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1章《生活中的水》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 格式:docx
- 大小:110.71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水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以经验为基础,而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则难以理解掌握。
所以本节课通过水循环的Flash动画,使学生较直观形象的去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安排: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课前预习: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预习问题,并做相应记录:1.你知道水都分布在那里吗?2.水和生命有着怎么样的关系?3. 水的循环是如何进行的,你能向大家讲述下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水,然后提问水存在哪些地方,步步引领学生走进课堂内容--水在哪里,再以播放课件上与水有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一讲——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一、考点梳理(我都会!)1、水的分布(1)水的存在形式: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体内。
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2)地球上水的含量分布:海洋水是地球上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_%,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约75%.而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陆地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在陆地的淡水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地下水,剩余的0.94%是陆地咸水。
2、水的循环(1)形成水循环的因素: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即不同温度下,水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因为使水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___ ___和____ ______。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按照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水体运动(海陆间循环);二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三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海上内循环)之间的水体运动。
(3)水循环的意义:使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各水体都处于水循环的一定阶段。
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就是由水循环产生的,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3、水资源的分布(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
从全球范围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________和_________,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2)我国水资源情况,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___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是全球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_______,大量的淡水资源集中在________,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授课内容:水在哪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知道水对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水的组成、水对生命的意义(本次课运用PPT进行辅助教学)教学内容: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在PPT上展示瀑布、小溪、大海、湖泊、冰山等与水有关的美丽的与书上不同的风景图)同学们觉得这几幅图片没吗?你们想不想去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几幅图片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学生们找到了共同点,并回答都有水)那么,如果没有水或者水变成了臭气熏天的污水,又会是另一幅景象吧。
西湖、千岛湖、九寨沟等,这些地方都是因水而成为旅游盛地。
所以说水是大自然给予人类一样美的财富。
水除了供人欣赏这一功能外,还有什么功能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并联合生活实际,想想水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回答,并给予适当的提示与补充,只要回答了都给予肯定与鼓励)同学们都非常好,举出了这么多水的功能,当然水的作用还远远不止这些。
如此多的作用,可见水对我们人类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习过的水的3种状态吗?请同学们在脑子里快速搜索一下,然后一起告诉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说出)水的状态有液态、固态、气态。
对我们如此重要的水究竟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来进行本学期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PPT上有第一节水在哪里,在黑板上也写上)现在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水在哪里,我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一张纸上,等会儿可以对黑板上的内容进行补充。
好,现在开始讨论(如果有同学补充则补充,没有同学补充就继续下面教学。
讨论完毕,则与学生一起对他们写的水的分布进行一个归类,归为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以及其他水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大致知道了水在哪里。
那么不同形式的水所占的比例又是多少呢。
请同学看PPT (PPT播放水的分布和所占比例的饼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洋无疑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为我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却远小于这个值,淡水资源的宝贵已经不言而喻了。
水在哪里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1节《水在哪里》,浙江教育出版社,朱清时主编。
二、设计思想1.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真正走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是课堂教学走向开放进程的重要一步,对于深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使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只有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验,才能让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润物细无声地在他们心中慢慢沉淀。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能让学生探究的尽量让学生探究,能让学生讨论的、合作学习的尽量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尽可能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
2.教材分析《水在哪里》选自初中科学8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内容,本节知识从学生熟悉的“水的存在”着手展开,逐步深化到生物体内的水,引申到水循环,着重突出水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本节课中新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水的兴趣以及关注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教育,意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正确的水观念。
在教学上尽量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通过探究、讨论、讲解、分析等,提升获取认识。
但本节课的容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在教学时间上还要注意把握,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了解水的重要性;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水的重要性和水循环的过程五、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成因六、教学准备1、各种水体的图片;2、学生分组实验(苹果、黄瓜、田螺、桃子、盐、烧杯、培养皿、纸巾、小刀);3、学习任务单;4、多媒体课件。
水的存在与组成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资料: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
在全世界X围内,每天有6000到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
讨论: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1.淡水资源有限。
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96.53%是不能饮用的海水,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而绝大部分淡水是目前无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当今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其储量约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3.人类的生产发展过快,消耗大量水四、水资源的分布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时空分布不均衡。
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
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
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
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
五、我国的水资源【讨论】谈谈你对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了解(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讨论】我们家乡水资源丰富吗?为什么?六、水与生命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浙教版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1)教学设计课题 1.1地球上的水(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介绍水的分布和水循环;第2课时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水与生命等内容。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获得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并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淡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水循环的意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浩瀚无际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江河、缓缓流淌的小溪、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
导入新课讲授新活动:你能根据下列标准,将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吗?一、地球上的水1、地球是个大水球:(1)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再没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2)地球因水而充满生机。
正因为地球拥有大量的水,它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2、水的状态:水一般以三态存在于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地球是个大水球,水多得是课3、水的分类与分布:(1)按水的空间存在分类:(2)按水中所含成分不同分类:4、地球上水的储量: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作业目标:目标1.理解溶解度计算的基本思路,学会对有关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目标2.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涵义, 初步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目标3.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溶解度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定温度下的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新知感悟:1.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你能找出来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溶解度之间的关系.2. 思考如何设计配制500克20℃时的饱和食盐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了解溶解度计算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3.通过预习,你对溶解度计算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设计意图】开放性设计,通过了解学生预习中最大的困难来确定溶解度计算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的重、难点,并进行合理预设,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5. 现有20℃时10%的食盐水50克:(1)假如加入10克食盐,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假如加入20%食盐溶液50克,其质量分数为。
(3)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如果在原溶液中再加入15克食盐,能得到溶液克,此时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6. 20℃时,将200克食盐溶液蒸发20克水或加入7.2克食盐,溶液均可达到饱和,求原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1综合优化:1. 在t℃时,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m%,此温度下,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A.mm-100100B.mm-100100克 C.mm100100-克 D.mm-100克(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基础提升:1. 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
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和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中,而不易溶解在中。
(目标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的了解。
2.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作为标准;(3)因为每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应规定达状态;(4)这里指的质量用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
(目标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室温时的溶解度。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级溶解度> 克克克< 克(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目标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的了解.4.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数值;1(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数值;(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下两种物质的相等;(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溶液。
(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理解.。
5. 从书p.3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理解。
6.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表示 .(目标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理解溶解度涵义的理解。
第一章复习(二)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能区分溶质和溶剂。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能加以区别,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查阅溶解度表,了解外界条件对固体物质溶解性溶解度的关系,会进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3.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能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了解形成晶体的方法。
5.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知道污水的处理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
课堂学习设计[知识要点]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浊液,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其中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注意“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1)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2)对熟石灰这类物质而言:在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中,改变温度则与上述物质相反。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三、溶解度一种物质 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
溶解性大小主要由 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决定,还与 温度 等外界条件有关。
度是指在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 溶剂中达到 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20℃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溶解性分成四个等级:>10克为 易溶 ;1~10克为 可溶 ;0.0l ~1克为 微溶 ;<0.01克为 难溶 。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学案§1-1生活中的水1、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和内。
其中____是地球水的最要紧部分,覆盖约71%的地球表面。
_________是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在陆地淡水中,_____所占的比例最大。
水生生物的含水量一般_____(高于、低于〕其它生物。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态存在。
3、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和。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____〔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水的三态变化。
4、植物体内的水作为____作用的原料,溶解并运输有用元素给植物利用,通过叶表皮的____,调节叶面温度.5.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聚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和(D)_________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补充了陆地淡水。
称为_________6.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T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水循环量最_____7、假如某地区的水循环特别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______(填“长”依旧“短”〕8、目前人类对_________那个环节能够施加一定妨碍。
§1-2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
电解水是个_____变化过程。
〔化学或物理〕2.水电解实验中,体积少的气体是,检验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这种气体具有助燃性,产生在____极;体积多的气体是,检验方法是:点燃,这种气体能,火焰呈______色,有轻微的爆鸣声,这种气体具有可燃性,产生在___极。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经历法:1氧正,2氢负)。
如图,A接___极。
水电解的化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3、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4.水在0℃-4℃是热缩冷胀的。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 密度的公式: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 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 (Pa)(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 h)推导过程——P= F/S=G/S=mg/s=ρvg/s=ρshg/s=ρg h【思考】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正方形,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则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P铜> P铁> P铝第五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ρ物>ρ液)②F浮>G 上浮(ρ物<ρ液)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 =V物(ρ物=ρ液)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 V物(ρ物<ρ液)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5. 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6.密度计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原理:有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转换方法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质/m溶剂× 100g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g)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 × 100%(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4.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2)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3)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的净化:沉淀、过滤、蒸馏1. 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3.水的净化(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作用: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