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十五课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34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第二课,本课与前一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互为补充,主要讲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突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第一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讲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
第二子目“《世界遗产公约》”讲述了《世界遗产公约》制定的背景、世界遗产的标准和类型。
第三子目“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讲述了世界各国著名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保护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3.了解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理解各国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
难点: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展示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金字塔、长城、莫高窟、秦始皇陵和泰山等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历史文化遗产。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背景(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文化遗产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一直受到威胁。
2.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1)古代世界保护的措施①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
②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
③中国形成了专门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
(2)现代文化遗产立法保护①1834年,希腊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②20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与地位:《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属于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内容、发展及其影响。
作为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历年都是考察的重点,因此本课地位相当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孙中山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但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说教法情境创设法确定依据-突破理论教学的枯燥;适合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表格比较分析法确定依据-难点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楚明了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谈话引导法确定依据-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进行适时的谈话引导法说学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和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与毛泽东画像遥遥相对据说这是建国之初,毛泽东定下的规矩。
为什么毛泽东要定下这样的规矩,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二)、讲授新课: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来源、个人因素方面分析。
3、三民主义的实践,播放《走向共和》视频——《国父的困惑》感受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孙中山的困惑以便于过渡到下一子目的学习。
4、三民主义的发展(二)、课堂小结:一位伟人一个纲领一个思想一种精神(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