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2 三角形 的面积|冀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977.00 KB
- 文档页数:17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的面积冀教版 (2)一、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适当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
2.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3.理解三角形面积与三角形边长、高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与三角形高、底边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用简单方式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与推导过程,在解题时区分底边和高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图形。
然后介绍这是三角形,提问学生: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角的特点。
2. 讲授(1)面积公式的来源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何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很多学生会说用尺子或直尺量边长,然后用这个边长做底边,再用直尺垂直于底边的那一条边做高来计算面积。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找出一些规律和特点。
比如说,有些三角形的高并不是直角,用尺子或直尺量不了。
有些三角形的高也很难确定,用那个高来计算面积也很麻烦。
然后,教师介绍并解释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bh 的来源与推导过程。
这个公式需要把三角形的底边和高分别找出,比如要让高垂直于底边等等。
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的来由和应用情况。
(2)计算方法教师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讲解如何使用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比如,教师可以选取题目“一块面积为 25 平方厘米的菱形纸片,将它沿对角线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多少?”,引导学生用一半的菱形对角线作为三角形的底边,然后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这个三角形的高。
这里需要提醒学生,底边指的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不是菱形的一条边。
高指的是三角形中最高的那一条边,而不是菱形中较短的那两条边。
(3)应用及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的面积与三角形边长和高的关系,同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矩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最后问学生哪个图形面积更大。
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三角形面积。
教学提示: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
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等。
学具准备: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拼一拼,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拼成那些图形。
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教案及反思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但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尚属新知。
由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涉及到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等概念,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难度。
因此,本课需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逐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旨在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剪拼法,探索并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2.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的面积冀教版 (5)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用数值法求三角形面积;2.能够理解“底乘高除以2”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意义和运用;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面积概念和数值法求面积的掌握;2.“底乘高除以2”求面积公式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2.掌握数值法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3.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底乘高除以2”;4.运用所学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一)引入环节1.引出本课主题:“三角形的面积”;2.运用影响下的数学思维教学法,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并探讨视频中的问题。
(二)讲解环节1.掌握概念:介绍三角形面积的概念;2.掌握数值法:以实例为主题,演示如何用数值法求解三角形面积;3.介绍公式:讲解“底乘高除以2”求面积公式的含义和运用;4.应用题:运用所学方法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环节1.示范练习:以模拟测试题为主题,示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个人练习:让学生在本单元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成果展示1.小组演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所学知识和应用;2.个人展示:鼓励学生自己讲解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手段1.影响下的数学思维教学法;2.数值法和公式示范演示;3.模拟测试题和练习题;4.学生自己讲解的方法。
六、教学效果评估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2.口头评价:让学生自己讲解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笔试评估: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合理运用影响下的数学思维教学法;2.在掌握概念和运用公式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注意对课堂演示内容和方法的精益求精,确保学生能够明白和理解;3.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语言和时间框架内,讲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笔。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纸片、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用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剪出一个三角形。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三角形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 底× 高÷ 2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一些三角形的面积。
2. 思考: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什么?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题目,并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运用。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冀教版数学五上《三角形面积的应用》教案教案目标:学会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我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应用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导入新课1.呈现一个实际问题:阳台的地面是矩形的,长6米,宽4米。
现在,在阳台的东南角上,需要修建一个三角形花坛,该花坛是等腰三角形,花坛的顶点到阳台边界的距离为2米。
请问,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2.提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已经学会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解决呢?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讨论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尽量详细记录下来。
三、呈现解题步骤与答案1.提问:那么,谁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问题的解题过程呢?2.学生发言: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小组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3.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以下解题步骤:a.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将阳台看作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在其中找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b.其次,使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即S=1/2*底*高。
c.最后,将已经计算出来的面积代入到题目中,得出最终的答案。
根据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4平方米。
四、拓展运用1.提问:那么,除了刚才的问题,还有其他什么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的实际问题呢?2.学生发言:学生们依次举例,介绍其他的实际问题,例如:正在修建的新校门上方是一个定制的三角形装饰,设计师需要计算出该装饰的面积等等。
3.结合习题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并回答。
五、小结与展望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使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我们不仅掌握了面积公式的应用,也培养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展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并且会在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2 多边形的面积|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多边形的面积是由单位面积个数所组成的,了解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2.进一步掌握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公式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大学面积的概念2.熟练掌握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小黑板、粉笔、图形纸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利用小黑板粉笔先画出一个未知面积的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图形。
2.让学生自己估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第二步向学生普及大面积的概念(15分钟)1.介绍一下“面积”概念,就是一个平面图形包含多少个单位正方形。
2.如何求一个图形的面积——将平面图形分解成小正方形单元,统计小正方形数目后乘以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得到图形的面积。
3.让学生自己计算上述三个图形的面积,并核对答案。
第三步教授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0分钟)1.首先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然后讲解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渐扩展到圆形以及其他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四步实际操作(20分钟)1.学生尝试着画出简单的图形,然后计算其面积。
2.学生互相交换刚才所画图形,计算对方图形的面积。
第五步练习巩固(20分钟)1.给学生分发试卷,考查学生对面积计算的掌握情况。
2.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面积测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利用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通过自己手动操作,才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面积计算的本质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掌握打好面积计算的关键还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练习中不断掌握,教师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多组织各种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打好面积计算的基础。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出示红领巾图)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师: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师: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师: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老师出示思考题:)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每个三角形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分组实验,合作学习(1)提出操作和探究要求。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种类型三角形(各两个),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或剪拼。
屏幕出示讨论提纲: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能拼出什么图形?②拼出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有什么联系?(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讨论。
课题:三角形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二)共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二、指导探索(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如下:(1)先给你准备好的三角形画高,标出底和高。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想一想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3)仔细观察:三角形的面积与转化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变成转化后图形的什么?三角形的高变成转化后图形的什么?(4)你会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3.学生汇报。
4.教师演示。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5.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二)教学例1.例1.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由学生独立解答.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5.6×4÷2=11.2(平方厘米)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平方厘米.三、质疑环节(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教师提问:(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四、反馈练习(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1.底是4.2米,高是2米;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3.底是1.8米,高是.1.2米;五、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S=a h÷2六、温馨提示:一会儿回教室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
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应用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0、61页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提示: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同实际的需要联系起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感受数学运算的合理性与结果运用的现实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会应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怎样求他们的面积?(学生自愿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题:有两块白布,用它们做医院包扎使用的三角巾(不可拼接),第一块白布:长135分米,宽9分米。
第二块白布:长140分米,宽10分米。
9dm2、提出问题。
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呢?第二块白布可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呢?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3、解决问题。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计算的方法。
师:学生汇报计算的结果。
生:我先算第一块白布和一块三角巾的面积,再计算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三角巾。
135×9=1215(平方分米)9×9÷2=40.5(平方分米)1215÷40.5=30(块)生:我列成了一个综合算式(135×9)÷(9×9÷2)生: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2块三角巾,那么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三角巾,就用135÷9×2=30(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经历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设计:1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4做好引导,还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
要求学生将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
5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对转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初步用纸片进行割补、拼摆、折叠等试验,所以通过实验研究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应该不大。
只是可能在寻找已知图形与未知图形各部分关系及总结公式上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可能对活动有所帮助。
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导入】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师:喜羊羊与灰太狼正为一个问题争论,你能不能帮他们解决一下:谁的彩旗(三角形)大?师:比较彩旗大小是比较它们的什么?生回答:师:怎样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生回答:数方格。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两面三角形彩旗的面积,比较出它俩的面积大小。
生,数方格得到答案回答,并发现数方格不能得到很确切答案。
于是引出今天课题,研究三角形面积公式。
【活动】合作探究(一)回顾旧知师问生答:1要想知道图形的面积除了数方格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2以前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请分别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文字及字母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