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
背景介绍
孟德尔是一个奥地利的修士,他在19世纪50年代进行了豌豆杂交的实验。
在他的实验中,他观察到豌豆的形态和性状遵循一定的比例。
这些发现成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也被认为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
实验过程
孟德尔的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自交和杂交。
第一部分:自交
孟德尔选择了一些纯种豌豆进行自交。
所谓“纯种”,即这些豌豆是以相同的方式遗传其性状,并且与其他豌豆的基因不发生杂交。
通过自交,孟德尔观察到了在后代之间表现相同的性状的比例。
第二部分:杂交
在杂交实验中,孟德尔选择了两种具有明显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
例如,他选择了一个形状光滑的豌豆和另一个形状皱褶的豌豆进行杂交。
通过杂交,孟德尔观察到了在后代中表现不同性状的比例。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明,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并且遵循一定的遗传比例。
这些遗传比例可以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来描述。
孟德尔的实验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遗传学的重要里程碑。
孟德尔的实验成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其发现对人们在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性质,并找到遗传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的。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都是隐性性状。
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当然是在意料之中的。
奇怪的是,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孟德尔同样对F2中不同的性状类型进行了数量统计:在总共得到的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的数量依次是315、108、101和32,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豌豆种子的形状还是颜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
那么,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 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又设计了测交实验,让杂种子一代(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第一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二课时)使用时间 年 月 日班级 组别 姓名 自评 教师评价 课标要求: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本课时主要讲解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 ,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梳理 ,掌握基础知识,将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在课上集体探究。
3、 完成预习自测题。
4、 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自主预习归纳: 四、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2.从一对性状到多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 ,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叫做基因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___。
七、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在育种工作中:[例题]:有这样两个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矮秆、不抗病;另一个品种高秆、抗病。
如何才能得到能够稳定遗传优良品种?尝试写出杂交选育的遗传图解。
(高秆:D 矮秆:d 抗病:R 不抗病:r )配子F 1选出类型植物连续自交、选育,淘汰 F 2自交× 不符合要求的植株,最后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类型,其 配子 基因型为 。
F 32.在医学实践中:[例题]: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 控制),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p 控制,基因型为pp )。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__黄色圆粒__↓⊗F2黄色圆粒:__黄色皱粒__∶__绿色圆粒__∶绿色皱粒比例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彼此分离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自由组合__。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随机的__。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__测交实验__。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__不同__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互不干扰__的;在形成__配子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由组合__。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__豌豆__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__一__对相对性状,再研究__多__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__数学统计__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__作出假说__→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性状__。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__基因组成__。
3.等位基因:控制__相对性状__的基因。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说出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出现的自由组合现象。
3.分析数据阐明每对相对性状遵循的规律。
4.说出F2新的性状组合类型、及各占的比例。
学情分析
在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如遗传学符号,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假说演绎法等。
特别是学生已经明确通过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提出了分离定律,而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已经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现象与本节有关。
如有的孩子不仅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些现象都是自由组合现象的体现,可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入本节的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具有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想象和推理过程中完成本节学习内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材“问题探讨”中提到了“培育优质奶牛”的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出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进而使学生产生疑惑:亲代多种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递给后代呢?
2.理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材中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作铺垫。
教学重点
1.阐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明确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3. F2中新的性状组合(重组类型)类型及比例。
教学难点
F2中新的性状组合类型的比例
课前准备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图示
2.相关课后练习的题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P 黄圆×绿皱
↓
F1 黄圆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数量315 108 101 32
9 ∶ 3 ∶3 ∶1
出现了自由组合现象
2.数据分析
黄色315+101=416
粒色黄色∶绿色≈3∶1 绿色108+32=140
圆粒315+108=423
粒形圆粒∶皱粒≈3∶1 皱粒101+32=133
结论:每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F2的表现型
.
双显性性状(黄圆)占9/16
前隐后显性状(绿圆)占3/16
前显后隐性状(黄皱)占3/16
双隐性性状(绿皱)占1/16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