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式教学设计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叙述(条目)式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设计者一、教材分析简要描述课题来源\概述单元学习内容\概述这篇课文的地位、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要求:能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角度理解教材,选取教学内容,并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中要渗透教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探讨,做到教材分析的个性化。
二、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等,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三、设计理念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四、教学(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要求:教学目标呈现要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实际,教学目标设定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本课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六、课时安排七、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八、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安排)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时间分配、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要求:教学过程可以分成预习检查、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语言品味、结构分析、问题创设、问题探讨、创新发现、合作学习、知识拓展、作业布置等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部分或全部选择这些环节组织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安排好相应的教学内容后,要附加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从教学内容的落实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指导等方面简述设计意图,努力把对课堂的组织和认识上升到科学和理性层面。
九、布置作业(练习设计)十、板书设计十一、课后反思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课堂教学设计表附例《老王》教学设计(居中,加粗)浙江海洋学院张冬蕾(宋体,四号,居中,加粗)【设计理念】(黑体,顶格,加粗,加“【】”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上说:“教师越来越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顾问……”现代教育学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发挥导向的作用。
叙述式的教案设计模板第一章:叙述式教案概述1.1 叙述式教案的定义1.2 叙述式教案的特点1.3 叙述式教案的应用范围1.4 叙述式教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第二章:叙述式教案的设计原则2.1 明确教学目标2.2 注重学生主体性2.3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2.4 结合实际教学情境2.5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第三章:叙述式教案的基本结构3.1 教案的开头部分3.2 教学内容的呈现部分3.3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部分3.4 教学评价与反思部分第四章:叙述式教案的语言与表达4.1 教案的语言要求4.2 教案的表达方式4.3 教学指令的编写4.4 教学案例的描述第五章:叙述式教案的应用实例5.1 实例一:小学语文《秋天的雨》5.2 实例二:初中数学《勾股定理》5.3 实例三:高中物理《重力》5.4 实例四:幼儿园手工制作《折纸船》5.5 实例五:英语口语角活动设计第六章:叙述式教案中的教学策略6.1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6.2 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的关系6.3 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6.4 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优化第七章:叙述式教案中的教学评价7.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7.2 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7.3 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与反馈7.4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动态化第八章:叙述式教案中的学生参与8.1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8.2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8.3 学生参与的具体实践8.4 学生参与的评估与反馈第九章:叙述式教案中的差异化教学9.1 差异化教学的理念与原则9.2 识别学生的个体差异9.3 设计差异化教学活动9.4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第十章:叙述式教案的持续改进10.1 教案实施后的反思与评估10.2 教案的修订与更新10.3 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分享10.4 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价方法都与目标相一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3)讲解重点知识,突破难点。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 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方面。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性作业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
2. 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
3. 教学案例: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教学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教学工具:如教具、实验器材等,用于辅助教学。
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方案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概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铺垫,本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以及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
本课共1课时,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生有必要对环境问题有所了解,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养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的习惯,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够复述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能够分析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3)能够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学会分析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对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归纳;(3)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分组合作探究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热爱并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2)能够对环境问题引起足够的关注,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高一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浓厚,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述还不太清晰;2、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但仍然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还未完全建立,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XX知识,提高XX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XX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XX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XX的兴趣,树立正确的XX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XX知识、XX技能。
2. 教学难点:XX知识、XX技能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XX课件、XX教具、XX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XX学具、XX预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按照教学重难点,分步骤讲解。
2. 结合实例,讲解XX知识、XX技能。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课堂练习1. 设计XX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助。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技能。
2.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课后作业1. 布置XX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是否掌握了XX知识、XX技能?3.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进?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如何解决?六、板书设计1. 标题:XX课2. 教学内容:XX知识、XX技能3. 重点、难点提示4. 课后作业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XX知识、XX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
3. 学生对XX的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阳台上的小鸟一、概述1 本课是小学教材西师版语文第一册第六课2 本课共需两课时。
3 本文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关心弱小的愿望。
4 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怎样爱护小动物,关心弱小。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阳、台、丝、停、身、湿、羽、悄、干、啊、连、拉、指、拍、朝”15个生字;会写“干、衣、身、阳、妈、台、要、过”8个字,学习“双耳、女字旁、走之儿”3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圈出生字词,图文结合.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旦夕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 、对于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3、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旦夕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4、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学生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促进学生的投入程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着力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培养想象能力、朗读能力。
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等各种策略,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观察、动口、动脑,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新知,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本堂课是在多媒体电教室实施的。
2、本课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
3、专门为本课制作了大量学具,如: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幻灯片以及在网络上下载的各种小鸟。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小鸟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动物?(小鸟)今天,小鸟很开心,它飞呀飞,来到了你的桌上,你会怎么做呢?”(让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关心小鸟的孩子。
)2、小鸟飞呀飞,飞到了一个小朋友家的阳台上。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叙述的基本要素,学会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 《小红帽》故事内容2. 叙述的基本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小红帽》动画片段,引导幼儿观看并思考: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发生了什么事情?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画内容。
(二)新授1. 讲解叙述的基本要素,结合《小红帽》故事进行举例说明。
2.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析《小红帽》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
(三)巩固练习1. 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红帽》故事。
2. 教师挑选部分幼儿进行讲述,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故事,并用叙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叙述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的叙述能力,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连贯。
3. 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了解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叙述技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1)。
- 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2)。
- 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点3)。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叙述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 学生能够通过叙述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 学生能够提高对(相关技能)的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科或主题)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重点知识点1)- (重点知识点2)2. 教学难点:- (难点知识点1)- (难点知识点2)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导入:- 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故事导入:- 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知识点:- 详细讲解(知识点1)、(知识点2)等。
2. 案例分析:- 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互动讨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叙述练习:- 进行叙述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 布置与主题相关的叙述练习。
2.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 完成与主题相关的叙述作业。
2. 实践作业:- 进行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 叙述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叙述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运用。
3. 改进措施:- 提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 (教材名称)2. 辅助材料:- (图片、视频、案例等)3. 网络资源:- (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七、教学时间- 总课时:2课时- 每课时具体安排:- 第1课时: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 第2课时:课后作业、教学评价、教学反思通过以上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叙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篇一: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一、概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
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
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叙述式的教案设计模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背景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
阐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以及本课程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1.2 教学目标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
描述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1.3 教学资源列出本章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实践活动材料等。
1.4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一:X介绍主题一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一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2 主题二:X介绍主题二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二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3 主题三:X介绍主题三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三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4 主题四:X介绍主题四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四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5 主题五:X介绍主题五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五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主题一: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一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2 主题二: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二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3 主题三: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三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4 主题四: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四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5 主题五: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五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第四章:学习评估4.1 评估目的和方法说明学习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确定评估方法,如笔试、口头报告、作品展示等。
4.2 评估标准和指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评估标准和指标,明确评估的依据和权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积累并运用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广袤,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 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草原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草原的景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为什么?3. 引出课题:《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错误。
3. 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总结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2.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3.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 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草原上的一幕幕情景。
2. 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首赞美草原的小诗。
3. 各组展示作品,全班评出最佳作品。
(五)总结全文,巩固提升1.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强调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广袤。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叙述式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叙述式教案【课题】【教学对象】【使用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叙述式教案模板第二篇: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少年闰土(第2课时)设计者(向承会、重庆市万州区罗天中心小学)一、概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分三课时教学。
· 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及具体特点的外貌描写,写到了他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这一切又不脱离闰土的生活实践,对四件事的描述。
· 让学生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少年。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人物外貌特征2、剖析文章中心,达到深入理解句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从而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一、小黑板出示词语,并让生理解词语意思二、利用课件演示含义生科的语句,让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潮汛、伶俐2、同桌互评二、再认识闰土、探究深读1、默读课文师:讲述了几件事情?(雪地捕鸟、夏日拾贝壳、看瓜刺猬、潮汛看鱼)师: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
(眉飞色舞)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生自由读文师: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闰土是怎样的少年?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1、生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作者描述的与你们干菜描述的有何不同?2、2、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四、解疑释惑、深化认识1、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2、出示重点语句,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案设计模板:叙述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草原》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利用PPT展示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原的印象。
2.提问:你们觉得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有哪些动植物?第二环节: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草原》,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三环节: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的句子。
2.学生举例说明叙述式表达方式的特点。
第四环节: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我的家乡”。
第五环节:课堂分享1.学生将所写的短文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分析其中的叙述式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草原实地考察,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2.开展关于草原的绘画、摄影比赛,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的熟练程度。
3.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
在阅读《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注意文中的叙述方式,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话是如何通过叙述展示草原的辽阔和美丽呢?”二、教学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教案模板叙述式教学目标:1. 理解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
2. 能够运用适当的句型和词汇来撰写叙述式文本。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
2. 叙述式文本中适当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撰写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叙述式文本。
2. 如何运用丰富的句型和词汇来增强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叙述式文本素材。
学生配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篇叙述式文本,并提问他们对叙述式文本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2. 教师介绍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如清晰的时间和地点序列,有明确的目的和结果等。
Step 2:讲解1. 教师讲解叙述式文本中常用的句型和词汇,如过去式动词、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等,同时给出相关的例子。
2.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使用适当的句型和词汇来使叙述更加准确和流畅,如使用连接词、过渡词、描述性词汇等。
Step 3:实践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撰写一段简短的叙述式文本。
2. 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文本,进行互评和修改。
Step 4:展示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叙述式文本,向全班展示。
2. 学生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5: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学到的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以及常用的句型和词汇。
2.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Step 6:拓展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练习撰写不同类型的叙述式文本,如旅行经历、学习心得、科学实验结果等。
教学资源:叙述式文本素材、纸和笔。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一场关于“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的写作旅程。
这样的设计,既要体现出教学的深度,又要兼顾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一、教学目标我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叙述中学会思考、表达和创造。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叙述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叙述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叙述的兴趣,让他们在叙述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我要梳理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要丰富多样,既要有理论讲解,又要有实践操作。
1.叙述理论:介绍叙述的基本概念、结构、技巧等。
2.叙述实例:分析经典叙述作品,让学生感受叙述的魅力。
3.叙述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叙述创作,锻炼他们的叙述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我要选择适合叙述式教学的方法,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1.讲授法:讲解叙述理论,让学生对叙述有全面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叙述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叙述技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叙述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叙述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
我要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叙述故事,引发学生对叙述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叙述的基本结构、技巧等,让学生对叙述有全面的认识。
3.分析:分析经典叙述作品,让学生感受叙述的魅力。
4.实践:分组进行叙述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叙述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叙述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成果评价:评估学生的叙述作品,评价他们的叙述能力。
3.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说叙述的基本技巧,包括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节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小说叙述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小说叙述视角的分类及特点。
2. 小说叙述方式的运用。
3. 小说叙述节奏的把握。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小说叙述技巧。
2. 如何在叙述中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叙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叙述的基本技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小说叙述视角的分类及特点:- 第一人称视角:以主人公的视角叙述,具有真实感、亲切感。
- 第三人称视角: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具有客观性、全面性。
- 多重视角:结合不同视角叙述,展现人物的多面性。
2. 讲解小说叙述方式的运用:- 直接叙述:直接陈述事件、人物、环境等,简洁明了。
- 暗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间接表达,富有韵味。
- 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等。
3. 讲解小说叙述节奏的把握:- 叙述节奏的快慢: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适时调整叙述节奏。
- 叙述的停顿:通过停顿,让读者回味、思考。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分析其叙述技巧的运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叙述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小说叙述技巧?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小说创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叙述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创作中运用叙述技巧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叙述技巧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创新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突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强调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分析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降低教学难点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重点和难点。
-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活动-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作业布置- 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作业类型多样化,包括练习题、思考题、实践操作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 通过提问、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 评估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完成度、创新性等。
- 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 定期测试- 通过试卷、口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与效果- 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 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馈- 关注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勾股定理
设计者:朱勇学号:2120010302
一、概述
本节课内容选自八年级几何,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本知识点计划用一个课时讲完。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定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存在条件;
(2).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相关史料;
(3).使学生能对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和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制造滚梯的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丰富几何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意识,提高推理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勾股定理产生、证明及其历史背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平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及合作意识;他们有参与实际问题活动的积极性,但技能和方法有待提高;学生在之前几何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
加之勾股定理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就有所了解,在教学中,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问、解释证明、巩固运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教学内容初步设想用加涅的九段教学法来完成。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三角板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阶段划分内部过程
(学生)
教学事件(教
师)
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接受1引起注意
1.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引起注意的方法有:适时的
提问、讲解中外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利用直观的教具、
讲课声音音量的高低重复等等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
意注意。
2.重点、难点的讲解过程中适当运用有意或无意注意,
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教学目的。
预期
2告知学习者
目标
教师向学生阐述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
态度和情感三个维度来分析勾股定理的学习目
标(如上)
学生:领会学习目标,对目标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提取到工
作记忆中
3刺激回忆先
前的学习
教师:在讲授之前,让学生们主动回忆与勾股定理有关的
知识,如:等边、等腰、一般、三角形,各边的关
系分析(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学生:积极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并调入到工作记忆
(具体表现是说出三角形各边的关系,以及三角
形其他的一些特性)
知识和作业表现选择性知
觉
4呈现刺激
教师:材料1: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
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
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
是直角.
材料2:给出一些直角三角形及其各边边长,给出各边边
长平方的关系。
(a2+b2=c2 )
学生:感知并说出自己领会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不同目标选择性知觉其关
键特征)
语义编码
5提供学习指
导
教师:根据学生对勾股定理公式的记忆与理解,画出不同勾
股数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指出各边关系,加深记忆与理
解,形成技能。
学生:深化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对不理解的地方举手
向老师提问。
反应6诱导行为
教师:教师提出一些本节课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如:勾股公
式、常见的勾股数、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等。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
举手发言并给出准确的评价
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做出积极而真实的反应(回答问题、表
达自己的想法)。
强化7提供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
言语指导,画图示范。
学生:知晓自己的对和错,可记笔记
保持与迁移提取和强
化
8评价行为
教师:给出一组例题,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答案。
教师
联系知识点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做出评价。
学生:吸取自己和别人解题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加深对知识
点的理解。
提取并概
括化
9促进保持和
迁移
教师:将勾股定理的运用与三角形边角关系及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结合起来,讲解一下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关系,区别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比较,深化对勾股定理
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准确运用,为了评价学生达到要求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例题讲解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并通过课后习题进一步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措施。
八、自我反思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放任四海而皆准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做出调整,且不可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