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3.56 KB
- 文档页数:2
淋巴瘤的临床及分子病理进展(全文)摘要淋巴瘤种类繁多,分类复杂,一直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难点。
近几年,随着新的分子检测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人们对淋巴瘤的认识逐渐深入,特别是在淋巴瘤的组织学分类和分子遗传学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
新的分类、关键的分子改变及分子分型的提出,有助于淋巴瘤的精准诊断、风险分层、预后评估及精准治疗。
正文淋巴瘤种类繁多,其病理诊断一直是临床病理工作中的难点。
诊断原则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进行综合性诊断。
目前诊断主要依据2017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第4版的修订版。
与上一版相比,这一版的主要变化是原有分类中又列出了特殊的疾病体、一些术语的微小变化,同时强调了分子遗传学的改变。
本文就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形态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进展简要概述。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早期临床诊疗实践中,根据细胞起源不同,可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活化B细胞(ABC)和未分类(基因表达谱分类)三型,或分为GCB和非GCB型(Hans免疫组织化学分类),GCB型预后好。
实际上,用细胞起源分类法仍有不能识别的第三型及存在内部异质性缺陷等问题。
2020年有学者结合最新研究数据提出“七种LymphGen基因分型”,包括MCD(MYD88 L265P和CD79B共突变)、BN2(bcl-6融合和NOTCH2突变)、N1(NOTCH1突变)、EZB(EZH2突变和bcl-2易位)、A53(非整倍体的TP53失活)和ST2(SGK1突变和TET2突变),其中EZB型又分为EZB-MYC异常(重排、扩增和突变)和EZB-MYC正常两个亚型,该方法可将纳入分型患者的比例提高至63.1%。
MCD型及N1型预后均较差,二者主要为ABC型。
伯基特淋巴瘤(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但可治愈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最近的RNA 测序研究发现除MYC异常之外,大约70%的病例存在TCF3或其负性调节因子ID3突变。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生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较为常见。
病理诊断是确定恶性淋巴瘤类型的关键步骤。
同时,一份明确的病理报告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病理报告中的淋巴瘤类型第五版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列举的淋巴瘤类型有60余种,这些淋巴瘤类型名称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如下内容:1.细胞起源大多数淋巴瘤名称直接体现了细胞起源,如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淋巴结滤泡辅助T 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等。
2.生长方式部分淋巴瘤类型名称直接体现了显微镜下主要组织学特征,比如:慢性炎症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单形性侵上皮性肠T细胞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等。
3.特异发生部位一些淋巴瘤有部位特异性,如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纵隔灰区淋巴瘤、肝脾T 细胞淋巴瘤、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等。
4.生物学行为一些淋巴瘤名称已经在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了,如胃肠道惰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原发皮肤CD8阳性侵上皮性细胞毒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等。
5.病因淋巴瘤发病机制复杂,但某些淋巴瘤类型有独特的病因,如KSHV/HHV8阳性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EBV阳性皮肤黏膜溃疡、免疫出生错误相关淋巴瘤等,这些淋巴瘤直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方向。
6.涉及分子改变随着研究进展,淋巴瘤发生涉及的分子机制逐渐被证实,有些淋巴瘤名称中直接体现了主要的分子机制,如伴IRF4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MYC和Bcl-2重排、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11q异常等。
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判断细胞起源、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1.细胞起源淋巴细胞主要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前者的主要免疫标记有CD20、CD19、CD79a、PAX-5等,后者的免疫标记主要有CD3、CD4、CD8、CD2等。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临床极少见的高度恶性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1-3]。
好发于青少年,绝大多数累及横膈以上淋巴结,多有纵隔肿块伴胸腔积液,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本院近期收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者1例,现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
因“发现右侧锁骨上肿物3个月,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
患者3个月前自行触及右侧锁骨上数个小肿物,约黄豆大小,无压痛,2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夜间盗汗,服用消炎止咳药无好转,遂来本院求诊。
胸部CT显示:(1)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胸腺瘤;(2)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门诊拟“前上纵隔占位”收住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入院时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7/71mmHg(1mmHg=0.133kPa)。
神清,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
右侧锁骨上可触及约2~3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0.5cm×0.5cm,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差,无压痛。
右侧腹股沟可触及3~4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0.5cm×0.5cm,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无压痛。
左侧腹股沟可触及8~10个肿大淋巴结,最大0.5cm×1cm,部分融合成长条梭状,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无压痛。
余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心肺听诊无特殊,肝脾肋下未触及。
入院后辅助检查:腹部彩超显示腹膜后多发性低回声团(考虑为肿大的淋巴结),胆囊息肉,脾增大,少量腹水,肝、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2.87×109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1011L-1,红细胞3.02×1012L-1,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58×109L-1,淋巴细胞比例51.9%。
癌抗原125(CA125)48.11U/mL,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2.07mg/L,C-反应蛋白3.52mg/L,红细胞沉降率40.0mm/h。
nkt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一、引言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诊断标准对于确定疾病类型、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nkt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的相关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nkt细胞淋巴瘤概述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NK或T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
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状态、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淋巴结、骨髓、消化道等多个器官和组织。
三、病理学诊断标准病理学诊断是nkt细胞淋巴瘤确诊的金标准。
病理学诊断主要依赖于淋巴结或受累组织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以下为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标准:1.肿瘤细胞形态学: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像多,胞质少。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可分为弥漫型和结节型。
2.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或NK细胞相关抗原,如CD3、CD56、TIA-1等,不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20。
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鉴别nkt细胞淋巴瘤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
3.遗传学改变:nkt细胞淋巴瘤可伴有t(2;5)、t(10;14)、inv(14)等染色体异常,以及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
这些遗传学改变有助于确诊和疾病分型。
4.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
约70%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抗体阳性,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EB病毒DNA。
四、临床诊断标准在病理学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以下为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等。
受累器官和组织的临床表现因肿瘤侵犯部位而异。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增多等异常;生化检查可见肝肾功能异常、高血钙等;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异常、自身抗体阳性等。
淋巴瘤病理报告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瘤病理报告。
淋巴瘤病理报告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它通过对淋巴结切片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了诊断淋巴瘤的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淋巴瘤病理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淋巴瘤病理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淋巴结的形态学描述。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对病理标本中的淋巴结进行形态学描述,包括淋巴结的大小、颜色、质地、包膜状况等。
同时还会详细描述淋巴结切面的观察结果,如是否有明显的结节、出血、坏死等变化。
这些形态学特征对于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非常重要。
其次是淋巴瘤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详细描述淋巴瘤细胞的类型,包括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罕见类型。
各种类型的淋巴瘤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着明显的特征,通过观察淋巴结切片中的细胞形态,可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
此外,淋巴瘤病理报告还会评估淋巴瘤细胞的数量,包括瘤细胞的分布密度和累及范围,这对于判断淋巴瘤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淋巴瘤病理报告通常会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它可以通过标记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来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区分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进而确定淋巴瘤的亚型。
此外,它还可以检测各种免疫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CD20、CD3等,从而有助于判断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情况。
最后是淋巴瘤的分级和分期。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级和分期系统,对淋巴瘤进行评级和分期。
分级是根据淋巴瘤细胞形态学和增殖指数等因素确定的,它可以反映出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分期是根据淋巴瘤累及范围和淋巴结区域等因素确定的,它可以反映出淋巴瘤的扩散情况和预后风险。
淋巴瘤病理报告的意义不可忽视。
它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淋巴瘤病理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并根据淋巴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外,淋巴瘤病理报告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淋巴瘤病理报告怎么看淋巴瘤是一种涉及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病理报告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分级和治疗非常重要。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病理报告的语言和术语可能比较困难理解。
因此,本文将介绍淋巴瘤病理报告的基本术语和解释。
1. 标本来源首先,淋巴瘤病理报告会标明标本来源,通常为淋巴结或外周血液。
对于淋巴结活检标本,通常有多个采样点,不同采样点的病理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2. 镜下检查淋巴瘤病理报告会对标本进行镜下检查,评估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
具体来说,报告中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组织学类型:根据细胞形态和结构,淋巴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2) 细胞数量和密度:淋巴瘤的细胞数量和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通常会描述淋巴瘤的细胞密度、聚集模式等信息。
(3) 细胞形态: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具有不同的细胞形态特征,比如细胞大小、胞质和核质比例、核分裂象等。
(4) 其他细胞特征:比如淋巴瘤是否具有免疫异质性、是否存在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
3.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除了镜下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中也非常重要。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通过染色和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淋巴瘤细胞上是否存在特定的膜、胞浆或核抗原。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确定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从而为病理分型提供重要的依据。
4. 分期和分级淋巴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对于治疗和预后的预测都非常重要。
淋巴瘤通常采用Ann Arbor分期和临床病理学分期进行分期。
Ann Arbor分期通过确定淋巴结和非淋巴结区域的受累情况来确定瘤情的分期等级,从I到IV共分四期。
临床病理学分期则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淋巴瘤的体表分布情况等进行评估来确定病人的分期。
淋巴瘤的分级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和病人预后。
淋巴瘤的WHO分级根据淋巴瘤细胞形态和核分裂象数量将淋巴瘤分为低、中、高三级。
总的来说,淋巴瘤病理报告是非常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析报告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淋巴组织,常见于淋巴结、脾脏和骨髓等部位。
本报告旨在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性别:男年龄:61岁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已合并多年),淋巴瘤(2019年确诊)【2. 主诉】李某主诉体重下降、乏力、盗汗、发热等症状已持续数月,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3. 临床表现】李某的体格检查显示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淋巴结明显肿大,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光滑。
患者无肝大、脾大等其他器官异常。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轻度升高。
淋巴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滤泡性淋巴瘤。
【4. 辅助检查】4.1 定位检查:颈部、胸部、腹部和盆腔CT示多处淋巴结明显异常肿大。
4.2 骨髓活检:示骨髓组织浸润。
【5. 诊断】李某被确诊为滤泡性淋巴瘤(FL),并分期为Ⅱ期B期,同时伴有骨髓浸润。
【6. 治疗方案】李某接受了以下治疗方案:6.1 化学治疗:标准化R-CHOP方案,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鲁培新和泼尼松。
6.2 放射治疗:针对颈部、胸部等主要病灶进行了放疗。
【7. 治疗效果】李某在接受化疗和放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减轻。
血常规和CRP水平恢复正常。
随访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现象。
【8. 随访建议】8.1 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疗效和病情进展情况。
8.2 关注可能出现的治疗并发症,例如感染、心脏毒性等。
8.3 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9. 结论】本报告对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李某的临床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综合医学干预包括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案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深入了解患者的特定情况,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参考文献】暂无(以上为模拟报告,无真实患者资料)。
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及进展(三)NK/T 细胞淋巴瘤:起源于NK 与细胞毒性T细胞,二者同属于具有吞噬体内异物、杀伤肿瘤、感染及损伤性细胞的非特异免疫活性细胞。
正常情况下,NK 与细胞毒性T细胞在黏膜与皮肤构成一道免疫防线,,因此NK/T 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于鼻腔、胃肠道黏膜和皮肤组织。
从细胞发生的不同可分为两类:①真性NK 细胞的NK/T 细胞淋巴瘤:即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瘤细胞表达CD3ε(+)、CD56(+)、细胞毒性分子(+)、EBV(+)、sCD3(-)、αβ与γδTCR(T 细胞受体)(-)及TCR 基因重排(-)。
②NK 样T 细胞淋巴瘤,,包括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 细胞淋巴瘤及肝脾T 细胞淋巴瘤等。
瘤细胞表达CD56、sCD3、TCRαβ 或γδ(+)、细胞毒性分子(+)、及TCR 基因重排(+)。
这两类淋巴瘤除具有类似的病理组织学以外, 免疫表型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
免疫表型分4 个方面:①NK 细胞相关抗原表:CD56阳性瘤细胞成簇或弥漫分布是恶性的重要指标。
②T 细胞抗原表型:有cCD3ε、cCD3 、sCD3 、CD4 、CD8 、TCRαβ 和γδ。
常用的为cCD3ε、cCD3 和sCD3 。
③细胞毒性抗原表型:TIA-1、粒酶B和穿孔素。
④EBER原位杂交(+)。
结外鼻型NK/T 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青、中年, 男:女=2.7:1 ,中位年龄45 岁。
早期在鼻腔出现难愈性溃疡, 进行性坏死, 波及鼻咽、腭、副鼻窦、眼眶、颅神经等处, 破坏骨, 局部肿胀、发热, 后期可向他处扩散, 此外亦可原发于胃肠道、皮肤、肺、睾丸及软组织等处, 预后差。
形态学特点:病变区可见大、中、小多形性异形细胞, 甚至出现间变性大细胞。
核形不规则, 有皱折, 染色质细或点彩状, 核仁不明显, 分裂象多少不定。
胞质少或中量淡染。
常常侵犯血管,继而栓塞致区域性梗死,血管壁可见纤维素样坏死,凝固性坏死和凋亡小体常见。
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得到了明显的进展。
本文主要分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
一、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宫颈癌通常表现为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临床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变区域:宫颈癌通常在宫颈阴道交界处发生,可以
涉及到外环和内环多层上皮。
2、肿瘤分化程度: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高度分化型、低
度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病理类型包括鳞癌和腺癌两种。
3、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是常见的,常见转移
路径为盆腔淋巴结、髂淋巴结等。
二、宫颈癌的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对早期病变,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全切除+双侧附睾切除,经阴道手术等。
2、放疗:针对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
可放置在盆腔内、盆腔外或盆腔内外同时放疗。
3、化疗:化疗一般结合放疗使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4、中药辅助治疗: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良好的辅助
治疗效果,如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三、宫颈癌的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可及时发现宫颈癌的病变。
2、HPV疫苗: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过度吸烟等,可减
少宫颈癌发生的机率。
总之,对于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复查,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淋巴瘤的病理检查报告概述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
病理检查在确诊和分型淋巴瘤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淋巴瘤病理检查的步骤和相关指标。
淋巴瘤病理检查的步骤淋巴瘤的病理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标本采集淋巴瘤病理检查的第一步是采集病变组织标本。
标本可以是淋巴结、骨髓或其他受累器官的组织。
标本采集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和规范,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组织固定和包埋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和包埋,以便进行后续的切片和染色。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固定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之后,组织标本被包埋在蜡块中,以便切片。
3. 切片和染色经过固定和包埋后的组织标本被切片成非常薄的切片,并在玻片上固定。
切片通常厚度为3-5微米,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之后,切片需要进行染色,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4. 组织学分析染色后的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组织学分析是淋巴瘤病理检查的关键步骤,可用于确定病变类型和分级。
根据淋巴瘤的特征,可以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5. 分子病理学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是现代淋巴瘤病理学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的亚型和预后。
分子病理学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PCR、FISH等。
6. 诊断和报告根据组织学分析和分子病理学检测的结果,病理学家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撰写病理检查报告。
报告中通常包括淋巴瘤类型、分期、分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相关指标淋巴瘤病理检查中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1. 淋巴瘤类型根据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形态特征,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不同类型。
淋巴瘤类型的确定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2. 分期和分级淋巴瘤的分期和分级用于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分期通常使用Ann Arbor分期系统,分级则根据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常程度进行。
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其与不同亚型的表现差异分析1. 引言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克隆增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淋巴瘤包括多个病理类型和亚型。
不同的病理类型和亚型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其与不同亚型的表现差异进行分析。
2. 病理类型的分类根据淋巴瘤的发生部位、组织特点、病理形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因素,淋巴瘤可分为多个病理类型。
常见的淋巴瘤病理类型包括:2.1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以Reed-Sternberg(RS)细胞为特征。
该病理类型通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全身症状等。
2.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占据成人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大部分。
该病理类型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等。
2.3 浆细胞瘤(Multiple Myeloma,MM)浆细胞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血液系统肿瘤。
该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贫血、高钙血症等。
2.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种B细胞起源的慢性淋巴病,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异常等。
2.5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PMB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累及胸腔。
该病理类型表现为胸腔占位病变、呼吸困难等。
3. 不同亚型的表现差异除了病理类型的分类,淋巴瘤还可以根据分子表达型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之间在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预后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起源于自然杀伤(NK)细胞或T细胞,常见于鼻腔、鼻窦、口腔、喉部、消化道等结外部位。
由于ENKTL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差异,因此研究ENKTL的临床病理观察及预后分析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ENKTL的研究大多数为单中心或小样本研究,多数关注于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于ENKTL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对ENKTL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病理学及预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对ENKTL的认识并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对象:收集2015年至2020年间明确诊断为ENKTL的100例患者,要求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检查资料。
(2)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分期、症状等临床资料。
(3)病理学检查:对患者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等,并检测患者T细胞克隆扩增性。
(4)分子生物学检测:对患者进行EB病毒感染检测及其他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如PD-L1、CD56、CD30、Ki67等。
(5)随访及预后分析: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分析其生存状态、复发、转移等预后因素,探讨ENKTL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途径。
3.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梳理ENKTL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展示ENKTL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全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ENKTL患者的存活率。
预期成果如下:(1)明确ENKT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病理学特征,丰富ENKTL的诊断标准。
(2)评估ENKTL患者的预后并发现其潜在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3)提高对ENKTL的认识和了解,为更好地解决ENKTL的治疗难题和提高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学中级(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4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A3型题 5. A1型题女性患者,41岁,右侧乳腺肿块,直径5cm,边界不清,切面鱼肉样,镜下见小印戒样细胞,间质明显黏液样,形成“肺水肿”样结构,并有丰富的枝芽状毛细血管。
1.该患者最可能为A.黏液瘤B.黏液样脂肪肉瘤C.黏液纤维肉瘤D.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E.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软组织2.此“小印戒样细胞”为A.脂肪母细胞B.假脂肪母细胞C.透明细胞D.淋巴细胞E.上皮样平滑肌细胞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软组织3.此病一般不需要免疫组化即可确诊,但免疫组化对主要由圆形细胞构成的病例有一定帮助,绝大多数病例表现为A.CD99阳性B.S-100阳性C.EMA阳性D.CK阳性E.CD34阳性正确答案:B解析:脂肪肉瘤表达S-100蛋白。
知识模块:软组织4.女性,41岁,因咽痛、鼻塞就诊,查咽部肿胀,鼻内肿块堵塞,表面溃疡,有臭味。
取活检小组织碎块,镜下组织坏死重,其下为小、中、大的淋巴样细胞,混有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小血管破坏。
此例明确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其免疫表型是A.LCA、CD20、CD79aB.CD15、CD30、EMAC.CD45RO、CD56、CD3D.CD10、Bc-16、MUM-1E.CD5、CD10、CD23正确答案:C解析:在WH0分类中,NK/T细胞淋巴瘤为特指的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成年人的中线面部(即鼻和腭部)。
临床见黏膜坏死,镜下主要是非典型的淋巴细胞增生,同时伴多种炎细胞浸润,以小血管的侵犯为特征,其特殊的免疫表型是CD2、CD3、CD45RO、CD43,尤其是CD56表达,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阳性。
知识模块: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脾、骨髓5.男性,73岁,左面颊部有一直径1.5cm的浅溃疡,周围隆起、质硬。
皮下有成巢、成片状排列的细胞,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泡状细胞核。
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血浆 EB 病毒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刘阳;林全德;刘玉章;赵俊梅;王超;喻凤宽;张龑莉;李玉富;房佰俊【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疾病分期、B症状以及疗效之间的差异。
结果45例阳性患者中有29例(64.4%)为晚期(Ⅲ/Ⅳ期)患者,11例阴性患者中3例(27.3%)为晚期(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伴有B症状者27例,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2例(P<0.01)。
阳性组患者中达CR者17例(37.8%),低于阴性组患者中达CR 者8例(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阳性组患者在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均低于阴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42.2%VS 72.7%,总生存率48.9%VS 81.8%,P<0.05)。
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 病毒检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意义。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B virus detection in peripheral blood in NK/T cell lymphoma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56 patients with extranodal nasal type NK/T cell lym-phoma received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 the EBV-DNA were detected with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 it was positive that the plasma EBA/DNA content detection of >0copies/ml, the differentia-tion about stage of disease , B symptoms as well as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positive group and negative group patients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29 patients ( 64.4%) withadvanced ( stage Ⅲ/Ⅳ) for 45 cases positive patients, and 3 patients (27.3%) with advanced (stageⅢ/Ⅳ) for 11 cases negative pa-tien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 P<0.01 ) ,27 cases with B symptoms in posi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 cases in negative group patients ( P<0.01 ) .There were 17 cases reach CR (37.8%) in positive group, which was lower than 8 cases in negativegroup.(72.3%).The 3 years dis-ease free survival rat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patienrs in the posi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egative group patients .Conclusion It will be a prognostic factor that to detect EB viru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K/T cell lymphoma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2,3)【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血浆;EB病毒检测【作者】刘阳;林全德;刘玉章;赵俊梅;王超;喻凤宽;张龑莉;李玉富;房佰俊【作者单位】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目前研究发现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尤其是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病例,80%~100%都存在EB病毒感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