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痉挛与压痛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颈椎病分型表:颈椎病各型之间可以彼此转化,也可以彼此交叉,切忌机械不变地肯定临床类型。
在医治上,必需按照类型的转变进行辩证施治。
例如,神经根型患者,在急性期以猛烈的神经痛为主,随着医治和时间的推移,可以转化成以麻木为主,医治办法也要随着类型的转变而及时改变。
临床上,单纯某一型的颈椎病比较少见,往往是同时伴有多种类型颈椎病的症状,只是以某一型症状突出而已,而且这个突出的矛盾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常常碰到这样的颈椎病患者,初期以上肢麻胀为主要症状,伴有轻度头晕、耳鸣等,后期转化为以头晕、耳鸣、记忆力消退为主要痛苦,上肢麻木则降为次腹地位。
此类患者,初期应诊断为"混合型,以神经根型为主",后期则应诊断为"混合型,以椎动脉型为主"。
一、颈型颈椎病临床上反复发作的"落枕"或"失枕",绝大多数属颈型颈椎病,或为其他型颈椎病的前驱表现。
此型不重,但因多见,故放在前面介绍。
(一)症状颈项强直,疼痛,也可有整个肩疼痛发板,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俗称歪脖子)。
病人不能和颈部单独活动,需要活动时,颈和躯干必须共同旋转。
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剧。
多数病人疼痛、麻木不超过肩部。
但是如果合并前斜角肌痉挛,则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与麻木,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剧,但不像根痛型那么剧烈。
常伴有交感神经、椎动脉受累症状,如伴有头痛、头晕等,尤以头痛多见。
头痛部位可为枕顶、耳后或为偏头痛。
(二)体征1、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面活动范围近于零度。
2、颈椎旁肌、C1~T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
3、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压痛范围则扩展,可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相当于C3~C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使劲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绝大多数沿尺侧放射,也可沿桡侧放射。
女性肩周炎症状有哪些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
睡觉时常因肩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
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
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
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
1、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2、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3、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及时治疗是很重要的,外贴中医(古顺.敷堂肩周*舒络平痛贴)可有效治愈。
桃宝YOU卖。
注意事项:得了肩周炎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避免肩关节受凉,因为如果将关节不小心受凉之后,局部的血液循环变差,从而会导致局部的炎症加重,疼痛也会更加厉害,例如冬天注意要添加衣物,如果是夏天睡觉吹空调,也必须要注意肩部盖被子。
第二,平时在饮食上,尽量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避免吃一些寒凉的食物,不然也会导致疼痛加重。
第三,平时也要适当的给予肩关节,做些活动功能锻炼,因为很多情况下,将关节出现疼痛病人就不愿意活动,但是越不活动,那么肩关节的粘连就会越厉害,那么从而也会导致炎症进行性的加重。
在临床进行疼痛诊疗、体检患者时,对于一些因为神经反射或者放射痛的检查会和治疗密切相关,眼光不会囿于局部的痛点,而是寻找病源所在。
但是,很少仔细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阳性体症的痛点(也可以是压痛点)都是扳机点?问题一、二者的定义和关系?问题二、治疗的区别?问题三、根据自己临床经验,试举例说明。
讨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但是我想还是很实用的,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对临床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压痛点: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指甲缺血变白时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这称为压痛阳性(还可根据施压的压力大小和疼痛反应的程度进行分级,通常分四级,用“+”表示),该点称为压痛点。
扳机点(trigger point):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在远离压痛点的部位出现疼痛、麻木或其它感觉异常,有时与神经干受刺激时产生的放射痛极为相似。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压痛点仅仅是触压局部痛,而扳机点在局部压痛的同时有远离局部的牵涉痛。
例如,肩关节前、外方痛,严重时放射到肘部和手指,有时可有手指发麻,病程长者还有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夜间睡觉不能患肩受压。
颈椎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喙突,大小结节,肩峰等处压痛阳性,冈下窝的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附着处压痛并有向肩部和上肢和手的放射痛或麻木。
如有两人,一人先压住肩袖处痛点,引出疼痛,另一人按压冈下窝引发牵涉痛,此时肩袖部的压痛减轻或消失。
治疗方法很多,本质上说,只要是能破坏扳机点的结构的治疗方法都有效,国内目前常用的有普通推拿、强刺激推拿、局部注射、针灸、温热密集银质针针刺、小针刀、手术松解等。
一般来说,只要消灭了冈下窝三肌的扳机点,患者肩部的疼痛不治而愈,功能也会逐渐恢复。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其实临床中绝大部分的软组织疼痛均和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有关。
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这些治疗都不挣钱,远不如激光消融、射频毁损、臭氧注射和脊柱融合费用高,因此疼痛“专家”们都不太重视。
肌筋膜疼痛详解人体疼痛75%是由激痛点引起的肌肉结节和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
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的浅筋膜筋膜的解剖构造及作用机制所谓筋膜,是人体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的外表一层菲薄膜性构造,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还可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肌肉较兴旺的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兴旺,强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展活动。
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
由于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常见扳机点分布图
所谓“扳机点”,顾名思义即为扣动手枪扳机后即会导致子弹发射的比喻,特指骨骼肌内易受激惹的区域,该区域最易发生肌肉小结并进而引发肌肉组织牵连痛,一般都有压痛反应,并会引起特异点的牵扯痛。
圆圈里有“T”的即为扳机点,弥漫的红点即为触发扳机点后所引发的疼痛范围和程度,红点越密集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三叉神经痛也有扳机点,该扳机点是神经分支的触发点敏感点,不小心触及会引发肌肉痉挛加重疼痛。
肌肉扳机点则不同,该扳机点是骨骼肌或肌筋膜高张力导致一定区域的特异性的牵扯痛甚至引起植物神经反应。
患者主诉最多的是红点的位置,但对医生最有价值的却是圈“T”的位置,如果能准确记住红点位置所对应的扳机点的位置,直接运用手法按压或拉伸该高张力区域或受损肌肉以灭活这些活跃的或潜在的扳机点则可以快速缓解或消除这种疼痛,取得立竿见影的临床疗效。
记住并非所有头痛都是因为颅内病变致颅内压增高、高血压或脑血管扩张所致,如图所示头颈部很多肌肉紧张、痉挛即可形成扳机点导致头痛,甚至与典型的偏头痛难以鉴别。
掌握头颈部肌肉病变所致的各部位头痛,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温热敷、被动拉伸或深部按压弹拨,即可缓解这些疼痛的症状,甚至无需医生自己在家就
可处理。
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1.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2.理筋复位:筋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分为一般损伤、撕裂伤、滑脱、嵌顿。
3.整复错位:改变病理组织位置、调整关节、纠正错位。
4.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四因制宜。
5.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若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6.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二者鉴别要点:前者有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后者有臀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属于根性神经痛和干性神经痛;前者腰部压痛、叩击痛伴下肢疼痛麻木,后者局部肿胀压痛或伴下肢痛;前者有肌力感觉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后者很少出现;CT或MRI影像学检查,前者有突出征象,后者没有。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通过反射传导调节中枢神经②调节周围神经兴奋性③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内啡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④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改善肌肉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分离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改变突出物位置、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对脊柱相关系统:(正骨推拿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颈源性高血压、~头痛。
机制:调整脊柱解剖结构、改变筋膜应力集中点、解除或缓解相关神经功能、促使机体恢复自我调节功能。
对皮肤:①提高局部皮肤温度,改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②调节皮肤触压感受器,上传中枢反作用于各器官组织。
对循环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强化心脏功能,调节人体体温、脉搏、血压等。
对消化系统:①调节肠胃蠕动②调整肠胃分泌吸收功能③促进胆汁排泄。
8.推拿治疗的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如呼吸道、肠道以及结核等。
2.皮肤有破损,如烫烧伤感染。
1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2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
3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5落枕: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
6肩周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肩痹。
7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
痹证,腰痛。
8扛肩现象:肩周炎后期疼痛减轻而肩关节广泛粘连,致肩关节各方面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手法: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介质的使用一为起一定的润滑作用,并保持操作部位不受损害,二是使具有药效作用的介质能通过手法操作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手法和药效的双重治疗作用。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明代: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扳机点及处理方法扳机点又称为激痛点或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肌肉内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个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触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引起远处牵涉痛的症状;常有交感现象、易疲劳、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症候群。
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疼痛难忍、关节活动受限、工作障碍,甚至无法工作。
扳机点(触发点)为肌肉组织中收缩的小结节,比周围的肌肉组织紧实。
包裹着触发点的肌纤维象绷紧的吉他弦。
构成触发点的肌纤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阻碍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新陈代谢副产品的累积以及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养分缺乏;它们反过来又构成触发点的纤维更紧张。
形成恶性循环。
如无外力介入,恶性循环无法打破,触发点将长期存在。
压痛点与扳机点的区别压痛点: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指甲缺血变白时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这称为压痛阳性(还可根据施压的压力大小和疼痛反应的程度进行分级,通常分四级,用“+”表示),该点称为压痛点。
扳机点(trigger point):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在远离压痛点的部位出现疼痛、麻木或其它感觉异常,有时与神经干受刺激时产生的放射痛极为相似。
扳机点症状1、受累肌肉主动、被动拉伸或缩短时受限,运动时可触及明显的僵硬感2、受累肌肉无力3、与肌肉相对应的特征性疼痛,活动、休息或受到触压时,扳机点被激活时引起疼痛4、肌肉协调性受损5、运动神经元功能改变、应激反应增强6、肌肉协调性受损诱因1、急性肌肉紧张过度2、长期负荷过重、肌肉疲劳过度3、直接损伤4、阶段反射性功能紊乱5、不良应激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压痛点仅仅是触压局部痛,而扳机点在局部压痛的同时有远离局部的牵涉痛。
扳机点的处理:肌肉筋膜疼痛是由肌肉中的触发点引起的。
触发点引发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下都可以自己动手按摩解决。
牵拉、按摩、注射、干针刺触发点可以打破使肌肉保持收缩状态的化学和神经反应循环;使被处于收缩状态的组织所抑制的血液循环;使触发点中形成结节的肌纤维得到舒展。
治疗急性腰扭伤综合疗法概述: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伤科推拿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腰痛患者中占大多数。
病因病机:①病因;②病机。
临床表现:①腰背痛;②腰背肌痉挛;③局部压痛点;④脊柱侧弯;⑤牵扯性下肢痛。
治疗:①推拿疗法;②辅助疗法。
疗效标准及分析。
标签:腰扭伤;治疗;病因病机1 概述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伤科推拿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腰痛患者中占大多数。
它是由于腰部肌肉突然受到闪、错、扭、跌扑等外力而损伤,且立刻赶到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者为急性腰扭伤。
2 病因病机2.1病因2.1.1弯腰提取重物或挑担、举重时,由于身体两侧用力不平衡,致使腰部的肌肉、筋膜(或关节)的损伤,也可致两种组织同时损伤。
2.12站立时,由于姿势不正确,突然扭转腰部或打呵欠、咳嗽、喷嚏等均可使腰部肌筋扭伤。
2.1.3在外力的作用下,脊柱的过曲过伸时,引起肌筋损伤或腰部直接受外力推动而致肌筋损伤,甚或腰部骨组织骨折。
2.2病机腰部支持着人体的上半部分,承受着人体1/2的重力,是日常生活和劳动最多的部位,因此最容易受伤。
人体在弯腰时脊柱两侧肌肉收缩,维持脊柱的位置和抵抗重力,当弯腰提重物或久蹲突然站立,腰部肌肉和筋膜的损伤和撕裂,由于腰部筋膜和肌肉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损伤后出现肌肉紧张和痉挛,日久可造成筋膜变性。
筋膜损伤性炎症反应,又可加重肌肉损伤,当肌肉代谢失调时,又可继发韧带、关节囊和椎间关节与软骨改变,形成难于治疗的顽固性腰痛。
另外,由于外力的作用,脊柱关节发生超出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过度牵扯及扭转后,其小关节及其周围的肌筋组织发生位移、扭曲或撕裂以致毛细血管破裂,继而组织充血、肿胀、从而刺激组织间的神经未梢而引起腰底部剧痛,日久愈重,激化而形成粘连,偶有韧带的过牵,而将其附着的骨组织撕下,造成撕脱性骨折及神经的损伤。
3 临床表现3.1腰背痛发病骤然,伤后急感背部有比较局限性的剧烈疼痛,患者常能用手指出准确的疼痛部位(这一点在诊断上极为重要)。
激痛点概念及其与压痛点的区别激痛点,源于英文Trigger Point的中文译名,也有译作板机点,是西方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知道,压痛点是由原发病灶接受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电信号。
当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增加而产生更为显著的定位疼痛感觉,即为压痛点。
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固定、明显。
如冈上肌腱炎、胸锁乳突肌炎、颈椎损伤等。
而激痛点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压痛点,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隔部位的激惹感应痛。
它的形成起初是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谢产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等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区。
通俗地讲,激痛点是很小的、局部的肌肉痉挛,引发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负重、直接受伤、反复持久的肌肉收缩。
这种痉挛通常不会影响整块肌肉的功能,但会妨碍肌腹中的肌肉纤维。
易发位置通常是在某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位置,触诊可在该位置摸到一个拉紧的带(结节样条索),挤和触压时可感到酸胀疼痛和远处牵涉痛,快速触压还能引起局部抽搐现象。
按照统计,骨骼肌占体重的40-50%,是人体85%疼痛的根源。
也就是说,以往的很多疼痛症状被医院归结为某种类型的“炎”如肌腱炎、滑囊炎、关节炎或其它什么,实际上,这些疼痛的直接原因,是一个直接与肌肉相关的概念:激痛点。
激痛点不同于穴位或其它深奥的概念,它们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
它所引起的疼痛也不同于肌肉外其它类的疼痛。
它是一种关联痛。
例如肘部痛可能是由肩部、上臂或者肱三头肌上的激痛点所引发的,股四头肌上的激痛点却会引起膝部疼痛等等。
总之,激痛点发生在可预期的部位,并引起可预期的关联痛区域。
这就可以让寻找相对应的各个含相关激痛点的肌肉进行治疗。
附2、激痛点常见问题1、激痛点位于哪里?肌筋膜激痛点是一个复合体,在肌肉中,有中心性激痛点和附着处激痛点。
软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正常组织可以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反应性调整和适应。
若上述变化超过了组织生理调节范围,即组织的耐受与适应能力,就会出现形态、功能和代谢的损伤性病理变化。
软组织损伤是指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肌腱、筋膜和韧带由于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或牵拉压迫等原因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和由于积累性损伤,或由于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根据发病的原因和过程的不同,软组织损伤分为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慢性软组织损伤。
(一)、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多因挑担、抬杠、搬挪重物等用力过猛、闪转扭伤等原因,扭伤软组织,引起肌肉、筋膜、韧带损伤,甚至撕裂。
常见部位多为四肢关节及腰部周围软组织。
肌肉损伤多在其起止点,或肌筋膜受牵拉部位。
其病理变化为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突及滑膜的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改变,如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
韧带可能撕裂或断裂,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急性软组织损伤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早期: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
2、中期:指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形成,并开始吸收,组织正在修复。
3、后期: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
常见于急性腰背筋膜及骶棘肌损伤,急性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急性腰椎关节滑膜嵌顿。
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1.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有牵扯或撕裂样疼痛。
2.局部肿胀。
3.活动明显受限。
4.出现疼痛和肌紧张、压痛点明确。
X线检查无骨折及小关节脱位。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通过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有一部分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
但多数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即表现为慢性。
如会计、车工、打字员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肌肉持续收缩,即便停止工作,肌肉仍不能恢复舒张状态,有的数小时,有的甚至成年累月,医学上称为“静态残余张力”。
【宣蛰人手法治疗特殊急性颈肌痉挛1例报
告】宣蛰人
病例
女,17岁,高一学生,因颈项强硬,向左侧曲后仰,活动受限1小时就诊。
缘患者今天早上7点至晚上6点,一直在绘画,期间只做短暂休息。
既往无外伤史,查体:颈部及肩胛问区可扪及肌肉肌张力增高、僵硬、呈条索状。
扶正头部有抵抗感。
治疗:患者坐位:用拇指尖在双侧锁骨上窝符合第一肋骨的斜角肌结节上,做滑动按压,查得敏锐压痛点,以左侧为主。
患者俯卧位:用拇指尖移动在脊椎上下两个后关节之间并稍偏外移动,即在胸椎横突间的背侧,自胸椎1~7水平顺次按压,查得胸椎3~5水平有明显压痛点。
现将上述查及的左侧压痛点上用拇指尖做滑动按压1分钟后,患者左侧斜颈纠正转而变成右侧斜颈,又在右侧锁骨上窝压痛点做滑动按压1分钟后,颈项姿势恢复正常。
次日复查,患者症状有所反复,但是程度较前明显减轻,继续按上法治疗2次,3日1次,治疗结束后。
症状全部消失。
讨论
“急性颈肌痉挛”俗称“落枕”。
落枕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肌肉扭伤,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或过伸或过
屈状态,使颈椎小关节扭错,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三是颈部退行性变以及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半脱位或肌肉筋膜的炎症等疾病都可以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强硬,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常发生痉挛,有明显压痛。
此例患者特殊在头部不能自主摆正,平视前方。
而是侧曲后仰。
患者因长时间低头绘画,精神高度集中,双侧颈背部肌肉高度紧张,血管收缩,呈缺血痉挛引起此症状。
腰肌劳损四个痛点
1、腰痛
腰肌劳损的腰痛特点为,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疼痛性质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卧床过久也会感到不舒服,起身活动后又减轻,活动过久或负重后再次加剧。
2、固定压痛点
在疼痛区有固定压痛点,该点位置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或神经肌肉附着点。
在压痛点叩击时疼痛不明显,甚至可以适当减轻,这是与深部骨骼疾患的重要区别之一。
3、骶棘肌痉挛征
多数腰肌劳损患者都有单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征。
4、脊柱畸形
腰肌劳损患者可能有脊柱后突、脊柱侧突等畸形,部分患者有腰部急性外伤史。
根据个人体质及引起腰肌劳损的原因不同,每个人的痛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也没有固定的四个痛点。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组织积累性、慢性的损伤,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疾患之一,其好发于腰背部、骶髂部及髂嵴部,患者症状一般较轻,常在腰肌的骶骨或髂骨附着处,或腰肌其他部位有压痛,以及有酸、胀、沉重等不适,在活动多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不能久坐或久站,需经常变换体位。
腰肌劳损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如口服药物外用中医贴膏以及按摩理疗治疗等,其中药物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可在惊东或者桃宝搜索,“古顺敷堂腰肌贴”效果很好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
但腰肌劳损还是重在预防,在工作中尽量保持正确的操作与体位,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长时间工作,以及进行腰腹肌锻炼和其他体育疗法,提高腰肌耐力。
对急性或初发软组织性腰痛,应及时治疗,防止拖延转变为慢性腰痛。
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压痛诊断详述*导读: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压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要点1.无明显外伤史,但有经常旋转头部和抬头或突然过度旋转头部的劳损史。
2.颈部旋转活动受限,颈部僵硬。
3.被动做头部旋转或颈部过伸活动。
引起胸锁乳突肌肌腱疼痛和胸锁乳突肌痉挛。
4.在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压痛明显。
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压痛的鉴别诊断:1、胸大肌疼痛:一般都为胸大肌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胸大肌紧张劳损,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等。
2、胸骨下端压痛:胸骨下端压痛是白血病的重要体征之一。
除此还可见于恶性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但后两者较为少见。
白血病,又叫血癌,当人们患有白血病,特别是患有急性白血病时,胸骨压痛便成为重要的体征之一。
据临床观察,多数病人胸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
医学家们认为,产生骨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引起骨髓腔容积压力增高,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刺激感觉神经而引起。
从解剖学上看,胸骨板很薄,覆盖此部的皮肤也很薄,骨膜感觉神经也较丰富,所以,对触压很敏感,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压痛。
3、胸骨压痛:多数病人胸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在胸骨下部,即相当于第四、第五肋间的胸骨部。
4、胸部隐痛: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一般是由胸部疾病引起,胸痛的严重程度与引起胸痛的原因不一定有确切的关系,如胸部带状疱疹可产生剧烈胸痛,而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有时并不很严重。
5、胸壁疼痛:胸壁疼痛(chestwallpain)又称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pain)。
特色●疼痛的地方只集中一点,病人能明确地指出来。
●疼痛时间不长,每次通常只维持一、两秒,有机会复发。
●病人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或转身时,胸口即刺痛,甚至剧痛。
●痛楚可能比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更强烈,但大多数于数天至两、三星期内好转。
治疗方法1.小针刀疗法在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寻找压痛点或敏感点。
B. 仅有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和杂音三大症状C. 常伴有头痛的症状D. 常常可伴有各种耳症、各种眼症以及吞咽困难、语言困难、慢性疲劳等症状E. 摩擦音可出现于骨关节病9.下列不属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下颌运动异常的是A.开口度过大或过小B.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C.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暗示疗法可减轻D.开口型偏斜E.开口型歪曲10.当有开口困难及脑神经症状时,最不可能的诊断是:A.关节区良恶性肿瘤B.鼻咽癌C.翼腭窝上颌窦后壁肿瘤D.癔病性牙关紧闭E.腮腺恶性肿瘤11. 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依据为A. 关节薛氏位B. 髁突经咽侧位C. 关节造影D. 病史和临床检查E. 关节内镜检查1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耳源性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耳源性疾病不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区疼痛B.一些耳源性疾病常可放射到关节区疼痛,但不影响开口和咀嚼C.一些耳源性疾病常可放射到关节区疼痛并影响开口和咀嚼D.耳科检查可鉴别E.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会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耳症1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防治原则不正确的A.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关节镜外科,由于具有微创、直视等优点,因此关节镜外科手术常作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首选方法B.治疗关节局部症状的同时改进全身状况和精神状态C.以保守治疗为主D.遵循一个合理的合乎逻辑的治疗程序E.自我保护关节和改变不良生活行为14.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防治原则,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治疗关节局部症状的同时改进全身状况和精神状态B.应对病员进行医疗知识教育,以便病员进行自我治疗、自我保护、改变不良生活行为C.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对症治疗和消除或减弱致病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D.遵循一个合理的合乎逻辑的治疗程序。
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选用可逆性保守治疗、不可逆性保守治疗和选用关节镜外科和各种手术治疗E如有明显手术适应证者,也可先采用手术疗法15. 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叙述错误的是A. 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多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B. 多因素理论被多数学者认同C. 临床上三大主要症状为:下颌运动异常、自发性疼痛、弹响和杂音D.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E. 以保守治疗为主,遵循一个合理的合乎逻辑的治疗程序16. 关于咀嚼肌紊乱疾病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是关节外疾患B. 关节运动时无弹响、破碎音和摩擦音C. 关节结构和组织正常D. 以开口度和开口型异常以及受累肌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E. X线检查无骨质改变1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炎性疾病类的主要症状和翼外肌痉挛相似,唯一不同点是A. 炎性疾病类可发生弹响B. 炎性疾病类开口型不偏C. 炎性疾病类开口度正常D. 炎性疾病类无开口咀嚼痛E. 炎性疾病类疼痛位于髁突后方,该处有明显压痛,但不红肿。
中医健康养生之正骨的触诊法4触压痛点触压痛点即寻找疼痛点和压痛点部位。
患者主诉某一部位疼痛,一般很难准确反映病变部位的真实情况,必须依靠医者反复触摸,才能弄清楚。
但要注意一点,并非所有触痛点的部位都是病变部位,因为,人与人的痛阈不同,有些人很敏感,正常部位在一般作用力的触压下也会很痛。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反射引起的肌痉挛(放射痛)或内脏有病变而引起特定部位的牵涉痛,这些部位虽然有触痛点,但它不是原发病灶,也就是说某一局限性的损害,涉及的范围可能并不局限,而牵涉到其它部位,或沿一定的神经放射,出现多个触痛点,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触压痛点的压力大小要因人、因部位而异。
较敏感的人或部位,用力可轻微;痛阈低的人,用力可大些。
部位深在者用力需较大才能触及。
疼痛与否是患者反馈给医生的重要信息,有时对诊断来讲也是重要指征之一,如枕大神经头痛。
触压痛的性质、范围、部位和程度如何,对于诊断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讲,肌腱、韧带、筋膜在骨的附着点是高应力集中区,易发生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因而压痛很明显,以钝痛或剧痛为主;肌肉的疼痛以酸胀痛为主;肌肉的压痛范围较广,而肌腱、韧带止点和骨膜的压痛点则较局限。
另外,触压不单只有痛感,还有酸、胀、麻等感觉,这些也可作为诊断的一项指征。
在初诊时要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必须反复定期摸查,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治疗。
另外,在临床上,还有浅压痛和深压痛之分。
(1)浅压痛的检查方法:病人站立,不能站立者可俯卧位。
检查时用拇指顺序轻压棘突、棘间韧带和两旁的腰背筋膜、肌肉、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髂腰韧带、骶部背面以及臀部的好发压痛部位,颈肩部常见之压痛点当发现压痛点时,即在局部做一记录。
再检查一次,看压痛点的位置是否固定,然后做好记录。
(2)深压痛检查法:立位或俯卧位检查。
使病人椎旁肌肉放松,然后做间接按压、叩打等检查,使力量达到深层组织。
肌痉挛与压痛点
*导读:异常肌运动终板神经未梢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在休
息状况下存在着病理性增高,结果引起肌的后连接持续的去极化,从而产生持续性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因此出现了运动终板处的收缩结节,这就是病理性肌痉挛。
……
微电极研究证据证实:异常肌运动终板神经未梢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在休息状况下存在着病理性增高,结果引起肌的后连接持续的去极化,从而产生持续性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因此出现了运动终板处的收缩结节,这就是病理性肌痉挛,当此肌痉挛持续一定时间未解除,将大大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和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缺血和缺氧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
使传入神经致敏而引起触发点(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损害点)疼痛。
这些物质又可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环的恶性循环路径。
对短缩肌建的拉长可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路径;
这为软组织外科学“以松治痛”原理找到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如果长期的肌肉缩短(痉挛),则会使受累骨骼肌筋膜发生挛缩而发生肌肉(软组织)质的病变,这为软组织外科学的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后的病理所证实。
由于肌肉继发挛缩病理改变后,就防碍了软组织的正常舒张运动,当存在着无菌性炎症病灶区域受到刺激(包机械性)时,其中的伤害感受器被致敏,由传入神经将疼痛信号传入脊髓,产生了中枢疼痛信号,再扩散到邻近的脊髓节段
顺着肌纤维方向传导形成传导痛。
长期的中枢疼痛致敏可以增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元受体池的扩大,造成顽固性传导痛;这为软组织外科学大量的临床病例所证实:原发性损害性疼痛经久不愈,形成远处更严重的损害性疼痛。
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是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主要原因:这些症状就为软组织外科学通过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密集型银质针治疗的大量凝难奇怪相关征象病例所验证。
如:皮肤滚动疼痛、对触摸和温度高度敏感、血流改变、异常出汗、反应性充血、烧灼感、皮肤奇冷感以及卢脑征象等等。
银质针的针刺的提插可以破坏感觉神经元的疼痛感觉,在加热时又可破坏感觉神经未梢,又可消除病灶区域内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运用银质针治疗变性挛缩的软组织比其它任何保守疗法更有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