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796.76 KB
- 文档页数:4
水吼镇:加强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高校学生党员毕业时,由于没有及时就业或就业于还没有建立起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从而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户口所在地党组织,这是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存在问题1、教育管理严重缺位。
一些村党组织对加强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
有的人认为这部分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小部分,抓不抓无足轻重;有些村党组织存在着畏难情绪,认为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就业地分布广、流动性强、情况复杂,管理不好。
由于对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认识不足,导致了对返乡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思路、对策与办法,因此出现了一些返乡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无人问、无人管的局面。
2、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就业面广等原因,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党员分散广。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毕业生党员因环境、工作条件和个人发展等因素而在不同单位之间频繁变动,使得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流动快。
返乡党员分散广、流动快的特点,使党员教育管理在时间上、人员组织上都难以落实。
3、教育管理模式陈旧。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还习惯于集中上课、统一培训、一起过组织生活的静态性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群体。
特别是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预备考察期,户口所在村党组织对他们的表现难以掌握、考察和进一步培养工作难以落实、转正难以履行正常的组织程序。
由于党组织对在外就业返乡党员的情况知之甚少,党组织对其帮助和指导也很难到位,同时个别组织观念淡薄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不按规定提出转正申请,脱离于党组织之外,处理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二、原因分析1、党员自身党性观念淡薄。
由于高校毕业生返乡党员年纪轻、党龄短,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时间较短,党性意识比较薄弱。
相当一部分返乡党员就业前、就业后只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而淡薄了组织织观念,逐渐放松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缺乏参与党组织生的主动性,更有甚者完全忘记了党员身份。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途径实效性分析与思考随着时代发展,“90后”大学生成为学生党支部的主体。
各高校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针对教育途径的实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学生党员教育途径实效性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不断壮大发展的重要源泉,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持续发展与兴旺发达。
各高校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这些教育途径能否真正满足学生党员的成长需求,让党的理论和政策入耳、入脑、入心,还有待于检验。
本文针对教育途径的实效性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北京某高校学生党员为对象,跨越工、理、文、管多个学科,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式,抽取了全校70个本科生和研究生党支部,250名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
抽取的党支部涵盖了学校所有类型:从结构上分为年级党支部(所有学生党员来自同一学院同一年级)、跨年级党支部(所有学生党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班级党支部(所有学生党员来自同一班级);学生分布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所有年级。
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率为91.6%,其中本科生109份,占47.6%,研究生124份,占52.4%,与该校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实际分布情况大致相同。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生党员以及党支部对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态度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十分重视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有41.53%的党员所在党支部“经常开展活动”,54.84%“有时开展活动”,仅有3.63%“不经常开展教育活动”。
43.55%的受调查党员认为,在新时期开展党员教育“很有必要”,49.6%认为“有必要”。
当被问及“您是否愿意参加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时,34.5%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50.22%“愿意”参加,12.23%表示意愿“一般”,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的仅有3.06%。
这充分说明,学生党员对于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是清楚的,但是党员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存在改善的空间,基层党支部应该增大宣传力度,引发党员的共鸣,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
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摘要】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难点。
本文论述了高校流动党员的现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成立流动党支部,实现有效管理;严格学生党员发展程序,把好“入口关”;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把好“出口关”;严肃党纪,健全党员退出机制;科学认定毕业生流动党员,严格控制流动党员数量;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施行人事档案和党员档案“两档合一”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党员电子档案动态管理。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就业渠道日趋多元,部分毕业生党员因种种原因,组织关系仍保留在高校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及时转入接收单位,成为流动党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数量日趋扩大、情况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增大,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现状分析1、毕业生流动党员比例大,数量不断增加受高校扩招和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发展学生党员106.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8%;[1]2009年全国发展学生党员118.5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9.9%;[2]2010年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0.2%。
[3]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就业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党员加入到流动党员大军中来,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数量日趋上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2、毕业生流动党员流动范围大、频率快,不便于教育和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就业政策的调整、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日趋多元,由原来的大中型城市迅速向各级城市甚至乡镇、农村、边远地区转移;大学毕业生就业领域不断扩展,由原来的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向非公有制企业和自由职业转移。
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从高校毕业班党建组织、党员自身两方面分析高校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讨论加强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途径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班党员的人数在大四阶段也基本达到饱和,尽管发展学生党员经历了推优、培养、教育、考察、审批等一套完整的发展教育体系,大部分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也发挥了党员示范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冲突和大四学生的特点,目前大学生毕业党员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态势。
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对于帮助大学生党员以良好的心态实现从优秀学生到社会精英的过渡,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目前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对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不够重视高校不断加强学生党建的力度,加强毕业班的教育与管理,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但对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党建队伍力量薄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没有配备专职干部,其工作基本都由辅导员承担。
而作为人数少、事情多处于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党建工作的细致性难以得到保证,大都精力放在大二、大三年级的党员发展上,对学生党员,特别是大四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和培养常常是有心无力,毕业班党员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1.2 基层党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有其自身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当前的基层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多为召开支部会议或者组织红色景点参观,内容多半是党员发展、转正问题或传达党的文件精神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党内民主生活会也没有或者不能正常召开,党组织成员缺乏思想上的交流、作风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同时支部学习内容经常脱离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学习实际,淡化现实素材与现实社会问题的运用,从而造成学生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效果差,党员参加支部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倦怠感。
1.3党员自身意识淡薄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纯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够清晰,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个人目的,他们将党员身份视为一种资本,视为提升自身求职就业竞争力、研究生面试成功率的筹码。
关于做好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同样面临学业、就业、升学等压力,毕业班学生党员也常因实习、就业、升学等多种原因常流于党组织之外,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高校应针对毕业生党员特点与需求,构建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毕业班学生党员;党员教育;教育管理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毕业班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结合、高校培养的人才走向社会为国家服务的关键转折点,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做好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实习、考研、就业等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是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是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做好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毕业班学生党员数较其他年级多,做好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提升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毕业班学生党员占比较大,做好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能够提升毕业班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党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带动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能够提升就业质量,充分发挥毕业班学生党员模范先锋作用,能够提升就业质量,对做好毕业就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三是能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毕业班学生党员在支部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做好毕业班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党支部活动与实际需求有差距,毕业班学生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减退。
一方面毕业班学生党员同样面临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首先是学业压力,大学的最后需要,毕业生要完成毕业生论文的撰写,部分学生还有升学的压力;其次是工作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班学生党员同样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还要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因此,导致部分毕业班学生党员无暇顾及支部活动。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有效开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帮助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是新形势下党的各级组织的重要职责。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面对当代大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高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培养人这一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分析高校学生党员群体,多数党员入党后能够尽快地树立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
表现出政治上相对成熟,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思想活跃,求知欲、进取心强,品学兼优,有较强的工作活动能力等特点。
但是也有个别党员入党后党性观念不强,平时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做出与党员身份极不相称或有悖于党纪、校纪的事情。
虽然仅是个别表现,但其影响很值得注意。
应该看到,高校学生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中具有高文化层次的青年群体,文化和年龄上的优势决定他们要在党的事业中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担当重任的国家栋梁。
二、强化党员意识教育是加强教育管理的关键为什么一些党员在非常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尽管没有组织监督,仍然保持着党员的本色?为什么有的党员在党组织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仍然我行我素,干了一些与党员身份不相符的事情?究其原因,前者,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后者,则是党员的意识淡薄了,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因此,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就必须强化党员的意识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党员都要牢记自己是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作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应感到光荣,应最有觉悟,应时刻想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其次,要让学生党员都要牢记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它的建设需要许多代人的艰苦奋斗,共产主义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它需要努力、吃苦、创造,而且是在斗争进程中实现起来的。
浅析高校大学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摘要】文章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題,在此基础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从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党员;现状;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高等学校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中的先进分子,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在毕业生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帮助广大毕业生解决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就业等关乎自身实际的现实问题,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同时,毕业生党员也是高等学校学生党员群体的一部分,做好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全面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高等学校党组织,特别是学院级基层党组织,应根据毕业生党员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一)对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不够重视高校不断加强学生党建的力度,加强毕业班的教育与管理。
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但对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是党建队伍力量薄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没有配备专职干部,其工作基本都由辅导员承担。
另一方面而作为人数少、事情多处于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党建工作的细致性难以得到保证,大都精力放在大二.大三年级的党员发展上。
对学生党员,特别是大四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肓和培养常常是有心无力,毕业班党员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二)党支部党员相对比较分散,难以集中―般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毕业学年进行,同一党支部的党员,可能会被安排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毕业实习,实习的时间长短不一,所以不象低年级党员那样比较集中,毕业生党员相对比较分散,难以集中。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提出: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高素质大学生党员队伍,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需要。
1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大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排头兵。
经济的全球化,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全球交互性,以及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一些社会问题,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汇与融合、碰撞与冲突,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冲击。
2016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和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在此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新形势下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真正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夯实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可以大大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2现阶段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2.1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疏管理的问题。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作者:詹婷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08期自2009年起,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成长于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在思想上和认识上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提高党员教育实效性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现状与严峻的新形势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常常是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统一标准”。
近年来,高校党员培养模式随着高校学生特点变化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现阶段的党员教育基本上是一锅端,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党员教育模式一致,不利于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提升。
二是在学生党员教育模式中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忽视党员主体作用。
现阶段的党员教育多依靠党课的理论学习,也增加了体验式、开放式的实践环节,但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同时“任务式”的实践方式使许多党员迷失在完成工作中,实践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发挥教育对象在党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是党员教育方法过于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对象的接受度不高。
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由于流程细致而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人力不足的影响下,往往存在着对发展程序重视而对党员教育效果“放水”的问题。
党员发展关系着青年学生从组织上入党,而党员教育效果关系着青年学生是否真正从思想上入党,两者相辅相成,有着紧密关系。
这些问题极不利于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如何突破局限,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提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探索1、扩大教育对象范围,加强阶段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党员的发展经历了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五个阶段,党员教育不该从成为预备党员或者正式党员开始,而应该涵盖所有阶段。
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学毕业生中党员的人数逐渐增加。
而随着学业的结束,这些人也将离开学校。
有一部分党员在毕业以后,没有找到接收的单位。
并且这部分党员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工作。
而现在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且还有不少学生有别的选择,因此毕业党员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特殊。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对高校毕业生中的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的情况(一)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就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逐年增长,并且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不工作,这一因素使得流动党员的数量更大。
此外,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外资企业等进入到中国大陆。
而在这部分企业中是没有党组织的存在的。
外资企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进入到外资企业以后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党组织关系没有办法落实过去。
因此不少学校的流动党员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二)流动党员对自身的认识不到位党员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当前有一部分党员对自身的认识不到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反而犯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这与其党员身份严重不符。
大学生们入党的时间比较短,在思想认识上还不能够和党龄比较长的老党员进行比较。
而且大学校园相对来说比较纯净,其内部竞争比较少。
在这样环境中,大学生党员容易出现懈怠,思想上也可能出现松懈的问题,这会严重地侵蚀他们的党性。
所以毕业以后,不少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找到党组织的情况下,思想认识必然会出现问题。
他们为了生活奔波,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和参加组织的活动。
所以慢慢的,这部分流动党员也逐渐被学校忽视了。
(三)高校自身实现教育功能的难度比较大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高校想要实现自己的教育功能以有效地管理流动党员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在毕业生毕业以后,他们不得不为生活奔波,其流动是不受学校的限制的,学校也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工作。
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与管理(作者先声明: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和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才,毕业生党员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实中的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等,需要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为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对于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来说,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
(一)加强教材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和课程体系是毕业生党员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关系到毕业生党员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系统和实用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相关法律法规、党史知识、领导力培养等方面。
教材和课程体系除了要注意符合时代背景,还要注重与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真正落实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二)加强党员教育和引导体系的建设毕业生党员是党组织的积极分子和青年骨干,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教育和引导体系,引导和帮助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教育和引导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加强组织和团队建设,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加强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等。
(三)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党员教育也不例外。
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教育和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和有效。
二、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基础,管理则是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
因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强化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管理,达到规范、高效、有序的目的。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毕业生党员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紧密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河南教育高教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徐莹摘要:毕业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推进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一定程度弱化的现象,高校应从配强党建工作队伍、创新支部管理模式、增强支部活动吸引力、建立完善党员考评机制、落实党员继续教育、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收稿日期:2019-02-27作者简介:徐莹(1981—),女,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近年,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党员面临实习、就业、升学等多种人生抉择,这给毕业生党员的常态化学习、持续性组织教育、创先争优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党员质量,引导毕业生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2016年2月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提出,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
就高校党建工作而言,解决目前高校在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学生党员意识不强问题,以更好地引导毕业生党员主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争做合格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并推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促进高校创建“一流”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迈开了“双一流”建设步伐,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党委已明确提出要创建“一流”党建工作。
在校大学生党员包括毕业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高校学生党员中,毕业班学生党员占很大比重,一些学校本科毕业班党员占了本科生党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生党员的就业实习等去向呈现出地域分布较广、岗位变动性较强、所在行业差异较大、组织管理较松等特点,导致毕业班党支部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难度较大。
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影响,真正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实落细,对促进高校创建“一流”党建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培养和造就一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校肩负的光荣使命。
但由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等原因,部分高校出现了弱化毕业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现象。
只有将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专业学习、就业择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毕业生党员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学生党员特别是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政治觉悟较高、理论水平较好的优秀代表。
他们在校期间由于在专业学习、学生工作、社会活动等方面综合表现优异,从众多朋辈中脱颖而出,被吸收进党组织,承担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责任。
他们毕业后作为同辈中的佼佼者进入职场,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立足高校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毕业生党员教育方式,提升党员培养质量,主动为他们科学规划人生道路,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是帮助他们顺利成才的必然要求。
二尧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集中学习教育时间不足,日常党建工作开展困难。
由于毕业生党员处于临近毕业这一时间节点的特殊性,他们的在校专业教育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与其他年级截然不容,主要表现为上课时间少,分散实习实践多。
受经济大环境和就业市场的综合影响,毕业生党员自身在准备升学或求职的过程中也倍感压力和焦虑,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党员都会将重心放在求职准备、考研复习等方面。
这些因素必然削减毕业生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日常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一些党员宗旨意识弱化,组织观念不强。
由于党员入口关没有扎牢,部分毕业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时就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情况,进入毕业班忙于实习和求职后,容易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少数甚至出现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动摇的问题。
一些毕业生党员则习惯以求职应聘、复习考研为借口,时常缺席党内组织生活,也没有时时处处践行党员宗旨的意识。
三是部分毕业生党员责任感不强,模范引领作用弱化。
毕业生党员在学校外奔波的时间多、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他们和其他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接触变少,也使得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无法在重要时间和重要活动中得到彰显。
有些毕业生党员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表现出思想消极、不求上进的状态,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毕业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不当,党员继续教育难以开展。
按照党内法规要求,毕业生党员在毕业时应办理组织转移,从就读高校转出组织关系后,毕业生党员2019第5期党团建设河南教育高教应前往接收单位党组织办理转入手续。
但由于当前毕业生就业途径的多样化和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导致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时常出现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一些毕业生提供的组织关系接收单位不准确,导致转接工作出现反复;一些党员对转接党组织关系不重视,一再拖延错过转接时间,成为“口袋党员”。
此外,一些进入私企或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挂靠在某个党组织后,不主动参加组织生活,使党员继续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二)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大体可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教育管理体系不严。
面对毕业生党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较高的现实情况,高校在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上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没有落实毕业生党员监督管理和跟踪教育的有效措施。
二是党组织管理缺乏针对性。
在毕业班党组织设置形式上缺乏灵活性,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上缺乏创新,与毕业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存在矛盾。
三是毕业生党员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和要求。
临近毕业时的各种繁杂事务,加上择业就业等压力,导致毕业生党员忽视了理论学习和自我提升,出现不重视组织生活、党员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
三尧高校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途径(一)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选优配强党建工作队伍高校应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建立专兼职党委组织员制度,按照学生人数配足专兼职组织员,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关工委、老教授协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优势,从热爱学生工作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党员、老教授中选拔一批二级单位党委组织员,落实有关工作待遇,既为老党员提供“老有所做,发挥余热”的机会,又可以适当减轻现有工作人员的负担,缓解工作人手不足的情况。
在毕业班党支部书记人员选拔中,既要保证人选政治可靠工作能力强,还要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支部工作。
实践证明,从已经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学生中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合理设置毕业班党支部,创新支部管理模式,实现支部工作全覆盖一是灵活设置党支部。
针对毕业生党员群体的实际情况,除传统的按班级、年级设立支部外,还应根据需要成立若干“临时党支部”,承担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任务。
比如,按照实习地域划分成立“实习生临时党支部”,将备战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集中成立“考研临时党支部”,在学生集中住宿区域成立“学生宿舍党支部”等。
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实现支部工作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二是善用信息化手段。
考虑到毕业生党员在校时间不统一,传统面对面的支部大会难以有效召开的实际情况,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成立易班、微信、微博等党支部网络工作平台,以此加强党员间的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增强党员归属感和党组织凝聚力。
(三)创新支部活动形式,更新学习内容,增强支部活动吸引力毕业生党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解决这个难题,要从提升支部活动吸引力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把握毕业生党员的实际需求及由此产生的有关心理状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学习内容。
在毕业班党支部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符合毕业生群体需求的集体活动。
比如,分门别类成立不同类型党小组,根据毕业生党员的不同就业状态开展不同主题的支部活动,相应开展求职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考研复习经验交流分享等特色活动,提升党员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建立完善党员考评机制,充分运用考评结果,促进毕业生党员自觉增强党员意识在党员民主评议阶段,扩大会议参与面,让党员向全体学生述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班、团等学生组织评议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教师评议,对毕业生党员进行全方位考评。
综合运用考评结果,坚持把考评结果与评奖评优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毕业班奖学金评选、荣誉称号评比和优秀毕业生遴选的重要依据;把考评结果与问题整改和学习提升相结合,及时将考评结果在组织内部公布并告知党员本人,让党员学生明晰自身不足,在群众监督下确定整改和提升措施;把考评结果与考评机制完善相结合,在每一年毕业班党支部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考评工作经验并反思不足,不断优化完善考评办法。
(五)加强离校前教育,跟踪离校后反馈,落实毕业生党员继续教育以加强毕业生党员组织观念为重点开展离校前集中教育活动。
比如,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与未来对话———时空胶囊”主体教育活动,号召毕业生党员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相约若干年后开启胶囊兑现自己曾经的诺言,以此激励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不忘初心”,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毕业前组织开展“党员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党员最少“读一本书、讲一次读书心得”,以此强化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
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组织集体学习相关知识,严明纪律要求,同时为他们提供周到的组织关系转接咨询和服务,待学生离校后主动联系接收单位党组织做好情况跟踪及管理,保证组织关系转接的质量,杜绝“口袋党员”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