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一)课时作业 (2)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训练25 图文转换1.下面是某市妇联对市民聘请家政服务人员原因的调查表。
请根据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从上表可以看出,市民聘请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将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看护儿童、护理产妇的需求基本不变。
当前该市不少家政人员通过了“护婴”“月嫂”课程培训,拿到了“护婴证”“月嫂证”,但无法上岗。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建议该市的家政培训机构C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提高上岗率。
解析:本题通过图文转换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等能力。
图表主要针对某市“目前”“将来”聘请家政服务人员原因的调查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具体表现并提出建议。
其中“料理家务”和“照顾老人”两项变化较大,因此A、B两处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概括结论。
C处是给家政培训机构提建议,那就要求针对上述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就是培训机构也应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调整培训课程(或调整培训内容)。
答案:A:料理家务的需求大幅减少B:照顾老人的需求大幅增加C:顺应市场,调整培训课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照要求答题。
材料一十年(2003年~2012材料二《2013春季职场才情报告》显示江城白领平均月收入3245元。
尽管大多数年轻人工作多年,但薪水的涨幅总是赶不上房价攀升的步伐,买房的梦想总是被高昂的房价击得粉碎,只能到处租房住。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一条能反映十年来武汉商品住宅房价走势情况的结论,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两则材料,给政府部门写一条建议,不超过30字。
课时训练11 小说阅读(二)一、德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秤王搌东“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
“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
“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
”侯三乞求道。
“好吧。
”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侯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
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卖一百斤油馍能多赚四斤油馍钱,自己一天至少卖二百斤油馍,就能赚八斤油馍钱,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斤油馍钱,日积月累,这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于是,他就找到了修秤师傅,乞求师傅给他修杆一斤短六钱的秤。
三天后,侯三喜滋滋地取回新修的秤,瞒着妻子悄悄地试了试,果真一斤短六钱。
侯三窃喜,就着猪头肉,抿了二两赊店老酒。
说来也怪,侯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来买油馍。
侯三见状,生意做得越发卖劲,油馍炸得越来越好。
一传十,十传百,侯三的油馍铺名声大噪,吸引了镇上三粉、竹木、骡马等市场上的许多客商来吃油馍。
侯三和妻子见食客太多,就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三个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
几年下来,侯三手里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也许是劳累过度的缘故,侯三的妻子染上了重病,侯三虽四处寻医问药,但所到之处,大夫都说他妻子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让他尽早准备后事。
妻子从大夫和丈夫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上看,猜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侯三叫到床前,缓缓地说:“当家的,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经营咱的油馍铺。
这几年,你知道咱这生意为啥恁好吗?”侯三见妻子病成这样还惦记着生意,十分感动,紧握妻子的手,愧疚就写在了脸上:“老婆,实在对不住,我原来想着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说了怕你坏事,有件事就一直瞒着你。
那年,咱不是修了杆秤吗?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正是用了这杆秤,咱的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
【师说全程复习构想】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1-3 识设误方式定解题方略对点训练一、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
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
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
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
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
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
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
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
《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课时训练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一、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
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
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
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
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
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
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
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
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
课时训练13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寒色龙应台①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②这位读者问:“家,是什么?”③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怎么能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早有体会的人呢?④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
这么难的题啊。
⑤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
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
热的便当②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
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
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
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
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都被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⑥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⑦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
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
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
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由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⑧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
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课时训练14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生[英国]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
人既不是创世者又不是被创者,但他是创造的核心。
一方面,他拥有产生一切创造物的根本未知数;另一方面,又拥有整个已创造的宇宙,甚至拥有那个有极限的精神世界。
人在喧闹、不完善和未雕琢的状态下诞生,是个婴儿、幼孩,一个既不成熟,又未定型的产物。
他生来的目的是要变得完善,以至最后臻于完美,成为纯洁的生灵,就像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星星,披露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起源亦没有末日的世界。
人不可能创造自己,任何时候也不可能。
他只能委身于创世主,屈从于创造一切的根本未知数。
每时每刻,我们都像一种均衡的火焰从这个根本的未知数中释放出来。
我们不能自我容纳,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时每刻我们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真理。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基于这个根本的真理。
我们是从基本的未知中衍生出来的。
看我的手和脚:在这个已创造的宇宙中,我就止于这些肢体。
但谁能看见我的内核,我的源泉,我从原始创造力中脱颖出来的内核和源泉?然而,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纯洁而超然,就像那在蜡烛上闪耀的火苗,均衡而稳健,犹如肉体被点燃,燃烧于初始未知的冥冥黑暗与来世最后的黑暗之间。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起源。
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怎样才具有目前的形状和存在。
但我们可能知道那生动的未知,让我们感受到的未知是怎样通过精神和肉体的通道进入我们体内的。
谁来了?我们半夜听见在门外的是什么?谁敲门了?谁又敲了一下?谁打开了那令人痛苦的大门?然后,注意,在我们体内出现了新的东西,我们眨眨眼睛,却看不见。
我们高举以往理喻之灯,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之光照亮了这个陌生人。
然后,我们终于接受了这个新来者,他成了我们当中的一员。
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未知所以能进入,就因为在我活着时,我从来不封闭自己,从不把自己孤立起来。
我只不过是通过创造的辉煌转换,把一种未知传导为另一种未知的火焰。
课时训练23 语言表达连贯(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当代文学评论的格局中,网络文学评论是一个薄弱环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批评家应该放弃先入为主的傲慢,以接地气的姿态,关注网络文学的动态进程。
①网络文学的发展要突破瓶颈,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而健康的文学评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②不少纯文学作家和评论家对网络文学有一种潜在的偏见,认为网络文学不值一说③但随着网络文学的逐渐完善,它的审美可能性将不断呈现,也有可能出现集大成者④此外,有个别评论家对网络文学的鼓吹是一种无原则的褒扬,其判断受到人情乃至利益的干扰⑤另一方面,专业批评家和网络文学作者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⑥网络文学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还缺乏具有经典性的作品A.①③⑤⑥④②B.②⑤④①⑥③C.②⑤①③⑥④D.③⑥④①②⑤解析:先讲为何是薄弱环节,②句紧承首句谈论纯文学作家和评论家对网络文学的偏见,应排在前面;⑤句紧承②句从另一方面谈专业批评家和网络文学作者缺少沟通;④句中“此外”紧承⑤句而谈;①句紧承前面所谈网络文学评论中出现的问题,指出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⑥句紧承①句指出网络文学缺少经典性的作品;③句照应⑥句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出现集大成者。
答案:B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分为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大名绣的产生除了因为本身的艺术特点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绣品商业化。
①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②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③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之一④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⑤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彝族、傣族等也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⑥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A.②③⑥④⑤①B.②④⑥③①⑤C.⑤①②⑥③④D.①⑤③⑥②④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师说全程复习构想】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1-2 分析综合对点训练一、安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②千城一面已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
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我们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
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
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已成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
关注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
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城市是因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③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
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
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挑战。
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④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
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
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
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
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城市文化就缺乏生命力。
课时训练17 传记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加夫列尔·马尔克斯:百年,并不孤独张爽作品比作者本人闻名的例子挺多,《百年孤独》的作者加夫列尔·马尔克斯就是其中一个。
巨作《百年孤独》这部小说自1967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影响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马尔克斯在获诺贝尔奖演说——《拉丁美洲的孤独》中的表白提出“以真正繁荣的理想,来改变貌似繁荣的现实”。
可见他跟福克纳一样,对未来都是乐观主义者。
这样的人应该越来越多。
在马尔克斯所臆想的那个“新型的、锦绣般的、充满活力的乌托邦”里,谁的命运也不能由别人来决定(包括死亡的方式),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幸福有可能实现,甚至“命中注定处于一百年孤独的世家终将并永远享有存在于世的第二次机会”。
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
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展示当代拉美的社会面貌。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人们提起加夫列尔·马尔克斯的小说,便自然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
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因马尔克斯的小说而闻名于世的。
《百年孤独》无疑是二十世纪留给后世的一尊金鼎,它的保守保证了它的沉积与留传。
他打破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还有世界的孤独。
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
课时训练10 小说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油纸伞海飞淅淅沥沥的春雨开始飘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时,街上就会突然出现许多的油纸伞。
谁都知道这是陈三做的伞。
陈三是济宁来的制伞户,他在镇东头开了一家伞店。
他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因为老天一直都喜欢下雨。
陈三喜欢倚在门框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伞,伞下是穿着旗袍穿着西装穿着各式衣裳的人,伞里伞外烟雾蒙蒙地上演着一种人生。
陈三的目光很散淡,他的工作使他热爱着每一个下雨天。
陈三看到穿着长衫的骆先生向他的店里走来,骆先生温文地笑笑,买下了一把油纸伞。
坚实的竹木骨架和质地很好的油布让骆先生很满意。
骆先生撑开伞向对面不远的屋檐下走去,陈三顺着他的方向,看到穿着学生装的梅小姐正在对面屋檐下对着骆先生微笑。
梅小姐很文静,走路也是无声无息的。
陈三看到梅小姐也向自己微笑了一下,陈三就笑着点点头。
陈三想,天造地设的一双。
然后,骆先生和梅小姐就消失在满是油纸伞的人群中。
陈三叹了一口气,又叹了一口气。
陈三想着在家乡的自己的女人。
女人长得很中看,有一天去河边洗衣服就再也没回来,人们只看到一只盛衣裳的篮子放在河边。
另外,只有烟雾锁着的热腾腾的河面。
陈三后来不曾回到故乡,陈三让油纸伞像黄花一样开遍了异乡的小镇。
战争的炮声一直离小镇很近,近是近了,但是小镇的人们还是平静地生活着,有一些年轻人出去了,没有再回来。
后来,陈三很长时间没看到温文尔雅的骆先生。
再后来,梅小姐一家也在小镇销声匿迹了。
要知道梅家是镇上的望族,现在,空空的宅院只留了一个看院的老头。
没人再去留意骆先生了,也没人再提起梅小姐一家。
时光像箭一样从陈三的耳畔唰啦而过,转眼半个世纪,陈三的头上爬满了白发。
陈三对他的儿孙们说,他一直在等一个人的出现,可惜,恐怕会等不到了。
陈三后来生了一场病,弥留的时候,突然一个两鬓苍苍的女人出现了。
女人,就是梅。
梅老了,梅的声音却没有老。
梅手里捏着一把油纸伞。
梅轻声问,陈三,还认识它吗。
课时训练1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师说全程复习构想】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3 文言句式、翻译和断句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玄朗先生墓碣(明)归有光呜呼!士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不知此亦其外焉者耳。
苟其中有不然,虽暴著于一时,而君子奚取焉?盖昔孔子之门,其持己立身,不以小节而不闲,其论可谓严矣。
而于虞仲、夷逸之徒,其人皆放于礼法之外,而孔子未尝不深取之;盖知其存于中者不苟然也。
昔吾亡友吴纯甫,尝称玄朗之为人。
历指平生之知交,而独言玄朗有高行,多大节,以其在于隐微幽独之间,而不可诵言于人者,此玄朗之所以为贤,而人莫之知也。
玄朗姓沈氏,字明用,而自号玄朗。
少有俊才,为文率意口占而成,与吴纯甫、周于岐同里并知名。
三人者,相善也。
于岐宦达,位至大理寺丞;玄朗、纯甫屡困于乡闱。
纯甫晚乃得荐,其后一再试南宫,复不第以殁。
然二人在学校中,名声籍甚。
太末方思道为昆山令,自负海内文学之士,而于玄朗、纯甫,深所推奖。
然纯甫后益矜奋,治名园,与其徒讲学论文,邑之才俊多归焉。
(原文有删改)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纯甫晚乃得荐,其后一再试南宫,复不第以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理解并翻译的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时,一定要有得分点意识。
一般来说,得分点就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
第(1)小题中的得分点主要有,“修饰”,品德修养;“称述”,称颂;“若是”,像这样;“以为”,认为,这里是“被认为”。
第(2)小题中的得分点主要有,“荐”,被推荐;“一再”,多次;“殁”,辞世。
然后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字字落实进行翻译即可。
课时训练4 文言传记(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宫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
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C.坚壁不出壁:营垒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解析:督:率领。
课时训练7 古代诗歌阅读(一)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竹下①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②吹:通“炊”。
(1)本诗颈联“直”“弯”二字,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直”“圆”二字,在营造意境上,作用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人论诗,“作诗要有情有景,情与景会”。
简要赏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与景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本诗中的“直”“弯”和王维诗中的“直”“圆”描写的分别是什么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
本诗主要突出皖南景色林深溪秀的特点;而王维的诗是一首边塞诗,主要突出了塞外风景的苍凉雄浑。
(2)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情与景会”,所以要重点分析诗人选取了什么样的意象,描绘了什么图景,而这样的图景又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从诗歌中的景物不难看出景是美景,而情也是乐情。
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
答案(1)范诗借“直”“弯”二字勾画出皖南风景林深溪秀的特点,而王诗以“直”“圆”二字突出了塞外风景的苍凉雄浑。
(2)诗人把主观情思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
诗歌选取轻雾、重山、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黎明朦胧宁静而又生动活泼的山村美景图,寄寓了诗人晨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开头两句“破小寒”“散疲顽”,写得很细致、真切。
课时训练8 古代诗歌阅读(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①杜甫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
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
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③步榈:檐下的走廊。
④凤城:指长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该题要求分析诗歌前两联的景色特点,实际上属于对诗歌意象的鉴赏分析。
分析时只要对诗句中每一个形象的特点加以说明就可以概括出其整体的特点。
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交代景物的总体特点,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分析时可以一个形象一个形象地分析,也可以用连贯通顺的语句将其形象特点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立足全诗,从内容、结构乃至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
(2)分析作者的情感,一要立足三、四两联中的重点词语,如“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等,并联系前两联的景物描写和注释①中给出的诗歌创作的背景综合分析概括。
答案:(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
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
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
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说考题体验真题把脉高考真题体验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课时训练15 传记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闵恩泽: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注1955年闵恩泽刚从美国回国时,大型油田尚未探明或开发,石油炼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催化剂产品全靠从苏联进口。
先进的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又掌握在美国手里,对中国严密封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了他全新的催化剂研制生涯。
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责任。
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用于生产航空汽油,原从苏联进口。
1963年,苏联完全中断了对中国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供应,国内库存又十分紧张。
石油工业部紧急组织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生产会战。
在对制备过程各步骤的摸索中,新上任的副总指挥闵恩泽认识到,胶球干燥工艺是整个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实验室研制中的技术关键。
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发现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湿胶球内部毛细管的压力,又设计出多段控温控湿的移动式干燥带。
新工艺使小球完整率超过92%,高于国外同类产品86%的水平。
1963年春节,石油工业部下达任务,要求在一年内提出建设催化剂厂的设计数据,并尽快建成投产。
闵恩泽虽已在二氧化碳法上取得初步成果,但考虑到工业生产时另需建二氧化碳生产车间和回收系统,还要开发气液反应器。
相比之下,若采用硫酸法先制备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前体硅铝胶,不仅反应器比较简单,硫酸又易购得,科研与基建的工作量较少。
为争速度、抢时间,闵恩泽果断选择硫酸法建厂。
以后的实践证明,这条技术路线比较符合国情,加速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工业化进程。
在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研制开发中,闵恩泽逐渐掌握了从全局出发、整体部署的工作方法。
他们选用了真空转鼓过滤机、气流干燥器等先进化工单元设备。
除成胶外,均实现了连续、高效的大规模生产。
这些措施使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从研制到工业化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一座年产8000吨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于1965年建成投产,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荷兰之后另一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石油炼制催化技术已基本满足当时炼油工业的需求,但石油化工催化技术还依靠引进。
开发性能更优异的石油炼制催化剂和自主创新石油化工催化剂工艺等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在研究国外重大化工技术进步的历史规律,大量调研国外催化剂和工艺创新的经验以及总结国内的科研实践后,闵恩泽提出新催化材料是创造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源泉,新反应工程是发明新工艺的必由之路,新反应的发现和原有反应的新应用是发明新工艺的基础。
基于全面的调查研究,闵恩泽决定从新型分子筛、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领域和磁稳定床、悬浮床催化蒸馏等新反应工程领域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作为创新方向的突破口。
十几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中,发明异晶导向合成和磷酸铝改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被评为1995年度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5年,已是两院院士且年过七旬的闵恩泽率先进入绿色化学领域,在绿色化学的道路上,闵恩泽不仅科技成就丰硕,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发展绿色化学的学术思想:促进人类社会,尤其是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发展绿色化学技术需要依靠自主创新,利用无毒无害原料和可再生资源,开发无毒无害催化剂、溶剂以及原子经济反应和高选择性反应,实现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产品环境好,可生物降解,回归自然。
回味多年科研和生产工作的风雨曲折,闵恩泽觉得,要成功,先做人。
他常对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勤奋,只要肯下功夫,花两倍、三倍的时间和精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还要严谨做事,开拓创新。
在处事上,要诚信、宽容和谦虚,这样才能团结别人,发挥团队的力量,共结硕果。
(有删改)注将石油变成汽油、柴油需要催化剂,用石油制备各种塑料也需要催化剂,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在催化剂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当时刚回国的闵恩泽带领同事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一系列催化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闵恩泽在研究石油催化技术以及催化剂研制生产等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
B.在研制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过程中,闵恩泽带领他的团队解决了催化剂实验室研制中的胶球干燥工艺这一关键技术,取得成功。
C.石油工业部提出在一年内建设催化剂厂的设计数据,并尽快建成投产的要求,体现出当时“瞎指挥”“洋冒进”的社会背景。
D.从“1995年……闵恩泽率先进入绿色化学领域”的叙述来看,我国对绿色化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缺乏高端人才的介入。
E.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叙述主要是交代人物事迹;同时兼用议论和抒情,议论和抒情主要是表达人物情感和深化主题。
解析:C.于文无据。
从原文中看不出石油工业部的这一举措有“瞎指挥”“洋冒进”的倾向。
D.原文只是说“闵恩泽率先进入绿色化学领域”,由此推断出“我国对绿色化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缺乏高端人才的介入”,依据不足。
E.理解分析有误。
本文没有运用议论和抒情来表达人物情感和深化主题。
答案:选A给3分,选B给2分,选D给1分;选CE不给分2.文章的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第一段的具体作用,要注意把握该段的具体内容与题目、前后文的关系等。
这段话主要交代了我国还没有大型油田,催化剂是靠从苏联进口以及闵恩泽立志进行全新催化剂研制等情况。
从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些内容是为后文叙述闵恩泽的相关努力做铺垫的。
再分析后文可以看出,闵恩泽的这种想法是他取得成就的思想基础。
答案:①交代了我国当时催化剂产品及催化剂制造技术的现实状况,表现了这一领域急需改变的社会现实,以及研制和生产炼油催化剂这一工作的艰难;②交代了闵恩泽的人生信念,这是后文叙述闵恩泽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3.被评为1995年度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的“异晶导向合成和磷酸铝改性”新方法的成功,有哪些主要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目要求筛选出闵恩泽的“异晶导向合成和磷酸铝改性”新方法成功的主要因素。
回答问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这个新方法的研制过程中闵恩泽做了哪些工作,二是这些工作体现了他怎样的品格等。
文章第五段主要介绍了科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闵恩泽提出了可行性思路,找到了创新的突破口等。
答案:①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的经验及科研实践之后,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②从新催化材料领域和新反应工程领域找准了创新的突破口;③在工作中坚持十几年埋头苦干,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4.闵恩泽事业上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做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目要求回答闵恩泽的成功与他“做人”的关系。
回答问题时,应注意分析闵恩泽在化学领域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与他做人的关系等。
比如第一段,主要交代了闵恩泽工作的目的,即以国家所需为重;再如,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他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创新、注重团队精神等。
答案:①他急国家之所急,把国家的需要看作自己的责任;②他工作勤奋,埋头苦干,有刻苦钻研的精神;③他做事严谨,善于调查研究;④他勇于进取,有开拓创新的精神;⑤他处事上能够团结别人,发挥团队的力量。
二、宝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
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已经是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作品和乐队风靡全国。
小施特劳斯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
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
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音乐家。
可是想不到,作为音乐家的父亲却反对孩子学习音乐。
一天,父亲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一气之下找来一条皮鞭,凶蛮地抽打孩子。
与父亲不同的是,妈妈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从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请教师。
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超越他的父亲。
小约翰向霍夫曼教授学习对位法,向指挥家德雷施勒学习和声,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同样,他在小提琴家安东·科尔曼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他的学习进步很快。
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
小施特劳斯第一次的演出是在城郊的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举行的。
老施特劳斯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他也将举行一场音乐会。
但到后来,他得知自己的音乐会票在黑市上还不如他儿子的票吃香,则又取消了举行音乐会的计划。
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
老施特劳斯忠心的经纪人赫希深为“圆舞曲之父”的健康担忧,居然想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计划。
他组织了一些人准备去小施特劳斯的音乐会捣乱。
和他父亲在巴黎的首场音乐会一样,小施特劳斯这定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这似乎是遵循一种家庭的传统。
一开始,听众的掌声稀稀落落,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接下来演奏的是他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小施特劳斯献给他妈妈的一曲颂歌。
美妙的乐曲使得听众欣喜若狂,他们爬上椅子,挥舞帽子,高声地喝彩欢呼。
而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如痴似醉的听众们一再要求之下,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
使帮手们困惑不解的是,连赫希也兴高采烈地鼓掌欢呼起来了。
诚然,赫希是老施特劳斯的朋友,而且还与之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但是他更忠实于音乐艺术,对于任何真正的艺术家,他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