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 格式:docx
- 大小:35.78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美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优秀品格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呢?以下是一些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通过音乐的欣赏、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情感表达力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乐曲等形式来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让他们在欣赏中感悟音乐的情感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修养。
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合唱、合奏、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水平。
可以让学生进行二重唱、三重唱等形式的合唱演出,或者进行器乐合奏等形式的演出,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水平。
音乐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音乐会等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进行声乐、乐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活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音乐是一种创新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摘要小学音乐课与其它课堂有所不同,音乐课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地方。
关键词美育教育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什么是美育?美育随着时间的变迁,小学音乐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现阶段,小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是指学生的美育教育。
小学音乐课与其它课堂有所不同,音乐课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地方。
柏拉图曾经这样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是我们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去看、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只有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现针对小学音乐课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论点,浅谈自己的观点与感悟。
一、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所运用到的教材中,每一首歌曲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身处在大自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作为东北比较偏远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真正的走进山谷,切身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思维与畅想的大门,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会告诉你,自己仿佛来到了山谷,看到了鲜花、还有潺潺的流水,两旁青山耸立,鸟语花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美好,从而热爱、珍惜美好生活。
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方面,我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定义还不是很分明,不能很客观的分辨事情的善恶美丑,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什么是美好的事物,什么是对的正确的,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及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通过一切美好的事物感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对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目标的思考(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中学栾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就有这样一句话“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基本理念的第一点也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可见在课程标准中,美育教育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总目标之一,它里面包含五点内容无不体现美育的教育。
歌曲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我就以这一重点部分,来阐述音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以及对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目标的一些思考。
美育是一种属性,它的作用是表现人的修养、品格、情感等。
习惯上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一般通过美学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灌输)、审美教育(目前以艺术审美陶冶为主)和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社会教育(识别、鉴赏和创造美的社会实践活动,侧重社会美、技术美、科学美等的熏陶及实践锻炼),起到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和完善人格修养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内容就是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本质特征是在审美中完成教学的。
音乐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兴趣的支持下,完成审美的过程和积累审美经验、积累对音乐的感性认识的过程,最后使学生达到知美、懂美并能创造美的境界。
一、将美育渗透到歌曲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美育要有意识地贯穿于歌曲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中。
在歌曲教学中也要遵循音乐美学原则,努力将歌曲技能课中的技巧与美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良好的审美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将美育渗透到歌曲技能、技巧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必须遵循“愉悦性原则。
这也就是课标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第二条的表述: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
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
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
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合拍的课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学应讲究情感性,如何使音乐引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强烈共鸣,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情感目标被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一核心目标,音乐课的情感教育也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与熏陶。
1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如《春天来了》这一课中,我在歌曲《大树妈妈》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童话故事。
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随着教师的歌声有表情地律动,孩子们完全沉浸于童话般的春天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要注意发挥音乐“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势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获得美感体验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外露的特点,在音乐教学的每一课内容中都少不了用游戏,歌表演或律动的形式去表现歌(乐)曲。
浅谈音乐教育与美育德育的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老师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通过德育和美育的渗透,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陶冶情操和增加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进行德育渗透,才能顺利完成音乐教育目的,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音乐的美育作用早已被人们所重视。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乐师人的最高修养,接受音乐教育才能最终完善高尚的人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而是培养和谐的人。
”他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
”在我国音乐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既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在音乐教育中也应该重视美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美的感觉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基础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还应精通文学、历史,了解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读音乐语言,理解作品负载的道德、情感因素,上好音乐课。
例如欣赏管弦乐《森林水车》,《森林水车》是一首流传广泛的、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绘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运用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和磨坊里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在欣赏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乐曲情节,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在欣赏过程中,有很多同学扮演成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有的把小手慢慢张开表示花儿开放;有的装扮成一棵小树在微风中摇荡;有的模仿小溪奔流的动作与声音——他们边听着音乐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绪中。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有效结合发布时间:2022-03-28T03:40:32.425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0月总第265期作者:佟笛[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小学教育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校应当明确当前阶段音乐人才培养的职责,将美育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去,发挥音乐的美育价值,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且能够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汲取积极的力量完善自身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观。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的角度入手,分析小学音乐融合美与教育的意义,提出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
佟笛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杨树湾镇九年一贯制学校1220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小学教育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校应当明确当前阶段音乐人才培养的职责,将美育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去,发挥音乐的美育价值,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且能够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汲取积极的力量完善自身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观。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的角度入手,分析小学音乐融合美与教育的意义,提出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育美育教育结合一、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的意义1.强化德育教育工作。
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更加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倡导音乐教师能够主动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素材,落实音乐美育教学,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音乐结合美育教育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与认知,让学生在体会创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学会明辨是非,认知善恶美丑。
教师应挖掘和放大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审美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经典曲目的作词作曲都具有很大的欣赏教育价值,通过对歌词曲的分析与欣赏,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理念张馨月发布时间:2023-04-21T02:48:14.737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4期作者:张馨月[导读] 音乐教学是美育教育贯彻和渗透的一种主要方式,音乐教育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论和技巧有更扎实和全面的掌握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理念张馨月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524000摘要:音乐教学是美育教育贯彻和渗透的一种主要方式,音乐教育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论和技巧有更扎实和全面的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深度分析和欣赏,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情感美和风格美,从而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素质。
所以,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美学能力和个性素质的提高上,用一种以音乐实践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创新,从而达到将音乐教学与美育的深层次融合的目的,让学生的感性表达、理性认知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了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美育和道德教育的价值。
关键字:中小学音乐;美育;实践对策因为中小学音乐课包含了很多音乐门类,在音乐的练习过程中,让孩子得到很好的美育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孩子的美育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美育鉴赏能力,引导孩子去感受美,去评价美,去创造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与美育完美结合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中,教师要将以前那种指导学生模仿唱歌和反复唱歌的传统教育方式进行转变,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良好品格以及激发创造美的思维方式上,从而实现以美育德为作用,造就一个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学生,从而更好地展现出音乐课程的美育及育人作用。
一、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是美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小学的校园活动中,音乐美育更是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日常音乐课上,老师通过美育的方式,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个人丰富的感情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学习,使得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育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和情感。
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多方面的,包括了音乐作品的欣赏、表演和创作等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美育的引导和培养,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美育,学生影响,审美情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培养意识,音乐教学.1. 引言1.1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音乐表现力和音乐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音乐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2 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美育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让他们在音乐艺术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发。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小学音乐课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更是传递美育理念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育。
因此,在音乐课中渗透美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受美的能力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因此在音乐课上,需要通过让学生感性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例如在音乐课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听音乐、模仿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营造出来的情感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认识能力。
二、强化审美教育,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音乐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领悟美的过程。
因此,在音乐课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其音乐审美的品味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音乐,让学生对音乐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三、强调文化熏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中应该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传统。
通过学习民歌、古曲等,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与魅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四、注重人文关怀,培养爱心和同理心音乐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美,更是让学生关注别人、关心别人的过程。
在音乐课中,可以通过参加慈善演出、做志愿者等方式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传递者和帮助别人的助手,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理心,传递音乐和温暖。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中的美育渗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人文关怀能力,传承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美育渗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教育、文化熏陶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小学音乐学科美育实施方案一、前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小学音乐学科美育实施方案,对于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
1. 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经验。
2. 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包括音乐教室的布置、音乐器材的配置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听、说、唱、演、读、写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强化音乐教学的实践性,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音乐会、音乐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5.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服务。
四、实施保障。
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水平。
3. 学校要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和机会。
4.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关心孩子的音乐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五、结语。
小学音乐学科美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位教师和家长能够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环境,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美好、快乐、成长。
基础教育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终身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一、有关音乐美育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美”就是美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已经收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分析,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知识传授、音乐作品赏析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作品美的过程。
美育通过影响人们的情绪,进而发展人们的品格。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揭示音乐或者作品的思想,引起听者的共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二、培养小学生“美”的感悟的措施在小学生中开展美育教育更加具有便利的条件,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思维感性,喜爱音乐、游戏等活动的特点,更加容易接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更能积极地融入音乐教学的氛围中;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时间也较为充裕,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说说自己的看法。
1.开发利用好现有音乐教材美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米”可炊,音乐作兴,作者、词曲等都是音乐教学的依据和实体。
而这些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都可以找到。
为了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我们的音乐教材选编了很多有欣赏价值的作品,为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音乐教材的作用,知道教材中哪些知识适合哪些教学。
审美过程需要师生通过“听”“唱”来实现,所以教材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
审美的发现是多方面的,如曲调美、意境美,词曲美等等,学生能从一首曲子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美好,使其心灵受到熏陶。
所以,开发利用教材必须要明白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分析教材。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摘要:审美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美育是中小学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与当下提倡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差距。
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传授办法。
人的音乐教育主导思想是在激发音乐学习的良好动机的基础上,通过音乐给予人的情感以积极的影响,实现美育的目标,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渗透美育审美音乐教学审美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美育是中小学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与当下提倡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差距。
加强美育,宣传正确的审美取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加强审美的正能量影响,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传授办法。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乐夫指出:“音乐教师们必须十分明白,他的学生中去当音乐家的毕竟是很少的,所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学生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中享受到乐趣。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下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一、音乐美育的目的和任务音乐美育的目的和任务是由音乐美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我个人认为,学校音乐美育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应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也不在于培养少数几个歌唱家或演奏家。
它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在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
音乐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加强音乐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音乐审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和整体判断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使他们能够参与创造美的活动,丰富精神活动。
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情感性、技能性、形象性。
在世俗的功利主义支配下,送孩子学乐器、学舞蹈、学绘画等等,实际上不少家长把这些当成了今后孩子在社会上可以获得更多的“赢”的机会的条件。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各个阶段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均要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视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实践能力,必须重视这一点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支持美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小学音乐教学;美育渗透前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够展现人性美和生活美。
音乐课教学是进行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教学对于进行美学渗透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还要注意局限性,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美,以音感人,以美育人。
1在音乐教育中渗透音乐文化内容任何音乐作品背后都包含着独特的音乐文化,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是应让学生透过音乐文化去感知音乐之美,其中歌词是表现音乐文化美感的特殊方式,歌词需要作者运用最为精炼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情感,作者所运用的词汇需要词义恰当、深刻。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音乐歌词的方式来增强音乐美学教育,让学生可以感受音乐作品的独特文化之美。
例如,在展开《月儿弯弯》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阅读,让学生以诗歌朗诵的方式去感受歌词,并且尝试将歌词中所描述的月亮与小船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小船上,所看到的未来星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学生通过想象就会将个人思想情感与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独特情感有机结合,让学生品味到作者对于月亮的喜爱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直观认识,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让学生透过音乐作品对音乐知识加以感知,帮助学生在品味歌词的同时感受音乐之美,达到美学教育的目标[1]。
2开展写生活动并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而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美术写生活动的组织开展必不可少,也是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新课标”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加强对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音乐课堂对美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音乐;美育前言:美育的主要教育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位,让学生拥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般来说,美育教学与艺术类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毕竟艺术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艺术,就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极强的主观审美感受。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和美育理念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知能力,培育学生在音乐领域的独特审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小学音乐领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意义音乐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音乐已然成为人们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重要工具之一。
小学音乐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丰富其情感体验,还可以满足他们的艺术需求,培养艺术思维,促进其艺术修养的提升。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核心,创新教学模式,发挥音乐的感知作用,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认识美、感知美,让其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1.建构活力课堂引导审美创作由于大部分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而在维持小学音乐的课堂秩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他们好动天性进行引导,进而打造活力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敢于歌唱,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审美,甚至敢于创作。
事实上,音乐创作是音乐学习最为成熟的一个阶段,即便是那些在音乐领域潜心学习几十年的音乐老手来说,都不一定能创作出令自己真正满意的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体现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途径之一,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感知美好的同时,也应该在无形之中将德育以及美育的观念渗透到教学的一点一滴之中,让学生体会真情实意,从而热爱学习,尽情地体验听觉所带来的艺术美。
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体现进行了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美育;渗透;体现1、引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教育是以听觉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其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也是感受生活、陶冶情操的过程。
我们知道歌曲都是听会的,而不是学会的。
因此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状态下。
达到赏心悦目、快乐学习的目的。
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就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愉快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增强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2、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音乐来源于生活,生存于生活,跟随于生活,凡是有人类的地方都飘扬着快乐的歌声,歌声是人们最直观地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
然而音乐学习不等同于唱歌,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能够将所教学的音乐课程完美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的快乐,并掌握唱歌的技巧,从中获取“德”的教育。
德即品德,在音乐中包含着人所具备的品德,以及乐曲中的思想品德。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的影响,并将这种审美感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在思想和道德情操上得到净化和升华。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
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品质和思想上的德育渗透。
我们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应首先提高演唱水平并启发学生认识其中的真、善、美,让学生领会歌词的内涵,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素质的熏陶,领会其中的情感,从而得到德的教育、美的陶冶。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发布时间:2023-05-26T08:41:11.471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5月作者:蔡洁琼[导读] 小学音乐教师应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提供条件,并帮助他们认识到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教育作用,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与美育的完美融合。
(龙港市湖前小学浙江温州 325802)【摘要】音乐学科的魅力和意义不在于拥有知识和技巧,而在于能够启发和激励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情感表达力。
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之一就是音乐,它也是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途径。
要想有效实施核心素养教育需要在音乐课堂实践中渗透美育,让学生通过从多视角来感受音乐之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有效提升。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提供条件,并帮助他们认识到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教育作用,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与美育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渗透美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5-215-01引言音乐教育是美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教会学生如何唱歌,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气质和审美情趣也有所帮助,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追求真善美,更加热爱生活。
所以,培养学生智力的最佳形式就是音乐教育。
对学生来说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是一种美丽的启迪,能够愉悦他们的心情。
为此,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工作。
一、小学音乐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因为教师受以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通常只重视某些主要的课程,而不重视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教授音乐知识,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生音乐美育能力的培养完全被忽略掉,学生音乐美育的进步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现阶段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过过于重视,这样学生的美育能力无法有效充分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音乐美育能力的提升,对学生音乐美育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也有不利影响,使学生对音乐理解和实践体验被所谓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所取代了。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音乐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帮助学生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方式、教材选择和课堂设计等方面,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一、音乐教学方式与美育教育
音乐教学方式对于美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技能训练,强调学生在演奏技巧上的突破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美育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此,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从启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多样化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二、教材选择与美育教育
小学音乐教材的选用对于美育教育极为重要。
传统的音乐教材通常以技巧和理论为主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美育教育中,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音乐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并加以表达。
同时,教材选择应该注意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课堂设计与美育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设计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环节。
课堂设计应该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拓展学生的音乐体验领域,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京剧、民乐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感受和表达音乐中的美。
此外,学生也应该被启发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
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
美育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结合,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学习民歌和诗歌的结合,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在美术课中,可以通过学习绘画和音乐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这样的融合不仅能够增加学科的趣味性,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综合理解。
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音乐教学的过程,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音乐教学方式、教材选择、课堂设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都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积极参与的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美育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