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资料(二) (2)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个体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行为规律,从需要与动机、气质、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掌握个体差异及管理,了解五种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个体行为规律
2.个体差异及管理
难点:1.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2.有关情绪的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展示
学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
一、首先利用案例引入认识研究组织成员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案例:用人的艺术
某家电子计算机集团公司,几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某和李某,人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工作。从工作申报表和面试等人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工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而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人说话,喜欢独处。一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工作,得心应手,成绩出色,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人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人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一点,人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工作已经不感兴趣了。私下里,人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人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里,吃完饭后与他谈了一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十几万元。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
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
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
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群体
2.沟通
3.领导力
4.态度
5.价值观
二、简答题
1.动机理论包括哪些?
2.群体发展有哪些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沟通:对意思的传达和理解
3.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代表着基本的信念:“个人和社会接受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终极存在方式,而摒弃与其相反的行为或终极存在的方式。”
二、简答题
1. 动机理论包括:早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戈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当代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2.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目标实现的需要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一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人职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一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一同目标而开展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一样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现实影响力开展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非常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体现了人的行为的(可控性)
2.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
3.下列价值观中,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是(最大利润价值观) 4.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他以以下哪一方面的意见作为定向的标准(群体)5.组织内部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向核心的变动)
6. 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或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震荡阶段)
8.整个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经济组织系统)
9.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10.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以下方面的适应(人际关系)
1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团队式管理)
12.事业生涯的设计和事业生涯开发两个概念的关系是(有时有重要区别)
13.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
14。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是(智力)
15.按照霍兰德的“个性定向”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调查研究型)16.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
1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组织行为学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资料整理
一、组织的定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我国学术界按组织泊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⑴经济组织。⑵政治组织。⑶文化组织。⑷群众组织⑸宗教组织。
二、组织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
1、个体: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有关人性、需要、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2、群体:有效分析方法是分析工作群体的结构、功能,群体的发展过程和内聚力,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研究组织中的群体。
3、组织: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师如何影响组织效率和气氛,有效沟通进行信息传递。
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四、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1)从心理学的角度,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形成的最主要的基础学科,所以用“管理心理学”比较合适。
(2)从管理学的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行为科学是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源头,所以应该称作“组织行为学”。
(3)二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致性越来越明显。
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六、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 E.实用性
七、影响工作效率的七种能力:
A.自我管理能力:核心成分
(1)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个性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者用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官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里状态。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心里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里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简答 1.什么是非参与观察法,什么是参与观察法?(1),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2)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2.什么是面谈法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交谈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3.什么是问卷调查法?运用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4.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5.如何理解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的客观的进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或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所收集和占有的资料是如实的客观存在,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可能得出正确而全面的结论,研究前绝不带有主观偏见。6.如何理解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鉴于影响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的变量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找出某一变量与人的工作绩效的关系,就必须把其他可能影响工作绩效的变量控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而集中精力专门观察核试验某种变量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7.如何理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鉴于影响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的变量是多方面的,所以,一方面必须把每个因素都置于整个体系中去研究分析,决不可只从个别因素和个别方面孤立的研究分析。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知识又是在过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它是整个知识的一部分,因此还必须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从过去到现在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也只有从横竖两个系统中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8.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过程分哪4个步骤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9.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的系统过程有哪6个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选择研究理论和模式3形成假设4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与方法5实地观察和实验6说明研究成果。10关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五种主要方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里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11.观察法的两种分类第一种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以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费参与观察法两类。第二种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以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12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含义是什么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所谓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13.研究法中面谈法的优缺点回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面对面交谈,调查者可以作解释,得到的反应会比较丰富确切。缺点:会给人增加心理负担,产生防御心理,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另外费人力和时间。14.研究方法中电话调查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花时间不多,调查的人较多缺点是不像面谈法那样可以较具体的解释和询问问题,被调查者会对问题发生误解。对于已普及电话的地区较为适用15.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花钱费时间不多,此外,回答问题的人可以不写名字,敢于回答一些敏感或关于本人的问题,另一个优点是有较多的时间去考虑问题。16.实验法分几种三种;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17准实验法常见的两种类型一种是间隔时序准实验也就是在保持原群体结构条件下,来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工作效率的提高,以此来证明承包制对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另一种是不等同对照组准实验。如这种实验是两个原来条件相似但不完全等同的班组群体进行承保
组织行为学资料(二)
组织结构同组织的行为规则密切相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组织结构:是指各种职位之间、各种职工之间网络关系的模型及其安排体系,是指组织机构的横向分工关系及纵向隶属关系的总称。
三级管理层次:监督(基层)管理层、中间管理层、高级管理层。
组织结构要素:指组织结构设计时,就组织内部而言,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或主要方面。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
部门划分:是建立组织的基础,是指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离别将组织中的人员进行分工的过程。
1按职能划分。职能是指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分为: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研发部门、质监部门等。
2按产品划分。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可按此划分。如食品加工部、服装加工部、机电产品部、家用电器部等。
3按顾客划分。企业位多种类型的客户提供服务可按此划分。如妇女用品部、儿童用品部、老年用品部。
4按地区划分。企业在地理位置是分散可按此划分。如亚太公司、欧洲公司、北美公司。
5以利润中心划分。是以独立核算或者半独立核算单位为标准对组织进行划分。某厂下设3家分厂,如分厂收支全部集中在总厂核算,只有一个利润中心;分厂独立核算,就有4个利润中心。
组织机构的类型:组织机构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组织行为的载体。按从事的活动及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
1业务经营机构。指直接从事实体业务的机构,又称直线机构。如供产销、储运等。从事人员称为直线型人员。
2职能管理机构。指直接从事指导和监督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机构,又称参谋机构或职能机构。如财会、统计、物价、质检、技管、市调、人事等。参谋人员。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组织行为学(二)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根据约翰·弗伦奇和伯特仑·雷文提出的领导与权力理论,建立在下属恐惧感上的权力是
A、仿效权
B、法定权
C、专长权
D、强制权
2、西蒙提出的决策标准是
A、满意标准
B、理性标准
C、最优标准
D、稳定标准
3、人际关系派提出应把工人看成是
A、经济人
B、发命令的人
C、社会人
D、接受命令的人
4、将组织变革过程划分为解冻、变革和重新冻结3个阶段的是
A、威廉·大内
B、库尔特·卢因
C、亨利·法约尔
D、利兰·布雷德福
5、根据双因素理论,属于激动因素的是
A、成就
B、工作环境
C、工资
D、同事关系
6、企业中的同学关系群体属于
A、任务型群体
B、传统关系型群体
C、压力组合型群体
D、自我管理型群体
7、在冲突处理的行为意向中,合作程度和肯定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的是
A、协作
B、迁就
C、折中
D、回避
8、企业与社区之间所进行的沟通属于
A、内部沟通
B、横向沟通
C、纵向沟通
D、外部沟通
9、“三叶草”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的第四片“叶子”是
A、顾客
B、核心成员
C、边缘合同职员
D、临时雇用的职员
10、决策过程的首要步骤是
A、选择方案
B、找出问题
C、拟定备选方案
D、确定决策目标
11、按罗伯特·鲍尔斯的理论,相互攻击行为属于
A、任务相关行为
B、社会情感否定行为
C、社会情感积极行为
D、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
12、将同一层次的不同工作合并成一个职位以提高工作多样性的工作设计方法称作
A、工作轮换
B、工作丰富化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
(一) 组织: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的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 行为:1狭义:是指人受其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2广义:是吧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是人的生理,心里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
(四)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使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技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管理,充分推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五) 研究方法的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需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二)》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A 4、A 5、C 6、A 7、D 8、D 9、
D 10、B 11、A 12、A
1、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法约尔
C.西蒙
D.泰罗
2、韦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组织形态是()
A.行政性组织B.神秘化组织C.传统的组织D.现代的组织
3权变管理学派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条件,因此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景采取行为。
A.环境B.教育C.地位D.组织
4、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5、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的()
A.信息情报方面
B.决策方面
C.人际关系方面
D.业务经营方面
6、下列哪种理论侧重于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和人的管理()
A.行为科学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经验管理理论D.一般管理理论
7、下列哪一位不是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者()
A.法约尔
B.吉尔布雷斯夫人
C.甘特
D.梅奥教授
8、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工资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增加奖金
D.改善工具
9.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假设是()
A.经济人B.复杂人C.自我实现人D.社会人
10、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主管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回报每天的销售数字,总会计师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下达命令。总经理的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A.权责对等原则B.指挥链的命令统一性原则C.集权化原则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的基本理论观点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1、理论要点:
源于享乐主义,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2、基本假设:
大多数人(1)天生趋于懒惰,尽可能讨厌和逃避工作(2)缺乏进取心,宁受他人领导不愿担负责任(3)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4)缺乏理智易于盲从(5)认为生理和安全最为重要,选择获利最大的事情去做(6)习惯于抵抗变革
3、相应策略
(1)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完成任务方面,主要采用任务管理的措施,强调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度、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
(2)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靠金钱和无知利益的激励,一方面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目标努力。
(3)要求集权化管理,即通过权威的运作及执行督导与控制。
(二)“社会人”假设
梅奥指出:管理中应强调与人协作,而不是乌合之众的相互竞争;人除了物质利益的追求外,还有人际关系的需要,甚至有时为了维系和同伴的感情,愿意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人除了理性思考外,更多的时候是受到感情的影响。
1、理论要点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2、基本观点
(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2)从工作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失去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3)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员工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作出反应
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起着突出作用的是(B) A.认知B.情感
C.意向D.行为
2.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D)
A.行为科学B.组织科学
C.微观组织行为学D.宏观组织行为学
3.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是(B) A.趋势分析B.抉择分析
C.相关分析D.因素分析
4.把能力分为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和天才,其划分的标准是(A)
A.差异性B.倾向性
C.适应性D.独立性
5.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C)
A.社会性B.系统性
C.主动性D.管理性
6.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选用。这体现了领导决策应坚持( A)
A.择优原则B.随意原则
C.衡量原则D.平衡原则
7.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B)
A.四个B.五个
C.六个D.七个
8.“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提出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
A.霍莱特B.霍兰德
C.薛恩D.罗斯
9.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D)
A.正式B.非正式
C.异质D.工作
10.在人的个性特点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因素是(C)
A.外貌B.聪明
C.热情D.能力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
选择题:
1.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3.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下级进入吧比较成熟阶段时,领导者宜采用的领导类型是参与型。
6.管理者通常的管理幅度在7至9人之间。
7.组织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
8.对个人今后主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指事业生涯的设计。
9.领导者进行管理,实现领导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权力。
10.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提出的。
11.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于1967年提出。
12.让被调查者对多个被选项目按一定标准排出等级先后顺序,这属于等级排列法。
13.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
14.层次等级方法最大的局限是增加了上级主管花费的时间。
15.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气质。
16.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Y理论。
17.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和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18.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的法制化。
19.发展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础是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6版主编:高树军)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
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
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
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
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