血、活血消肿或补气益血药; (3)痢疾——清热燥湿、理气药等。 • 注意:阴寒证不宜使用。
二.多选题 多选题
• 1.黄芩、黄连、黄柏的共同功效是( ) • A、清热燥湿 B、泻火解毒 C、除热安胎 D、凉血止血 E、 退虚热 • 2.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药物是( ) • A、知母 B、苦参 C、秦皮 D、白鲜皮 E、芦根 • 3、金银花适应证为( ) • A、痈肿疔疮 B、外感风热 C、温病初起 D、热毒血痢 E、 热入营血 • 4、牡丹皮与赤芍作用的共同点是( ) • A、清热息风 B、清热凉血 C、活血散瘀 D、止血生肌 E、 清热泻火 • 5、清热解毒药中,常用治热毒血痢的药是( ) • A、穿心莲 B、银花 C、白头翁 D、蒲公英 E、鱼 腥草
相关主题
中药学清热凉血药
中药学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中药
中医学清热药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
文档推荐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页数:4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1)
页数:20
清热药中药学
页数:47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
页数:81
中药学之清热药1
页数:144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页数:23
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类型和介绍
页数:132
中药学——补虚药清热药论述
页数:76
《中药学》_清热药
页数:18
中药学专业知识清热药
页数:8
最新文档
为民服务站管理制度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ppt 《团结是一种力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
高三叙事作文:那样安然_1500字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学案
“高三-我来了”主题班会实录
航空总医院专家团队PPT课件
大学生就业实习协议书样本
工地安全个人承诺书
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缺乏的原因及重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