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
- 格式:ppt
- 大小:322.50 KB
- 文档页数:13
《信客》的形象分析《信客》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余秋雨通过这一形象,展现了信客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职业风尘和苦难。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信息传递者,他们不仅传递着信件,更传递着信任、责任和温情。
一、信客的形象特征1.尽职尽责:信客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尽职尽责地传递信件。
他们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城乡之间,将信件及时、准确地送达收信人手中。
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是信客职业道德的核心。
2.诚信可靠:信客作为信息传递者,必须具备诚信可靠的品质。
他们遵守职业道德,严格保护客户隐私,不泄露信件内容。
这种诚信可靠的品质是信客赢得人们信任的基础。
3.忍辱负重:信客职业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传递信件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遭遇恶劣的天气、复杂的路况、人际关系的矛盾等。
然而,信客能够忍辱负重,克服困难,坚守职业道德,这种品质体现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4.温情脉脉:信客在传递信件的过程中,不仅传递了信息,还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他们关心客户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故事,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这种温情脉脉的品质是信客职业的独特之处。
二、信客的职业风尘和苦难信客作为一种职业,面临着许多职业风尘和苦难。
这些挑战包括:1.路途艰辛:信客需要奔波于城乡之间,跋山涉水,历经风雨霜雪。
他们面临着恶劣的天气、复杂的地形、危险的交通等困难,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精神压力:信客在传递信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客户隐私,不泄露信件内容。
然而,在那个时代,信息的传递往往涉及到许多敏感话题,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
这给信客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需要他们具备高度的道德自律和责任感。
3.经济困境:信客作为一种职业,收入往往不高。
在那个时代,信息的传递并不像现在这样便捷高效,因此信客的收入也往往难以维持生计。
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困境。
4.社会偏见:由于信客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往往被视为“江湖艺人”,遭受社会的偏见和不理解。
余秋雨:信客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
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
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
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
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
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
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
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
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
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老人说:“不。
我去看坟场,能糊口。
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人一身,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
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
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
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课文原文及赏析
《信客》课文原文:
老信客一生奔波,劳累不堪,而且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年轻的信客则接过了老信客的班,继续为乡亲们服务。
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厚道,深受乡亲们的敬重。
然而,一次送信的过程中,他遭到了误会,被指责为贪图财物,名誉受到了损害。
老信客了解真相后,深感愧疚,最终自杀身亡。
年轻的信客则继续坚守在信客的岗位上,默默地为乡亲们服务。
赏析:
《信客》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叙说两个信客的不同际遇,展现了信客这个职业在民间的艰辛与付出。
作者余秋雨用质朴而典雅的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两位信客的形象,赞扬了他们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的美好品质。
文章中,老信客因为误会而选择了自杀,这一情节令人痛心。
但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信客职业的敬重和对乡亲们的深厚情感。
年轻的信客则继承了老信客的遗志,继续为乡亲们服务,这种坚守和付出令人感动。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通过信客这个职业,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惜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信客》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散文,通过对信客这个职业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真挚的情感。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信客》原文及教案“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信客》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信客》原文一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
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
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
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
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
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
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
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
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
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余秋雨《信客》课文解析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段析】简单交代信客在“我家邻村”,年纪不小且充当信客二三十年。
【品味】“长途跋涉”写出了信客工作的艰辛。
他读过私塾....,回来做了信客。
....,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①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信客的基本情况,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那么,这个来由是什么呢?)【段析】简介信客的经历并引出他做信客的来由。
【品味】“读过私塾”为后面代人写信,当教师、校长作铺垫。
“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典雅的词语揭示出信客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
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
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
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两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
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段析】写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却被人糟蹋了一生的名誉,再也做不了信客。
【品味】“窄窄的”说明老信客只为图送礼好看,并无贪占之心。
“破烂灰黯”“一无所有”正说明他向来清白。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段析】老信客蒙受羞辱,声辨不清,失去信任之后来找年轻人接替自己的工作。
【品味】“满脸凄伤”,这是一种被误解、被羞辱却无法申辩的表现。
“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表现出老信客的后悔和自责。
“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表现老信客不计私利、处处为人考虑的美德。
余秋雨《信客》原文-电子课文余秋雨《信客》原文/电子课文信客作者:余秋雨一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②,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
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
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
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
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
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
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
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
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
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老人说:不。
我去看坟场,能糊口。
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人一身,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
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
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
《信客》说课稿13篇《信客》说课稿1说教材:《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信客》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讲述的是民国时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
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受到人们的敬重的故事。
说教学目标:因为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说教学重难点: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__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学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说教法学法: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通读感知文意、品读赏析语言、精读探究拓展教学过程:包括“解题导入”“探究感悟”“品读赏析”“拓展延伸“总结感言五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讲一讲本课的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俗话说:“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世界。
”当今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在20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很长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印象。
八年级语文信客教案优秀9篇信客教案篇一《信客》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余秋雨,积累本课生字词。
2、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
3、培养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猝然Xīxū焦灼()jìliáng()吊唁()jídù()昏厥()diānpèi()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涉穷困()倒低()顺眼【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信客的一生,并从文中找出事例用心体会。
(2)信客的工作内容:信客的生活景况:【合作探究】1、作者在写年轻信客之前,为什么还写了一个老信客?2、作者重点写了年轻信客哪些事迹?从中可看出年轻信客什么性格?3、总结信客这一生,什么是他一生的转折点?4、年轻信客为什么能成为好老师?他的成功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启发?5、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拓展延伸】请你为信客写一篇墓志铭【反馈检测】老信客告诉小信客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的确,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
你能为本文这个中心主题补写几则论据或几句名言警句吗?信客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内容。
2、感悟作者为信客树碑立传的原因。
3、品味“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探究人物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2、抓住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
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课文原文信客一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么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
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
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
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
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
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
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
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二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落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
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
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
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
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