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
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地配合,达到和谐、融洽。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中去,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需要。
有时候一个眼神也能让学生获得“老师心中有我”的幸福体验;一个微笑也要能让学生坚定“我能行”的信念。
尊重和鼓励是儿童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证,它有利于在绘画中创造性地发挥,更好地创造出心中美的艺术形象。
因此,教师还要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尊重儿童的思维和表现特点,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大胆地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学生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主体的积极性主要靠学习兴趣来引发,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多样化的创设来激趣,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具的使用上,要多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多地利用形式各异的范画、小工艺作品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灵活多样的引入方法、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对过去的回忆、对作品的分析等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创作兴趣。
带领同学们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同学们通过眼睛的观察、耳朵的聆听、手的触摸、身体的感应、心灵的交汇来感受自然的熏陶,能够激起他们创作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可能引发创新的欲望。
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开始的。
学生能够质疑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
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学情境互动,使学生从中积累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丰富表象,从而为独立进行思维和想象活动奠定的基础,这是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发挥其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发布时间:2021-07-05T15:08:20.297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作者:王海霞[导读]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王海霞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贵州贵阳 550014摘要: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弘扬人的主体作用,发展人的个性非常重要。
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育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新的教育目的,就是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
”教育局在“提高中小学生能力水平”课题实验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确实,弘扬人的主体作用,发展人的个性非常重要。
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文试就如何发挥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谈几点意见。
一、要转变“我教你学,我灌你受”的传统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师的系统讲解,以传授知识为主。
所以,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讲上,学生缺乏主动性,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因而不可能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俄国文学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曾尖锐地指出:“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
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
”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我灌你受”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寓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于兴趣活动之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能力,使课堂活泼、轻松、富有魅力,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能否从兴趣入手,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在《韩熙载夜宴图》一画的欣赏中,播放一曲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就会马上得到一个直观的感受。
二、创造愉悦氛围,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氛围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愿意更多地更积极地表达和展示自己。
1.运用语言技巧。
唤起学生的展示欲望。
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的话不在多,而在精与巧,在于能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和渲染。
课堂上,教师像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应透露着思辩与智慧,体现着幽默激情,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
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更积极主动、轻松自然地展现自我。
以《发射构成纹样》一课为例,我首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暂时的神经兴奋,唤起学生对以往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想象;而后引导学生来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了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同时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
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美术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美术活动经验。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应情感投入,重视情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
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美术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美术的动机。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美术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
2.让学生多思考目前中学美术课堂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大多还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一现象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变,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学习必将失去兴趣,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传: 谢丽美更新时间:2014-1-17 11:40:21一、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任何时候的学习都不是从绝对的“无知”开始的,而是在一定的“已知”基础上进行的。
美术教学的一般过程是:预习——传授——自学(记忆)。
学生的自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教学只是领着学生再上几个台阶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教学思想,才能在美术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觉得有事可干。
避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学习空间。
这样,学生就能够超前学习和课后记忆,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了比在课堂上大得多的活动空间。
学生才能觉得自己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目前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
久而久之,学生既不预习,也不复习,容易养成了惰性心理。
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学生不主动,课堂上“活不起来”。
如果没有课前课后功夫,又怎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呢?美术创新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去实践,让学生亲自在“试一试”。
例如讲授简笔画一课。
因为简笔画十分讲究实践性,课堂上让学生掌握简笔画,造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技能,达到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后。
课后让学生在行路、候车时,可以把周围眼睛观察到的物体进行比较,如树木、房屋、舟车各是什么形状,用基本形将它们简化概括记在心里。
穿衣裳吃饭时,也可以把各种衣帽鞋袜、面包糕点,直至各种蔬菜瓜果的形状简化概括记在心里。
不久,学生就能积累不少各种物象的简化形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脑子里面的物象加以概括,适当变形成为另外一种物象,直接提高了他们的形象记忆力、创造力;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所有创造性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美术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网市镇三官小学苏健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
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地配合,达到和谐、融洽。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中去,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需要。
教师还要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尊重儿童的思维和表现特点,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大胆地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可是,有的人却认为,美术教育要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办到!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把小学美术教育视为依样画葫芦式的“复印式”教育。
他们认为小学生只能够临摹他人的作品,并以临摹得像与不像为标准,课堂上则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学生。
这样的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小学美术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问题是:教师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谈本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
要想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方法之一,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1. 新课的导入要能激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知识、口才和智慧的综合体现,是组织教学中较为艰难的一步。
然而,“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必须走好这一步。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效课堂以它独特的教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学校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课堂,如生态课堂、寻根课堂。
在这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在一直摸索追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而在摸索的过程中我觉得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会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要上好,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分析教材中图片和文字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审美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钻研,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主观方向,但还不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因此,钻研教材不能停留于课本之中,还应把眼光扩展到大学教材、专业杂志,看一看同行是如何上这些内容的;甚至眼光要放到国外教材,通过比较,积累资料,丰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全面有效地完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
多方位开发资源,进行大胆灵活的审美预设,精心设计好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活动。
二、激发兴趣,提高审美素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欣赏课的方式循规蹈矩地讲解,太枯燥,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具或是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上三年级的《点彩游戏》,这是一节绘画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走进大师感受印象派画家用点彩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在一幅大作品上分组完成一小块点彩画面,这样一块一块的点彩拼凑到一起后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幅大师的作品。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最高,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大胆进行审美想象,结果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妙语连珠。
小学美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作者:陈黎明王娇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20期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老师主导教学变为老师辅导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亦是如此,美术是创造性的学科,临摹和模仿都只是一时的学习过程,真正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都是以“自我”为基础的,是在突出自己意愿的基础上予以的教学。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映能力,学习如何欣赏美术而不是记忆美术术语,学习如何表现美术,而不是单调的模仿。
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述如何实现学生地位的突出。
小学美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除了像幼儿园那般的“涂涂画画”,更是增加了很多欣赏作品的环节,从名人的作品中感受美术的真谛,体会美术创造所带来的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感和能力寄予这些作品当中。
一、做好课前导学,变被动为主动。
课前是很好的学习阶段,但是美术教学往往没有这样的习惯,师生都认为美术是很简单的学科,不需要进行预习,就能轻松跟随老师的思路。
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让学生能够跟上老师,而是重点在学生能够走在老师的前面。
只有对内容一个初步的了解,才可能走在老师前面,让老师为自己解答,将学习看做是自己的事情。
因此,美术老师在课前要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可能只需要十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大体浏览一下课本,划出自认为的重点,然后标注自己不太懂的问题,留作课堂仔细听讲。
小学生的预习能力比较差,老师可以制作美术导学案,让学生完成几个关键问题的回答,就能够对下节课内容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在课堂中才能积极反应,带动老师的教学思维。
或者在网络很发达的今天,许多家庭也能够提供上网查阅资料这个条件。
可以在课下以小组的形式布置收集任务,按照教材的重点,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作者的生活背景,其他作品,或者是同时期的其他画家的作品等等。
在雕塑学习方面,还可以收集雕塑的材质信息,现陈列的地点信息等等。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方法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方法。
通过倡导学生自主、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分析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方法。
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导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倡导学生自主、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一种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开发自己的艺术潜力,培养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
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学生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尊重和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
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活动。
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示范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师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坚持教师的主导性是不矛盾的。
在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这样的教学只是单方面的教,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起调控、指导的“主导”作用,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才是活动实施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
下面请看一个教学片断:我在某小学听了一节一年级美术课《吹泡泡》,教师也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空间。
为此,一上课教师便用简短的语言向学生说:“请同学们拿起吹泡泡的工具放开、大胆地吹,看谁吹的泡泡多、吹的泡泡高”。
教师启发性的话语结束后,同学们却悄悄地将小瓶从桌子上拿起来,弯着腰在桌下吹,老师便大声地说:“站起来吹”。
学生站起来后,还是不敢放开的吹,我问几个学生,为什么不站起来使劲地吹?这几位同学一起小声地说:“我们不敢,老师太厉害”。
通过这个事例,我想了很多,如果我们的老师都像这样,或做教学的主宰、居高临下、严厉对人或者索性干脆放开手脚、对学生的活动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不求实效或思想僵化、包办代替,这样的教师和教学,怎能符合当今课改的需要,将课改落到实处?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1.树立新的教学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学生是教学过程和个性发展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欣赏、感悟生活的乐园,让他们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美术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而优秀的品格,能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成为现代社会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主体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也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是有的人却认为美术教育要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困难,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把小学美术教育视为依样画葫芦式的“复印式”教育,他们坚持认为小学生只能临摹他人的作品,并以临摹得像与不像为标准,课堂上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是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
事实上,小学美术也可以和其他学科一样,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人将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精心导入,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
如在讲授二年级美术《剪纸雪花》一课时,我先放录像片,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好的情境。
然后提问:“冬天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学生说:“堆雪人,打雪仗。
”让学生说出雪是小朋友的好朋友,它能装点大自然,给人们带来欢乐。
老师说:“我们今天学习剪雪花好吗?”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跃跃欲试。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克服了畏难情绪。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思想已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我们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向素质教育,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对美术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作为主体,重视个性培养,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美的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等,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1、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千方百计使学生自主学得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带领学生走进课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观察、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支配自己的活动,保证每1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最好的发展。
例如:《能干的机器人》是1节4年级的设计课,我创设了1种轻松的教学环境,先用猜谜语调动学生的兴趣,再用机器人的模型给学生感官认识,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观察、去参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想象思维。
在作业创作过程中,我采用“现场招聘”的方式,把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用评委评判来代替教师对作业的评价。
这样的作业与评价设计,符合学生好动、好探求、易兴奋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的欲望。
他们不再感到美术作业是无味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到自己的价值存在。
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动充当角色,教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促进者;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学,在学中玩,为学生提供1个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空间。
2、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自觉积极性,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表现在能根据教学要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7-14T14:33:42.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作者:钟桦[导读] 本文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分别从三钟桦广东省汕尾市实验小学 516600摘要:本文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分别从三方面对如何构建开放的美术教学,培植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论述,尝试探讨一种即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功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主体性教育观在传统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的权威被过分强调,教师至上、教材至上。
美术教学活动究竟应更重视教师权威,还是应更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呢?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粗浅之见,以供讨论。
一、传统的美术教学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培养。
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从哲学角度出发,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熟和发展中的个体,主体性属于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培养和发展。
教育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中更应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正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活动是学生主体性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地位,而教学正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统一体。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
一切教育影响和教育措施都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领会和主体消化,才能真正得到贯切实现并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如何构建开放的美术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发展,培植学生的主体性,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1、转变观念是先导。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方法研究一、引言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需要研究并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方法。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研究。
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方法的概念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指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授课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实践和探索。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挥主动性。
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方法的实施1.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创作和表达。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如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画一幅春天的画,或者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形状拼贴成一幅动物的形象等。
通过这种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美术知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的美术作品。
通过与同伴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创造力。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情景,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美术的魅力。
这种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美术游戏,如速画比赛、画廊游戏等。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创作,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效课堂以它独特的教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学校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课堂,如生态课堂、寻根课堂。
在这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在一直摸索追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而在摸索的过程中我觉得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会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要上好,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分析教材中图片和文字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审美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钻研,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主观方向,但还不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因此,钻研教材不能停留于课本之中,还应把眼光扩展到大学教材、专业杂志,看一看同行是如何上这些内容的;甚至眼光要放到国外教材,通过比较,积累资料,丰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全面有效地完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
多方位开发资源,进行大胆灵活的审美预设,精心设计好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活动。
二、激发兴趣,提高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欣赏课的方式循规蹈矩地讲解,太枯燥,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具或是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上三年级的《点彩游戏》,这是一节绘画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走进大师感受印象派画家用点彩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在一幅大作品上分组完成一小块点彩画面,这样一块一块的点彩拼凑到一起后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幅大师的作品。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最高,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大胆进行审美想象,结果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妙语连珠。
所以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点彩的技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给学生进行了一节很好的审美教育。
三、端正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符合时代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崇高的审美理想,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只有树立了健康的审美观,才能用审美目标去鉴别美丑善恶是非,才能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
人才素质的要求应重视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在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中,在审美目标的规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审美观。
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完善了学生的思想心灵,对于培养新一代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引领,促进学生成长
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以艺术欣赏为途径来教学艺术知识技能,不是让学生通晓艺术作品的背景,不是要学生熟记欣赏的艺术作品,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艺术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并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审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从经典着手,因为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经过历史的考验后愈发显示出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要把生活与经典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宽泛与精到、大众与经典相统一,切实体现审美教育的多元性和时代性,从而多层次、多方位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五、遵循规律,逐步提高
人的智力发育对教育的需求不是从同一个圆心出发逐级向外扩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相应的审美能力也有所不同。
审美心理学认为,审美心理的成长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就小学生审美本身而言,文化形态的审美尚处于被动向主动转化时期,因此欣赏的内容也应从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过渡。
从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发展来看,适合欣赏与儿童生活最贴近的少儿美术作品,它有别于名家名作,不会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技巧要求很高。
儿童创作的作品充满了童趣,亲切自然,易于被学生们领悟,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关注美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认识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性能和作用,并适当学习国内外美术史的知识,对中西艺术进行感悟和对比分析,学会写一些短小的赏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使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多欣赏、多评论,就能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潜移默化地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