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多媒体通信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03.00 KB
  • 文档页数:3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1) 目前基于ISDN的多媒体会议电视和多媒体 检索业务基本上达到了实用水平。国外宽带多 媒体通信仍然处在研究开发、现场实验之中, 少数系统进行了小规模商业应用。从1994年7 月,日本进行了国家级试验项目B-ISDN,VOD, 电子游戏传送点播业务、家庭购物、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多媒体会议电视。美 国的许多公司也进行了这方面的许多实验。 当前,国外商用多媒体应用市场热点是在 多媒体会议电视和多媒体检索业务。
5.1.3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
目前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异军突起,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因特网的web技 术也广为使用。随着web技术的发展,特别是java,java Script和plugin技术的不 断引入,web系统的能力越来越强, 目前世界各国、各大厂商都在研究基于 IP 的多媒体通信。一些标准化组织,包括 ISO,IETF(因特网过程任务组)和ITU—T(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也都在积极进 行基于多媒体通信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 基于 IP 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最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之一是 IP 电话,它是近来发展 最快的通信业务,也代表未来语音通信的发展趋势。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是 视频点播(VOD),这个业务被认为是宽带业务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在各国 的 B-ISDN 实验网中几乎无例外地引入了这一种业务。这项业务目前在 IP 网上已能 很好地开放,国内已有这样的设备。 基于 IP 网络的另一类多媒体通信业务是多媒体会议系统。由于多媒体会议系 统要求的实时性是最高的,特别是在会议中的对话,因而以前会议通常在电路交 换网络中实现。近年来基于IP网的多媒体会议业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H.323标准 的制定,以及与 H.323 标准相关联的 SIP 的提出,特别是基于 IP 网络的特殊性,要 求图象编码和语音编码尺度可变而提出了 H.263 和 G.729 等标准,使得 IP 网络上的 多媒体会议业务可以很好的进行。
5.1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过程
通信技术发展的3次革命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
5.1.1 通信技术发展的3次革命
从 1837 年莫尔思发明的电报和 1867 年 bell 发明电话以来, 通信服务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展,并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 们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通信服务也由传统的电报、电话单一 品种扩大到传真、数据通信、图象通信、电视广播、多媒体通 信等新型业务;通信技术也日新月异,传播媒介有缆线、无线 短波、微波、卫星和光缆;交换设备由机电制布线逻辑方式向 计算机程序控制方式方式发展;传播设备由模拟载波向数码脉 冲调制方式发展;终端设备机电方式向微处理控制的多功能终 端发展;通信方式由人工、半自动向全自动方向发展;通信网 由单一的业务往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通信地点由固定向移动 发展。通信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也称为3次革命:
5.5.3 终端技术
多媒体终端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具有两种功 能:一是面向用户,提供一种自然、友好的交互环 境,屏蔽掉各种复杂的网络功能;二是面向网络, 下达其所需实施的各种功能,屏蔽掉应用环境的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从多媒体系统具有交互性这一重 要性来看,多媒体终端技术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 而从PC派生出来的功能简化的终端则统称为“信息 家电”。 ◆基于PC的终端技术 ◆信息家电
5.5.1 压缩技术 (2)
5. 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及应用 G7.11是1972年为电话质量和语音压缩制定了PCM标准。 起码率为64kbit/s,主要用于公共电话网。1988年CCITT为调 幅广播质量的音频信号压缩制定了G。722标准,它使用子带 编码(SBC)方案,其滤波器组将输入信号分成高低两个子带 信号,然后分别使用ADPCM进行编码。G。722能够将 224kbit/s的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信号压缩为64kbit/s,主要 用于视听多媒体和会议电视等。G.723.1,1996年ITU-T通过 了G。723标准——“用于多媒体传输的5。3kbit/s或6。 3kbit/s的双码率话音编码”G.728,为了进一步降低的码率, CCITT于1972年制定了G。728标准,使用基于低时延码本激励 预测(LD-CELP)编码算法,其码率为16kbit/s,主要用于公 共电话网中。G。729A标准,它使用8kbit/s的共轭结构代数 激励线性预测(CS-ACELP)算法,此标准将在无线移动网、 数字多路复用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中应用.
专业选修课程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iques
武汉大学
第5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
本章要点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过程 经济学家康道拉哈夫的景气波动论认为“人类进入工业社 会以来,便经历着景气波动,并把这种标志的经济发展情况的 景气波动称之为康道拉哈夫浪潮”,人类至今已经历了4这种浪 潮。 1—是由产业革命引起的, 2—由铁路和钢铁业的发展引起 的, 3—由电力和化工的发展引起的, 4—由电子和汽车工业引 起的。这 4 次浪潮的时间是 1785——1995 年,大约 200 年。从现 在的推动经济回升的是第5次浪潮,它的推动力是Internet和多 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应的时间是 1995——2050 年。由于通信技 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尤其是 Inter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 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兴产业,既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将成为 21 世纪的带头产业和支柱产业。
5.5.2 媒体同步技术(2) 1.链路层同步
链路层同步处理的是媒体流内部以及多个媒体流之间的同步问 题。如果是单一连续媒体流,要避免单元的重现时的抖动,如声音 信号重放时出现断续情况;如果是音频混合数据流(如MPEG标准), 则应保证口型同步关系,如果是若干数据流同时播放,则需要保持 不同媒体流之间的正确时间关系。 媒体流内部的同步,可采用特殊的帧结构设计来实现。按照不 同的应用场合,信息流的帧结构又分为二类,第一类是用于会话型 业务点与点之间实时通信,为满足会话的要求,应尽量减少延迟, 因而采用比特交织的帧结构;第二类是用于存储读出系统的,其应 用场合为点播电视、运动图象检索、数字录象机、VCD等,这种应用 场合可以允许一个较大的固有延迟时而不会造成信息质量的下降, 因而采用快交织帧结构。 媒体流之间的同步,则更复杂。因各种媒体之间有较大的传输 差异,需要通过建立具有不同服务质量和传输控制机制的传输信道 来传送,然后在接收端进行同步处理。目前的方案有时间戳同步技 术、同步信道技术、同步标记技术等。
5.5.2 媒体同步技术(5)
wenku.baidu.com
3. 应用层同步
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最高一级的同 步是应用层同步。应用层同步采用的技术 为脚本( Script )同步技术。所谓脚本是 一种特殊的文本,它用语意关系将多媒体 或超媒体的运作过程和外部处理模块联系 起来,实现完善的多媒体通信。在多媒体 通信系统中,有各种不同的媒体素材,要 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有声有色的多 媒体信息,就要靠脚本。
5.5.2 媒体同步技术(4)
5. 表示层同步
多媒体系统中,对象( MHEG 标准)或文件 ( HY TIME )是可以处理的最小单元,如一段文 字、一段语音或音乐、一幅画面、一段运动图象 都可以是一个对象,这些没有复杂结构的对象一 般称为简单对象。另一类对象在多媒体通信系统 中也可以当作一个信息单元来处理,但它的结构 是由于由若干对象按某种规律组合而成,这类对 象称为复合对象。在将不同表示媒体的对象复合 一个复合对象的过程中将引入同步机制,构成多 媒体复合对象;或用超级链接将不同表示媒体的 对象链接过程中引入同步机构,构成超媒体。上 述两个过程均在表示级完成,故称表示同步。
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 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数据、文本等)新型 通信方式 ◆多媒体通信的相关技术 多媒体通信是一个伴随着应用要求而不断增长而 迅速发展的领域,从而推动多媒体发展的技术因素来 看,如果没有在计算机处理能力、存储技术、压缩算 法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就不会有今天的多 媒体通信,下就对多媒体通信密切相关的技术进行讨 论
1. 基于PC的终端技术
现在的CPU可以实现视频、3D图形、动画、音频及虚拟 现实等多媒体功能。外部设备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和外设连接设备。输入设备除键盘外有音频输入、 视频输入、手写输入、触摸屏等。简单化、人性化的输入 是其发展方向。 音频输入要求有话筒和语音识别卡。语音识别技术的发 展,使人能以简单的口令计算机进行控制,使输入方式简 单化、智能化、人性化。要在语音识别方面有所突特别是 中文方面的语音识别,必须在语言模型上有所突破才行。 输出设备包括音频视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有声卡 和音箱,可实现三维立体和杜比环绕的效果。视频输出则 通过视频卡和显示器来实现,3D图形加速卡和更大屏幕的 显示器,不仅使画面更清晰、更逼真,而且能有身临其境 的感受。
5.1.1 通信技术发展的3次革命 (1)
◆第1阶段: 是百年前的电话的问世。电话网是开放电话业务为广大用 户服务的通信网络。采用的技术是基于电路交换的通信技术。 ◆第2阶段: 半个世纪前的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的出现。电视的出现改 变了电话网只能传输语音的特点,能作到闻其声,见其人。特 别是有限电视网的出现,使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带宽都得到 了很大的改善。也使得基于电视的通信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 段,达到了鼎盛时期。 ◆第3阶段: 第3次通信革命是 Internet网的迅速崛起所引发的 IP通信 技术。IP通信技术已开始成为通信舞台上的主角,并与语音通 信、视频通信形成新的产业汇集,世界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就此 出现新的层次的突破,一个崭新的通信世界日溅凸现出来,这 种 新 兴 的 以 IP 分 组 交 换 为 核 心 的 通 信 技 术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5.1.2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80年代,欧美和日本的计算机公司就开始研究 多媒体技术,把技术应用于PC。首先建立了基于局域 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如美国Xerox公司的以太电话, 可以说是最早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通信得到长足的发展。 国外多媒体通信的研究开发首先是基于窄带综合业务 数字网(N-ISDN),如美国的AT&T,Pacific Bell,奇 科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CSUC )与 1991 年 5 月开始 利用ISDN BRI(基本码率接口)进行多媒体实验,这 项实验全面的评价支持远程教育的可行性。
◆网络技术
5.5.1 压缩技术
1.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视频是多媒体通信中最重要的媒体之一,由于视 频的信息量非常大(尤其是数字化后,例如,按 CCIR601建议,广播质量的数字视频码率为216Mbit/s, 而高清晰电视( HDTV )则在 1.2Gbit/s ,如果没有高 效的压缩技术,是无法传输和存储的。目前, ISO 和 ITU-T 正式公布的视频编码标准中,有 MPEG 系列和 H.26x系列建议。
5.2 多媒体通信的相关技术
多媒体通信是一个伴随着应用要求而不断增长而迅速发 展的领域,从而推动多媒体发展的技术因素来看,如果没有在 计算机处理能力、存储技术、压缩算法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显 著进步,就不会有今天的多媒体通信,下就对多媒体通信密切 相关的技术进行讨论.
◆压缩技术 ◆媒体同步技术 ◆终端技术
5.5.1 压缩技术 (3) 3.多媒体编码的发展方向
压缩编码的理论是仙农信息论,它是基于某种统计 概率模型来描述信源。但仙农信息伦有两个严重缺陷:第 一,未考虑信息的接受者的主观特性和主观意义:第二, 撇开了事件本事的具体含义、重要程度和引起的后果。压 缩编码的发展历程就是以仙农信息论为出发点,并不断的 克服其缺陷的过程,压缩编码方法可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第一代:基于数据统计(去调数据冗余)——低层。第二 代:基于模型(去调内容上的冗余),物体基(objectbased)——中层;语义基——高层。 MPEG组织在了解到实际应用的需要和压缩编码的发展 潮流,已制定MENG-4标准,目前并在制定MPEG-7标准。
5.5.2 媒体同步技术
在多媒体系统中,通常利用多媒 体从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表现一个主 题,此时不同媒体之间就存在同步问 题,例如,视频播放时,伴音应和口 型相吻合等。同步是多媒体系统中的 一个关键问题,它与系统中许多因素 有关,如通信系统、操作系统、数据 库、文件及其应用形式等。因此,多 媒体系统中同步应在不同的层面上考 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