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课本第9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
提问:看到这个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兔、狗、猴三种小动物参加比赛;它们正在进行长跑、跳高的比赛。
)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
(3)逐个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请学生们按要求,把结果填在表里。
3.组织学生们进行分析。
(1)提问;上面的两次统计一样吗?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一次是按比赛项目统计的,一次是按动物种类来统计的。
)
(2)组织交流:你从第一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参加跳高的有5只,参加长跑的有8只,参加跳高的比参加长跑的少3只;参加长跑的比参加跳高的多3只。
)
你从第二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其中有5只狗、2只兔、6只猴,猴的只数最多,兔的只数最少……)
课件出示裁判长小老鼠:提问:裁判长小老鼠想了解场上的比赛情况,它应选哪
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然后出示厨师小肥猪,提问:它应选哪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
4.小结:
同样是一场动物运动会,我们按照项目、参加动物的种类来分,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统计表,根据这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二、具体实践,进一步体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老师买了一些茶杯(出示题目图),如果为了携带方便,把带把的和不带把的分别装袋,应该按什么标准分类?如果为了便于计算所用的钱,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
(2)学生各自整理、填表,教师巡指导
(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
共同评议。
(4)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两个表中的合计数应该怎样?如果不同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图形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你想知道的结果,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
(2)请学生完成统计表:先把统计表的横栏补充完整,再根据横栏进行统计。
(3)集体订正,组织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全课小结
附:设计思考:本节统计课是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基于此,在设计本课教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