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22.40 KB
- 文档页数:3
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其特点是身体其中一部位的皮肤出现疼痛、瘙痒和疱疹。
虽然该病通常在皮疹消失后自愈,但有些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许多治疗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对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讨论。
脉冲射频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向神经纤维传递高频电信号,干扰疼痛传导通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它与常规的射频治疗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穿透力,对组织和神经损伤的风险较低。
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中,患者通常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或神经痛药物。
治疗期间,医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瘙痒程度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记录皮疹的愈合情况。
此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也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脉冲射频治疗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
在疼痛程度评估中,观察组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疼痛分数显著降低。
研究还发现,脉冲射频治疗可以减轻瘙痒症状和改善睡眠质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观察组的患者更多地表现出了皮疹愈合的迹象,与对照组相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机制可能与干扰疼痛传导通路有关。
通过高频电信号的干扰,脉冲射频减少了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抑制了疼痛传导。
此外,脉冲射频还可能通过降低局部炎症反应和增加内源性痛阈值的方式,减轻疼痛的感知。
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和副作用少。
临床观察表明,脉冲射频治疗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和神经损伤。
短期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烧灼感和淤血,但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并且可以自行缓解。
在结论上,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具有明显的疼痛缓解作用。
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抽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各40例。
甲组患者单独施予脉冲射频治疗,乙组患者给予脉冲射频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
对比甲、乙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睡眠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乙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睡眠时间、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睡眠时间、疼痛评分,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局部血肿、全脊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睡眠、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效果。
此种方式治疗的安全性也较高。
【关键词】脉冲射频;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带状疱疹;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074-02带状疱疹也属于病毒性炎症的一种,致病病毒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当该病毒进如患者身体后,会导致背根神经节病毒性炎症。
该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双链DNA病毒,一般均以胸段背根神经节感染最为多见[1]。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来说,经过治疗后也会出现一定的后遗症,后神经痛属于其中一种,且发病率较高[2]。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抽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各40例。
甲组中女17例、男23例。
脉冲射频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分析脉冲射频不同参数设置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病程3~6个月)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成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研究4组、研究5组,均在CT+电刺激定位下对五组患者实施脊神经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每周1次,共2次;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治疗时设置相同温度、不同时间(42 ℃;120 s、240 s、360 s),研究4组、研究5组设置相同时间、不同温度(240 s;39 ℃、45 ℃)。
结果:五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V 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2组治疗后相同各时点V 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1组(P<0.05),但与研究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5组治疗后各时点V AS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2组和研究4组(P<0.05)。
结论: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效果确切,设置45 ℃、240 s的脉冲参数,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
标签: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25%的患者会遗留神经痛,发生后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学者发现脉冲射频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获得显著效果[2],但也有临床研究发现该疗效易受作用时间和温度的影响[3]。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次研究不同脉冲射频的参数设置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病程3~6个月)。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研究4组、研究5组。
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80例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射频治疗后的NRS评分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之中采取护理干预,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完成,降低患者的疼痛,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脊神经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评价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reated by spinal nerve pulse radiofrequency. Methods: The study time was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2,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80 cases of spinal nerve pulse RF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study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NR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radiofrequency therap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reated by spinal nerve pulseradiofrequency can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surgery and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Routine care; Spinal nerve pulse radiofrequency; Postherpetic neuralgia; Effect evaluatio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侵犯神经,导致神经鞘膜损伤,从而引起皮肤放电样灼痛、疼痛、刺痛、痒痛等【1】。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20.12.011脉冲射频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李胜男 金 军 王 米 吴征元 申 文 梁 栋 殷 琴 袁 燕△(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徐州22100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一种难治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疼痛,这类病人往往焦虑和抑郁的比例与其他慢性疼痛病人相比会更高[2]。
由于人们对于这种疾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病人长期遭受神经损伤带来的疼痛及伴随症状的折磨,甚至部分病人曾经或经常有自杀想法[2]。
因此快速安全有效的镇痛是治疗PHN的关键。
颈段带状疱疹的病人由于疼痛位于头颈部或上肢,这些部位的疼痛对病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心理上的影响更加严重。
国内外临床上治疗PHN公认药物治疗是基础,IASP 在指南中推荐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为一线用药[3,4],由于需要长期服药,病人容易存在嗜睡、头晕、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5]。
神经阻滞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微创介入方法,疗效确切,可减少疼痛刺激,改善神经缺血,减弱疼痛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最后达到预防疼痛进一步恶化的目的[6]。
一项针对早期使用微创介入治疗以预防PHN的Meta分析中,发现早期使用微创介入治疗组较药物组可显著降低PHN的发生率[7]。
脉冲射频 (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 是使用短时间脉冲式射频电流并且电极尖端温度不超过42℃,因此脉冲射频的能量传递不会破坏运动神经的结构及功能,也不会造成组织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方法,但少有文献研究应用于颈段PHN的治疗[8,9]。
本研究通过对颈段PHN病人分别进行药物、神经阻滞及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疼痛缓解情况,找到一种起效更快速、方法更安全、不良反应更小的方法来治疗颈段PHN病人。
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1-30CATALOGUE目录•引言•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概述•脉冲射频技术•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脉冲射频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引言01CATALOGUE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研究背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而脉冲射频技术在其他神经性疼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有望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提供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脉冲射频是一种新型的神经调节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性疼痛疾病的治疗。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接受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接受假脉冲射频治疗。
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与方法VS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概述02CATALOGUE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定义•带状疱疹性神经痛(HZNP)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特点是沿单侧周围神经出现簇集性的疱疹,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症状主要包括:皮疹、疼痛、瘙痒、感觉异常和神经功能障碍等。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症状与诊断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体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并侵犯神经节,导致神经炎症和神经痛。
脉冲射频是一种新型的神经调节治疗方法,通过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调节神经功能,达到缓解疼痛和其他神经症状的目的。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瘙痒的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老年人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瘙痒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
目前已有不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研究,如背根节脉冲射频、射频热凝、神经根阻滞等,但对带状疱疹后瘙痒的研究报道极少,仅局限在药物和神经阻滞的治疗。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T4~9分布区的带状疱疹后瘙痒患者11例,采用DSA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11例带状疱疹后瘙痒患者。
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61.8±10.1)岁;病程3~9个月;病变累及范围:T4~90脊神经分布区;伴轻度疼痛过敏;所有患者疼痛评分(VAS)均≤3.0分,经口服普瑞巴林、西咪替丁和阿米替林等药物治疗1个月效果欠佳,且无局部感染、凝血障碍、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等脉冲射频手术禁忌证。
1. 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瘙痒部位对相应支配区的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
取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DSA引导下,用长10 cm射频套管针穿刺至相应节段胸椎间孔后缘、椎弓根外缘处。
回抽无血无液后,注入0.3~0.5 ml泛影葡胺可沿神经根向椎间孔和硬膜外腔侧间隙扩散影,以初步确认位置准确。
连接电极进行电刺激测试,如以50 Hz、0.5 V 以下电压刺激出现相应节段感觉神经受刺激征象,而以2 Hz、2倍以上电压刺激无肋间肌肉抽动时说明针尖位置最靠近背根节。
局部注射生理盐水2.5 ml,开启射频控温热凝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2000B)的脉冲射频模式,予2 Hz、45 V、42 ℃、240 s参数行背根节脉冲射频。
2 结果根据术后1周瘙痒改善程度将疗效分为显效(瘙痒改善度≥70%),有效(瘙痒改善度≥30%),无效(瘙痒改善度<30%)。
有2例瘙痒消失, 5例瘙痒改善度≥70%, 1例患者瘙痒改善度≥30%, 1例瘙痒改善度<3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2月第20卷第17期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魏海滨张然李伟领王俊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00)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脉冲射频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疼痛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身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脉冲射频;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7.026带状疱疹因带状疱疹-水痘病毒的再次激活而发病,以带状分布的红斑伴有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疼痛、感觉障碍,为皮肤科常见病之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疹痊愈后仍存在的疼痛,因年龄、患者免疫状态、发病部位、皮疹面积等因素的影响,20%左右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后遗神经痛,且病程多在1个月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
本研究以我院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脉冲射频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
方法: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3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
结果:治疗1周后、1个月后,观察组VAS 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将常规药物治疗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AS评分;睡眠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多数发病于>60岁的老年人,<40岁的青壮年极少发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且疼痛性质多变、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同时患者多伴有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脉冲射频疗法是神经功能调节疗法,我院对PHN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9月-2017年6月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34例,疼痛部位均为T3-12脊神经分布区;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认知障碍、椎管感染的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
对照组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52~84岁,平均(±)岁;病程3~38个月,平均(±)个月。
观察组67例,男33例,女34例;年龄50~85岁,平均(±)岁;病程4~41个月,平均(±)个月。
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普瑞巴林150mg 口服,每天服药2次;给予患者100mg曲马朵口服,2次/d。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
A组采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B组采用上述药物+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B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 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此外,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标签: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DSA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常用的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疗效均不理想[1]。
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技术,本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腹部及下肢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急性带状疱疹病史,急性期后持续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2)皮损所在部位有剧烈疼痛感,且伴有痛觉异常与神经过敏;(3)患者V 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分。
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及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组和B组,每组30例。
A组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60.6±5.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6±1.1)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
B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61.3±4.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8±1.2)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