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格式:ppt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4
己所欲人勿施于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指自己不愿意或是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庄子则说:“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即使自己很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偏执地认为,那些自己喜欢或是对自己很有用的东西,就一定会对他人有用或被他人喜欢,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强加于别人。
其结果就是不但没有结果,而且可能还会让自己陷入自责与痛苦的境地。
这就是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己之所欲,亦勿强施于人!你是不是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自己经常锻炼就劝别人也去锻炼,读了一本让自己顿悟的好书就把它推荐给好友,做了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财务规划就介绍给亲人......其实几乎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长期坚持锻炼给身体带的好处,也知道长期阅读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益处,更知道一份长期良好的财务规划对自己家庭未来的影响。
但是,如果仅仅是“知道”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你怎么总是能够早起锻炼,而我自己每天早上都起不来;你天天坚持读书学习,而我却翻开书本就想打瞌睡;你每周定期写作分享,而我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你自己做的人生财务定投计划己初见成效,而我却还深陷在“月光”与卡奴的漩涡里......于是,我们可能就会瞬间“圣母心”大爆发,像一位天降的救世主一样伟大而热心,急切希望把那些自己喜欢、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强加于别人。
同时,还天真幼稚地认为他们只要朝着自己“指点”的方向去做,就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结果被打脸也是必然的。
我自己就被自己曾经的不明智行为狠狠地抽打过,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那什么学习锻炼也好,思考写作也好,财务规划也罢,不要再强施于别人了。
第一个例子记得大概是在去年初,我刚读过了天南老师《一个投资家的20年》这本书和参加了老师的财商教育课程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老的格言,体现了人们在行为和待人处世上的一种准则。
它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事情。
这个原则反映了对待他人尊重、关怀和仁慈的观念,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个格言的内涵非常深刻。
它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应该以同理心来对待对方,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对我们进行某种行为,那么我们也应该避免去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
这种原则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友善的价值观,有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
在家庭中,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关爱和尊重,他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例如,在教育中,父母应该以平等、公正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对其进行不公正的待遇或不恰当的惩罚。
在工作场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也很重要。
人们希望在工作中得到公平的待遇和尊重,他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同事。
这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进行欺凌或歧视,以及给予他人应有的认可和赞赏。
遵循这个原则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此外,在社会交往中也应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友善对待和理解,也应该对他人表达同样的关心和尊重。
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避免言语和行为上的冒犯,是遵循这个原则的重要表现。
总结起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是一种关于待人处世的准则,它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尊重、关心和仁慈。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交往中,遵循这个原则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会环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格言,并努力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行为中。
通过以身作则,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个人,也可以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句世人皆知,浅显易懂的名言。
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对于这句话我是百分百的同意,但是己之所欲就可以滥施于人了吗?当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别人的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有人说,普希金说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对自己有利即可。
我想,这种思想未免有点太自私了,对自己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上司采纳了员工的意见,可以防止很多不必要的犯规;自己听到了朋友的劝说,可以太少跑不少想不到的弯路。
任何情况都就是如此,你考虑到了别人,别人也想起了你。
何必必须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呢?这样的人随后就可以就是众叛亲离,沽名钓誉!当初,楚王想攻打宋国,鲁班的云梯都给他造好了,可最后为什么没有打成?这要感谢两个人。
一是出使楚国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
楚王当初是用心考虑过墨子的话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这次攻宋的机会。
可见,楚王是一个己所不欲,亦不施于人的人。
假若楚王当时不管墨子,现将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双方损失惨重,对楚王也是不利的。
除了两个大家都熟识的人物――扁鹊和他的病人蔡桓公。
前者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个以他而去的成语“讳疾忌医”在民间流名百世。
蔡桓公为什么可以死去?原因就是他自己想著自己没有病,而不想医术高明的扁鹊去给她化疗,最后病入骨髓,一命呜呼了。
过分的独断主义带了乐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把命都丢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云:“己之所欲,刘本人,关于人,人亦思尔乎!”很惭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是上了大学才知道它出自《论语》。
大学之前的求学态度是不求甚解,不问出处。
这句“百姓日用而无人知晓”的句子,无人知晓其原文好像也无所谓,关键的就是必须介绍它的真正涵义。
我们似乎已经对这些老祖宗的智慧语录免疫系统,不遵循这些人生哲学去做人,反而倒行逆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基本信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孔子创作年代:春秋时期学派:儒家同义句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引证《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冶长第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涵义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引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原文出处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I SUðbtyd;WtIShIyɪir6n[释义]欲:欲望;意愿;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责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音]施;不能读作“si”。
[用法]多用于劝戒之语。
一般作主语。
[结构]主谓式。
[例句]“〜”;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英译]DOnotdotoOthersWhatyoudoIIotWanttobedonetoyoursel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出典] 《论语卫灵公》注:1、出处:(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1)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典】: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释义】:将要施加给别人时,先反躬自问,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应迅速停止。
设身处地为别人想,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论语•卫灵公》记载:自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受用并践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也就是本节的四句话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想要把一件事情加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自己做的话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应该立即停止。
曹操刚刚起家的时候,和袁绍作战处于下风,部下们见此情景,很多人开始跟袁绍偷偷联络,为的是假如曹操失败了,自己还有退路。
经过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曹操阵营里的很多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之前只顾着为了自保而向袁绍示好,却忘了考虑,如果曹操胜利,自己写给袁绍的信件岂不是要落到曹操手里?这样的话,自己就等于被逼到悬崖边上,不但本来留的后路没有了,反而还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曹操的大军缴获了很多来往书信,其中不少是曹操的一些部下写给袁绍的。
这时候,曹操却立即下令,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曹操说,谁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存,做出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当初我们的实力确实远不如袁绍,当时连我都不太相信能有今天,将心比心,这些所谓的通敌之人有留后路的想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这样,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稳定了军心,没有因为那些缴获的信件而让自己这一方产生内耗甚至是叛乱。
曹操的这种做法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他遵循了推己及人的原则,为那些曾经跟袁绍通信交往的部下着想,是曹操成功地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的一大原因。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职场之中,也是如此。
能够真诚地为自己的领导或同事着想,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你们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典故了解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故,供大家阅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拼音】jǐ suǒ bù yù , wù shī yú rén【释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戒之语【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历史事例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启示: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造句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之所欲亦勿施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2.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俗话又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人生充满无奈,懂得选择与拒绝也是一种智慧,愿笑口常开,春风伊面!3. “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自己不希望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这句话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那么有许多情况都无法适用。
例如,你不喜欢打球,就不可以强迫别人打球;你不喜欢听音乐,就不能要求他人听音乐吗?同样,如果你喜欢吃面食,就可以要求他人也吃面条吗?你喜欢看电影,就可以要求别人也看电影吗?如果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或不想做),就不能去要求他人吗?例如,你爬不上那座高山,就不能要求他人去爬吗?你开不了飞机,就不能要求别人开飞机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层含义在于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意愿。
这种尊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遵循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
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私欲和利益,而损害他人的权益。
相反,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基于互相尊重和理解的道德原则。
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尽量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和不便。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我们自己也不希望受到他人的伤害和不公。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以此为准则,以此来提升我们
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2)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注释】(1)一言:言,字。
一字或一句话。
(2)恕:宽容谅解。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字可以一生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人己关系如何摆正?平和的状态如何可得?忠恕是与人沟通交往不错的原则。
认同真诚、善良、宽容谅解等纯真本性的一面,明白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愿意尽心守护忠于本性(忠);以纯真本性才是人真正的自己,这样的原则,善待别人,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对待,也还能以这样的原则忠告善导、宽容谅解别人,没有生出不合于纯真本性的怨恨、委屈、不平、报复等种种心,没有和对方一样对待、一般见识,只是希望对方也能舍弃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明白纯真本性(恕)。
道德、天地、忠恕似乎有所对应,忠恕大致指出合理对待天道、人?的方式。
恕的另一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自己管好自己,避免言行结怨。
恕的内涵很深,层面很广,是心性提高的途径,值得一生去实践领会。
人与人之间历史上多少冤怨难解,冤冤相报,没有尽头,就是因为人在迷中,不明道理,不识本性,没有本着忠恕原则待人,人己关系才无法摆正,而有纠缠、孽缘、矛盾。
争斗、妒嫉非人的本性,「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忠恕待人,必定会否定争斗、妒嫉,知道那是人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是应该去掉的东西,就算遭受打击,也能忍住不被带动,那么渐渐地也就能远离争斗、妒嫉,消除造成人己关系紧张的这些东西,这时海阔天空也就体现了忠恕升华的境界。
【延展】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迁怒,和以牙还牙、以暴易暴是相反的,体现的是能忍、不能忍,动心、不动心的差别,如果能明白道理、度量大、心平气和,自然就能忍住不动心,所以想法、心态不改变,光靠强忍是不行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指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出自《论语》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强调了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这句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精神。
儒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如果自己不愿意受到某种待遇,就不应该对别人施加同样的待遇。
在现实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不要试图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这句话,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