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十五课 排序与筛选 教学设计 (3)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排序与筛选教案教案标题:排序与筛选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排序与筛选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排序和筛选的定义,并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1. 理解排序和筛选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应用。
2. 掌握常见的排序方法,如升序、降序、插入排序等。
3. 掌握常见的筛选方法,如筛选出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4. 运用排序和筛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排序的概念和方法。
2. 筛选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筛选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组包含数字和其他数据类型的样本数据。
2.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示例和解题步骤。
3.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记录。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无序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字进行排序。
2. 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排序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列举排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步骤二:排序的方法1. 教师介绍常见的排序方法,如升序、降序和插入排序。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每种排序方法的步骤和操作过程。
3.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尝试使用不同的排序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排序。
步骤三:筛选的方法1. 教师介绍筛选的概念和常见的筛选方法。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筛选出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3.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尝试使用筛选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筛选。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互相交流并解决排序和筛选相关的问题。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排序和筛选的要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建议。
《排序和筛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七年级信息技术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排序和筛选二、教学课题通过“心灵旅游”这一活动主题,引出利用网络设计旅游路线,并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筛选。
让学生在“心灵旅游”这一任务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小组内的生生交流、全班内的生生交流,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什么是排序,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筛选,它有什么特点?3、排序筛选在生活中的运用?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第三节后半节内容。
主要讲述排序和筛选的应用操作。
本人认为在网络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今天,而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在网络中查找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而言,还不太习惯于利用网络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时,这节课利用网络资源就有可能是一大推力,所以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对生活实例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的实际运用;2.利用排序筛选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能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排序筛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数据排序与筛选的基本操作。
难点:排序与筛选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设有讲练结合、小组学习、互帮互学等环节,既注重学生间的直观演示,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引导,努力创设便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0分钟)【教师活动】同学们,五一就快要到了,你们想出去玩玩吗?(提问导入)最近肖晓很烦恼,是高兴的烦恼。
原因是爸爸妈妈答应五一带她出去玩,但是爸爸妈妈和他的意见却不统一,原来爸爸希望到自然风景的地方去,时间长点,而妈妈却又要求花钱不能太多,肖晓呢,想到游乐园疯玩一天。
《我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Excel 数据排序的方法;学会Excel 数据筛选的方法;灵活运用数据排序与筛选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用智慧教室对学生学情进行摸底,并引出今天的主题“数据分析”,学生切身感受到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生活学习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给出排序和筛选的大致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任务体会操作方法,并将操作中的重难点设计到任务中,从而达成目标。
3、通过灵活运用环节,让学生体会在完成某一任务的时候,使用排序与筛选都能解决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可以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4、综合达标环节,使用智慧教室收集学生答案,并且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以检验本堂课掌握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面对庞杂“大”数据时敏锐的洞察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
熟练使用数据排序将杂乱数据进行有序排列;熟练使用数据筛选将符合条件的信息显示、不符合条件的信息隐藏;灵活运用数据排序与筛选对数据进行分析。
难点:
体会排序的操作界限;掌握多关键字排序中关键字之间的主次关系;会使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中的“与”、“或”完成筛选条件的设置。
三、教法:自主探究、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智慧教室及时反馈
四、教学地点:微机室
五、教学过程:
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张曼《我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排序筛选教案教案标题:排序与筛选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排序和筛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排序和筛选。
2.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排序和筛选方法的适用场景,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排序和筛选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筛选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排序和筛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机、排序和筛选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无序的数字或其他对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排序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介绍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介绍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排序方法,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排序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Step 3:练习排序方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排序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排序方法进行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Step 4:引入筛选的概念(5分钟)教师引入筛选的概念,解释筛选与排序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图表展示筛选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筛选的目的和意义。
Step 5:介绍常见的筛选方法(10分钟)教师介绍常见的筛选方法,如二分法、线性筛选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筛选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Step 6:练习筛选方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筛选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筛选方法进行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Step 7:应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排序和筛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图书馆书籍的分类和检索、商场商品的排序和筛选等。
初中信息技术
《数据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筋,灵活地去利用计算机技术服务我们的
生活!
师发送微课帮助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掌
握学习内容。
兼顾全体学生
环节五:任务四,整理最终名单(3′左右)任务四:将前面任务中选拔出来的各小队
名单复制到“最终名单”表格内,可以对
表格进行适当的美化,上交到作业空间。
师巡视、答疑、指导;
现场批改若干名学生作业,点评。
操作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总结、整
理思维
环节六:
教师总结
提问下列内容:思考、回答归纳知识
环节七:在线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精准布置作业和辅导学生利用云课堂进行在线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本节课掌握情况,精准
布置相对应的作业以及辅导学生。
答题精准、高效教学
板书
课后巩固作业。
【七年级信息技术1.4记录的排序和筛选教案】记录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一、学生分析本课程特别强调“要教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其信息素养”,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师除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
考虑到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差距个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习任务的梯度,有针对性地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组际交流。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作表排序、筛选的概念;(2)掌握工作表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设置的情境,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处理的方法。
(2)能利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主题进行探究,采用合适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处理信息。
(3)能归纳出排序和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2)培养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强成就感与自信心。
(3)激发主动关注我国的基本情况。
三、学习要点1.学会数据的排序、筛选以及条件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
2.体验运用排序、筛选以及条件格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会排序、筛选、条件格式的操作技巧;(2)体验运用排序、筛选、条件格式解决问题的过程;(3)掌握根据需求合理设置条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排序、筛选、条件格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2、(微课)演示教学法3、任务驱动法4、小组合作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引入给每位学生发一份某班期末成绩表,请学生根据学习材料上的学生成绩表,对以下问题进行抢答:如何快速找出各科成绩总分前三名的学生记录。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在ACCESS中进行筛选和排序的基本操作2、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2、深入领会排序和筛选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
2、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ACCESS能规范、高效地管理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用ACCESS管理数据的的兴趣,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乐于钻研的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竞争意识。
二、教材分析:该门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ACCESS平台来学习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技术,体验和感受数据库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进而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相关问题。
本节课是这门选修课的核心部分“使用数据库”这章的第一节课,因此本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数据查询等重要内容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1、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2、灵活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教学难点:1、数据的高级筛选;2、灵活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已经熟悉了ACCESS环境,也初步掌握了建立ACCESS数据库的方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在学生较易掌握操作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以提高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协作探究法等进行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层层深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能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视指导?学生在上机操作时,主要完成教师给出的从易到难的任务:数据的排序以及数据的筛选,教师要即时、适时地表扬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倡学生互相帮助,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一)情景激情,引入课题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
“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数据的排序和筛选,那么,什么叫排序呢?所谓排序,就是对一-串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比如,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字母从A到Z排序。
什么叫筛选呢?就是把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数据挑选出来,举个例子,在一组词语中把有关科目的词语筛选出来,比如:电脑,语文,课桌,英语,体育,学生,大家就一一目了然,哪些是属于科目类的词语。
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例子应用到排序和筛选呢?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同学们,请看一段视频,看完后你联想到了什么? (208 年奥运会)是呀! 这字字句句之间都难以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大家还记得当时奥运会奖牌的情况吗? ( 教师幻灯出示2008奥运会奖牌榜)教师提问:你能快速地回答下面的问题吗?①按金牌数目从多到少排序?②选出金牌总数在14枚以上同时奖牌数在40枚以上的国家?过度语:要想让快速对数据排序或筛选中符合某种条件的数据,就要借助今天所要学的排序和筛选。
教师相机板书:数据排序与筛选(二)自学质疑,合作交流1.出示学习日标:掌握对数据排序的方法及一些“关键字”的含义。
掌握筛选数据的方法及“与”和“或”的含义。
目的:能够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需要掌掘什么。
师生是围绕什么样的共同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
2.学生阅读课本第21至26页的内容,大致把握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然后利用桌面上的进行相关的试操作。
目的: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通过师生、生生互相质疑出来的问题串,师生互动。
排解疑难,突破重难点。
①.数据排序、筛选的操作步骤是什么?②.在进行数据排序、翰选时需要注意些什么?③、“主要关键字”、“次婴关键字”和第三次关键字含义?④、“与”和“或”的含义?⑤.当筛选结束后,原始数据到什么地方去了,如何显示原始数据?过渡语:同学们已经知道如何进行数据排序和算选,想不想练练手,当-回数据分析家,分析下2008奥运会奖牌榜的情况呢?(三)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电子表格中数据进行排序,并筛选出所需要的数据,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化设疑,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认识、探索在et表格中使用公式的操作步骤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逐级探究、细致分析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探索使用表格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创新意识,并最终使学生能够领略表格处理数据的强大魅力,感受到在电子表格中应用公式可以很方便处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问题,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1.多关键字排序;2.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
难点:多关键字排序、自定义筛选。
三.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具体模式为:“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课程整合”。
四.教学手段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主线、多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从设计任务开始,教师从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完成任务的办法。
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尝试操作、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共同完成。
对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电脑演示,最后同学生一起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最后还通过具体实际的任务,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将课程整合....放到作业中,既符合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目的,又可提供足够的拓展空间。
五.教材分析、处理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是excel电子表格的高级操作,需要有一定的数据基本操作的能力。
因此本节内容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同时这节课的内容也因为其比较烦琐、枯燥,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不会感兴趣,因此,我选择了一些具体实例(例如:超市购物指南、中超联赛评论、学生成绩评价等),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力求学以致用,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开课教案《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复杂的排序操作;
2、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了解数据的高级筛选。
能力目标:
1、掌握数据的处理——排序、筛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本的数据排序;
2、数据的自动筛选,“与”和“或”的区分。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多条件排序和筛选;
2、排序中的“笔划排序”和筛选中“自定义”的使用。
三、教学媒体和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教学课件和学习包。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②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③能利用这些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围绕“争做名侦探”任务展开,让学生在罪犯查找过程中学会进行数据筛选,在分析犯罪数据过程中掌握排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体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犯罪率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普及青少年守法懂法意识。
2学情分析《排序与筛选》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2012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主要内容包括了对数据表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两大知识点,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在工作表中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之后对数据分析进行的进一步具体探究,同时也为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但是对具体的形象操作易于接受。
并且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排序与筛选分析处理数据;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序筛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争做名侦探柯南”这一任务引入课题,也作为整节内容的主线,将书本内容作为讲授技术操作的载体,学生通过模拟操作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落实和掌握技能知识点。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操作积极性,学生对于每一个任务都能认真积极的提出解决方案,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虽然本节知识点较为简单,但对于排序中的多关键字筛选还是需要多练习,多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巧。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激情,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争做名侦探…柯南‟”,请同学们帮公安部门找找嫌疑犯。
排序与筛选教案教案标题:排序与筛选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排序和筛选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排序和筛选。
2. 学生能够运用排序和筛选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排序和筛选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排序的概念和方法。
2. 筛选的概念和方法。
3. 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复杂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排序和筛选的示例题目、学生练习题目、课堂活动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纸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排序和筛选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了解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提出一个简单的排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并与他们分享解决方法。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PPT或示例题目,讲解排序和筛选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与学生一起分析示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并引导他们理解排序和筛选的应用场景。
三、示范演练(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排序和筛选的练习题目,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排序和筛选的技巧。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排序和筛选的方法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排序和筛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实际案例。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独立解决,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排序和筛选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排序和筛选的练习题目,并写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编程比赛,运用排序和筛选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十六课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
2、会用公式或函数求总分和平均分。
3、学会应用简单排序和复杂排序对成绩册等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
4、会运用EXCEL中的数据筛选功能对数据进行各类的统计和筛选。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Excel电子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如何创建和修改工作表,认识了Excel电子表格的界面并学会了在Excel 中输入数据。
而“数据的统计、排序、筛选”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三、重点难点
1、会用公式或函数求总分和平均分。
2、学会应用简单排序和复杂排序对成绩册等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
3、会运用EXCEL中的数据筛选功能对数据进行各类的统计和筛选。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如何计算每个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 (指名学生回答)
(二)认识公式
1、什么是公式?
(Excel中的公式是一种对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计算的等式。
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的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
公式以“=”开始,其后是公式的表达式,如“=B2+C2+D2”。
)
2、公式的编辑
操作如下:
选定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输入一个等号(=)——输入公式按回车键(Enter)
注意:当公式所引用的单元格中的数据被修改,Excel将根据修改后的数据重新计算结果。
(三)认识函数
1、什么是函数?
Excel中内置很多的公式——函数,它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
例如计算公式“=B2+C2+D2”可以简写为:“=SUM(B2:D2)”。
函数有其特定的书写格式,为了方便人们使用,Excel提供了“插
入函数”的工具。
2、那平均分如何求呢?
在E2计算第一个学生的总分:
方法1:=98+101+99
方法2::=sum(98,101,99)
方法3:=B2+C2+D2
方法4:=sum(B2:D2)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学生总结)
当该同学的成绩改变时,公式3、4不需要修改;
公式3、4可以通过自动填充到下面的单元格来计算其他同学的成绩!
(四)公式的移动和复制
修改公式:单击要修改的公式所在的单元格,在编辑栏中对公式进行修改按回车键(Enter)。
删除公式:单击包含公式的单元格,按”DELETE“键即可删除公式。
移动公式:单击要移动的公式所在的单元格,剪切公式,选定要粘贴的公式所在的单元格,或用拖曳的方法操作。
复制公式:单击要复制的公式所在的单元格,复制公式,选定要粘贴公式所在的单元格。
学以致用:打开上次保存的“各地日照时间表”,分别利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和各地的平均日照时数。
(几名同学演示操作过程并讲解。
)
(五)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对数据清单进行排序时,如果只是按照单列的内容进行简单排序,可以直接使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排序”按钮或“降序排序”按钮
2、高级排序
高级排序是指按照多个条件对数据清单进行排序。
(1)当主要和次要关键字都一致时,按第三关键字排序
(2)当主关键字一致时,按次要关键字排序
练习:1、打开“各地日照时间表”,按年日照时数从低到高排序。
提示:使用升序排序。
2、打开D盘的“学生成绩表”,将数据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如果总分相同,按语文成绩的高低
排列。
提示:排序中定义关键字
(几名同学到讲台演示操作过程,教师及时指导纠正)
(六)筛选
1、自动筛选
操作: “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设置筛选范围
2、退出筛选
(1)“数据” → “筛选”→去掉“自动筛选”前的√
(2)“数据” → “筛选”→ “全部显示”
3、高级筛选
对数据清单中的字段比较多,筛选条件也比较多,用自定义筛选就很麻烦,对筛选条件较多的情况,可用高级筛选来处理。
操作:【数据】菜单--【筛选】命令--【高级筛选】
与数据库函数的条件区域设置一样
4、条件区域设置
建立条件区域:在数据清单以外的空白区域输入筛选条件,(例如:筛选语文成绩大于60分小于90分的同学,则条件区域为
注意:条件区域建立时,两个条件之间是“或”的关系,则形式如下:
例:语文成绩少于65分或大于90分,表示成:
如果条件之间是“与”的关系,则形式如下:
例:语文成绩大于90分且数学大于90分的,表示成:
(七)作业
打开D盘的“七年级段考成绩表”工作簿,将语文成绩大于90分且总分大于500分的同学的数据记录筛选到以A15为左上角的位置。
提示:使用高级筛选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讲解并演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