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
背景介绍
孟德尔是一个奥地利的修士,他在19世纪50年代进行了豌豆杂交的实验。
在他的实验中,他观察到豌豆的形态和性状遵循一定的比例。
这些发现成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也被认为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
实验过程
孟德尔的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自交和杂交。
第一部分:自交
孟德尔选择了一些纯种豌豆进行自交。
所谓“纯种”,即这些豌豆是以相同的方式遗传其性状,并且与其他豌豆的基因不发生杂交。
通过自交,孟德尔观察到了在后代之间表现相同的性状的比例。
第二部分:杂交
在杂交实验中,孟德尔选择了两种具有明显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
例如,他选择了一个形状光滑的豌豆和另一个形状皱褶的豌豆进行杂交。
通过杂交,孟德尔观察到了在后代中表现不同性状的比例。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明,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并且遵循一定的遗传比例。
这些遗传比例可以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来描述。
孟德尔的实验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遗传学的重要里程碑。
孟德尔的实验成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其发现对人们在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性质,并找到遗传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说出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出现的自由组合现象。
3.分析数据阐明每对相对性状遵循的规律。
4.说出F2新的性状组合类型、及各占的比例。
学情分析
在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如遗传学符号,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假说演绎法等。
特别是学生已经明确通过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提出了分离定律,而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已经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现象与本节有关。
如有的孩子不仅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些现象都是自由组合现象的体现,可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入本节的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具有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想象和推理过程中完成本节学习内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材“问题探讨”中提到了“培育优质奶牛”的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出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进而使学生产生疑惑:亲代多种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递给后代呢?
2.理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材中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作铺垫。
教学重点
1.阐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明确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3. F2中新的性状组合(重组类型)类型及比例。
教学难点
F2中新的性状组合类型的比例
课前准备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图示
2.相关课后练习的题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P 黄圆×绿皱
↓
F1 黄圆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数量315 108 101 32
9 ∶ 3 ∶3 ∶1
出现了自由组合现象
2.数据分析
黄色315+101=416
粒色黄色∶绿色≈3∶1 绿色108+32=140
圆粒315+108=423
粒形圆粒∶皱粒≈3∶1 皱粒101+32=133
结论:每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F2的表现型
.
双显性性状(黄圆)占9/16
前隐后显性状(绿圆)占3/16
前显后隐性状(黄皱)占3/16
双隐性性状(绿皱)占1/16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