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偏激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现象及其主客观原因的探索众所周知,普通高中往往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教师对学生统得过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师生间很难谈得上在求知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和探索,学生更谈不上发展自己的个性,许多学生养成了学习上观望、等待、依赖的习惯。
他们学习英语不主动、思维不活跃,不善于积累和归纳新旧知识,不善于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和串连起来,而是把原本有系统、有连贯的东西割裂开来。
故学了新内容,忘了旧知识,造成新旧知识脱节。
因此,教师如不正视这种现状、不正确处理好教学进度,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先教师教授方法陈旧、单一。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目前一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照本宣科方式上,常常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部或全部用于中文解释语法结构及考查学生上,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
新教材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为教师拓开学生思维和培养阅读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然而教师仍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无视能力的培养。
在课文阅读材料较多的情况下,教学课时就显得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只好把两节课的任务拼作一节课来完成了。
其次是教师对工作的态度。
少数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热情。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通中学高中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那里初中师资和教学条件很薄弱。
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严重滞后,导致英语学习困难大。
尽管到了高中,他们满怀希望学好英语,但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接踵而来的困难和问题渐渐挫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相当数量的学生开始动摇了学习英语的决心,丧失了自信心,产生了明显的心理抑制障碍。
三、师生关系方面的原因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许多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语气等有很密切的关系。
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过分严肃,造成师生和课堂气氛紧张,教学主客体之间关系冷谈,甚至对抗,就必然会诱发学生厌恶、怨恨的不健康的心理。
课堂不当行为
英语组
一、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
或者课前对课件或磁带等准备不足,出现故障浪费时间;内容安排不当,比如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失去兴趣等,提问时被学生发现规律陷入课堂低效;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现场对知识解释不清,与学生陷入争执,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威信,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
有些教师对学生监管不足,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自己先违反或者对学生并不检查,出现问题后侮辱、辱骂学生,对学生问题处理带有偏心,处理不公,或者对学生态度冷漠,爱理不理等行为都有可能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威信,这样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
关于英语教学中的偏激现象关于英语教学中的偏激现象摘要:在我国,由于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不足以及传统思维限制,往往出现忽左忽右的偏激化现象。
这种现象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英语说到底只是一种工具,交流的工具。
但是,当社会大多数人把它当做一种“目的”而学习时,就走入了误区,从而使得英语教学、英语学习以及英语应用变得脱节,甚至偏离方向。
关键词:偏激现象新课程误区文化“世界上非英语国家几乎没有比咱们中国更重视英语的了!”对英语的要求是升学要,毕业要,职称要,求职要,英语已经成为国人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了。
“上海市今年新录用的公务员,也必须在一年的试用期内通过职业英语能力测试三级水平,方可办理国家公务员的正式录用登记手续,并要求在20XX年年底之前,所有40岁以下的公务员必须通过职业英语能力测试的培训考核”。
(12月9日《上海青年报》)不可否认,学习英文相当重要。
可英语再重要,也只不过是一种学习交流的工具,而学习交流的工具决不仅仅只有英语一种。
可现在只是为了学会如何使用这样一个工具,便号召和强迫无数的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12月9日《21世纪人才报》亦称:“一项明显违反国务院学位授予条例的制度———大学英语四级必须和学位证挂钩,在中国上千所高校里被畅通无阻地执行了整整17年!它成了千万大学生挥之不去的伤痛!”这样一来,在新课程改革影响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实施的力度变得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过去存在的一些偏激现象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已经成为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了。
那么如何借助新课标的春风,去荡涤这些阻碍,使得“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成为可能,首先就得认识什么是英语教学中的偏激现象。
下面就本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认识,讲述一下:一.重视英语,忽视母语在全社会重视英语的同时,很容易忽视汉语的学习。
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出现偏差,学生的学习心理就会出现情绪失衡,学生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由于中外语言的差异,不少学生汉语学得挺好,可就是英语成绩不佳。
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因为存在着心理障碍。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老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密切关注,他们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悉心了解学生心理,从学生的言谈举止“破译”学生的心理密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想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心理障碍1、自卑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羞怯是一种情绪,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自信心不强的表现。
大部分学生初中英语基础打的不扎实,上了高中,课文内容的加深,知识的增加,胆怯的心理更为严重。
学生在学习中的羞怯害怕表现在:怕读错而不敢开口,怕说错而不敢举手发言,怕失面子而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在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参与表演,因为紧张害怕而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有时因紧张还会出现突然性的遗忘。
怀着这些不好的情绪上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很吃力。
这些不良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便会产生一种语言焦虑感,就会失去学英语的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2、厌学心理学生在初中刚接触英语时,有一种新鲜感,因为知识结构简单,所学的东西看得见,感觉得到,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兴趣也比较浓厚。
但是上了高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复杂,词汇量增多,训练量加大,而且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的新鲜感便没有了,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枯燥无味,有时简直就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沉闷的课堂,也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没有了兴趣,学生就容易找不到学习的目标和目的,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浅析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良现象与对策浅析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良现象与对策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弊端和应采取的措施。
从他们学习英语的弊端也会反射出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据调查农村中学约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
因此,如何克服和矫正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是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并致力于解决的难题,是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英语教学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学习英语不良现象对策一、引言学习英语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英语打交道,对于学习英语中的不良现象和对策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以下,本文列举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不良现象与对策并加以浅析。
二、中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一)母语的干扰中小学生已经习惯母语发音,所以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总不觉地用与英语相似的音来代替,或用母语语调来代替英语语调词,因此很难读出标准的英语语调来,这样也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韵味内,语音上变成地道的中式英语。
(二)中学生口语基础差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会话能力弱,不敢说,不愿读,怕出错。
另外,地方性方言也会对口语发音造成一定的影响,摩擦音中的[f],破擦音中的[tf]发音时都要求舌头不能往后缩,否则就容易发成汉语中的卷舌,而有些地方性,因此在这两个音标的发音上就很容易出错。
音标发音不准,单词不会读,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理解课文困难。
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对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缺乏对词汇学习的正确理解中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刚踏入初中校门,第一次上课,就会有很多的困惑,老师怎么满口都是英语,老师讲课怎么这么快,课文的生词怎么这么多,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平时可以少花些时间在英语词汇学习上,只要到期末考试时凭自己的小聪明突击背几天,就可以把所有的词汇都背出来。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异化现象及对策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异化现象
1. 教学方式单一:很多中学英语教师注重课堂讲解,重视知识
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 学生被动学习:部分教师采取一切学生听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
动力大大降低。
3. 实践经验不足:一些教师缺乏英语教学实践经验,没有固定
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4. 课堂内容过于抽象:许多英语教师关注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
略词汇和实际交流技巧,这使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对策
1. 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自主
学习、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翻译工作等。
2. 强化互动与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合作
活动,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3. 加强实践经验:教师应注重英语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
4. 注重词汇与交流技巧教学:教师应对英语词汇、听说读写技
巧教学同等重视,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实际应用能力。
反面英语教学例子
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反面的例子,这些例子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说,有些老师会过分强调英语的语法和单词,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任务,缺乏乐趣和动力。
另外,一些老师可能会过分追求英语的发音和语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过分焦虑和紧张。
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模仿外国人的口音,却忽略了语言交流的本质和目的。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沮丧和压力,还会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一些老师可能会过分依赖教科书和课堂讲义,而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他们会一味地按部就班地教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总的来说,反面的英语教学例子往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不当所导致的。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如说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
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几个不良倾向作者:游训花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07期摘要: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出现了重英语,轻母语;重听说,轻读写;重技能,轻知识的不良倾向。
本文针对这种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不良倾向分析探讨过去,人们由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以及受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他们对许多事情的处理往往表现出非左即右的不良倾向。
这种不良倾向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重视英语,轻视母语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以后,外语,特别是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且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
因此,英语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是今非昔比。
在全社会重视英语的同时,很容易忽视汉语的学习。
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但是,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从而忽视汉语的学习。
不重视英语是错误的,因为重视英语而忽视了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也同样是不正确的。
在四川,每年都有许多高职学院的学生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我们学院每年就有5000-6000人次报考,同样在全国,每年有几百万的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而我们的母语—汉语就没有这种规模的考试。
这就足以说明重视英语而忽视母语。
再比如,近年来汹涌澎湃的出国潮及其低龄化,与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们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国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但是,我们在重视外国文化的同时,却很容易忽视中国文化。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内容微乎其微,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2012.651关注【外语教学】多年来,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味使用语法教学,结果是学生答题还说得过去,要说讲英语就成了问题,这种现象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质疑。
目前,又出现了另一现象,强烈呼吁交际英语。
于是,教师对语言点、语法结构想讲不敢讲,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在公开课、示范课上就更不敢涉足了。
这实际上是有些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交际法教学比较实用。
可以说要学会诸如问候、介绍、问路、看病等日常交际英语,交际教学法是最直接、效果最稳固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听说法、视听法使学生通过操练,完全可以达到“会交流”的教学目的。
在这一点上,语法教学的负面影响就显而易见了,因为简单的日常用语,本来就是体现英语语言的约定俗成的。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交际法有点像“鹦鹉学舌”。
那么,学些英语是否需要“鹦鹉学舌”呢?从某一方面来讲是需要的。
但是,遇到稍微复杂的内容时,其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而,适当利用英语教学法则可弥补这一不足。
以上说法明显有些偏激,交际法教学与语法学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
因此,对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是语言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语法是活的语言,缺乏语法只会严重影响交流能力。
由此可见,教材本身并不排斥语法及其他教学方法。
那么,怎样灵活运用多种教法,讲好教材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根据内容确定不同的教法一般来说,纯功能的项目,如How are you?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这些句子,如果向学生讲特殊疑问句的构成,这样反而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越听越糊涂了。
但要学习时态、名词复数的构成、句型转换,就必须运用语法教学,因为我们的学生要掌握诸如时态、句型构成方面的知识,必须要有具体的规则,不然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丧失英语交流的基础。
学生依照这些规则,会懂得语言点的具体用法,及其与其近义词组的细微区别,但教师同时要向学生强调清楚,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摆脱语法,为了促进交际。
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现象分析及其对策
目前,小学英语单词教学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 记忆单词过于机械,缺乏实际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纯粹地背单词,没有真正理解单词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在考试中忘记了。
2. 单词教学缺乏趣味性。
学生对于枯燥的词汇表感到无聊和疲惫,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3. 对于口语表达的重视不够。
课堂上过分偏重于阅读、写作,而忽略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打造真正的语境。
在单词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单词的搭配和用法,还要注重将单词放入真实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其实际含义。
2. 创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来教授单词,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3. 提高口语表达的重视程度。
我们需要更多地对于口语表达进行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增强英语交流的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趣味性,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以此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初中生英语口语学习异化现象及能力培养我们来看一下初中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异化现象。
在中国,由于英语并不是母语,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多方面的困难。
由于这些困难,一些初中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异化现象:1. 语音和语调不准确:由于英文与汉语的语音、语调差异很大,初中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经常会出现发音不准确、语调错误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给他们带来了沟通上的困难。
2. 句子结构混乱:初中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由于对英语语法的掌握不够扎实,往往会出现句子结构混乱的现象,表达不清晰,甚至可能会引起误解。
3. 缺乏说英语的机会:在中国,由于英语并非母语,初中生很难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导致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虽然初中生英语口语学习存在种种困难和异化现象,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途径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1. 创设英语交流环境:学校和家长可以创设各种英语交流的场景,如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英语视频,英语歌曲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英语的语音、语调等特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注重口语训练: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口语训练的力度,设计各种口语训练活动,如口语大赛,口语交流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 鼓励多说多练: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多说多练是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多练习口语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和途径,我们可以帮助初中生克服英语口语学习的异化现象,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当今社会,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加强对初中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高中英语师生认知偏差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正逐渐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认知偏差依然较为普遍,这对英语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师生认知偏差的表现、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中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师生认知偏差是其中之一,它可能导致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过高或过低期望、师生之间的沟通误解、教学方法与实际需求不符以及评价方式与学生实际能力不符等问题。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高中英语师生认知偏差的表现1.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过高或过低期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持有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过高期望可能导致学生压力过大,产生挫败感;过低期望则可能使学生缺乏动力,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误解由于年龄、经历、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可能存在误解。
这种误解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影响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与实际需求不符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可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
例如,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学习,而忽视口语表达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4.评价方式与学生实际能力不符当前高中英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可能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英语的实际应用。
同时,评价方式也可能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1.教育体制与评价机制的影响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可能导致师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偏差。
2.教师个人经验与认知局限教师个人经验和教育认知局限可能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特点与学习需求不足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导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
四、消除高中英语师生认知偏差的对策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在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并令人头痛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老师通常被迫上演独角戏。
我常听一些同事说,教师备课很仔细,很深刻,满怀希望地走进教室,尽管自我感觉语言生动流畅,教态自然大方,但学生却死气沉沉,课上不愿回答问题,课后作业应付抄袭,老师的心情也随之像霜打的茄子。
学生上课不配合现象严重,这是为什么?一.学生课堂不配合的原因1.教材难度和初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反差无庸置疑,目前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外语教材。
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贴进生活,兼顾听说读写练五大环节的安排,又着力于课文色彩,图片,录音等感性配置。
但是对相当一部分缺乏语言学习环境、英语基础又非常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大量出现的英语单词、交际主题、语法知识使得他们在英语课上根本不能进入角色,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很多学生不会读,不会记忆单词,不会理解文句结构,听不懂,看不明白。
每天又不断更新内容,旧知识没巩固,新知识更是雾里看花。
于是,外语课堂中,学生不是不想配合,而是配合不了,时间久了,使得很多学生只好疲于奔命,根本不用说在课堂上开口交流。
开口需要勇气,交流需要丰富的知识底蕴。
2.教学手段和最终效果的矛盾性。
多媒体的问世,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同时,也带来了英语教学课堂的深刻变革。
现代化教学手段革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音乐、图片、电影使得课堂信息丰富、直接、优美,学生因此获得充分的美感。
中学英语课的焦点在于利用视觉的美感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吸收,掌握并利用。
在生物学的发展中描述了“人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分为两个过程:语言感受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然而,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喜欢多媒体授课,但最终接受效果不佳。
原因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侧重了沉默的欣赏或是思考,也就是单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多媒体的迁移,语言表达能力滞后现象严重。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及对策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已经为众人所熟悉。
它要求学生必须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
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做到这点,目前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学生自主性发展的不利因素1. 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多快好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原封不动地“克隆”出这些知识。
教师重视的是让知识走向学生,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头等大事而不是让学生走向知识,即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
这样的学习索然寡味,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痛苦,体验不到丝毫的快乐。
2. 学生对老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来加以实践,而由于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强,这一点可能是无法达到的奢望。
因此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主要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较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多情况下,依赖老师或课本,却很少有自己的独立体验。
3. 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四五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素质往往参差不齐。
要在同一时间内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同一个教学内容,往往会造成“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龟兔赛跑”的现象。
4. 教学环境的影响。
尽管,素质教育已被提倡了多年,但人才的选拔还是以分数为标准,因此,教学很多时候还是围绕着分数这根指挥棒在转。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以升学作为努力的目标,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忽视是必然的。
5. 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缺乏亲和力,学生好似一只只温顺的小绵羊,但对于他们的老师更多的是畏惧,而缺乏沟通和亲近。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疏远老师而拒绝学习。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偏激现象
目前,由于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受传统思维模式限制,所以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认识往往出现忽左忽右的偏激化。
这种现象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重视英语,忽略汉语
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
但是,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从而忽视汉语的学习。
不重视英语是错误的,而因为重视英语而忽视了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也同样是不正确的。
新加坡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新加坡母语教育失败是造成社会凝聚力低的问题之所在。
在我国国内,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国潮与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国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但是,我们在重视外国文化的同时,却很容易忽视中国文化。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内容微乎其微。
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中国主要的英语学习者----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或者通过三级、四级、六级考试取得证书,增加就业优势。
我国各个层次英语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只是把这一目标局限于口头上。
如果在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中,不善加引导,学生很容易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很容易忘记甚至背叛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
另外,忽视中国文化,也不利于外国文化的学习。
学习本国文化,有利于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鉴别和鉴赏外国文化的能力。
二、重视听说能力,忽视读写能力
在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生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还不能用来进行口头交际,从而造成了所谓“哑巴英语”的现象。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读写能力。
首先,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读写能力的水平相关,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内部语言系统进行加工,进而转化成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而阅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没有足够量的阅读,要想提高口语能力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读写能力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人士的基本标志,文盲与非文盲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文盲只能使用一种语言进行听、说交际活动,而不能进行读、写活动。
听、说、
读、写四项技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纠正这一错误倾向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解决“哑巴英语”的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文盲英语”的现象。
三、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在批判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交际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
但是,当交际教学法被广泛采用的时候,却出现了在课堂上不敢传授语言知识的现象。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知识的学习要有利于提高语言技能的质量,而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又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