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8.51 KB
- 文档页数:2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章结合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设经验,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环境与运作模式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及“教学做一体化”考评机制的构建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索与实践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必要性我国的高职院校作为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毕业生在技术应用领域内“缺乏应用”,其职业能力没有达到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其主要原因: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紧密与行业企业结合,或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二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对应专业职业能力标准要求不一致;三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度不够,缺乏职场氛围;四是具有取得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明显不足;五是行业协会引领、介入力度和政府导向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迅速扩张,社会各方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学识、技术和能力水平上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泛开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面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对会计教学的制约,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针对会计教学改革的诸多研究。
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教室讲完整本教材之后,再到实训室进行实训,表面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没有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也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存在理论教学有余,实践教学不足的现象。
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致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岗位职业能力,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和重新培训学习的过程,这与工学结合“零适应期”和“零距离”的教学要求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构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高职院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和“应用”两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成功与否,是其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因此,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办时间短、双师型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原因,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表现为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教学课时所占比重较大,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等现象。
即使专门安排了专业实习,也常由于经费紧张、实习单位不愿接收等原因,导致实习走马观花,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2、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高职院校单独建立财务管理实训室也是近几年才起步的,许多学院在这一块还是空白。
另外,由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环节因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而搁浅,根本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尽管他们可能学历较高,但较少具备从事公司经营与管理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4、校外实习基地缺乏。
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即使已经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真正发挥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
二、构建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想构建应用型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是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认为,可将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概括为三个方面(如图1 所示),即“一个核心,两个保障,三个结合”。
(一)一个核心即是以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为核心。
应用型教育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能力为主的会计专业人才,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的要求。
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校的会计教学体系在构建时普遍是注重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或系统性,而忽略了实践性,使理论与实践发生了严重脱节。
为了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214-01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机构。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与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要办好会计专业,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构建完善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的技能学习、运用为教学核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遵循原则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机构,其本质特征是实践教学。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遵循“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原则[1]。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进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结合调研情况确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进而对每个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实训项目,通过这些培训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
在构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教育方针,注重知识与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重视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职业性及应用性,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专业课程要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对应。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应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对应,以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性。
“教学做一体化”高职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在高职会计类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做一体化”高职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教学理念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由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
而“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强调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将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内容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既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是“教学做一体化”高职会计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实际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做一体化”高职会计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和测验为主,注重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
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高职会计专业是培养会计技术和应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要。
如何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转化理论知识,掌握实用的技能和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1.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实践教学中,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关注行业需求、学生就业前景和专业发展趋势等实际情况,使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2.课程设置的优化根据学生需要、行业需求和市场趋势等因素,开设实用性的课程,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同时,也要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有机组合,避免重复和冲突,使学生学有所获。
3.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和经验,同时也要整合校内和校外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行业企业、专业协会等。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接受行业实践的能力。
4.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实践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等。
教学方式应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证明,下面我们介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案例:1.建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在学校附近或城市内寻找一或多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与学校签订协议,约定实习内容、时间、报酬及学生的工作表现评价标准。
在实践中,学生将获得企业实践经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了解企业的运作,与职业生涯结合更密切。
2.实践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案例教学,通过实际事例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建立起学生的动手和思考兴趣,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具实际应用性。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训、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李建玲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23期摘要:“教、学、训、赛”一体化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具有较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可以保证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高,凸显会计专业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技能竞赛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17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
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对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是为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完成会计实践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总体结构及其运行模式。
1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内容1.1 构建工学结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依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着力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如下:1.2 “教、学、训、赛”一体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我们根据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设计了“教、学、训、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1.2.1 “教、学、训、赛”一体化的内容“教”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结合会计技能竞赛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
“学”是以会计技能竞赛软件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利用校内会计综合实训中心设备实施教学过程,实现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相互融合的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于小梅(1984—),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袁育明(1973—),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李军(1975—),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摘要]会计是为其他行业产业提供管理服务的行业。
针对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对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升级的新要求,主要解决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如何定位、课程体系如何有效对接、教学质量如何控制等突出问题。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2-0132-02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于小梅,袁育明,李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一、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训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一)更新办学理念学校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研究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的升级,更新职教理念,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一起把现代职教理论与学校具体情况结合,以提升质量满足需求,产业教育资源深度融入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准确定位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搭建了中高职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机制,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跨界理论,丰富并发展了中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是中高职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之举。
(二)创新课程体系对接产业升级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做到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突出了中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培养标准、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实施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实施研究。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对接的重要性。
然后探讨课程体系衔接的难点,并提出有效实施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课程体系衔接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培训的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对接研究、难点、实施策略、案例分析、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会计专业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会计技术的不断更新,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会计行业的不断壮大,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更合格的会计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为中高职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通过研究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接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课程优化提供参考,推动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实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职业的不断需求,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已成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而课程体系的衔接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通过研究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可以帮助中高职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2023年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教学也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因此,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是当今大学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本文就2023年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来阐述对会计专业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实践要求3大实践要求:一是实践能力贯穿教学全程;二是培养学生落地式创新能力;三是按照行业规范对学生实践力进行全方位评估。
1、实践能力贯穿教学全程传统的会计专业学习,知识和实践是分开的,学生学会了会计规则和方法,但是很难进行实践操作。
因此,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2023年会计专业教学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多个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实践中应该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落地式创新能力“落地式”创新能力,是将“发明”的思维方式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能够把发明思维付诸实践,一步步的验证和定量化。
会计专业不仅仅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更是要求其能够在实践中把创新能力转化成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技能,让其成为一位能够应对实际问题的会计人才。
3、按照行业规范对学生实践力进行全方位评估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会计专业需要学生具有一般实践能力和所学专业能力,因此,多形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职业。
二、实践形式设计1、课程实践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可用案例教学、模拟操作、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会计工作和会计实践操作。
2、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已逐渐成为学生职业及心智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社会人士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财务业务工作当中,让他们更快地了解行业的规范。
3、创新实验在学习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无疑的。
为此,学校设计一些创新实验,例如财务支撑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字会计的实现等等,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以此培养其创新能力。
会计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袁轶丹(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3)摘要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
通过探讨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现状,提出思考:灵活有层次地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由“会做”到“会想”;采用多维度多方位质量评价体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关键词中高衔接实践教学会计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指出:要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对于职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现阶段,中高衔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体系不完善,缺乏监控等情况,课程教学的实施影响到整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中高衔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专业素养、岗位技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中职阶段侧重于实践教学、高职阶段侧重于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
再加上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各阶段的权重都尤为突出。
目前,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两种构建体系,分别是“四段递进式”实践体系和“二、四”模式课程体系。
(1)“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按照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四阶段培养过程,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校外相结合。
(2)“二、四”模式,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的实训。
就第一个层次来说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单项实训与课内实训,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训;就第二个层次来说,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训和分岗实训,必须与工作岗位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
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LV Xiao-li【摘要】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在分析我国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基础上,针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从会计职称证书、专业技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推进课程体系衔接的对策,以及创新中高职衔接运行机制、加快中高职衔接的教材开发、组织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加强中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等实施保障措施.【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08【总页数】5页(P122-126)【关键词】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有效衔接;实践探索【作者】LV Xiao-l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1 问题的提出中高职衔接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办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一些还想升入大学的学生提高学历层次开辟了一个新通道,其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上.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现如今中职向高职课程过渡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问题包括:首先,两个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相似性过高、课程内容设置存在重复,比如说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众多基础课程在中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置;其次,教学内容区别较少,甚至出现在中职中所使用的教材在高职中依然使用;再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技能存在重复训练的问题,比如说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技能教学,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基本相同;最后,公共基础课衔接缺位.中职阶段受初中阶段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公共基础课的讲授内容过于简单,讲授内容删减过多,使得转段后开设的经济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文化课,受学生基础薄弱影响而不得不再次降低难度,这给后续专业课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由此可见,构建合理的“3+2”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3+2”会计电算化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2 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课存在重复.中职和高职的部分专业课程存在重复,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常见问题.因为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要求专业相近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也是如此.一些专业课程是必须开设的,可能是在教学重点的倾向和难度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为了节约教学资源,要尽量避免这样的现象.如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核算、财经法规、出纳实务、统计基础与实务等一些课程就存在中高职重复设置的问题,可以根据入学新生情况摸底,分班培养等方式来规避.培养时间长度不同.高中起点的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年限为3年,但是中职毕业后的学生,在高职内的学习时间一般为2年.时间的长度不同,沿用高职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发展.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根据中职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技能有一定锻炼的情况,量身打造教学模式,培养出优秀的高职人才.教学体系不完整.中职与高职衔接培养,这种方式进行得较晚.缺乏相对成熟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一切需要不断地摸索与研究.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衔接的课程体系是课程之间的内在结合联系,是课程类型及其比例关系.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是理论知识、财会技能和财会素质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财会专业能力.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逐步完善教学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投入的专项经费不足.在高职院校中,中高职衔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高职衔接建设工作中,投入的经费不够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岗位(群)随之变化,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也变化很快,这就要求院校根据岗位技能的变化随时培训职业教育教师或者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实际上由于资金、设备、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完全做到是不容易的.以及专项经费不足带来的硬件环境建设标准不高、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达不到标准等一系列的中高职衔接建设工作.3 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构建原则将职业能力需求作为教学主要导向,对课程目标加入明确与检验;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将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及教学模块实现科学的构建;以教学任务作为主要的驱动力,实现理实结合课程体系的有效结合.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确保课程内容不会出现重复,进而实现能力培养的有效续接;将职业资格标准作为重要枢纽,重视行业以及企业的评价,实现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化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主体之间的有效衔接;坚持“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尽可能促进学生岗位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3.1 层次性原则在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强化培养的基础上,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课时都需要大幅度增加,并且中职与高职教学要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来培养不同能力的会计人才,对不同岗位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中职出纳、会计岗位要突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能力培养,高职会计、财务管理岗位则突出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进而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加以贯通,从而避免出现二者的重复或者是脱节.3.2 全方位原则中职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之间的衔接除了需要考虑实践课程的设置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实践教学教材的有效开发、对具体师资的培养、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建设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等.要实现全方位、无差别的沟通,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促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3 灵活性原则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对中职教学升学以及就业两种培养目标进行充分考虑,采取选修以及必修两种灵活的方式来满足具体的实践要求.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工作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校生源的复杂性特点,针对不同生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4 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思路4.1 构建统一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有效对接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工作的关键在于要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二者的培养目标其实是一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培养的层次性.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培养出面向生产与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出具备较高文化基础以及专业化知识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更高、专业技能更全面、职业发展能力更强.所以在制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时就应当相互衔接,保持一致.根据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其相应层次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中职课程起基础作用,课程重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职业概念;高职课程起引领提升作用,课程重实践和创新.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时应整体设计,相对独立,分段实施.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际,在课程结构上,把中职、高职课程都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类别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定各类课程合理的比例,各类课程达到相应的学时,专业技能训练达到一定比例.4.2 科学设置课程,实现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在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后,科学进行课程设置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课程设置宜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和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理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和创新,鼓励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设置需要体现出模块化与综合化的特征,中职院校所开展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具体的岗位需要来设计相应的模块化课程;而高职院校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中职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促进课程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减少课程的数量,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化,促进课程实现连续性与整合性的衔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在开展具体的课程教学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避免重复性问题,又需要提升课程的深度.在开展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时要加强中高职知识内容的有效整合,从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及企业发展的需求.中职阶段注重基础教学,而高职阶段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需要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同时还需要对职业教育的特色加以彰显.(1)公共基础模块的课程衔接.就公共基础模块的课程衔接而言,主要是为了实现后期专业课程的开展以及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的目的,按照相关文件的指导精神,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以及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在模块设置上保证中高职课程的一致性与衔接性特点.在中职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拓展得更加系统化与宽泛化,进而满足高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最终提升高职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这为于学生后续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奠定了关键的基础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2)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衔接.专业基础模块主要指的是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三部分基础课程.中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基础会计、会计基本技能以及经济法三门课程.另外中职院校还开设了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以及统计这三门课程,并且将其归纳到相关的知识板块体系中,在一个学期内按照不同的阶段开展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管理营销方面的理念与方法.高职院校则开设了财政与金融、珠算以及市场营销三门课程.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导致中高职教学存在重复等问题,因此在开展具体的课程讲授时,中高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中职教师一般会将原来的教材体系进行调整,以项目教学为导向,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在实训教学方面则侧重于单项实训,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而高职院校则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系统化与综合性更高,实训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产生中高职教学简单重复的问题.(3)专业模块的课程衔接.专业模块主要指的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会计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的课程,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培养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中职阶段开展专业模块教学,需要结合具体的会计工作岗位情况,开展诸如:出纳、财务会计核算、税务、成本等会计类的课程,同时还需要将统计以及财务管理课程归纳到案例模块中去,要求在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中职院校可以根据模块教学的具体需求,将原有的课程体系加以调整,梳理并重新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组合,同时还可以开发与专业模块相适应的校本教材.高职院校专业模块主要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在必修课程中可以开设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以及税务会计等课程,进而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其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4.3 实践教学分层递进,实现技能稳步提高构建中高职贯通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二者课程有效衔接的保证.实践教学贯穿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教学始终.采用全过程、多形式、多轮次的实训实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初级到高级,分层实施,逐层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方法都要充分体现沟通衔接.中职阶段多使用单项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及综合模拟实训,但多是校内实训;高职阶段多使用模拟、仿真和全真的综合实训,可以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和校外综合实践的充分结合.(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特征比较显著,因此对于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中高职会计教学在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课程密切融合,进而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会计职业工作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留出充足的时间,并且要注意中高职会计教学的目标与形式保持一致.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教学实习、专业实习以及顶岗实习.其中教学实习主要指的是在课堂上开展的分散实训以及课外综合实训课程;专业实习则指的是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则指的是学校与企业所共同开展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活动.表1 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阶段高职课程类型必修基础能力专项能力成本、税务、财务管理实训岗位能力分岗位实训综合能力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会计证书全部获得初级职称证书选修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实训中职必修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实训分岗位实训1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无要求选修分岗位实训2(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从实践内容角度出发,实训内容的构成主要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项能力实训—岗位能力实训—综合能力实训,这也体现出由中职到高职教学层次、教学难度以及教学形式的层层递进,从原有的手工会计处理逐步发展为电算化会计处理手段(见表1).总体而言,中职阶段所开展的会计教学以基本技能实训以及岗位业务实训为主,对于较难部分的岗位能力设置了选修课程;而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会计课程教学则是以综合业务实训为主,设置了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等部分课程的选修(见表2).注重对学生会计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具体岗位需求的密切结合,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会计实践业务综合处理能力.表2 中高职会计分岗位实训项目内容实践课程名称分岗位实训1分岗位实训2会计岗位出纳材料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5 结语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持续存在,因此针对中高职衔接中所开展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有着很强的现实价值.结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于专业化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加以界定.现阶段中职生在文化基础上不如高职生、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需要构建专业化的理论模型、采取“双证融通”的高职会计专业“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有效解决中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清、课程重复、脱节等问题.在具体的衔接过程中,需要中高职师生开展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对教材进行重新统筹编写,建立起以学分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另外在推进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还需要改进招生政策以及学制结构,从整体出发做到科学地衔接.最后,针对课程的衔接不仅要加强专业课程的衔接,还需要重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2]刘松林,杨秀平.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的研究——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6).[3]唐艳.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4]黄秀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5]石咪咪.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6]金珊.武汉城市圈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关于构建高职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关于构建高职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传统会计教学不足之处(一)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既然是高职院校,则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用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来体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但是现阶段看来,很多的院校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要求设置的课程,这样由于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就被束缚在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上。
另外,这些学校设置的课程,有些甚至就是传统的专科院校或者大学课程的翻版。
由于盲目照搬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被认为划分,课程的内容又相互想交叉,这样就会造成理论学习的胡乱。
这种课程模式教出的理论,仅仅为了用于考试,对实践没有帮助;相对的来说,实践也不能很好的支撑理论学习。
由此可想,培养出了的学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教材本身的缺陷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是学校课程培养最具体的体现形式。
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不仅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也保证着教学质量。
但是目前,各高职的会计教材旨在应用,实则存在较多缺陷,例如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对实践重视不足,甚至有些自编教材但质量不高,还有些存在着印刷问题。
所以,教材的编写尤为重要,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本宣科,并且应该有详尽的内容,实用的规范,体现高职会计教育特色。
(三)教学场上的不足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在理论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理论教室只有较少的器材,只有一个黑板,实验室建的数量也较少,这样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候很困难,尤其当理论教室和实践教室相距较远的情况下,更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比如,教师在讲课讲到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实践项目时,需要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更需要多媒体设施的辅助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具体化;但是由于理论教室本身的器材限制,不能与实践教室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马莹莹发布时间:2021-11-02T05:31:22.39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马莹莹[导读] 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衔接工作十分重要,决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终质量,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摘要: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衔接工作十分重要,决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终质量,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本文从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对中高职公共基础学习课程衔接欠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糅杂两大问题进行分析,而后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策略会计专业技能的衔接、策略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策略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引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往往能取得十分乐观的教育成果,能够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尽快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但是问题在于,我国中高职院校的衔接工作发展时间比较短,没有太多可参考成功案例,无论是招生制度、管理体系还是教育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为了彻底地解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1.1中高职专业技能衔接欠妥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以后,接受的是更加高等的教育和培训,由于有以前的学习基础,语文数学一类的公共课往往能够顺利地进行衔接,然而专业技能往往存在跟不上、听不懂的问题,比如说和初中数学相比较而言,会计专业的各种计算难度就大幅度增长,很多中职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只能通过作弊的方法通过考试,这种问题不容我们忽略。
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往往会沿用初中课程的相关内容,来确定公共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却没有考虑本学校的性质和学生培养目标,未能将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技巧作为关注的第一要务。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李冠瑛(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会计专业是中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
基于此,从课程内容重复、未实现资源共享两方面,分析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优势;提出运用教师培训教育策略、资源筹备策略以及优化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策略等,促进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高职教学;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9-0154-02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成。
会计专业作为中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受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影响。
其中,实践教学与会计专业学生对填制收付凭证、开具各类票据等会计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较高。
而当前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衔接状况相对较差。
因此,分析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当前会计专业中高职教学的衔接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特征。
(一)课程内容重复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均为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
部分中职学生在接受过中职教育后,会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深入学习,以提高其技术水平。
这一状况对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内容来看,在会计专业中,这两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问题。
例如,某市两所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重复度超出50%。
这一状况充分暴露了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的不足。
事实上,造成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的原因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可能采用相同的教材[1]。
此外,由于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市场缺乏监管,不同版本(相同课程)的教材在内容方面可能存在交叉、重叠部分,这种状况加大了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不畅的风险。
(二)未实现资源共享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两类不同水平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理念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份文件,号召中高职组建协同教育体系。
但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衔接状况来看,由于双方所属管理部门不同,且严重缺乏沟通,导致二者的教学体系衔接水平未得到充分提升。
由于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均属于教育机构,二者的定位决定着双方难以实现自主沟通及资源共享。
而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中高职的资源共享无疑是实现教育体系衔接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因此,为了促进双方的资源共享,可设置单独的协调机构,负责做好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沟通,以此促进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二、中高职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优势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中高职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中职、高职分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等级,如二者在会计专业及其他专业方面的教学体系衔接不当,很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对于从中职院校升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高职院校重复的课程设置会造成其学习时间的浪费。
而引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后,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得到了良好的衔接,此时,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可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可认为中高职一体化实践教学有助于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2)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模式意味着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难度的合理排列有助于改善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2]。
因此,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教师培训教育方面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衔接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中职、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力不足,会计专业学生的衔接教育体系也将受到一定影响[3]。
因此,在构建“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将中职、高职院作者简介:李冠瑛(1985—),女,广东梅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会计。
154--校教师的培训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针对性地分析教师存在的不足。
针对中职、高职院校教师展开培训再教育的目的,利用“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优势,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使其在企业会计岗位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事实上,“学做巡赛习”实践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其对教师的要求标准较高。
为了确保培训再教育的有效性,在正式开展培训之前,应针对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师,细化分析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会计实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2.实施周期性培训。
中高职“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消耗一段较长时间,因此,可采取周期性培训模式,在教师教学间隙,参照“学做巡赛习”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弥补教师的不足。
同时,教师负责向培训人员提供其应用培训内容的反馈,以便后续培训计划的调整。
例如,某教师在接受过连续3个月的培训后,其在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
而培训人员则根据这一状况,适当缩减“学做巡赛习”培训中关于“做”的比重,以确保教师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资源筹备方面相对理论教育而言,会计实践教学消耗的资金、资源相对较多。
目前,我国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中职院校、高职院校而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必然会增加其资金及资源的支出。
因此,通过哪些渠道筹备充足的资源,成为阻碍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进程推动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高职院校可加强对以下几种渠道的重视及利用:(1)教学经费划分渠道。
中高职院校可针对会计专业“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要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部分的教育经费,以此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2)政府渠道。
会计专业“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构建这一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单凭中高职院校的力量筹备充足的资源并不现实。
对此,中高职院校可借助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申请用于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资金或资源[4]。
(3)企业渠道。
从本质角度来讲,培养高质量人才,对中高职院校、企业均属于一种双赢局面。
因此,在推动会计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可邀请企业以参与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提供资金等方式,深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帮助中高职院校摆脱资源不足的窘境,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双方的合作。
随着“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成果的不断凸显,大量会计专业人才被输送到企业中,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某地区中高职院校响应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教学号召,于2018年初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及实践教学资源。
其中,S高职院校经过与合作企业的协商后,达成一致,由合作企业为其会计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项目出资十余万元,而S高职院校则承诺:将合作企业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首选。
(三)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是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影响这一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
根据“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逐步完成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
事实上,中高职实践课程优化的困难之处主要表现为中职、高职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不同,而会计专业实训内容繁多,如何做好实训内容的排列组合,成为影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面对上述要求,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完成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1)打造一体化的会计专业中高职实践课程。
与既往实践教学相比,“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为其将学习、实践操作、比赛及实习等环节整合为一体。
因此,在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打造包含上述内容的一体化实践课程。
为了确保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确保实践课程体系的综合性。
(2)层次化课程设置。
不同教育时段,会计专业学生所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各异,因此,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具有鲜明的层次。
例如,可将对能力级要求较低、难度较低的实践内容置于中职阶段,而将具有一定深度、难度及广度的实践内容置于高职教育阶段。
此外,由于中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最终目的为通过专业会计人才向企业的输送,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会计行业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企业在实习、实践操作等环节,较中高职院校更具优势,因此,在构建“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时,中高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共同构建完善的“学做巡赛习”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会计实习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进而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加强“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了确保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教育的充分展开,应采用多种措施,满足会计专业“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为会计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及环境,进而促进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此外,随着会计专业“学做巡赛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构建,还可考虑在中高职院校中的其他专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1]胡晓玲.“把企业搬进课堂”的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0):203-204.[2]孙蕾.中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建设途径研究:基于CDIO 工程教育理念[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4):291-292.[3]金小燕,周怀盛.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5):191-192.[4]陈舒宇.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8):121-122.◎编辑武生智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