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乳酸血症与危重症
- 格式:ppt
- 大小:8.55 MB
- 文档页数:52
血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在icu住院的重症患者115例,入科时测定动脉血乳酸,6 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apacheⅱ评分,按apacheⅱ评分分值分为三组,分值30分为c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动脉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
结果 b组及c组的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a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a 组,c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b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b组,b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a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
动脉血乳酸及6 h 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
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
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而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动态反应病情变化,是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早期、有效指标。
[关键词] 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1-127-02icu重症患者往往病情严重,复杂多变,病死率较高,评估其病情及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血乳酸及6 h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血乳酸及6 h血乳酸清除率在icu 重症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住院的重症患者115例,诊断参照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与危重症医学会联合会议委员提出的定义[1]。
其中男68例,女47例;年龄19~86岁,平均(58.7±19.3)岁;copd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14例,多发伤患者13例,脑梗死12例,重症胰腺炎1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1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6例,脑出血患者5例。
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血乳酸(BLA)水平及乳酸(LA)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定的相关性。
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积极控制感染,测定ICU入住早期不同时刻(0、h、12、24 h)患者的BLA水平,并计算入住后各时刻LA清除率,观察其与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
结果:生存组患者入住6、12、24 h 的BLA水平依次为(5.1±1.7)、(4.3±1.2)、(2.8±0.7)mmol/L,LA清除率依次为(13.6±4.9)%、(27.2±8.3)%、(49.2±15.5)%,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ICU入住早期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同预后密切相关,持续的高乳酸血症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加强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监测,对明确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ICU;感染性休克;预后;血乳酸;乳酸清除率;相关性乳酸(LA)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中的常见产物,一般情况下浓度稳定,能够反映细胞能量代谢情况和机体脏器的状态[1]。
研究发现,病原菌及毒素产物会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症,可引起血乳酸(BLA)病理性升高,故有观点提出将BLA水平作为评估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2]。
本文现对BLA水平及LA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有明确感染灶;(2)成人;(3)发病≤24 h;(4)ICU入住>24 h。
排除标准:(1)肿瘤疾病;(2)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病史;(3)近期内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史;(4)合并碱血症。
乳酸概念及生成代谢机制、高乳酸血症类型、人体危害和乳酸升高处理方案乳酸概念及生成代谢机制乳酸是糖无氧酵解的代谢产物,糖酵解是细胞广泛存在代谢途径,机体所有组织均能糖酵解产生乳酸,特别是在耗能较多的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脑、骨骼肌细胞和血红细胞内更加活跃,其能反映机体组织氧供及代谢状态。
人体正常情况下每天只大约产生 15-20mmol/Kg 乳酸,能被肝脏,肾脏清除。
肝脏通过合成糖原和乳酸经丙酮酸途径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在乳酸清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肾脏在乳酸增高时清除乳酸能力不断增加,机制是既通过丙酮酸途径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及进行糖异生,又通过肾小管分泌随尿液排出。
机体正常进行有氧代谢,葡萄糖会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ATP供能。
一旦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乏氧等导致供氧不足,糖发生无氧酵解增加,丙酮酸大量转化为乳酸,导致乳酸异常升高。
高乳酸血症类型根据乳酸的光学同分异构体类型,高乳酸血症可分为 L-乳酸和D-乳酸高乳酸血症,临床绝大多数为 L-乳酸增高。
根据是否由组织缺氧引起,将L-乳酸高乳酸血症分为两类——A 型和B型。
A型指由组织缺氧引起的高乳酸血症,B 型指无组织缺氧的高乳酸血症。
临床以 A 型最常见,B 型相对较少。
A 型高乳酸血症的常见病因包括:1. 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如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2. 局部灌注不足:如胃坏死和其他原因的内脏缺血、大动脉血栓栓塞等。
3. 其他原因导致组织缺氧:如严重低氧血症、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糖酵解增加(剧烈运动、颤抖)、癫痫发作等。
B型高乳酸血症的常见病因包括:1.某些后天获得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嗜铬细胞瘤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严重肝病、肾衰、脓毒症、硫胺素缺乏等;2.药物和中毒,如对乙酰氨基酚、β-受体激动剂、氰化物、胰岛素、硝普钠、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恩替卡韦)、双胍类药物(如苯乙双胍、二甲双胍)、异丙酚、水杨酸盐、有毒醇类(如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等;3.遗传性代谢疾病,如丙酮酸氧化障碍、氧化磷酸化障碍、糖原代谢及糖异生障碍等。
文/ 孟新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高乳酸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相
关病因诊断及治疗却很复杂。
若未能及时
做出正确诊断,往往给治疗带来很大不确
定性结果。
血乳酸水平的高低是患者病情严重程
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其能否迅速降至正常
水平(<2mmol/L)也是反映疗效的重要
标准。
其中,脓毒症的相关指南把特定时
高乳酸血症临床评估路径
1.评估组织低灌注和恢复再灌注能力
◆休克(分布性、心源性、低血容量和
◆先假定存在组织低灌注,直至证明并
◆根据不同休克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手段
2.评估局部组织缺血和针对性治疗
◆肠系膜缺血、肢体缺血、烧伤、创伤、筋膜室综合征、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药物因素:利奈唑胺、核苷类逆转录。
一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衰竭治疗中的高乳酸血症摘要脓毒性休克与急性肾衰竭都是ICU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当该类患者发生持续性高乳酸血症时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死亡率与更糟的预后。
本文报道了一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诊治过程中发生持续性高乳酸血症原因的剖析探讨,为ICU医生分析危重症患者高乳酸血症病因敲响了警钟,提醒临床医师对药物副作用的关注。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急性肾衰竭,高乳酸血症,利奈唑胺,药物副作用正文急性肾衰竭是重症监护室(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通常与高死亡率相关(1),而乳酸是脓毒性休克以及脓毒症相关急性肾衰竭患者高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2)。
当脓毒性休克以及急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持续性高乳酸血症时通常意味着死亡率的增高和预后的不佳,并且持续性高乳酸血症会影响临床医生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诊疗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在ICU治疗过程中发生与病情改善不相符的持续性高乳酸血症的病因的探索过程,并最终证实高乳酸血症的真正原因为利奈唑胺的药物副作用,使ICU医生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农民,主因“右侧肢体红、肿、热、痛进行性加重1周”入院。
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外伤史及脑血管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周劳动过程中突发腰部疼痛、右下肢活动受限于外院就诊,行头CT、颅脑MRI、腰椎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除外急性脑血管病及腰椎病变等疾病,后出现右侧肢体红、肿、热、痛,呈进行性加重,初始体温不高,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1.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 89.2%,血红蛋白(Hb) 103g/L,血小板(PLT)82×109/L,血肌酐(Cr) 82μmol/L,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并且于入院前1天出现休克(血压80/40mmHg)、无尿(24h尿量小于100ml)。
高乳酸血症脑病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高乳酸血症脑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在患者体内乳酸水平升高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此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代谢异常、药物或毒素暴露、缺氧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脑损伤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高乳酸血症脑病的定义、背景以及发病机制。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现有的高乳酸血症脑病诊断标准,包括国际通用标准的概述、临床评估要点和实验室检查指标。
然后,我们将探讨诊断标准的应用范围与临床意义,并分析争议与局限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诊断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事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介绍高乳酸血症脑病诊断标准的文章,使读者能够了解该疾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其应用和局限性。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对高乳酸血症脑病进行深入探讨,促进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疾病,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 高乳酸血症脑病2.1 定义和背景高乳酸血症脑病是指由于全身性高乳酸血症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情况。
在人体内,乳酸是一种正常代谢产物,由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缺氧条件下生成。
然而,当机体无法有效清除产生过多的乳酸或缺少正常产生和利用乳酸的途径时,就会导致高乳酸血症的发生。
高乳酸血症脑病通常出现在严重全身性感染、休克、代谢性紊乱等情况下。
2.2 症状和表现高乳酸血症脑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取决于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态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等。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表现出意识混沌、定向障碍、抽搐、肌阵挛甚至昏迷等重症状。
此外,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躁动、不协调运动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2.3 发病机制高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乳酸产生过多:当氧供应不足或缺少细胞呼吸所需的底物时,乳酸在细胞质内通过无氧途径生成;2)乳酸清除障碍:由于器官功能障碍、药物抑制或酶系统缺陷等原因,乳酸在体内不能被及时清除;3)代谢异常:一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会导致机体正常产生和利用乳酸的途径异常,进而引发高乳酸血症。
血乳酸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作者:杨莉萍谢朝欢郭浩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06期[摘要] 目的观察乳酸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对82例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水平及不同乳酸水平患者不良预后的情况。
结果严重乳酸中毒组患者的乳酸峰值、APACHEⅡ、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入院后乳酸水平及入院6、12、24 h后乳酸水平,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乳酸;动态监测;危重症;预后[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31-03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预后较差,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指标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乳酸(lactic acid)是糖酵解特异性的产物,其水平的变化能反映组织灌注和细胞水平代谢[1-2],国外的研究显示,血乳酸与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密切相关[3-4],为此本研究对82例危重病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性39例;年龄23~82岁,平均(62.33±12.44)岁;内科患者53例,外科手术后患者29例;所有患者排除: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住院时间1.2 研究方法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 h检测静脉血乳酸值,乳酸检测采用肝素抗凝管抽取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3 min后分离血浆,置-20℃冰箱保存,采用日本东芝TBA-120FR 生化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乳酸值,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2 结果2.1 不同乳酸水平组患者相关资料的比较按照入院时乳酸水平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为3组,高乳酸血症组(2~4 mmol/L)、乳酸酸中毒组(4~10 mmol/L)和严重乳酸酸中毒组(≥10 mmol/L),经过观察3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发现,严重乳酸中毒组患者的乳酸峰值、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 死亡组和存活组不同时间段乳酸水平的比较经过比较发现,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后乳酸水平及入院6、12、24 h后乳酸水平死亡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3 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79,P3 讨论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等因素迫切要求有简单实用、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以往临床上常用APACHE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虽然准确率较高,但是APACHEⅡ指标繁多,计算复杂,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