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9.06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8-201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为多见。
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临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多数患儿1周左右自愈,而少数重症病例可快速进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等致命性全身并发症,尤以与患儿感染EV71有关。
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首次发现EV71,之后15年内该病毒在整个亚太地区迅速播散,按发病顺序依次为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越南、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柬埔寨。
检索1995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期间PebMed上手足口病相关信息,发现所有相关文献仅为描述性报道,很少有报道考虑发病地域因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或分析发病季节。
中国2007和2008年年初分别爆发了几起手足口病疫情,随即启动紧急应对策略,于2008年5月建立国家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
为了解国内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余宏杰博士等开展相关研究。
该研究重点对2008-2012年国内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季节、地域等特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该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等干预措施积累参考数据。
该报告发表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
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2008年1月1日-5月1日,国内所有手足口病确诊及疑似病例以自愿原则上报给位于北京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但是,自2008年5月2日开始,国家法定上报手足口病病例,于是中国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应运而生。
监察体系中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型管理:手、足、口腔或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合并或不合并发热症状的患儿,定义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
通过RT-PCR或病毒分离方法对疑似病例获取肠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包括EV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类型),定义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某县2011年~2013年手足口病441例流行特征分析严昆【摘要】目的:探讨秀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及其病原学变化,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秀山县医院收治住院的手足口病病员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①2011年疫情呈“高峰型”流行,2011年于4~6月达高峰,2011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②2012年~2013疫情亦呈“高峰型”流行,其手足口病构成比都不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③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
结论手足口病对秀山县1~4岁年龄幼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仍旧较大,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该传染病在春夏季集中爆发,目前主要集中于散居儿童中,尤其是男孩,并且在人口低密度区流行较为严重;重症病例以EV71与C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28【总页数】1页(P104-104)【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作者】严昆【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秀山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重庆409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手足口病(HFMD)指的是因各类肠道病毒诱发的一种传染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基层医院。
有研究资料显示,目前HFMD的流行强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该病主要集中于1~4岁幼儿童,对其身体健康影响较为严重。
最近几年,秀山县爆发HFMD的强度较往年高,这严重影响该县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分析该病的流行性特征,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现对秀山县2011年~2013年手足口病441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将分析报道整理如下。
1.1 资料①来源:手足口病疫情来自秀山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28日收治患者数。
②标本来源:在秀山县人民医院,收集和整理2011年~2013年期间上述患儿的咽拭子标本。
③病原学检测:对2011年~2013年期间,收集标本送往秀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采取荧光定量PCR反应法,检测中所用的试剂盒均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若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诊断为HFMD。
某开发区2009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郑迎燕;缪文宇【摘要】Objective To carry out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HFMD in Zhongshan Torch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from 2009 to 2012, search out it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offering scientiifc basis to take effective protective and controllable measures. Methods The author will apply the descruoture statu statist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HFMD cases from 2009 to 2012 mentioned in the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Results There were all together 2146 cases during the four years, among which 1379 cases were male and 767 cases were female. The gender rate was 1.8 and 1. Most of the victims were under the age of 5, especially under 3, with children under 5 accounting for 96.60%. Children living at home and those in kindergarden took up 72.32%and 25.54%respectively. The outbreak time was bimodal pattern with April, May, June and July being its peak. In the September of 2010 and 2012, the November of 2011, it reached its minor peak. 73 cases were conifrmed in the lab, accounting for 3.40%. 35 cases were those of serious conditions, accounting for 1.63%. Among these cases, 25 cases were affected with EV71, one Cox16, 5 enterovirus infection and the other 5 without detection of pathogen. Conclusion Thus, a conclusion can be made that the HFMD differs largely in season, living group and endemic distribution. Effective measures suitable for our zone should be foun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目的:对中山火炬开发区2009年~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掌握汉中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汉中市11县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2009年、2010年全市分别报告手足口病755例、5265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77/10万、137.84/10万,2010年发病比2009年上升了597.3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仍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分别占人群类别的99.47%、99.87%。
6岁以下儿童分别占92.19%、93.87%;平川县报病数大于山区县。
发病高峰分别在4月份、7月份,分别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1.19%、30.61%;2010年聚集性病例是2009年的3.21倍;2009年共检测9例病例,均为EV71阳性,2010年检测EV71阳性106例,占58.56%,CoxA16阳性40例,占22.10%,其他肠道病毒6例,占3.31%。
结论2010年汉中市手足口病明显升高,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1]。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3]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自2008-05-02起,我国卫生部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4]。
为掌握汉中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现将2009-2010年汉中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2013-2017年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本市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本市2013年-2017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实验室病原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7年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808例,无死亡病例,无重症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较大;各年均在6-8月出现发病高峰;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优势菌株以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为主。
结论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分布特征,手足口病的优势菌株以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为主,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学;患者前言作为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群体,临床一般表现为:口部、手部、脚部存在斑丘疹,少数患儿会出现肺部感染、脑部感染等并发症,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轻者会影响到身体发育,严重者可出现病死[1-2]。
目前我国还未有特效药能够治疗该疾病,因此把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中,便于监测和预防、控制该疾病。
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究2013-2017年我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调整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技术依据,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研究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选取本市《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现住址在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在2013-2017年间的病例,人口资料由本市统计局提供,实验室检测资料由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2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选取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者,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1580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
1.3统计处理方式所有统计数据均利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
手足口病流行病特征分析分析2009年滦县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对手足口病进行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2009年滦县共报告手足口病344例,发病率为62.24/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4~10月份,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1~6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1,全县12个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镇为九百户镇。
结论2009年滦县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时间、年龄、性别差异,本病的发病有明显地区聚集性。
手足口病发病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应重点加强此年龄组人群防治工作。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及个别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1]。
近几年我国手足口病疫情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卫生部于2008-05-02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2]。
为掌握滦县手足口病流行规律,现对2009年滦县手足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手足口病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09年网络直报信息。
2009年滦县人口资料来源于滦县统计局年报。
1.2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2009年滦县辖区共有12个镇,50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数为552,674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4例,发病率为62.24/10万,无死亡病例。
2.2时间分布2009年滦县手足口病首例出现于1月1日,发病时间集中于4~10月份,以6、8月份为发病高峰(图1)。
图1 2009年滦县手足口病时间分布图2.2年龄分布344例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1个月龄,最大的为23岁,主要集中于1~6岁年龄组,共报告病例316例,占全部病例总数的91.86%。
2009年XXX手足口病疫情专题分析一、概述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XXX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42例,无死亡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0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42例。
全区病例均为散发病例,未接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
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一) 地区分布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表1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例重症及实验室结果(二)时间分布(三) 人群分布发病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病例数的86.43%。
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
表2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分职业发病情况表3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分年龄发病情况四、趋势预测与防控建议(一)趋势预测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人肠道病毒71 型最为常见,埃可病毒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亦可致病。
疾病进程为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2009年XXX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
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
幼托机构和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极易造成手足口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预计我区2010年夏秋季手足口病疫情仍将呈高发态势,部份地区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此外,3月、9月份中小学开学,可能会有一个小高峰出现。
依据如下:1. EV71检出率高,为重症和死亡病例较高的主要原因;2. 该病的传播途径多样,隐性感染率较高,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防控建议1.目前,手足口病仍处于高发期,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临床救治,努力降低病死率。
2. 要继续做好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EV71流行苗头,为病例救治和现场防控提供信息支持。
3.应加强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深入分析主要流行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4.加强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农村地区散居儿童及家长)、重点场所(托幼机构)的健康宣传和防控指导。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9-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70例,死亡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72 /10万、0.02/10万、0.43%。
2010年报告发病率为6.99 /10万,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85.31%。
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报告发病率>农村,重症和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
4~7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为次高峰,与学生上学时间一致。
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报告病例的97.23%,其中幼托儿童占31.06%。
Cox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流行毒株,占78.13%,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
结论加强农村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是有效控制疫情,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
2008-03/04安徽省阜阳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05-02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2]。
为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型别分布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2009-2010年报告的470例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各县区疾控中心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原学检测结果来源于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泸州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2010-05以前病例的诊断和分类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要求[3]进行,2010-05以后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要求进行。
重症和死亡病例需经县级及以上医疗专家组会诊后确诊上报。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了解邢台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8年网络直报系统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8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472例,农村报告1305例,市区报告167例,发病比为7.81:1;5~8月病例占全年报告总数的89.88%;年龄分布以5岁以下为主,占总病例的96.6%;散居儿童发病1340例,占91.03%;男女性别之比2.13:1;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71.4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28.57%;轻型病例EV71阳性率14.18%,Cox16阳性率7.80%,其他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率29.78%,结论2008年邢台市手足口病农村发病高于市区,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散居儿童高发,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轻型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
手足口病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易在幼托机构出现集聚性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1997年以来,台湾、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香港等地不断有暴发或流行报道,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和警惕(1)。
2007年夏秋季,广东、深圳、北京以及邢台市也相继出现病例。
为了解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依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对全市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国家疾病监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邢台市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信息。
人口数为2008年度全市户籍人口数。
1.2 统计方法将国家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导入EXCEL2000中进行统计分析。
1.3 实验室检查对部分典型患者采集脑脊液、手掌或脚掌部位疱疹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2)进行病原学检测,送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检测。
2 结果2.1 基本情况邢台市共辖19个县市区,全市总人口为680万,2008年全市乡级及以上医疗单位均能进行网络直报,共有网络直报279家,县及县以上医疗单位56家。
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近期,我所在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小儿手足口病暴发事件,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疫情概况自2023年3月1日起,我园陆续发现多名幼儿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截至3月10日,累计报告病例32例,其中男生18例,女生14例,年龄集中在3-6岁。
经过医院诊断,均确认为手足口病。
二、病例特点1.发病时间:病例主要集中在3月1日至3月10日,呈现聚集性发病特点。
2.临床表现:患儿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4.并发症:多数患儿病情较轻,无并发症。
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三、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2.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餐具等传播。
3.粪口传播: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粪便传播。
四、流行病学调查1.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病例组中有共同暴露史,如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到过公共场所等。
2.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3月份,与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相符。
3.空间分布:病例分布在幼儿园的多个班级,呈现聚集性特点。
4.人群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3-6岁的幼儿,与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相符。
五、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
2.严格消毒:对幼儿园的环境、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3.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4.加强监测:对幼儿园内幼儿进行定期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预防接种:积极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1.本次疫情是由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多样,易造成聚集性发病。
2.幼儿园是手足口病的高风险场所,应加强防控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消毒、隔离治疗、加强监测和预防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2008—2021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2008—2021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的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A71)、肠道病毒16型(EV-A16)等。
本文将对2008年至2021年湖北省的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方面的分析。
首先,从病原学角度来看,EV-A71与EV-A16是湖北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EV-A71属于肠道病毒属艾奥病毒科,是导致手足口病严重病例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手足口病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EV-A71的流行通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而EV-A16是导致手足口病轻型或无症状感染的主要原因,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它引起的感染常常是自限性的。
其次,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湖北省的手足口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
通常情况下,手足口病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高发,其中6月至9月是最高峰期。
从2008年至2021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病例数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
2010年以来,病例数急剧增加,达到了峰值,并逐渐趋于平稳。
此外,虽然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发病者为学龄前儿童和成人。
根据数据统计和研究,湖北省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主要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儿童。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此外,与个人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如生活环境不洁净、饮食卫生不良等,也是导致手足口病流行的因素之一。
总结起来,2008年至2021年湖北省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可以发现,EV-A71和EV-A16是该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病例数呈总体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
同时,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儿童是高发人群,个人卫生状况也与疾病爆发有密切关系。
因此,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对于减少病例数和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湖北省2008年至2021年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显示,EV-A71和EV-A16是该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病例数呈总体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
某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邹安娜;李晓红【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in Neijiang from 2010 to 2012, and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Methods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HFMD cases in Neijiang from 2010to 2012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HFMD in Neijiang from 2010 to 2012 were22.98/100000,36.86/100000 and 70.65/100000 respectivel. The cases of severity and death in 2012 were lower than the previous two years. Most cases were reported from May to Septembe.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1-5 years old had the highest morbidity, which was 86.3%. Men had a higher morbidity rate than wome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reduce infections, coherent institution should carry out a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pathway and make predictions of the epidemic.% 目的分析内江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手足口病是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感染所引起的常见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好发于夏秋季节,人与人之间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较短,一般病情较轻等临床特点。
由于手足口病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日益受到重视,2008年5月,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手足口病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应提前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防控,防止夏秋季疫情的继续上升。
手足口病为散发疫情,城区幼儿园出现聚集性病例,但无暴发疫情。
病例主要分布于城区、城郊乡和青义镇,这是因为城区居民就诊方便,孩子发病后就诊率高,农村孩子出现轻微症状时不及时就诊,轻症病人在村卫生站就诊,村医生对症处理后未报告疫情等因素有关。
手足口病主要危害学龄前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可能由于EV71感染多呈隐性[3],主要通过飞沫、被污染的玩具、物品、手以及粪-口等多种复杂途经传播,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个人卫生意识较弱,接触病毒的机会相对增多;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感染后发病者多,家长恐慌,儿童发病后就诊多,成人免疫功能较强,感染后发病者少。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因为男孩较女孩好动,接触病毒的机会较多,感染、发病的几率也较高。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迄今尚无特殊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因此,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适时适量对环境、室内常用物品及托幼机构玩具进行消毒,室内通风,勤晒被褥,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都是预防的重点;对儿童家长、教师也要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
实践表明,对手足口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严格管理,对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襄阳市2009~2013年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襄阳市2009~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为制定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襄阳市法定传染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9~2013年襄阳市累计报告梅毒3400例,年均发病率为27.52/10万。
男女发病比为0.63:1,20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1011例(占29.74%),农民发病为各职业之首,占占30.6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23.29%。
发病率较高的前三位地区是襄城区、樊城区、谷城县,分别为41.76%、20.71%、12.94%。
结论:襄阳市2009~2013年梅毒总体发病率趋于下降,各梅毒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梅毒防治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干预服务,更好的控制梅毒疫情。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发病率疫情【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281-02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晚期可侵犯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可以通过胎盘传播,造成流产、死胎和先天性梅毒。
梅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也是国家重点监测的五类性病之一。
2009~2013年襄阳市报告的梅毒病例数一直徘徊在我市所有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五、六位,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的掌握襄阳市梅毒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襄阳市2009~2013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襄阳市统计局。
1.2方法将襄阳市2009~2012年梅毒疫情数据导人Excel系统,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流行强度、地区和年龄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tata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问差异性比较采用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