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土壤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掌握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生产力等概念;2、掌握土壤肥力种类、土壤物质组成成分;3、明确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学术观点;5、现代土壤科学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1、掌握粘土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同晶替代等概念;2、明确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3、掌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类型与性质;4、明确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1、掌握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腐殖化系数、C/N、土壤有机质矿化率、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HA/FA等概念;2、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3、理解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明确腐殖物质的组分及特点;4、明确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调控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第四章土壤质地、孔性、结构性及耕性1、掌握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当量孔径、团粒结构、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物理机械性等概念;2、掌握土壤孔隙类型及与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关系,明确孔性的影响因素,了解其调节途径;3、明确土壤结构的类型,了解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比较不同结构体与肥力的关系;4、了解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水分1、掌握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土壤蓄水量、相对含水量、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土壤全蓄水量、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滞后现象、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的饱和运动、土壤水的非饱和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土面蒸发、土壤水分平衡、溶质的对流运移、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溶质的水动力弥散有关概念;2、熟悉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3、明确土壤水分含量表示方法,了解水分含量测定方法;4、明确土壤水的能态及其测定方法;5、明确土壤水的液汽态运动,了解土壤水状况与调节途径;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1、掌握土壤通气性、土壤呼吸、土壤扩散系数、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通气量、土壤热通量、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等基本概念;2、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掌握其运动的方式;3、明确土壤热性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4、明确土壤温度的年、日变化规律,了解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对土温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考试大纲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
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土壤学概况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二)土壤矿物质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三)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四)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五)土壤质地和结构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六)土壤水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七)土壤空气和热量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八)土壤形成和发育1、成土因素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九)土壤胶体化学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十一)土壤养分循环1、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2、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3、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4、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5、土壤中养分平衡,养分移动,养分补给(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最适耕作的土壤条件(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5、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土壤学水解作用(P26)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
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可划分为: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脱盐基阶段:K2Al2Si6O16+HOH=KHAl2Si6O16+KOHKHAl2Si6O16+HOH=H2Al2Si6O16+KOH脱硅阶段:H2Al2Si6O16+5HOH=H2Al2Si2O8.H2O+4H2SiO3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2Al(OH)3+2H2SiO3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故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结构、大块状结构。
氮有机物的分解: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P48)土壤腐殖质的形成(P49)土壤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转化的同时,其部分分解产物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聚合形成腐殖质,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归纳起来有3种学说:①木质素-蛋白质聚合学说;②生物化学合成学说;③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图式土壤腐殖质(P43)●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它是一种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分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敏素●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土壤腐殖质的作用(P45)●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对土壤结构体、保水保肥性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富里酸对促进土壤矿物风化和矿质养分的释放都有重要作用。
●胡敏酸和富里酸能多次与次生黏土矿物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构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对土壤肥力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24012学分:4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适应专业:农学专业一、课程考试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的基本性质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怎样通过合理施肥以改良土壤,营养植物,以达到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并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本课程是栽培学的基础课,是为栽培学服务的。
本课程以提高或发挥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保持或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和措施。
了解土壤主要污染及其防治。
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和需求规律,明确土壤、植物、肥料三者间的关系及其调节措施。
掌握主要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作用、在土壤中的转化以及施用原则和技术。
掌握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
为高产优质栽培服务。
2、课程考试大纲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土壤肥料学中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达到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大纲外内容。
3、有关事项(1)考试方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课程考卷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试卷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5%选择题或计算题约10%填空题约20%判断题约20%简答题约20%论述题约15%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50%,中等难度题约30%,难题约20%(3)试卷内容比例:绪论约5%土壤来源与物质组成约10%土壤的物理性质约10%土壤的化学性质约10%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其调节约10%土壤分类及分布约5%土壤管理约5%植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约10%施肥技术约10%无机肥料的施用约15%有机肥料的施用约10%二、考试内容(一)绪论1、考核知识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本学科的地位;面临的任务2、考核要求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理解土壤生产力、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和适地适树、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等概念。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土壤地理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客观题40%,主观60%4) 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土壤地理学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土壤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相互关系。
3、能运用土壤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分析典型土壤类型的形成过程及其分布特征。
考试内容:一绪论1 土壤及其重要性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学;土壤在农业生产和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土壤科学的发展方向3 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转变4 土壤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二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一)土壤矿物质1 土壤矿物质的类型及性质2 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3 土壤质地(二)土壤有机质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2 土壤生物及其在有机质的转化和土壤形成中的作用3 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4 土壤腐殖质的性质5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污染修复中的作用、三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一)土壤空气及其运动(二)土壤热量状况(三)土壤水分及其特性1 土壤水分的重要性2 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有效性3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和测定方法4 土壤水分状况(四)土壤分散系及其特征1 土壤胶体2 土壤离子交换3 土壤溶液的酸碱性4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四土壤形成因素学说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2 詹尼(H.Jenny)成土函数关系式3 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4 土壤发育与母质5 地形对成土过程的影响6 时间因素对成土过程的影响7 生物对成土过程的影响高等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8 人类活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9 成土因素的相互作用五土壤形成过程(一)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实质和基本规律(二)土壤基本形成过程(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六土壤分类1 土壤分类概述2 中国土壤分类3 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七主要土纲特征1 森林土纲系列2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3 水成型土纲系列4 过渡土纲系列5 岩成型土纲系列6 人为土纲八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一)土壤分布规律1 土壤的广域性分布规律2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二)土被结构(三)土壤区划三、主要参考书《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地理学》(第2版) 朱鹤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学》(第三版) 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土壤学报》(考前一年的重要文献阅读)主办:中国土壤学会┆。
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5 考试科目名称: 土壤学考试内容范围:一、绪论1. 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2. 从“土壤是植物生产的基础、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等方面认识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3.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森林土壤,土壤肥力;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理解并能举例说明)。
二、地学基础1.矿物、岩石矿物的概念;岩浆岩的概念;沉积岩的概念;变质岩的概念;2. 风化作用和土壤母质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的阶段。
母质的概念;母质的地球化学类型(碎屑型,钙积型,饱和硅铝型,酸性硅铝型,富铁铝型);母质的运积类型(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风积物,黄土及黄土状沉积物)。
三、土壤的形成和土壤剖面1. 土壤形成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通过举例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双向影响。
2. 基本成土过程腐殖质累积过程,淋溶过程,淀积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等。
3.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发生层、剖面构造等概念;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紧实度、新生体、侵入体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森林土壤模式土壤剖面的构造。
四、土壤的物质组成1.土壤矿物质土壤粘土矿物种类组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矿物对肥力有哪些作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及其大致含量范围;土壤有机质有哪些来源,土壤有机质的类型;生物有机质由哪几类物质组成,这些组分分解的难易性;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概念和意义,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因素,为什么北方针叶林土壤表层易积累过厚的凋落物层。
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的概念,腐殖化的基本过程,胡敏酸和富里酸两大类腐殖质共性和特性,腐殖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质(包括生物有机质和腐殖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3.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包括哪些类型;植物根系对土壤有哪些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概念和主要作用,土壤细菌的基本特征和营养类型,土壤细菌的重要生理类群及其主要作用,土壤真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土壤放线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与大气圈。
土壤空气水圈。
土壤溶液岩石圈。
土壤矿物生物圈。
土壤生物人类智慧圈。
土壤肥力(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①再生速度缓慢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③退化破坏严重2.土壤的概念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3.土壤退化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xx县土壤6.土壤学概念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②改良中低产田(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3)合理开垦新耕地8.土壤学研究方法(1)调查法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①乱占滥用耕地②土壤退化③土壤污染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2.岩石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一、土壤1、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以能否生产植物作为土壤的重要标志两个基本特征: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它通常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并被生物居住,对植物根系起着支撑作用,并提供水分、养分等物质。
根据是否受到耕作影响它可分为自然土壤、耕作土壤。
根据不同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可分为森林土壤、草原土壤等。
也有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分为林业土壤、农业土壤。
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营养条件:土壤水分和养分环境条件:土壤温度、空气、水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
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作物产量、质量,木材蓄积量、平均树高,生物量,经济价值。
3 土壤的特征•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六、土壤的空间位置•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二、矿物1 地壳:地球外表极薄的一个壳层。
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称为地壳。
2矿物的概念:是处于地壳中或地面以上的各种化学元素经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矿物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组成和比较均匀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性质。
矿物的分类:按形成矿物的成因(地质作用)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变质矿物。
按化学成分分为: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
按经济利用价值分为:有用矿物、造岩矿物。
矿物的特征:1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力学性质:解理、断口、硬度。
《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测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熟练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1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概念。
(二)简答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性质和基本理论。
(三)论述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圈的基本概念(二)土壤矿物质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三)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和调节(四)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3、土壤酶及活性物质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五)土壤质地和结构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六)土壤水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七)土壤空气和热量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八)土壤形成和发育1、成土因素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九)土壤胶体化学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十一)土壤养分循环1、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2、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3、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4、土壤中养分平衡(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2、土壤的适耕期(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5、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土壤学是林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土壤学和地理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院校土壤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课目。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的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或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第二章土壤的地学基础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常见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第三章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的风化及母质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和母质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发展: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什么是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和耕作土壤剖面的构型及形态特征第四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腐殖质的组分及特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生物的类型,重点掌握土壤细菌的生理类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
第五章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和划分,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土壤孔隙度、比重(土粒密度)、容重(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及关系第六章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和类型、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酸碱性的改良土壤的交换性: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类型、同晶置换、相关电荷的概念、胶体带电的原因;阳离子交换的概念、阳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影响离子交换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土壤的缓冲性的概念、为什么土壤具有缓冲性?第七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水势的概念,曲线及其意义,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的概念、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以及和大气交换的过程土壤的热量状况(一般了解)第八章土壤养分土壤养分的来源和消耗土壤中氮的形态、有效性、氮素循环土壤中磷的形态、有效性、磷素循环土壤中钾的形态、有效性、钾素循环微量元素的植物吸收形态及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性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过程施肥的基本原理肥料的概念和类型:常见的无机和有机肥料及施用合理施肥的原则第十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退化:概念和类型,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土壤质量:概念,评价指标,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污染:概念,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我国不同时期分类制的特点,年系统分类方案的特点,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土壤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剖面构型、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土壤调查:目的、任务和准备工作,调查方法和野外工作程序,内业工作和分析三、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土壤学水解作用(P26)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
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可划分为: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脱盐基阶段:K2Al2Si6O16+HOH=KHAl2Si6O16+KOHKHAl2Si6O16+HOH=H2Al2Si6O16+KOH脱硅阶段:H2Al2Si6O16+5HOH=H2Al2Si2O8.H2O+4H2SiO3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2Al(OH)3+2H2SiO3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故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结构、大块状结构。
氮有机物的分解: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P48)土壤腐殖质的形成(P49)土壤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转化的同时,其部分分解产物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聚合形成腐殖质,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归纳起来有3种学说:①木质素-蛋白质聚合学说;②生物化学合成学说;③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图式土壤腐殖质(P43)●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它是一种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分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敏素●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土壤腐殖质的作用(P45)●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对土壤结构体、保水保肥性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富里酸对促进土壤矿物风化和矿质养分的释放都有重要作用。
●胡敏酸和富里酸能多次与次生黏土矿物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构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对土壤肥力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复习大纲绪论第一节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从“土壤是植物生产的基础、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等方面简述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森林土壤,土壤肥力;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理解并能举例说明)。
第三节土壤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林业用地;苗圃与高产人工林;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第一章矿物、岩石第一节矿物矿物的概念;矿物的鉴别特征(物理性质);常见的造岩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方解石,铁矿类,粘土矿物)(能举出名称即可)。
第二节岩石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常见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正长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能举出名称即可);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常见沉积岩(能举出名称即可);变质岩的概念;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片麻岩、片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等常见变质岩(能举出名称即可)。
第二章风化作用和土壤母质第一节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的阶段。
第二节土壤母质母质的概念;母质的地球化学类型(碎屑型,钙积型,饱和硅铝型,酸性硅铝型,富铁铝型);母质的运积类型(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风积物,黄土及黄土状沉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和土壤剖面第一节土壤形成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通过举例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双向影响。
第二节基本成土过程腐殖质累积过程,淋溶过程,淀积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灰化过程等。
第三节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发生层、剖面构造等概念;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紧实度、新生体、侵入体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森林土壤模式土壤剖面的构造。
目录I 考查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考查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土壤与水资源学基础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不是具有攻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所必需的大体素质、一般能力和培育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材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农业水土工程专业人材。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农业水土资源的基础理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方式和办法。
具体来讲。
要求考生:1.掌握土壤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形成,和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土壤水分基础知识;2.掌握农业水资源学的大体理论,包括水资源的概念、水土资源的评价,农业用水的大体原理和浇灌系统工程;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掌握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理、方式和保护办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附件3: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农业硕士是我校专业学位重要的学位类别,涵盖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2大领域和多个研究方向。
旨在为作物栽培、遗传育种、草业科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相关行政部门、行业与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意识、组织协调和科技传播能力及发展潜力,能够独立从事高层次、综合性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和农业农村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工作的精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
II■考查目标1.掌握土壤学基础知识;2.运用土壤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针对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利用和治理。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为《农业综合知识一》之土壤学部分。
《农业综合知识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土壤学部分50分。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土壤组成和基本性质60%土壤养分、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污染与修复40%四、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24分(3小题,每小题8分)论述题26分(2小题,每小题13分)IV.考查内容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一、基本概念(识记)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C/N比、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与腐殖化作用二、基本知识(1)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层构造特点和性质(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三、知识扩展和综合运用(1)为什么提倡秸秆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时为什么要配施速效氮肥?(2)如何调节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3)氧化物粘土矿物的存在形态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一、基本概念(识记)土壤机械组成(颗粒组成)、土壤质地、粒级、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孔性、容重、比重、孔度、土水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SPAC、土面蒸发、土壤通气性、土壤热容量(容积热容量、重量热容量)、土壤导热性二、基本知识(1)土粒的分级及不同粒级土粒的基本性质(2)土壤质地的基本类型及肥力特征(3)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4)良好团粒结构具备的三个条件(5)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6)土壤耕性的评价标准(7)土壤通气性的机制(8)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类型(9)土壤水分的数量表示方法及应用(10)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及降低土面蒸发的措施(11)调节土壤水分的措施和技术三、知识扩展和综合应用(1)为什么称砂土为“热性土。
河南科技大学2024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加试科目考试大纲明栏里加备注。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森林土壤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J879 考试科目名称:森林土壤学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森林土壤学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要求掌握森林土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土壤学基础实验方法以及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河南科技大学林业专业硕士考生。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题型结构:试卷满分为100分,主要由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组成。
各年度根据实际情况略有变化。
三、考试内容森林土壤学的基础知识(一)森林土壤的重要性1. 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二)土壤及土壤肥力1. 土壤、土壤学的概念及土壤物质的组成2. 自然土壤剖面与耕作土壤剖面3. 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土壤肥力类别4.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及土壤酶的功能(三)地质学基础及岩石风化1.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转化2. 矿物、岩浆岩及沉积岩的概念和分类3.风化过程的概念及风化作用的类型土壤有机质(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二)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三)土壤有机质的调节措施肥料与林木施肥(一)常见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种类、性状和使用方法(二)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及其在林木上的应用(三)林木施肥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等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一)土壤退化及土壤侵蚀的概念(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三)土壤退化的后果,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土壤侵蚀、土壤沙漠化及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土壤污染与防治(一)土壤的污染及污染物的来源(二)土壤污染的危害四、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孙向阳主编.土壤学(第 1 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黄昌勇主著.土壤学(第3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山东农业大学林业硕士初试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土壤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土壤学相关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从事土壤资源调查和土壤肥力改良的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主要成土岩石和矿物的鉴别;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土壤各种性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养分与施肥原理;土壤分类与分布。
同时要求考生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和进行有关林业生产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具体如下:绪论
1.土壤、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2.土壤在农林业业生产中的作用
3.土壤学的任务
第一章组成土壤的固相物质
第一节土壤的无机矿物质颗粒
1.土壤无机矿物质颗粒的来源
2.土壤无机矿物颗粒的组成
3.土壤矿物质的颗粒组成
4.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改良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
1.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存在状态
2.有机质的转化及影响因素
3.有机质主要组分及性质
4.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5.耕地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过程
第一节土壤孔性与结构性
1.土壤孔性、结构性
2.土壤孔性和结构性的调节
第二节土壤通气性
1.土壤空气的组成
2.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
3.土壤通气性及调节
第三节土壤热性质
1.土壤热量来源
2.土壤热性质
3.土壤热性质的调节
第四节土壤水分的保持与运动
1.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2.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分类
3.土壤水分的能量中状态
4.土壤水分运动及分布
第五节土壤耕性
1.土壤耕性及影响因素
2.土壤耕性的调节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与过程
第一节土壤的离子吸附与交换
1.土壤胶体的性质
2.土壤阳离子交换吸附
3.土壤阴离子交换吸附
第二节土壤的酸碱性
1.土壤酸碱性的成因
2.土壤酸碱表示方法
3.土壤酸碱的意义及调节
第三节土壤的保肥供肥性
1.土壤保肥性
2.土壤供肥性
3.保肥供肥性的调节
第四章土壤生物
1、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土地利用方式及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3、掌握土壤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4、掌握菌根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5、了解土壤酶及活性物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第五章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第一节土壤形成发育过程
1.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2.土壤剖面的发育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4.土壤基本
成土过程.
第二节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
1.土壤分类的概念
2.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第三节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1.水平地带性
2.垂直地带性
3.土壤分布的区域规律
本章重点:1.土壤形成条件及过程 2.土壤剖面的观察 3.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第六章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第一节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
1.山东省自然地理地貌概况
2.棕壤
3.褐土
4.潮土
5.砂姜黑土
6.盐碱土
第二节中国主要森林土壤
第七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可利用形态;肥料三要素。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养分吸收的部位、特点、途径和方式;影响叶部营养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
影响对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第四节养分平衡及其相互关系
养分平衡的概念及其调控;离子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植物的营养特性
养分在体内的运转及再利用,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植物营养的特殊性和连续性。
第六节合理施肥的原则
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限制因子律、报酬递减律及米采利希学说等施肥原理,
合理施肥的原则。
第八章森林土壤调查
1森林土壤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2调查的内容;
3土壤样本的采集以及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三、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判断或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以上题型各占
20%左右,题目难、中等、基础题各占为20%、30%和50%左右。
四、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180分钟。
五、主要参考书
《土壤肥料学》,关连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土壤学》,北京林业大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