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念奴娇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存状况。
.反复诵读,感知豪放派词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美,学习苏轼豁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提高对古代诗词的感悟与鉴赏能力。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请分别概括两首词的内容。
二、自练自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单音字故垒.( ) 还酹.( ) 樯.橹( )公瑾.( ) 料峭.( ) 蓑.衣( ) 萧瑟.( )()多音字经纶 纶巾 觉悟午觉任性姓任.指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道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②沙湖道.中遇雨( )③王道.之始也( )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 )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当①遥想公瑾当.年( ) ②对酒当.歌( )③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⑤然五人之当.刑也⑥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 ()任①一蓑烟雨任.平生( ) ②曷不违心去任.留( )③简能者任.之,择善而从之( ) ④王甚任.之( ) ⑤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具有什么作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具有怎样的人生格调?.《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不是写眼前实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定风波》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故垒. ě 还酹. è 樯.橹 áɡ.萧瑟. è 料峭. à 蓑.衣 ō.纶.巾 ú 狼狈. è 沧.桑 ā.绚.丽 à 珠玑. ī 公.瑾 ǐ.选出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甘霖元霄樯橹怀瑾握瑜.沏茶暮霭掏汰铤而走险.湛蓝姿色料峭披荆斩棘.蔷薇黍离舞榭竹扙芒鞋.下列语句音节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强力意志,德文原文是derWillezurMacht。
其中,Macht为力量之义,但这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强大的力量,因强大而有了支配力、统治力、影响力。
介词zur为追求、趋向之义。
直译应是“求强大力量的意志”、“强化力量的意志”。
译作“权力意志”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正确理解“权力”的广义含义。
强力意志说不但是反对达尔文主义的,而且也是、毋宁说首先是反对叔本华哲学的。
在叔本华那里,生命意志是一种盲目的应当灭寂的力量。
尼采认为,这既误解了生命的性质,也误解了意志的性质。
首先,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
它不能满足于自身,而要不断向上,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去寻求自身的意义和目的。
这就是扩展和享受自身所蕴含的力量,藉此它克服了自身的限制。
叔本华停留在生命本身,不能为它指出一个高于它的依据,所以得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悲观结论。
“依‘生存意志’的教条去寻找真理必然落空,这种意志是没有的!因为不存在者,便不能有愿望;已在生存中者,又岂能向生存有愿望!只是凡有生命之处,便也有意志,然而不是求生命的意志,而是求强力的意志!”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这种对于力量之强大的渴求恰恰表现了生命永不枯竭的本性,所以尼采称强力意志为“永不枯竭的增殖着的生命意志”,并认为它是“生命的核心”。
其次,意志就是支配,“在意志的每个动作中都有一个支配着的思想”,而这意味着意志本身即是内在的强力,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 淘.( ) 故垒.( ) 公瑾. ( ) 纶.( )巾 樯.( )橹.( ) 还酹.( ) 同行.( ) 吟啸.( ) 一蓑.( )烟雨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设计指导思想能鉴赏诗歌是一件非常高雅而美好的事情,能朗诵诗歌更是一件融诗歌与人生为一体的难得的事情。
总希望通过诗词的教学能让学生对诗歌阅读和诗歌鉴赏更感兴趣,更希望他们拥有鉴赏诗歌的能力;总希望通过教学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诗人,更希望他们能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总希望能用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课堂去影响学生,更希望他们拥有诗一样的人生。
课堂的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在于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解读文本,更在于合作、探究;情感的熏陶不仅在表达真情,更在于品味人生。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中“穿”“卷”“灰”“烟”等词语的含义。
2.鉴赏并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意境美,有感情朗读并成诵。
3.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鉴赏词作的豪放雄浑的意境美,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学案》2.制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课件3.学生查阅苏轼有关资料及《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关资料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长江波涛汹涌、奔流向前的画面,背景音乐《三国演义》插曲,铃声响起,音乐停,上课。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刚才在想什么?生A:想孔子的名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B:想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C:想三国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生D:想苏轼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蓑烟雨任平生”师:大家都思绪万千啊,有所想即有所悟。
老师也在想,在想我们必修一的课文《赤壁赋》(课件播放《赤壁赋》第3、4段的配乐朗读,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背诵起来)师:同学们,刚才背诵的语段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生: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很是失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课前三分钟
堪伯仲间。
的
了历史的推进。
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
们的眼前。
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
、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
问题来了,
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
际
,并娶了江东美女小。
《苏轼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念奴娇)【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的思想情绪。
提示与建议:理解词中所写的景物、吟咏的历史、抒发的感情。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管,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千堆.()雪羽扇纶.()巾伦.()理樯橹..()早生华发.()还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千古风流..人物(2)樯橹..灰飞烟灭(3)早生华发..(4)一尊还酹.江月3.名句默写(1)大江东去,,。
(2),,卷起千堆雪。
(3)遥想,,。
谈笑间,。
(4)人生如梦,。
§文本精要探究1.朗读这首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根据诵读指导,划出节拍,按范读提示标出韵脚,反复朗读,然后试着背诵。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写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句中的动词有什么巧妙之处?4.读下阕,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句?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这几句的主语到底是谁?“笑我”什么?为什么“早生华发”?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苏轼词两首》班别:某某:学号:组号:【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2.学习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3.体会“豪放”词的特点,背诵两首词。
【学习重点】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学习难点】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知识】一、解题念奴娇,著名词牌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妓“念奴”,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取念奴为词牌名。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共有一百字,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使用这一词牌填写的名篇,因句中有“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等句,该词牌又得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等。
在这里,苏轼所游的赤壁,指黄冈城外的赤壁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古代文人学士,登临山川胜地,凭吊前人遗迹,发为吟咏,叫做怀古。
这类作品往往联系历史往事来抒发个人的感慨。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本义应为平定变乱之意,始见于五代后蜀欧阳炯词。
二、衬托手法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正面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三、双关手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它分为:(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有句云:“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苏轼词两首》(第二课时:《定风波》)【导学目标】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人生观。
【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同行.()吟啸.()芒.()鞋一蓑.()烟雨2、解释词语的含义狼狈:吟啸:芒鞋:烟雨:料峭:萧瑟:3.成语速记:与苏轼相关的成语沧海一粟——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沧海一粟”由此而得。
安步当车——《苏、沈良方》中记载:苏轼在杭州时,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
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
苏轼也不拒绝。
一次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有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不识庐山真面目——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冰肌玉骨——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冰肌玉骨用来形容肌骨像冰一样纯净,像玉一样润泽。
4.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
这“余独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全词,思考: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2.“吟啸”且“徐行”,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第五课《苏轼词两首》)合阳中学张小英教学目标:1、感知苏轼词作雄浑豪放的词风;2、鉴赏词作所塑造的周瑜形象;3、体会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教学重点:1、感知苏轼词作雄浑豪放的词风;2、体会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解题:思考:“念奴娇”是什么名?“赤壁怀古”又是什么?从标题看,这首词作是什么词作?二、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
他们指责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映射皇帝,他们以此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
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三、复习怀古词作的特点思考:怀古词作的特点是什么?四、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感知词风特点,并找出相关词语加以说明。
2、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
五、鉴赏词作:思考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思考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哪些字写得生动、传神?思考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思考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思考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什么形象?思考6、作者为何会发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认真阅读注释,完成以下填空。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一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即、、。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被贬黄州。
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是一首之作。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 )樯橹..()( )一尊还酹.江月( )同行.( ) 吟啸.( )一蓑.烟雨()料峭.()4.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向来:芒鞋: 吟啸:料峭:【知识链接】怀古诗一向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一、新课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1、苏轼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一生宦海浮沉,但就个人创作而言,硕果累累。
2、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水调歌头》等。
3、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词两首[常识·速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时年苏轼已近50岁。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由于内心十分苦闷,苏轼便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
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2.《定风波》这首词也写于1082年。
苏轼与同伴到黄州城东南30里处的沙湖去看新买的农田,途中遇雨,随身又未携带雨具,同行人皆狼狈不堪。
苏轼通过生活中这样一件平常的事,即事抒怀,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襟怀,以及在人生艰苦旅程中泰然前行的洒脱而带有几分倔强的性格。
它艺术地反映了苏轼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Ⅰ.文学常识豪放派及其特点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Ⅱ.文化常识1.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
《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念奴娇》)
【导学目标】
1.领略苏轼词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了解怀古诗词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及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瑾.()纶.()巾强虏.()华发
..()酹.()2.成语速记:和苏轼有关的成语
雪泥鸿爪——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河东狮吼——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
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
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不合时宜——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
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
胸有成竹——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
苏轼也喜欢
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
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
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对此
说深以为然。
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成竹在胸”或
“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
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
通盘的成熟考
虑。
坚忍不拔——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坚
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3.文学常识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
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
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游黄州的赤鼻矶,写下了包括本文在内的流传千古的作品。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
双调,一百字。
《赤壁怀古》,“赤壁”,并非赤壁大战处。
“怀古”元丰五年,作者已47岁,自觉年事已高,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合作探究】
①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②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③全词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你是如何理解的?
④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这种豪放派词的特点体现在本词中哪些方面?豪放词还有哪些特点?
⑤本词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妲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释】宋神宗熙宁七年四月,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为赈济灾民而居润州,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1、词的上片所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