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习作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72 KB
- 文档页数:5
民风民俗写好看图作文【习作要求】通过看图作文课的训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拓展想象力,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能够表达图意。
2对图中画面背后的含义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由静生动,并且想象联想要合理。
3在理解、联想、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有序的表达。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悟出寓意,能够想象并表达【教学难点】能够由图意联系实际,以小见大【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引导法、游戏法教具:老鹰,小鸡头饰【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0分钟)评讲上次作文二、新课进行中(20分钟)1、导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漫画,做游戏,因为这既给我们带来快乐又能增长知识。
2、新课:请翻到课本72页看着一幅图。
(1)自己看(2)互相交流(3)每组代表发言3、引导: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说明大家看懂了图意。
但光看懂图意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深层的意思,就是图画背后的意思,那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
要达到这点,就要学会联想,把静态的图看成动态的,让图能动会说话。
下面通过表演来达到以上目的。
4、几个小朋友进行表演,老师指导。
边演边说:周围的环境怎样?蓝天白云;这群雁去干么;心情怎样;他们怎样飞;特别是离群的小雁它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他相去干什么,心理怎样想的;什么时候老鹰来了,老鹰长的什么样,为什么要向小鹰扑来,当时老鹰,小鹰的动作,神态,心理(如:眼睛,翅膀,羽毛等)是怎样的,群雁怎样知道小雁遇险了,怎样救小雁的,小雁被救后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神态怎样,明白了什么。
5、习作营养餐:(出示词语货架)雁阵飞翔贪玩凶猛逃跑惊叫呼救群攻围攻打败救助尖爪撕咬搏斗挣扎脱险悔改认错展翅飞翔心慌意乱惊慌失措团队合作三、用词语货架上的词把故事说一遍(10分钟)四、课间休息(5分钟)五、习作导航1、课本73页《病文诊断室》(5分钟)对照自己的演练和理解,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哪些不足之处。
2、习作指导(10分钟)开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群雁:飞翔(略),救小雁(详)中间小雁:离群遇险脱险(怎样叫,怎样飞,怎样想)老鹰:抓小雁逃跑(羽毛,动作,神态)结尾:小雁和群雁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七、点评习作:1、分享成功与亮点 2看谁在词语百花园中采词多十一、学写日记——掌握格式内容清楚【习作要求】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二、新课教学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写作方法,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2.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3.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家乡的风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3.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4.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板书设计1. 风俗背景介绍: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2. 写作方法指导:观察、调查、查阅资料3. 作文指导:清楚、具体、真情实感作业设计1. 必做题: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文字介绍。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9830;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习俗。
2. 讲述家乡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
4. 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习俗,讲解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习俗的特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习俗的感受和认识。
5. 练习: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进行写作练习。
6. 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7. 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家乡习俗2. 主体部分:介绍家乡习俗的来历、意义和特点。
3. 结尾部分: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2. 收集家乡的其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习俗的兴趣?2. 学生对家乡习俗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是否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家乡习俗?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5. 如何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以上是一份关于《家乡习俗》的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写作方法,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家乡,产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风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2.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描述家乡风俗,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3. 范文分析:分析优秀范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4. 习作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以及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习作稿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风俗背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家乡风俗,学习写作方法。
3. 范文分析:分析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构思、表达。
4. 习作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俗- 正文:- 风俗背景介绍- 写作方法指导- 范文分析- 习作实践- 作品展示- 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
-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写作过程和作品质量。
教学后记-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质量,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习作《民风民俗》教学设计万福小学赖秋芬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重点难点用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把内容说清楚、写清楚。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习作要求。
1.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民风: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民俗:一个民俗的风俗习惯。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首先来了解本次习作的内容: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还可以写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要抓住民风民俗的特点来写。
师:习作要求我们什么:一是――,二是――,三是――最后要――本次习作老师要求同学们选取你最熟悉的内容来写。
2、先来回忆本组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先来说一说从本组《北京的春节》和《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两篇课文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以及作者都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
(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引导着重回忆《北京的春节》。
二、打开思路,寻找素材。
1.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2、举例春节:春节的时间?准备工作?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有什么活动?(扫尘、贴对联、贴福字、祭祖)除夕夜是怎样辞旧迎新的?(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炮竹、守岁)初一?(拜年、迎财神、讨压岁钱)师引导:你们说的老师已经猜到了,但是写作文可不能记流水帐一样,高年级作文要求要具体、形象、最好加一点个人感受。
(指扫尘、贴对联、贴福字、祭祖)请同学们用联词语把它连起来――贴对联红红火火,对联的内容是什么?说一说。
这几个习俗选一个来详细说,如祭祖:莲藕寓意是香火不断,苹果-平平安安,枣子-早生贵子,甘蔗――生活水平节节高,葱――聪明,蒜――会算,芹――芹菜。
教学重点:•抓住事物特点,介绍民风民俗范文引领,佳句品赏,问题共诊、总结方法。
主备课 学生活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 花》。
不同的民惯,民俗风文化斑斓多彩,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同学们,前两周我们进行民 风查的结老师通过清楚地了解学生交流 自己打算写什么点名说出白己想读的文章,说说白己听的印象最深的句子受是什么?学生交流这下作文在题目上有什么特点? 难忘土家杀年猪等到腊月初的时候,我们老家那头''丰衣足食得''上路〃了。
天刚蒙蒙亮,爷爷就早早地起了床,用一个黑色的大铁水,还在火炉上烧儿炊壶水以备用o 在大门前摆好好文章从好题目开始。
就在灶屋(农村的厨房)抓了几把柴灰撒在猪脊上,再开始拔脊毛。
帮忙的人倒开水''漩猪〃,把猪掀入腰盆,用开水老师在品味大家的作品反复浇,然后用刨子刮毛。
与此同时,妇女们在厨房里边位同学写煮猪血,边准备做饭。
过年的风俗,究竟怎么写是一猪''漩〃完后,杀猪佬便开始开膛剖腹,清理内脏了。
帮忙的人扛来木梯,搭在屋檐下,杀猪佬用铁钩将猪身倒(投影仪展示)文章同挂在梯子档上,划开猪的肚皮,称为''破腔〃,随后就有几学认真看,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人手里端着竹蔑筛子去接板油和腰花、接心肺、猪肚子和猪的小肠、大肠。
随后便是清理猪肠了,杀猪佬们一边往根据学生发言,师相机用猪肠里灌温水,一边翻肠,其余的人帮忙把猪肉分割成一波浪线画出写得好的地方,并块一块,用棕叶扭成的钏子穿好,提到厨房里去……大家忙得开开心心,我在旁边看得眼花缭乱。
板书:方法运用得当,特点突经过小半天的忙碌,年猪宰杀完毕,丰盛的年猪宴摆上了桌子,我们邀请了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一起共亨美味的年猪饭,好不热闹!那膘肥体胖的大肥猪现在己成了人就可以把臭豆腐放入碗们口中的美味佳肴。
像一个提调皮的杀年猪是我们土家人一年生活中的大事,其慎重程度,(shi)丝毫不亚于春节,饱含着浓浓的乡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的教案内容:
-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风俗习惯,以及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家乡风俗习惯。
然后,可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吗?。
2. 阅读范文,分析写作技巧。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关于家乡风俗习惯的优秀作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组织讨论,激发思维。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家乡的一个特别风俗习惯,并讨论这个风俗习惯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4. 开始写作,指导思路。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指导,例如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 互相修改,提高质量。
学生完成初稿后,可以进行互相修改和润
色,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最后,老师可以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1.谈话引入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谈风俗习惯的兴趣。
导语:所谓风俗,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
(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民族风俗——蒙古包,节日习俗——中秋月饼,传统礼仪——拱手礼。
)在灿烂的人类文明中,风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故而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
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了民俗风情画卷的冰山一角,它们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同学们,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吧!2.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预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再选择其中一种说清楚这个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
3.明确写作任务。
(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二、合作探究,交流方法过渡: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老师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习惯的独特之处写得清楚明白呢?1.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习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重点介绍其最主要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2.回顾写法,掌握技巧。
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描写事物的方法?分别是从哪篇课文中学到的?说给同学听一听。
(1)回顾课文,交流写法。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①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方法多样,描写生动,突出特点。
③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作文要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广大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风民俗。
请你利用课外阅读、调查访问、亲身体验、上网等多种方法调查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并加以整理。
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写完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修改。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做到民俗特点突出。
4.作文要内容具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激发写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
要写的内容。
A节日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教师归纳总结:
xx传统节日:
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种风俗,或者有着纪念意义。
谁知道在我们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B民居
你了解的有特色的民居有:
客家的围屋,傣族的竹楼,皖南的民居北京的四合院土家的吊脚楼蒙古的蒙古包
C 你了解的民族有:
广西的壮族,新疆的维吾尔族,西藏的藏族,D你了解各地的民族艺术有:
安徽的黄梅戏,四川的川剧和变脸,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广西的山歌,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一抓住重点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课文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就是北京人的节日民俗。
详略的写法
二《各具特色的民居》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说明。
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
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
以后
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三《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把藏戏的特点先写了出来,接着写藏戏的来源,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1.指导学生构思。
指导学生选好材料,如何开头、过渡、结尾,确定好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写具体,写生动。
3.确定略写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
要指导小朋友观察和体验节日的民俗特点的具体方法。
4怎么样观察和体验节日的民俗特点,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想写好节日事情,要注意观察节日有什么样的活动。
(2).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民俗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
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
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6.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7.要提示学生写节日民俗的具体方法
在写传统节日民俗的事情时,一般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因此还是注意场面的描写,一是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二是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四是要把写人、写景、写事。
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写节日民俗就要体验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就要描写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写节日活动最重要的是事要写好事情细节,写细节应该写出生活的情趣。
五下水文
东坑“卖身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远近闻名,在我们东莞的东坑也有一个特别的民间传统节日,全镇的男女老少和外地客人纷纷走上街头,互相泼水、射水作乐,以祈求一年的好运,这就是当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卖身节”(也称“射水节”、“欢乐节”)。
“卖身节”历经数百年而不衰,随着时代的变迁,“卖身节”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人们依然保留了这天前往镇上赶集的传统。
解放初期,人们又称“卖身节”为“翻身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卖身节”演变成了“射水节”和“欢乐节”。
为了庆祝节日的到来,我镇在开幕活动中举行了一系列表演巡游节目.有石排的醒狮表演,樟木头的麒麟队,还有出色的杂技团表演等等,在几十支特色方队巡游中,有苗寨、维寨、彝族等服饰鲜艳、特色迥异的民族舞蹈,有滑稽可笑的小丑高跷特技表演……惊险精彩的转碟、登人等杂技绝活让人禁不住摒住了呼吸,小演员们气定神闲的吴川飘色表演让人
大开眼界,麒麟、醒狮狂舞,更是把喜庆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卖身节的开幕式结束后,泼水活动正式开始.大街上,男男女女们穿着雨衣,手持水枪对射。
晶莹水花、纷飞四溅。
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股福水飞临而降。
没有人嗔怪,因为那水是“福运”的使者。
靓女们经常是福水集
聚的目标,而无处躲避。
辛劳的外来打工者们一年到头难得放松,这一天,大家就在厂门口展开射水激战,快乐随着水花一起溅落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
整个东坑镇彩旗招展,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人们不断泼水射水,呈现一派热烈欢快的气氛。
“卖身节”这一民间传统节日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文化活动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这个传统节日增添新意,发扬光大。
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生动有趣地描写了东莞卖身节上的人的精神风貌。
场面描写,有开始,有结束,有局部,有全局,有场内,有场外,有场外,有具体,摹画生动,感情浓郁,详略得当。
文章的语言生动、明快、凝练、传神,极富有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简洁、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