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之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
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提炼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精选3篇)大家知道吗?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很多小伙伴都做过语文阅读题。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精选篇1)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技巧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1)通读文章,定位;(2)根据已知内容判断;(3)能从文章中直接提取出来的语句,直接运用;无法提取的,根据内容概括。
2.题目的作用(好处或者理解):(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的故事;(2)点明中心(表现了……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标题是文章的线索,本文以……为线索展开进行(没有则不写);(4)标题运用了……的手法(象征、比喻、拟人、一语双关等)(5)新颖独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必答)(6)点明主要人物(没有就不写)3.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回原文找指什么)和深层含义入手(即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情感)注意:当题干问为什么以这个题目为题,题目的妙处好处的时候需要答题目的作用+题目的含义4.赏析类题目的作用。
(1)词语:词义+句义+人物情感或性格XX词的意思是……,运用了……手法(比喻、拟人、贬词褒用、褒词贬用、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词语带回原句重新解释句子),表达了……(人物情感或性格等)(2)句子:描写手法(修辞或人物描写手法)+人物状态(心理)+情感、人物特点等修辞:常考比喻、拟人1、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做了什么事/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情感或性格)2、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性格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人物情感或性格)3、排比:增强语势4、夸张:突出了.......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6、反复:增强语势,强调突出.......人物描写手法: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一定要写全,有几个写几个)①动作: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XX、XX……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谁正在做什么事,表达了……(人物情感或性格)②神态/语言/心理/外貌:这句话运用了神态/语言/心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谁正在做什么事,表达了……(人物情感或性格等)5.结合全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一、三个答题原则1、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作答。
2、答题点宁多勿少。
3、每道题都要扣住中心思想。
二、答题过程1、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悟中心(注意找到主旨句)。
2、对照题干认真读局部,做出答案。
3、再总体反思全文,审视答案。
三、怎样找到主旨句记事的文章,在记叙描写后,往往有一个揭示中心的句子,这个句子常常是议论句,是蕴含哲理的句子,叫主旨句。
往往在倒数第一段或倒数第二段。
第一遍快速阅读,必须边感悟中心边找主旨句。
答题的时候,必须紧扣主旨。
四、记叙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2、第二人称的好处:作者与读者(或文中人物)面对面交谈,便于交流感情,增强亲切感。
3、第三人称的好处:以旁观者身份叙述,选材开阔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故事性强。
五、记叙的线索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体现各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把相对独立的事件联系起来,共同表现中心。
2线索的形式有六种:⑪物线——以某一具体的实物为线索。
(如:《风筝》、《羚羊木雕》、《洁白的木槿花》、《一碗牛肉面》、《六个馒头》、《一朵栀子花》)⑫人线——以某一人物为线索。
⑬事线——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夏季原野上的追赶》⑭时线——以时间为线索(如:《最美的笛声》《蝶之生》)⑮地线——以地点转换、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如:《游五峰山》)⑯感情线-以作者的某种感、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绿叶赞》、《荔枝蜜》、《开往春天的列车》、《爱,从来不卑微》、《父亲不写信》)六、怎样找出线索:①关注题目。
②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那个词语、事物或句子。
③关注文中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感情的的句子。
④关注作者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⑤关注每段开头是否有顺次表示时间的词语。
⑥关注有没有可以把相对独立的事件联系起来,对表现中心作用很大的那个词语、事物或句子。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拿到材料后要迅速读懂主旨:1.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2.快速把握情节;3.快速概括文章内容。
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概括材料内容。
学会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时间、季节、时令;2、设置背景;3、渲染什么气氛,衬托什么心情;4、推动情节发展;5、为下文铺垫或伏笔;6、间接表现什么思想感情或者文章的什么中心。
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2、渲染气氛;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写作手法+作用:1、象征:通过写…来象征…,表达了…,使文章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用…衬托…(或者用谁和谁做对比,反衬了)突出了…特征,表达了…(感情、中心等)。
3、对比:把…和…做对比,突出强调了…,表达了…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色,表达了…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人或者事物,再挖掘其内在意义,给予肯定褒扬,突出强调了事物或者人物的…(特征,性格等),使行文有波澜6、侧面描写:通过写…,衬托了什么或者谁的什么品质,性格,精神等,使人物等更加鲜明,突出。
表达了什么。
7、正面描写:通过对什么或者谁的直接描写,突出强调了什么性格品质精神等,表达了什么。
8、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突出写出了…表达了…9、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什么事情写起,反映了什么主题,突出表现了文章中心,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更有震撼力。
10、夹叙夹议: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感悟或者情感,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画龙点睛、增强感染力。
11、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其他: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兴趣,增强感染力;铺垫:衬托:想象:联想:细节等。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中考记叙文阅读应试技巧记叙文阅读是语文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具有比分大、难度高的特点,对语文中考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如何顺利应试过关呢?一、把握解题技巧。
一般而言,语段阅读应先读试题,然后再读文章。
当然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技巧,就以下几点我们来做个分析。
1、感知分析题:注意提取关键词句。
哪些是关键词句呢?能揭示事物特征,表现作者情感或观点的词句。
它们常常是描写的句子、议论的句子、抒情的句子,子,也常常是蕴含哲理的难以理解的句子。
常在文章开头、结尾或某一段的开头出现。
一篇文章开头的句子常是起总领全文的句子,而结尾句往往是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有的阅读材料注明作者、写作时间等,我们要认真阅读,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从而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把握主题。
2、语句揣摩题:注意紧扣具体语境,答案力求全面。
理解、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不能只对词句作孤立的分析,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问题与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
要么到该句前面的相关内容中寻找答案 ,要么到该句后面的相关情节中提炼答案。
揣摩品味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一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
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3、人物形象概括题: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解答这类题,要分析挖掘情节发展过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在对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
可以说,理解文章内容是基础,而简明的表达又是得分的关键。
4、开放探究题:注意文章立意与自我体验的结合。
解答开放探究类题,需要我们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是观点看法。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套路整理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览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群体把握文章的首要内部实质意义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确认“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个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
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答题技巧归纳:1.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 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3. 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4.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焦点人物(2)焦点物质⑶焦点事件(4)时间(5)地点(6)笔者的情感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6. 语言特色:(形象活泼、清爽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本文语言(天然朴素或活泼柔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干句子)”,它“……(适当地选入底下词库摘抄的语言)”。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 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2014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必备★记叙文一、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二、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是什么?”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⑶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⑷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⑸环境描写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XX 身份、XX地位、XX处境、经历以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线索考查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者XX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情感、预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闻感受或者事迹[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 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中考阅读复习指导之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段阅读是中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理解。
近几年,很多省市只选择两种文体加以考查,其中必考的一种文体就是记叙文。
同时,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
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
【考点透视】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日记、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一部分书信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般文章。
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就是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的不同。
2、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一般都要具备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六要素在文中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
间接交代就是使读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未明写出来的要素悟出来。
3、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在安排材料、布局谋篇上的特点。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按时间的先后安排结构;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第四、按照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的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同时,过渡段一般是既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记叙性的文章大都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是也采用倒叙、插叙的方式来写。
2014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记叙文是中考最容易丢分的考点,记叙文的阅读试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大家要从中找到它的阅读规律,理清读者的思路,阅读时能够遵循一定的阅读原则,相信你一定能准确地答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对阅读的要求:1.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3.在阅读中能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阅读考点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解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的作用)、表现手法(对比、照映、衬托、象征等等)及写作技巧。
6.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和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现代文阅读,特别强调:第一,要有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和要点意识。
第二,要按六大步骤进行: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找关键词句→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解题方法:1.(整体感知全文后)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尤其注意把握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原文的答题区域,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1.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的哪些段落和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2.上一句跟下一句是怎样勾连的,某一句话跟前面的哪一句有关系。
3.每段意思,后一段与前一段是怎样勾连上的,有没有过渡性的小段落,或是段落的末尾和开头用过哪些过渡性的句子。
答题技巧:1、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第一,联系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来思考。
2014初三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中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7.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2014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之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汇编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