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中药进补认清3误区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勿走入中医养生的3个误区
见的三个误区。
误解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
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
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
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误解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
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
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
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解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
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
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日常进补五大食疗误区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和药性成分的浓缩产品,它改变人体功能的“效力“就会强一些,事实上,越是“效用“明显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对待,不能过量,不能吃错了体质。
饮食养生是终生的功夫,所以不得急躁。
误区一:药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病
食物、保健品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效力不一样。
食物性质平和,其中含药性成分少,这样才可以作为食物日常食用。
如果一种食品吃几天就让人感觉明显变化,这种东西能成年累月吃吗?敢随便多吃吗?事实上,越是"效用"明显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对待,不能过量,不能吃错了体质。
而米、面、青菜、苹果等食品人人都能吃,正是因为它们性质平和,没有那么强的"生理调节"作用。
所谓饮食养生改善体质,通常都是长期食用才会明显见效,而很少有三天两天就有明显效果的。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和药性成分的浓缩产品,它改变人体功能的"效力"就会强一些,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制约。
如果用对了,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一旦用错了,也可能"跑偏"而带来副作用。
比如说,豆腐含大豆异黄酮,它男女老少皆宜,但大豆异黄酮胶囊就不一样了,孩子和男人绝对不能随便吃,即便中老年妇女也不是人人适合。
药品则效用更强,改变人体代谢的能力更强,而且它们的意义就在于短期见效。
吃一周两周都不见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吃。
中药使用误区
中药使用误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分病情。
每种中药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不能盲目使用。
如果不分病情,乱用中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2. 不按剂量。
中药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疗效,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如果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3. 不按煎煮方法。
不同的中药需要不同的煎煮方法,必须按照医生或药师的要求进行煎煮。
如果煎煮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4. 随意联合用药。
中药联合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进行选择。
如果随意联合用药,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5. 盲目相信偏方验方。
偏方验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如果盲目相信偏方验方,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或产生不良反应。
6. 不注意药物来源。
中药的质量和来源直接影响其疗效,必须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中药。
如果药物来源不明或质量不可靠,可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7. 忽视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会影响中药的吸收和代谢,必须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和剂量。
如果身体状况不佳,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
总之,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
同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和指导。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展开全文现在正值春节期间,诸君都在大吃大喝,而且正好进入虎年,很有必要聊一聊:冬季进补、开年“打虎”的应景话题了!很多读者都听说过,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民间俗语,意思是在冬天给身体补补,让身体精血充盈,身强体壮,来年生龙活虎、好有精力干大事,连打老虎都不在话下。
在中医看来,冬季是肾脏旺相的季节,肾脏在五脏中,主管收藏,最擅长藏精,以便来年春季释放,古中医不是有句话说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这意思是说:冬天不能好好的收藏精气,那春天的时候,正气底蕴不足,就很易被温病、传染病一类的招上。
一天之中,人体有个阳气早晨升发、中午高潮、晚间含蓄收敛的循环过程,那一年四季的人体精气大循环之中,也必然存在这一过程:就是春季升发、夏日旺盛、秋季肃降、冬季收藏。
所以冬令进补、养精蓄锐是很有养生价值的,这样才能天人相应。
谈起进补,这真是个很大的话题。
有人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还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等;对于平和体质的人群,的确是吃好睡好,就是大补了,但很可惜,在中医眼里,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平和质,比大熊猫还稀少,绝大部分人,都需要纠偏和调补的,可见人世间走一趟,并非是来单纯享福的。
小编认为,最佳的选择,是先用中医的方法,把身体脏腑功能尽量调平,同时把较大的坑(脏腑虚损),用中药先填上,尤其是增强脾胃功能,再在冬季食用一些有滋补功能、甚至有点滋腻的食物,不熬夜,早睡,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补进去,让吃进去的好东西,真正变成自身的精华,以供来年使用。
就比如说,老百姓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冬天为什么要多吃萝卜呢?就是要增强脾胃功能!才能帮助吸收冬季的进补食物。
生萝卜吃了之后,是有比较强的下气功能的,只是现在很多人是把生萝卜煮了、炒了,变成熟萝卜,萝卜熟了,下气功能就很弱了,甚至有人吃了熟萝卜,还感觉有点滞涨,因为熟萝卜更多的是补脾胃,其下气、降肠胃的功能被极大的削弱了,几乎消失。
所以补的滋腻、胃胀得难受的,想多放屁、通气,还是啃几口生萝卜、或者喝点生萝卜汁吧,以通为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谨记六大进补忌讳健康过个暖冬导语:1、一忌无病进补如今保健补品商场紊乱,好坏纷歧。
身体健康者无需故意进补,避免进补不妥,糟蹋金钱,危害身体。
2、二忌景仰服用人参、
1、一忌无病进补
如今保健补品商场紊乱,好坏纷歧。
身体健康者无需故意进补,避免进补不妥,糟蹋金钱,危害身体。
2、二忌景仰服用
人参、冬虫夏草、铁皮枫斗等名望甚大,但也不行不管药效,景仰服用,过度乱用。
3、三忌真假不分
“虚则补之”,对症服用才干补益身体。
若真假不分,盲目进补,则会越补越坏。
4、四忌多多益善
“多吃补品,有病看病,无病强身”这是不科学的。
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致使腹胀,不思饮食;过度服用维生素C,可致厌恶、吐逆和拉肚子。
5、五忌留邪为寇
在患有伤风、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避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6、六忌以贵贱论好坏
关于补药,绝不要存在越贵越好、越贵越有用的主意。
中医以为,药物“运用妥当,大黄能够当补药;服药失准,人参即为害草”。
小编提示:冬天进补有危险,切忌不行乱补。
晓得了这些忌讳今后,你就定心的进补吧!
生活知识分享。
中草药常见误区教案一、前言自古以来,中草药便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草药既是药材,又是调料,其功效被誉为“天地之化育,百草之王者”。
虽然中草药具备显著疗效,但在治疗时,有很多误区需要避免,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草药的正确使用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草药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中草药误区1.误区一:不认真辨别中草药的来源由于中草药丰富的疗效,市场上存在许多的假冒伪劣的中草药。
因此,在选购中草药时,一定要认真辨别药材的来源和质量。
打算购买中草药的人士应当首先确认药材的来源,以及该店是否拥有证书和资质。
2.误区二:食用过量中草药本身是一种药物,若食用过量,会产生不良的反应。
尤其是那些热性、凉性过重的中草药,食用过量会导致肝肾功能不良、衰竭等问题。
因此,在食用中草药时,应该量力而为,且注意禁忌。
3.误区三:片面追求速效有些人认为中草药的疗效较慢,因此会使用大量的药物来加快治疗速度。
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不仅中草药的疗效不能得到充分释放,反而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时,我们应该在遵守药物使用规则的前提下,追求中草药的最佳疗效。
4.误区四:任意搭配使用多种药材中草药本身是一种复杂的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如果不正确搭配多种药材,会产生相互抵消的效果,导致药效无法得到释放。
所以,在使用多种药材时,一定要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组合。
5.误区五:不注重药物的烹制中草药在过程中的烹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中草药需要采用不同的烹制方法,否则会对疗效产生影响。
有些人在使用中草药时,只是将它们放在一起煮水,而忽略了烹制的重要性。
正确的做法是在烹调中注意中草药的烤制、灸制、蒸制、煎制等特点,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三、中草药正确使用方法1.确保中草药的来源和质量中草药是一种药物,保证足够的质量和来源是一个必须做好的保障措施。
购买中草药必须去正规的药店或药材市场,并拥有相关的药材来源证明。
冬季进补的最佳时间文章目录*一、冬季进补的最佳时间*二、冬季进补禁忌*三、冬季进补喝什么汤冬季进补的最佳时间1、冬季进补的最佳时间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
医生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
绝大部分中医都会认为,一年一度的进补季节,在冬至前后开始为佳。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另一本《易经》中就有“冬至阳生”一说,意思就是在冬至这一天,阳气上升,人们运化食物营养的能力会明显上升,因此在这一天开始进补,效果会比较好。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是一刀切,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长期阳虚的人,完全可以加长进补时间,从立冬就开始进补,一直补到立春结束。
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较佳。
2、冬季进补的重要性选择在冬季进补是因为,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季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并且因为冬季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再服补药或进补时才可增加滋补效力,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像久病体弱的老年人,或因脾有湿邪的人,因脾胃虚消化差,服用滋补药不仅达不到补虚效果,反而出现腹胀便溏、恶心呕吐,致使身体更虚。
所以,脾胃虚寒且湿重者尤为要注意先健脾胃。
淮山芡实瘦肉汤、花生黄豆煲猪脚等都是健脾益肾的靓汤,在进补前几天可以喝喝这些汤水。
3、冬季进补吃什么3.1、山药山药又被称为薯蓣,因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又有“神仙之食”的美誉。
山药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山药削皮后表面是黏黏的,这种黏液又叫做黏液蛋白,黏液蛋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诸多的好处。
3.2、银耳和山药一样,银耳也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滋补品。
银耳属于真菌类的植物,通体雪白,富有弹性和嚼劲,形状像耳朵,故得此名。
健康是福,越来越多人明白“有福享要有命叹”的道理,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
但是,不少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却出现了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问题,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
专家总结了就诊者的某些错误保健观念,看看你有没有干过下列傻事呢?错误之一:舍本求末,一保健就进补你要注意:“保健”是做最老实的人很多人不懂保健,等出现健康危机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进补、吃保健品,渴望简单地把健康吃回来。
人体可容不得激进。
林燕钊介绍,要弥补逝去的健康,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类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生活方式,但很多人不愿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在意生活方式的影响,而过度追求各种保健方法,这是一种典型的舍本求末的表现。
还有人是因为觉得改变长期形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太难,因困难而却步;也有人是尝试改变,但不能坚持。
其实,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关键是形成习惯,一旦良好的习惯形成,保健就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象洗脸、刷牙一样自然的事情。
无论你求助哪里的医师,他们都会说,最健康生活方式是“长期有规律的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平日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
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最管用,比你求助各类维生素,偶然想起就大补一顿有效得多。
所以,别再询问“我身体不好,我怎么补”这样的问题了,先纠正生活方式再谈其他。
错误之二:不顾体质,盲目保健你要注意:吃中草药一定先懂药性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体质的形成既取决于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的影响。
很多人常不顾自身的体质状态,喜欢一窝蜂地进补,这是不恰当的。
中医学认为,不同的体质状态,适合的饮食、起居的调摄注意都有所不同。
如气虚之人适合多食用益气健脾之品,湿热重的人可适当吃些清热祛湿的药食,阴虚之人适当进食滋阴之物。
如果本人气虚还去“清热”就会出现气虚更虚的情况。
不只是在养生保健方面,在疾病治疗时也要充分顾及自身的体质状态,如同样一个病毒感冒,有些人容易出现咽痛,声嘶,有些人则表现为流清涕、打喷嚏,有些人会高热,有些人感冒症状严重却不发热,这些都是体质状态的影响。
冬令进补为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
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补,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身体如出现阴、阳、气、血不足时随时都应该调补,那么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冬令进补呢?主要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对能量、营养的要求增加,机体代谢旺盛,此时最宜补,也补得进,因此冬季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令。
民间俗话说“三九严寒补一冬,来年四季无病痛”,就是这个意思。
哪些人需要冬令进补呢?笼统地说,凡有虚证者可以进补,无虚证者不需进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人群:患有慢性疾病而中医辨为虚证者;老年或体弱以虚证为主者;亚健康人中医辨证以虚为主者。
因此辨证进补是进补的关键,如补不对症即不分虚实,盲目滥补,或补不得法、过量服用补药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对人体不利。
所以进补者要先弄清自己有些什么虚证,如见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无华,自汗,舌淡,脉虚弱者属气虚证,宜选用补气药,如生晒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灵芝等,再配以其他中药进补;如见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乏力,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者,属阳气虚,宜选用补阳药,如红参、鹿茸、冬虫夏草、仙灵脾、肉苁蓉、胡桃肉等,再配以其他中药进补;如见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心惊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舌质淡,脉搏细无力者为血虚证,宜选用补血药,如当归,熟地、白芍、首乌、阿胶、紫河车等,再配以其他中药进补;如见有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者为阴虚证,可选用补阴药,如沙参、麦冬、石斛、枸杞子、鳖甲、龟板为主配以其他中药进补。
对每个人来说可能还伴有不同脏腑虚弱或有其他各种兼证,所以在辨证进补的前题下,组成复方进补方药。
如果身体虚弱较单一时,也可用单味中药进补来调理身体。
进补时补药配伍中要注意补运结合,“运”是指理气行气,因为补益药用得不当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应该在补益中加些陈皮、木香、砂仁之类的理气药物。
至于补益剂形式不强求一律,要根据各人身体不同情况而定,可用汤剂,也可以用膏剂。
服用膏方的几个误区误区一:膏方是纯补的我国民间有冬令进补膏方的传统习惯,因此许多人认为:“吃膏方就是补身体”,其实“膏方”是由丰富经验的中医专家利用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根据各人的体质、病情,结合辨证施治而拟定的膏滋药处方。
曙光医院蔡淦教授指出:膏方所说的“进补”是指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调节或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
而膏方除了能“补”之外,还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如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等各种疾病,因为每料膏方是中医专家针对每个人的症状和自身特点而专门拟定的,“一人一方”,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处方”,故膏方“纯补”之说并不科学。
误区二:“开路方”无作用有人提出膏方既然有治疗作用,为什么还要服“开路方”呢,认为“开路方”没什么作用。
这里先要说明什么是“开路方”。
“开路方”是指中医专家为某些服膏方者因出现如腹脘闷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而先行开出的中草药处方,一般服用1~2周。
曙光医院姚洁明教授指出:如果这些症状不加以改善,势必会影响对膏方的消化吸收,因此先用一些化湿健脾的药物,使脾胃健运,改善消化功能,再行服用膏方时就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此外,“开路方”还有一种功效,即可作为先行的试探性调补,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为开好膏方作准备。
因此“开路方”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也是因人而宜的。
误区三:膏方一定要冷天才能服用自古以来,进补膏方以冬至日起三十天左右为最佳时间,即冬至日起“头九”至“六九”之间,因此许多病人要等到天气寒冷,北风呼啸之时,或到年底冬至日方才寻医开药。
曙光医院朱抗美教授指出:现代中医药学对膏方赋予了新的内涵,正如前文所说,开膏方可以作为一种防治方法,为患者或亚健康人群提供一种便捷的中医药保健和治疗,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转换时,为各种易感人群提供了有力的中医药保障。
大冷天服膏方的概念可以改一改。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老百姓中药认识的五大误区
1. 中药无毒,安全无副作用。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中药虽然来源于天然植物,但是其成分复杂,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如果中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或者严重不良反应。
2. 中药可以治疗所有疾病。
中药的治疗作用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作用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确切的说,中药更多的是辅助治疗,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
3. 对中药的选择没有严格的限制,只是看效果。
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不同的中药成分不同,不能随意选择。
而且还需要注意中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4. 中药的治疗需要长期使用。
不同疾病对中药的治疗时间也不一样,有些可能短期使用就能见效,而有些需要长期治疗,但是想要达到效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断的使用中药,需要注意中药用量和使用时间的把握。
5. 所有的中药都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
因为成分不同,作用也不同,对于不同病情的选择也不同,因此不建议自行购买和使用。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心六大进补误区让你越补越虚
导语:高价补品大多是加了一些价格昂贵的中药材,如龟板、鳖甲、藏红花、虫草等。
然而,没有针对性的用药,一般不会显出特殊效果。
况且,补药中能有几两鳖甲?
亚健康问题被提得越来越多,进补也成了很多女性迫切的需求,你可能认为吃些保健品、补品一定对健身有好处,殊不知,弄不好,你的身子会越补越虚弱!
“冬令进补”的理论是我国中医学积数千年经验所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的健身、保健方法之一,有它的科学理论基础。
但是,你一定要避开一些进补误区才行。
误区一盲目相信广告
广告中,关于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包治百病”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
在国外,对这类保健品称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针对某一种疾病有效,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础上更加强壮。
它仅能使你的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误区二进补等同于养生保健
只有身体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补,营养充足、无病无痛的人,就不必吃补药了。
这好比衣服残破要修补,不残、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无需缝补。
过去许多长寿者,居于深山老林,粗茶淡饭,照样身强体健。
反过来看,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清代,酷爱进补的短命天子倒不少。
误区三不辩证进补
即使你身体虚,也不能盲目进补。
身体虚有许多种,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不对证,不但无效无益,有时反有副作用。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立冬的中药调理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农历的十月节气。
立冬表示冬天的开始,一年的时令由此进入寒冷季节。
在中医传统观念中,立冬时的养生调理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准确地识别季节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在立冬时节使用中药进行养生,能够帮助我们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常见的冬季疾病。
一、温补药材调理立冬时节,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开始进入相对盛行的时期。
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具有温暖和活动的作用。
因此,在立冬期间,应优先考虑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材来进行调理。
例如,人参、黄耆、肉桂等药材都被广泛用于滋补阳气,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二、补肺药材调理立冬之后,气温骤降,空气干燥,这对于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是一种挑战。
中医认为,肺主呼吸,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在这个季节中药调理应该注重补肺。
例如,百合、沙参、桔梗等中药材都具有滋润肺部、养阴润燥的功效。
适当地服用这些中药,可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减少咳嗽、喉咙痛等感冒症状。
三、滋阴药材调理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现象,这是阴液不足的表现。
中医认为,阴液盛行于冬季,而立冬则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因此在调理中药中应注重滋阴。
例如,枸杞子、沙参、五味子等药材都具有滋阴养阴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干燥症状,保持身体内外的水分平衡。
四、养肾药材调理在中医理论中,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管生殖、生长、发育等重要功能。
立冬之后,正是肾脏最为旺盛的时候,所以在中药调理中应该注重养肾。
何首乌、淮山、杜仲等药材都被认为具有补肾的功效,可以提高肾脏的功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总之,在立冬时节进行中药调理,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适应气温变化,并预防常见的冬季疾病。
但是,在使用中药调理时,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和剂量。
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度运动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冬令中药进补认清3误区
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冬令进补是我们的传统习俗,那么你知道冬令中药进补的误区吗?
误区1:越贵越补
有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
“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
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误区3: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
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
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