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简答题 主观题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常用观点一、市场经济的优势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它与计划经济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自由度高: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和个人创业,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生产、消费和投资,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和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2.高效率: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3.激励机制强:市场经济通过利润机制来激励个人和企业的生产活动,使其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4.多元化:市场经济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促进消费者福利的提升。
5.灵活性高:市场经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有较强的应对能力。
二、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作用包括:1.制定法律法规: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秩序,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环境。
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提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提升整体社会福利。
3.调节市场:政府通过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防范经济周期波动和金融风险。
4.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纠正市场失灵,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保护国家利益:政府在外贸、税收等领域制定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三、经济增长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活水平:经济增长带来增加的就业机会和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人们的收入增加,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物质条件。
2.扩大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带动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人口的收入来源。
3.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增长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带来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经济学主观题知识归纳1、市场: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看不见的手”。
(1)实质:价值规律:①内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基础)→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③作用:调节、刺激、分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特征(优点):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
(3)缺陷(不足):自发性(不正当经济行为、两极分化);盲目性(信息不全面);滞后性(事后调节)。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基本标志:公有制主体。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1)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保持经济增长。
从所有制角度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产业结构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劳动者角度看,提高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改变就业观念;从国家角度看,加强职业培训,创造就业环境;从外贸角度看,开展国际劳务贸易,走出去就业。
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
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
在当前国际分工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2)手段:①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
②法律手段:规则;秩序。
③行政手段。
(3)政策:①财政政策(扩张、紧缩)→财政的作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教科文卫事业、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国家政权)。
经济学主观题答题技巧
下面是一些经济学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并确保理解清楚。
确保你明白问题所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结构清晰:在回答问题之前,先列出一个清晰的结构和纲要。
这有助于你组织思维并确保你的回答完整和有逻辑。
3. 给出定义:对于经济学术语或概念,确保给出准确的定义。
这显示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和知识。
4. 使用适当的模型和理论:在回答经济学问题时,使用适当的经济理论和模型来支持你的观点和分析。
这可以展示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提供实证证据:在回答经济学问题时,使用实证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和分析。
这可以包括统计数据、案例研究或经济学研究的发现。
6. 思考批判性:在回答问题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
这可以包括讨论不同的立场、观点和可能的限制或局限性。
7. 回答问题的全部内容:确保回答问题的全部内容,而不只是部分回答。
对于多部分问题,记得回答每一个部分。
8. 语法和拼写:检查你的回答中有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
这可
以帮助提高你的表达清晰度和专业度。
9. 合理使用词汇:在回答问题时,使用适当的经济学术语和词汇。
这显示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和专业性。
10. 练习回答:在考试之前,练习回答一些经济学主观题。
这可以帮助你熟悉如何有效地回答经济学问题,并提高你的速度和准确性。
希望以上技巧对你有帮助!。
经济常识常见主观题的答题要点一、各个主体涉及的经济知识点(一)企业经营者:1)遵守价值规律,市场交易原则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科技: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创新:自主创新,鼓励创新,建立创新机制4)管理:科学管理,制度创新。
5)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质量,适销对路,性能高,科技含量高,创立品牌,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6)市场:国内国外市场,农村市场7)意识:有好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讲诚信,提高企业信誉形象,注重售前售后服务;品牌意识,专利意识;有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正当竞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维护消费者利益,劳动者合法权益。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兼并破产,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
9)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行对外投资(二)国家或政府1、经济理论:价值规律,生产和消费关系2、国家宏观调控①原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②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A.经济手段a 经济计划: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b 经济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国债)、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货币供应等);、B.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C.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用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特点:直接、迅速3、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基础性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或完善各种制度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和公平相统一,挺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健全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特别是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的建设⑤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如何做”、“启示”、”措施”(1)国家应该如何做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加强宏观调控,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 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4.国家政策:(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3)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6)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7)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9)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10)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
(11)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经济生活常考大题1、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观题):(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这些因素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
(2)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观题):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1)居民收入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还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总体水平会影响消费。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3)其他因素。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
从根本上说,消费水平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3、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主观题)(1)根本途径: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
(3)其它途径: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扩大广告宣传等等。
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主观题)(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2)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有哪些?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生活与消费1、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比)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需求弹性法则)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反之则相反。
(正比)互补商品: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
(反比)(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商品的价格下跌,缩小生产规模。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科技加强管管理,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
③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生活水平②生活必需品、资源等商品价格上涨会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树立节约意识,科学绿色消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生产和交换领域发生作用)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是在每次交换中,而是长期的平均数中表现为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③价值规律的要求: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2、物价上涨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对策:(1)价值决定价格——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2)供求影响价格: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劳动经济学作业一一、简答题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答:人口政策、教育因素、退休政策、其他因素(一国的休假期限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2我国人口政策调整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答:1人口政策会影响人口规模,进而影响劳动力供给。
人口规模取决于人口基数和总和生育率,而一国人口政策对人口生育率影响非常大。
2、通过影响人口的自然结构来影响劳动力供给。
人口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不同,劳动供给不同。
二、名词解释1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2就业者:正在受雇用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它包括:第一,正在工作者;第二,有职业但并未工作者。
3失业者: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求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用于工作的一切人。
4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5替代效应: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这被称为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的比例。
一、简答题1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内容。
答:在劳动经济学中,对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的讨论可以归结为所谓的“希克斯一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该定理认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第二,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第四,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经济生活主观题1、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直接因素:各种因素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决定因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格变动对生活有何影响?(一般规律、不同商品、相关商品)①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②消费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变化规律:以家庭消费中牛肉、羊肉为例记忆。
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呈正方向变化)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变化规律:以汽油、汽车为例记忆。
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呈反方向变化)3、价格变动对生产有何影响?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客观因素:①收入;②物价水平;③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
主观因素: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引发;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表现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简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经济学主观题一导论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的稀缺性?2、如何全面理解经济学的含义?3、如何全面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4、理论是怎么形成的?它包括哪些内容?理论的表述方式有哪些?5、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二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问答题1、需求(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有何不同?2、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分别是什么?3、影响需求(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供求的变动是如何影响市场均衡的?5、解释蛛网理论的内涵及所研究产品的主要特征?其三种模型的具体内容?6、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影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三弹性理论计算题1、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Q1/2,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2、已知销售商品X之总收益(TR=PQ)方程为:TR=100Q-2Q2,计算当边际收益(MR)为20时的点价格弹性。
3、X公司和Y公司是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公司X:PX=1000-5QX 公司Y:PY=1600-4QY 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①求X和Y当前的价格弹性。
②假定Y降价后,使QY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X的销售量QX 下降到75单位,试问X公司产品X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③假定Y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极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4、设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加仑1.20美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为多少美元一加仑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5、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4,如果降价至0.8一公斤,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6、设需求函数为Q=I/Pn,式中I为收入,P为价格,n为常数,求需求的点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7、甲公司生产皮鞋,现价每双60元,2002年销售量每月大约10000双。
1.你认面对食品安全隐患,除制定《食品安全法》外,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发性。
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其他法律手段,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②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来作出规定;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④规范市场秩序,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⑥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你认为应该如何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未来收入预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的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3.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如:企业创新生产、营销、服务策略,抓住机遇)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如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确立“创新产品、扩增产能、优化管理”为主题的发展思路)。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如产品质量问题,树立品牌意识等)。
④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⑤面向市场经营,生产市销对路的产品。
如产品深加工。
4.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怎样维护: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素质。
1.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3-10Q2+17Q+66:(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4分)(2)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AC(Q),A VC(Q) ,AFC(Q)和MC(Q)。
(6分)9、答案内容:解:(1)可变成本部分: Q3-10Q2+17Q。
(2分)不可变成本部分:66(2分)(2) TVC(Q)= Q3-10Q2+17Q。
(1.5分)AC(Q)=Q2-10Q+17+66/Q。
(1.5分)A VC(Q)= Q2-10Q+17。
(1分)AFC(Q)=66/Q。
(1分)MC(Q)= 3Q2-20Q+17。
(1分)2.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2-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求:(1) 固定成本的值.(4分)(2) 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6分)解:(1)MC= 3Q2-30Q+100所以TC(Q)=Q3-15Q2+100Q+M 。
(2分)当Q=10时,TC=1000 时,M=500。
即固定成本值=500。
(2分)(2)依据上述答案,容易知道:TC(Q)=Q3-15Q2+100Q+500。
(1.5分)TVC(Q)= Q3-15Q2+100Q。
(1.5分)AC(Q)= Q2-15Q+100+500/Q。
(1.5分)A VC(Q)= Q2-15Q+100。
(1.5分)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3-10Q2+17Q+66:(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4分)(2)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AC(Q),A VC(Q) ,AFC(Q)和MC(Q)。
(6分)解:(1)可变成本部分: Q3-10Q2+17Q。
(2分)不可变成本部分:66(2分)(2) TVC(Q)= Q3-10Q2+17Q。
(1.5分)AC(Q)=Q2-10Q+17+66/Q。
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简写为GNP。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4.个人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6.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商品和劳务。
7.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8.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9. 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之比。
10.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
11.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险、公债利息及其他转移支付,它把购买力从纳税人转移到得到转移支付的接受者手中。
12.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小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
13.货币存量:某一时期累计的货币数量。
14.货币流量:某一时期内货币存量的变动数量。
15.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16.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即I=S时利率和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17.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活动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8.谨慎(预防)动机:人们为预防意外风险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9.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20.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L=M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
21.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一般均衡模型。
经济学考试主观题复习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它们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经济增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介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概念并对其进行比较。
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由供求双方自主决定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由市场自由决定,价格通过供求关系形成。
个人或企业在市场上自由交易,追求利润最大化。
市场经济具有自由竞争、资源配置高效、创新动力强等特点。
2.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由国家主导,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中,国家通过计划统一安排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组织。
价格由国家规定或管理,并非由供求关系决定。
计划经济具有资源配置集中、政府干预广泛、经济稳定等特点。
3. 比较分析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经济依靠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决定价格的形成。
而计划经济则通过国家计划来统一安排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组织,国家对资源的控制更加集中。
在价格形成方面,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
而计划经济中,国家通过规定或管理价格来达到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的目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受到政府的干预。
在经济增长方面,市场经济具有创新动力强,市场竞争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而计划经济中,由于资源配置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创新动力相对较弱,取决于国家的计划和政策。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市场经济注重市场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资源配置更加灵活高效,经济增长潜力较大。
而计划经济则依靠国家计划和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相对集中,经济增长取决于国家的计划策划。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实现经济调控。
本文将介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并对其进行区别分析。
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点和答题点模板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解决方法: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指经济运行中的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的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解决方法: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2、人民币升值利:①有利于减少贸易争端,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②有利于进口,降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企业的生产成本;③有利于降低出境旅游、留学的成本;④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⑤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弊:①不利于出口;②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工人失业;③导致外汇储备缩水;④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价格的因素:(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4)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4.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5. 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价格下降,需求会增加;(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作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清洁的环境——高收入水平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二: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作出决策。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以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如产权制度: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2、存在市场失灵的状况(外部性、市场势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量增加——刺激社会整体支出水平,增加社会需求——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更多的物品与劳务——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引起物价上升。
贸易的好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这样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
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及其出售的价格。
竞争市场:有许多卖者与买者(统称为价格接受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特征:
1、可供销售的物品完全相同。
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一个人能够影响市场价格。
3、信息完全,资源自由流通。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
(反之亦然)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影响需求的因素:
1、收入(区分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
2、相关物品的价格(互补品与替代品)
3、嗜好
4、预期(对未来收入或是物品价格的预期)
5、买者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反之亦然)
供给曲线的移动:
左减右增
影响供给的因素:
1、投入品价格(包括原料、厂房、工资等)
2、技术(影响生产成本)
3、预期(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4、卖者的数量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过剩
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短缺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考察事件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比较新均衡与原来的均衡。
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如价格)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2、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
3、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范围大的市场的需求弹性)(食物——
冰淇淋——香草味冰淇淋)
4、时间框架(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价格变动百分比
*弹性越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越敏感
中点法:计算一条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变动量/平均需求量)/ (价格变动量/平均价格)
弹性大于1——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富有弹性
弹性小于1——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缺乏弹性
需求曲线:平坦——弹性大;陡峭——弹性小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1、缺乏弹性(曲线陡峭)——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需求减少的比例小于价格上
升的比例。
2、富有弹性(曲线平坦)——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需求减少的比例大于价格上
升的比例。
*尽管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不变的,但弹性并不是不变的。
因为斜率是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而弹性是两个变量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因此,在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不一定是相同的。
需求收入弹性
(正常物品为正数,低档物品为负数)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互为替代品则是正数,互为互补品则是负数)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所生产的物品量的灵活性。
*一个关键因素是所考虑的时间长短——供给在长期中的弹性通常都大于短期。
(改变生产规模)
供给量水平低——企业存在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供给价格弹性高;
供给量水平很高——企业接近其最大生产能力——要想增加产量就需要扩大规模——价格的上升幅度必须高于这种额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