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半导体制造工艺-第十八章 装配与封装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6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氧树脂粘贴
芯片
环氧树脂
引线框架
Figure 20.7
共晶焊粘贴
共晶定义使它的熔点降至最低的熔态混 合。然后用合金方法将金粘接到基座上,基 座通常或是引线框架或是陶瓷基座(90%以 上的Al2O3)。典型地,基座有一个金或银的 金属化表面。当加热到420℃约6秒钟时芯片 和框架之间形成共晶合金互连。
半导体制造技术
第十八章
封装与装配
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能够: 1. 描述装配和封装的总趋势与设计约束条件; 2. 说明并讨论传统装配方法; 3. 描述不同的传统封装的选择; 4. 讨论7种先进装配和封装技术的优势与限制。
引言
• 在制造工艺完成时,通过电测试的硅片准备进行 单个芯片的装配和封装。这些在最终装配和封装 中进行,被称为集成电路制造过程的后道工序。
集成电路封装层次
第一级封装: IC 封装
第二级封装 印刷电路板装配
最终产品装配: 电路板装到系统 中的最终装配
为在印刷电路板上 固定的金属管脚
表面贴装 芯片被焊 在 PCB的 铜焊点上.
电极 管脚
管脚插入 孔中然后 在 PCB 背面焊接
边缘连接电极插入主系统 PCB组件
主电子组件板
Figure 20.3
• 最终装配和封装在集成电路后道工序是两个截然 不同过程,每个都有它特殊的工艺和工具。在传 统工艺中,集成电路最终装配从硅片上分离出每 个好的芯片并将芯片粘贴在金属引线框架或管壳 上,用细线将芯片表面的金属压点和提供芯片电 通路的引线框架内端互连起来,最终装配后,集 成电路是将芯片封装在一个保护管壳内。
• 使用全自动化机械进行背面减薄(见下图)。 背面减薄被精细的控制,使引入到硅片的应力 降到最低。在某些情况下,背面减薄后,在背 面在淀积金属,用于改善到底座的导电率以及 芯片共晶焊。
背面减薄示意图
向下施加力 转动和摆动秆
转动卡盘上 的硅片
板仅在硅片转换 角度过程中转动
Figure 20.4
硅片锯和被划硅片
(5)
Figure 20.12
劈刀向上移动
(6)
引线键合拉力试验

柱 器件
测试中的芯片 样品卡
Figure 20.13
传统封装
IC有许多传统封装形式,封装必须保护芯片免 受环境中潮气和沾污的影响及传运时的损坏。IC封 装形成了在引线框架上互连到芯片压点的管脚,它 们用于第二级装配电路板。芯片压点的间距范围从 60~115µm。引线框架电极从该压点间距扇出到用 在电路板上更大的压点间距。
硅片 台
锯刃
Figure 20.5
装片用的典型的引线框架
引线框架
引线
芯片
塑料 DIP
Figure 20.6
芯片粘结
• 环氧树脂粘贴 • 共晶焊粘贴 • 玻璃焊料粘贴 • 环氧树脂粘贴 是将芯片粘贴到引线框架或基
座上最常用的方法。环氧树脂被滴在引线框架 或基座的中心,芯片贴片工具将芯片背面放在 环氧树脂上(见下图)。接下来是加热循环以 固化环氧树脂。
传统装配
最终装配由要求粘贴芯片到集成电路底座 上的操作构成。由于制造的大部分成本已经花 在芯片上。因此在最终装配过程中成品率是至 关重要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所有集成电 路装配中估计有95%采用了传统的最终装配, 并由下面4步构成:
• 背面减薄 • 分片 • 装架 • 引线键合
背面减薄
• 最终装配的第一步操作是背面减薄。在前端制 造过程中,为了使破损降到最小,大直径硅片 相应厚些(300mm的硅片是775µm厚)。然而 硅片在装配开始前必须减薄。通常被减薄到 200~500µm的厚度。较薄的硅片更容易划成小 芯片并改善散热,也有益于在装配中减少热应 力。
共晶贴片提供了良好的热通路和机械强 渡。对于双极集成电路共晶焊粘贴技术更普 遍。
Au-Si 共晶贴片
Gold film
Silicon Al2O3
金/硅共晶 合金
Figure 20.8
引线键合
引线键合是将芯片表面的铝压点和引线框 架上的电极内端(有时称为柱)进行电连接最 常用的方法(见下图)。引线键合放置精度通 常是+5µm。键合线或是金或是铝,因为它在 芯片压点和引线框架内端压点都形成良好键合 ,通常引线直径是25~75µm之间。三种基本引 线键合的叫法各取自在引线端点工艺中使用的 能量类型。三种引线键合方法是:
典型 IC 封装形式
双列直插封装
(DIP)
单列直插封装
(SIP)
薄小型封装
(TSOP)
四边形扁平封装
(QFP)
塑料电极芯片载体
(PLCC)
Figure 20.2
无管脚芯片载体
(LCC)
关于集成电路封装形式
性能
尺寸/重量/外形 材料 成本 装配
• RC 时间延迟 • 输入/输出 (I/O)的个数 • 压焊和粘贴 • 信号上升时间 • 频率响应 • 开关瞬态 •热 • 芯片尺寸 • 管壳尺寸 • 压点尺寸和间距 • 管壳引线尺寸和间距 • 衬底载体压点尺寸和间距 • 散热设计 • 芯片基座 (塑料、陶瓷或金属) • 载体 (有机物、陶瓷) • 热膨胀失配 • 引线金属化 • 集成到现有工艺 • 管壳材料 • 成品率 • 芯片粘贴方式 • 封装粘贴 (通过孔、表面贴装或凸点) • 散热装配 • 包封
导给劈刀 更长的引 线
(1)
(2)
(3)
超声能
劈刀向上移动
压力 引线框架
在压点旁将 引线折断
(4)
(5)
Figure 20.11
热超声球键合
金丝
毛细管 劈刀
压力和 超声能
劈刀向上 移动并导 入更长的 引线
H2 火焰

芯片
在压点上 的焊球
Die
(1)
(2)
(3)
(4)
压力和加热 形成压点
引线框架
在压点旁将 引线折断
• 热压键合 • 超声键合 • 热超声球键合
从芯片压点到引线框架的引线键合
芯片 键合的引线
压点
压模混合物 引线框架
管脚尖
Figure 20.9
芯片到引线框架的引线键合
Pho百度文库o 20.1
热压键合
柱 器件压点
Figure 20.10
超声线键合顺序
超声能
楔压劈刀
引线 Al 压点 芯片
压力
劈刀向上移动
• 现在最常用的封装是塑料包封芯片,这种塑料包 封提供环境保护并形成更高级装配连接的管脚。
传统装配与封装
硅片测试和拣选
分片
贴片
引线键合
塑料封装
Figure 20.1
最终封装与测试
集成电路封装的4个重要功能
1. 保护芯片以免由环境和传递引起损坏; 2. 为芯片的信号输入和输出提供互连; 3. 芯片的物理支撑; 4. 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