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3章单元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44.07 KB
- 文档页数:5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章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1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混和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2物质单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NaOH、NaCl、BaSO 4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纯净物电解质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NH·HO、Cu(OH)、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NH、CO等属于非电解质232化合物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232HO (2)BaSO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全部电离,……HO、CCl、CH=CH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CO、C 非电解质:44123622462故BaSO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4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AB] +B][ B Ki=[ A表示方法:ABA6、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人教版选修4第三、四章复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O H NH ()OH (23⋅-c cB .)OH ()O H NH (23-⋅c cC .c (H +)和c (OH -)的乘积D .OH -的物质的量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B .KHCO 3C .Fe 2(SO 4)3D .NH 4HCO 3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 固体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固体 ⑥KCl 溶液A .②④⑥B .①②C .②③⑤D .②④⑤⑥ 5. 在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6B .5C .12D .13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H 3O ++CO 32- B .H 2SO 3的电离方程式H 2SO 3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D .CaCO 3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7.pH 相同的氨水、NaOH 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 、Y 、Z 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 仍然相同,则X 、Y 、Z 的关系是( )A .X =Y =ZB .X >Y =ZC .X <Y =ZD .X =Y <Z8.常温时,将pH 为5的HCl 溶液与pH 为2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最接近于( )A .2×10-12mol/L B.1/2(10-9+10-12)mol/L C.(10-9+10-12)mol/L D.1/2(10-5+10-2)9.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c(Cl—)> c(NH4+)> c(OH—)> c(H+)B.10mL0.1mol/L NH4 Cl溶液与5mL0.2mol/L NaOH溶液混合:c(Na+)=c(Cl—)> c(OH—)> c(H+) C.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2mol/L NaOH溶液混合:c(Na+)=c(CH3COO—)> c(OH—)> c(H+)D.10mL0.5mol/LCH3COONa溶液与6mL1mol/L盐酸混合:c(Cl—)>c(Na+)> c(OH—)> c(H+) 10.难溶盐A m B n离子积为K sp,已知常温下BaSO4的溶解度为2.33×10-4g,则其K sp为( ) A.2.33×10-4B.1×10-5C.1×10-10D.1×10-1211.K2HPO4溶液中,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HPO42-+H2O H++ PO43-,欲使溶液中c(HPO42-)、c(H+)、c(PO43-)三种离子溶度均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水B.加热C.加消石灰D.加硝酸银12.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试剂不可以是( )A.NH3·H2O B.MgO C.Mg(OH)2 D.MgCO313.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电解熔融Al2O3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炸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14.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B.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15.为了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与()A.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铜板相连C.锡板相连D.直流电源正极相连16.银器的保护主要是维持它的原貌,对于轻微腐蚀蒙有硫化银的银器,可将其和铝片一起接触浸泡在稀NaOH溶液中,经一定时间污迹消失,取出后用水洗于净,再用软布或棉团擦光。
-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三章复习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复习二*重点、难点: 1*将各部分知识综合运用 2*将本章知识和第二章的平衡移动理论联系三*具体内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类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4*溶液的酸碱性与pH 5*盐类的水解 6*盐类水解的应用 7*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8*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典型例题】[例1]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 AlCl 3B * KHCO 3C * 342)(SO FeD *NH 4HCO 3 答案:C解析:考察盐的水解的应用。
[例2] 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 与Bmol/L ,则A 和B 关系为( )A * A>B B *A=10-4 B C * B=10-4 A D *A=B 答案:B解析:考察水的离子积和pH 的关系。
[例3]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 NaOH 固体 ② H 2O ③ NH 4Cl 固体 ④ CH 3COONa 固体⑤ NaNO 3固体 ⑥ KCl 溶液A * ②④⑥B * ①②C * ②③⑤D *②④⑤⑥ 答案:A解析:考察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例4] 1体积pH =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 等于( )A * 9* 0B * 9* 5C * 10* 5D * 11*5 答案:C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例5] 含等物质的量NaOH 的溶液分别用pH 为2和3的CH 3COOH 溶液中和,设消耗CH 3COOH 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 V a b 、,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V V a b >10B *V V a b =10 C * V V b a <10 D *V V b a >10 答案:D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掌握三大守恒以及解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溶液中电离、水解程度大小比较1.单一溶质的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主电离的显酸性、主水解的显碱性,换一种说法来讲比较该酸根电离常数Ka与水解常数Kh的大小,谁大谁占主导地位。
例如Ka2(H2CO3)=5.61*10-11,Kh=2.22*10-8。
由于水解常数大于电离常数,故溶液呈碱性2.等浓度的一元弱酸及其正盐共存于溶液中时,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取决于酸电离程度。
正常情况下来讲,若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即酸的K值大于碳酸的K1).则酸的电离程度大于对应的盐的水解程度。
反之则盐的水解程度大于对应酸的电离程度。
高中常见的电离程度比碳酸强的酸(即K比碳酸大的):CH3COOH、HSO3-、H2CO4,比碳酸弱的酸:HCIO、H2S、HCN.3.三大守恒:电荷守恒:(由于溶液呈电中性,所以n(正电荷)=n(负电荷))如NaHCO3溶液中:c(Na+)+c(H+)=c(HCO3-)+2c(CO3-)+c(0H-);物料守恒:(两种原子间构成量的关系)如NaHC0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c(H2CO3);质子守恒:(溶液中H+得失守恒)1、H+转移的物质的量可用得到H+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和失去H+后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在NH4HCO3溶液中H3O+(可直接看做H+)、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即NH3·H2O)、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c(H2CO3)=c(NH3·H2O)+c(OH-)+c(CO3-)。
【当溶液中为单一溶质或两种溶液反应后为单一溶质可使用上述方法书写质子守恒,更加方便迅速】练习:写出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解析:分析可知溶液中能得氢离子的有CO32-,H2O;其中一个CO32-得到一个H+变成HCO3-(水解得到H+),一个CO32-得到两个H+变成H2CO3(分两步水解),H2O发生自偶电离生成H3O+;能失去氢离子的只有H2O失去氢离子生成OH-,,故质子守恒为:2c(H2CO3)+c(HCO3-)+c(H3O+)=c(OH-)。
海高二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辅导教师:钟才斌学校:姓名:教师评价: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海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解析版)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硫酸钡B. 食盐水C. 二氧化硅D. 醋酸【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强电解质的判断,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物质类别、电离程度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硫酸钡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且溶于水的部分也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故A 选;B.食盐水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C.二氧化硅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故C不选;D.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D不选;故选A。
2.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B. 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 aCO3是弱电解质C. 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D. 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答案】C【解析】A.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C.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说明HF只能部分电离,因此HF 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D.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以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如硫酸钡形成的溶液导电性较弱,但是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Ca(OH)2=Ca2++2(OH)−B. FeCl2=Fe2++3Cl−C. H2SO4=H2++SO42−D. Al2(SO4)3=2Al3++3SO42−【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钙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a(OH)2=Ca2++2OH−,故A错误;B.氯化亚铁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FeCl2=Fe2++2Cl−,故B错误;C.硫酸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H2SO4=2H++SO42−,故C错误;D.硫酸铝完全电离,该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故D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知识要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BC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B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 为例):〔1〕溶液导电性比照实验; 〔2〕测0.01mol/LHAc 溶液的pH>2;〔3〕测NaAc 溶液的pH 值; 〔4〕测pH= a 的HAc 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 〔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6〕中和10mLpH=1的HAc 溶液消耗pH=13的NaOH 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 〔7〕将pH=1的HAc 溶液与pH=13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8〕比拟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响产生气体的速率最正确的方法是 和 ;最难以实现的是 ,说明理由 。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上大附中何小龙一、盐类水解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3、盐类水解的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 >NaHCO3)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4、水解平衡常数○1对于强碱弱酸盐: =/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对于强酸弱碱盐: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5、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双水解反应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
【习题一】(2018春•宾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A.B.C.D.【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弱酸或弱碱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反应方程式用可逆符号表示,以此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A、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且不能使用沉淀符号,故A错误;B、溴离子是强酸酸根离子不发生水解,故B错误;C、CH3COOH+H2O⇌CH3COO-+H3O+,是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离子方程式,故C错误;D、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书写氢离子为水和氢离子得到离子方程式为NH4++2H2O⇌NH3•H2O+H3O+,故D正确。
第一部分 电离平衡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和 。
根据电解质在 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 和 。
弱电解质 电离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
水也是 。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 电离成 的速率和 重新结合成 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①弱:只有 才会存在电离平衡;②动:电离平衡是 平衡;③等:v 电离 v 结合(填﹥、=或﹤);④定:条件一定 与 的浓度一定;⑤变:条件改变, 破坏,发生移动。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① 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 外因:主要是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a.温度:升温使电离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因为 是吸热过程。
b.浓度: 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 方向移动。
反馈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等体积的0.5mol·L -1的盐酸、0.5mol·L -1CH 3COOH 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电能力:相同 C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前者大于后者B 、导电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D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前者大于后者2、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 、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D、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4、在0.lmol•L-1醋酸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浓度减小5、将体积都为10mL、pH值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值均为5。
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三章复习一. 教学内容:第三章复习二. 重点、难点:1. 将各部分知识综合运用2. 将本章知识和第二章的平衡移动理论联系三. 具体内容: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类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4. 溶液的酸碱性与pH5. 盐类的水解6. 盐类水解的应用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8.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典型例题】[例1]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B. KHCO 3C. 342)(SO FeD. NH 4HCO 3答案:C解析:考察盐的水解的应用。
[例2] 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 与Bmol/L ,则A 和B 关系为( )A. A>BB. A=10-4 B C. B=10-4 A D. A=B 答案:B解析:考察水的离子积和pH 的关系。
[例3]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 NaOH 固体 ② H 2O ③ NH 4Cl 固体 ④ CH 3COONa 固体⑤ NaNO 3固体 ⑥ KCl 溶液A. ②④⑥B. ①②C. ②③⑤D. ②④⑤⑥答案:A解析:考察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例4] 1体积pH =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 等于( )A. 9.0B. 9.5C. 10.5D. 11.5答案:C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例5] 含等物质的量NaOH 的溶液分别用pH 为2和3的CH 3COOH 溶液中和,设消耗CH 3COOH 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 V a b 、,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 V a b >10B. V V a b =10C. V V b a <10D. V V b a >10答案:D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例6] 将pH =11 NaOH 溶液和pH =3的甲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对所得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c (HCOO -)<c (Na +)B. c (HCOO -)>c (Na +) C. c (OH -)<c (HCOO -)D. c (OH -)>c (HCOO -) 答案:BC 解析:考察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对于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例7] 常温下pH =3的二元弱酸H 2R 溶液与a L 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 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 (R 2-)+ c (OH -)=c (Na +)+c (H +) B. c (R 2-)>c (Na +)>c (H +)=c (OH -) C. 2c (R 2-)+ c (HR -)=c (Na +) D.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a L答案:C解析:考察弱酸和强碱反应的溶液中离子的判断。
[例8] 用标准的NaOH 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Na 2CO 3杂质B.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C.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D.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E.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答案:ADE解析:考察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判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1. 有一支50mL 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 mL 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 a mLB.(50―a )mLC. 大于(50―a )mLD. 大于a mL2.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23O H NH c OH c ⋅- B. )()(23-⋅OH c O H NH c C.c (H +)和c (OH -)的乘积D. OH -的物质的量 3.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4. 若pH =3的酸溶液和pH =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B. 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C. 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D. 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5.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c (H +)=1×10-7mol/L 的溶液 B. pH =pOH 的溶液C. pH =14-pOH 的溶液D. 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6. 25℃时,在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a mol/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 a >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 a <7时,溶液的pH 一定为aD. a >7时,溶液的pH 一定为14-a7.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 OH -+CO 2 = HCO 3-B. 亚硫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SO 3-+ OH -= SO 32-+ H 2O C. 氯气通入冷水中:Cl 2 +H 2O = Cl - +ClO -+2H + D. 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CO 32-+2CH 3COOH = 2CH 3COO -+CO 2↑+H 2O 8.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 1mol/L 氢氰酸溶液的pH 约为3B. HCN 易溶于水C. 10 mL1mol/LHCN 恰好与10 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9. 已知当NH 4Cl 溶液的浓度小于0.1mol/L 时,其pH >5.1。
现用0.1mol/L 的盐酸滴定10mL0.05mol/L 的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量应是( )A. 10mLB. 5mLC. 大于5mLD. 小于5mL10. 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 ,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A.2)(OH Ca 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 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D. 溶液中Ca 2+的数目11. 室温下,pH 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 均减小B. 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 均不变C. 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 均增大D. 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12. AgNO 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gNO 3的溶液时,常将AgNO 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试题答案】1. C2. B3. D4. B5. B6. AD7. A8. AD9. C10. B 11. CD 12. 酸;<;Ag++H2O AgOH+H+;抑制【试题解析】1. 因为酸式滴定管的零刻度在上,amL,说明应为50—a,而其又没有算刻度以下位置的液体,所以大于。
2. 因为加入水,促进了弱电解质氨水的电离,所以OH-的物质的量增加,不选择D;同时溶液中所有粒子的浓度都减小,但由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的比值偏小,A的比值偏大;而C中的乘积在温度不变时是一个常数。
3. 天平和量筒只能准确到0.1,所以不可能读数有小数点以后的第二位;而广泛pH试纸只能有整数。
4. 因为按pH计算,H+和OH-应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仍然呈酸性,说明有没有电离的氢离子,即为弱酸。
5. A中没说温度,所以不一定代表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C不是中性溶液,在室温下仍然成立;D中如果为弱酸则不是中性。
6. a<7时,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水的电离促进;CD要考虑a不同时溶液的酸碱性,从而考虑以哪种离子来计算。
7. B中足量的OH-还应与NH4+反应;C中HClO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D中MgCO3应写成分子。
8. 找能证明其氢离子没有全部电离出来的。
9. 考察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3.1—4.4。
10. 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氧化钙加入消耗水,使水的质量减少,则溶解的溶质减少,钙离子数目减少,但是仍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1. 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温度升高,会改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H会变化;加入醋酸钠,会使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降低氢离子的浓度;pH相同,因为醋酸是弱酸,还有部分氢离子没有电离出来,所以醋酸反应时都参与,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