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快乐有“序”的常规培养作者:李小敏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8期要让小班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秩序,需要教师把握住其年龄特点,把平常简单的规则、良好的秩序融入教育教学中,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日复一日地训练和强化。
运用儿歌,渗透秩序每天午饭后,小朋友们从户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脱外衣,这已经成为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从幼儿入园后,我就有意识地教幼儿学习怎样折叠衣服。
为了方便幼儿记忆,我编了生动形象的儿歌:“小衣服,手中拿,放放平,对对齐,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折好啦!”刚开始,我没有要求所有的幼儿都能做到,但我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把同样的儿歌念一遍,并示范操作一遍,一天天过去了,会自己折叠衣服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不用教师提醒,小朋友们也会自觉地边念儿歌边折叠衣服,而且折叠的衣服非常整齐,摆放得很有序。
仔细想想,小小的儿歌在里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既帮助幼儿记住了折叠衣服的步骤,又增加了折叠衣服的趣味性,正因为这样,小儿歌的运用常常贯穿于我班的一日活动之中。
早操踏步时,我们这样念:“小手摆动,小腿抬高,眼睛向前,抬头挺胸,踏步向前,一、二、三。
”每当小朋友听到这样的口号,就会做出很用力的样子,精神抖擞地走起来。
儿歌大大鼓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起了幼儿的表现欲,更起到了规范幼儿走路、踏步姿势的作用。
洗手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一边洗一边说:“打开水龙头,洗洗小小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抹一抹,关起水龙头,小手甩三下,找到小标记,小手擦干净。
”吃饭时,我又会提醒:“小椅子,转过去,小身体,贴桌子,一手扶住小小碗,一手握勺慢慢吃,细细嚼,慢慢咽,我们吃饭静悄悄。
”幼儿把这些儿歌熟记在心,当有的同伴做错或忘记时,总有孩子在一旁提醒、纠错,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在日复一日的强化和训练中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因势利导,强化秩序彩圈是幼儿喜爱的玩具之一,因此我经常在晨间活动中安排幼儿玩耍,小朋友们最爱玩的游戏是“小兔过河”(双脚并拢向前跳过排列的彩圈)和“开汽车”(把圈套在身上向前跑,双臂不停转动彩圈,作开汽车状)。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实践与理论1. 引言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实践与理论是指针对小班幼儿进行的日常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涵盖了日常活动、生活技能培养、社交能力培养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实践与理论。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实践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是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日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生活技能和协作能力。
比如,幼儿可以学习自己穿脱衣物、洗手、整理书包等日常生活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集体活动,促进社交能力的培养。
2.2 生活技能培养小班幼儿常规教育还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
通过生活技能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逐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幼儿可以学习如何穿脱鞋子、洗手、擦桌子等,这些技能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2.3 社交能力培养小班幼儿常规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通过日常活动和集体活动,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
比如,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等。
3.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理论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理论的基础。
通过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常规教育实践。
比如,根据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可以合理设置幼儿的日常活动内容和难度,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2 游戏教育理论游戏教育理论认为,游戏是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育环境理论教育环境理论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非常重要。
小班常规计划小班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接受了很多基础的教育和培养,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小班常规计划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班常规计划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符合孩子们实际情况的教育计划,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
首先,小班常规计划需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他们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让他们能够在良好的身体状态下进行学习和游戏。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其次,小班常规计划需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培养。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学会尊重他人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需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另外,小班常规计划需要注重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培养。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思维和记忆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能够在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小班常规计划需要注重孩子的艺术和体育素养培养。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孩子在绘画、手工等活动中得到发挥和锻炼。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素养,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综上所述,小班常规计划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注重身心健康、情感社交、认知语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
希望每一个小班的孩子都能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篇一《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摘要】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幼儿常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策略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刚入园、年龄小,同时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娇惯、包办代替,又养成了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常规意识及相应能力。
因此,怎样在小班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概念界定:讨论、界定“幼儿常规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常规”一词的界定。
小班幼儿教育:常规方法探究引言小班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探究并实施一些常规方法,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讨论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优势发挥幼教专业的作用。
1. 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小班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学习和探索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角落,包括阅读角、创作角、玩具角等,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
- 提供各种教育玩具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布置清晰明了的教室规则和安全措施,确保幼儿在安全和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2. 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为了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法:- 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
- 鼓励幼儿参与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以满足幼儿各种学习需求。
3. 注重幼儿的情感发展情感发展对幼儿的整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发展:- 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到安全和被关爱。
- 鼓励幼儿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学会理解和管理情绪。
- 提供情感支持和积极反馈,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心。
结论小班幼儿教育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需要采取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和注重幼儿的情感发展,我们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潜能和成长。
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计划幼儿园小班是孩子们的入学起点,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幼儿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小班常规培养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的常规培养计划,旨在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幼儿们的学习和成长。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的自理能力是他们逐步独立、自主的重要基础。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如穿脱衣物、洗手、饭前洗手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幼儿园应该设置相应的活动和环境,鼓励幼儿们主动参与并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复述等方式帮助幼儿们学会这些基本技能。
二、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的社交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重点。
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小组活动,让幼儿们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友谊观念。
三、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开始接触认知活动的重要时期。
在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游戏和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积木、拼图等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观察鉴别和分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美术、音乐、舞蹈等活动,通过观看、欣赏和参与,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赞美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培养幼儿的体育能力体育锻炼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浅谈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方法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方法是幼儿园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规范和引导的方式。
这些方法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方法的一些浅谈。
首先,建立适应期。
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往往面临许多新的环境和事物,需要一个适应期来逐渐适应和融入新的生活。
针对幼儿园小班,老师可以制定一些渐进式的适应措施,如从少量时间逐渐增加上学时间,从短暂的班会活动逐渐增加到全天活动等,帮助幼儿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其次,建立日程表。
幼儿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秩序,日程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每天的活动安排,并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能力。
在幼儿园小班中,可以制定简单的日程表,列出上午和下午的活动安排,如早操、课堂活动、游戏时间、午休等。
通过日程表的使用,幼儿可以预知和参与各项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
再次,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幼儿园小班而言,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刷牙、洗手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教师要进行示范和引导,不断提醒幼儿保持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如避免随地乱扔垃圾、鼓励正确使用公共设施等。
通过重复和渐进的引导,幼儿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幼儿长大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小班中,教师可以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如小组合作游戏、班级早会等,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同时,教师要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互相关心、热爱集体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幼儿可以提高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让他们形成积极阳光的社交行为习惯。
最后,家园合作。
幼儿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幼儿园小班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展家庭访问等,向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发展情况,同时向家长传达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
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培养策略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对于一个幼儿园的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会出现哭闹现象。
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
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以下是我几个月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感情老师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如哭闹、抢玩具等,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就会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
以前接触的都是中班小朋友,基本都会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会自己做,而我这次所待的班级是小班,刚入园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有的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吃饭不会用勺子还需要老师喂,情绪不稳定的需要哄,刚开始是觉得有点辛苦,但是我知道,刚入园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爸爸妈妈,只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那么教师一定要爱孩子,让孩子觉得很亲切,从而抵消负面情绪。
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感到满足。
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幼儿就可以科学的管理幼儿,灵活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小朋友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都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不愿意,于是我就很耐心的带她一起喝水,喂她吃饭,睡觉帮她拖鞋盖被子,上课也经常提问她,然后慢慢的引导她自己做这些事情,后来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朋友,也变得开朗起来,对于我提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的完成,也是她让我觉得爱孩子是常规培养的前提。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近年来,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教育备受关注,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专家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习惯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术表现和社交技能,同时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呢?一、坚持规律生活良好的生活规律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每天早晨定时起床、定时吃早餐、定时午休、定时入睡都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这些,还需要让幼儿懂得刷牙漱口、改掉吐东西的坏习惯、要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如排队、走路不打闹等等。
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幼儿因为挑食、嗜甜等问题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幼儿的家长和老师需要教育他们吃健康的食物,需要在食物中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同时要注意控制糖分、脂肪等有害成分的摄入量。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其次,要教育幼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防止过多的玩耍时间,保证他们的学校作业完成情况。
关于识字、数学、想象力等,也需要在学前阶段开展训练。
卫生习惯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保持环境清洁,预防疾病传播,而且还可以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气氛。
因此,应该督促幼儿养成勤洗手、勤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的情感习惯也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特别要注意识别和纠正幼儿的不良情感行为,例如发脾气、自私、攻击性等,同时要鼓励幼儿表达真实情感、体验喜悦和友好、乐于助人等良好情感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学术技能和社交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愉悦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小班幼儿教育:常规方法探究摘要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小班幼儿教育的常规方法,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们将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讨适应其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教学策略,并提供实际案例来展示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1.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通常指的是3至4岁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幼儿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快速期,他们开始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交技能。
以下是小班幼儿的一些主要特点:- 认知发展:幼儿开始通过感官探索世界,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并开始理解数字和基本概念。
- 情感发展:小班幼儿开始表达和识别基本情感,如快乐、悲伤和愤怒。
他们需要成人的安慰和支持来处理情绪。
- 社交技能:幼儿开始学习与他人互动,参与简单的集体活动。
他们开始理解分享和轮流的概念,但仍然需要成人的指导和鼓励。
2. 常规教学方法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常规教学方法来促进其全面发展:2.1 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通过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
- 认知游戏:例如,使用形状和颜色拼图,帮助幼儿识别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发展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 情感表达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如“家庭医生”,帮助幼儿表达和理解情感,同时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
2.2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模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实践新知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并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 日常生活情境:模拟购物活动,让幼儿学习货币的基本概念,培养计算能力和交易意识。
- 安全常识情境:通过模拟火灾逃生等紧急情况,教育幼儿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3 亲子互动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
通过定期的亲子活动,可以增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联系,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 亲子阅读: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书,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养成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在这里,除了学习知识,还有
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对于小朋友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小朋友们要养成每天按时起床的习惯。
早上起床后,要学会自己整理床铺,洗漱,穿衣服,这样才能开始新的一天。
在幼儿园,老师们会教小朋友们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因为充足的睡眠对于小朋友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非常重要。
其次,小朋友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老师们会教小朋友们如何
正确地使用餐具,如何有序地排队领取食物,如何慢慢地品尝食物。
同时,老师们还会告诉小朋友们吃饭时要专心致志,不要分心玩耍。
通过这样的教育,小朋友们会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尊重食物,珍惜食物。
此外,小朋友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老师们会教小朋友们如
何正确地洗手,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清洁,如何养成勤换衣服的好习惯。
通过这样的教育,小朋友们会慢慢地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对于小朋友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幼儿园,老师们
会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常规,小朋友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教学课堂常规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园小班是孩子们教育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是他们进入学校环境、开始学习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规范,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常规教学课堂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等方式来教授知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孩子们正在逐渐独立,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幼儿自己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日常生活技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学会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集体活动和庆典,促进幼儿之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育教学课堂常规培养幼儿园小班,需要教师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只有在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教育环境中,幼儿才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教师们应该以身作则,用心教育,引导幼儿走向阳光、健康的未来。
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在教育教学课堂中茁壮成长,展翅飞翔。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一日常规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培养幼儿一日常规,创设情境游戏,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完成培养目标。
使幼儿在各方面的教育得到好的转变。
【關键词】引导;创设;养成;转变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是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也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喝水、进餐、睡眠、集体活动、盥洗、穿脱衣服等多个环节。
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的,若一开始就用错误的教养方式,导致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班级常规的好坏,决定着活动开展的顺利、成败与否。
那么,如何帮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导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幼儿的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
小班幼儿具有泛灵化心理,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跑现象。
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
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学小乌龟走路好吧?”幼儿特别感兴趣都同我一起学起小乌龟慢慢的走着。
之后,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有的孩子边走边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
因此,运用拟人的方法使“散步”转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投入到游戏中,孩子们喜闻乐见,成效立竿见影。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对一个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特别是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得尤为重要。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们将本着以下原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耐心说服,表扬为主;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等各种方法,让规则意识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
小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教育活动常规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将从小班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教育活动常规。
首先,培养幼儿良好常规需要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对于小班而言,创建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宽容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要。
教师们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注重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给幼儿制定明确的教育活动规则。
在小班的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是必要的。
规则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和要求,提醒他们如何去做,也可以让老师更好地引导他们。
规则可以涵盖幼儿园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课堂纪律、卫生习惯等,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逐渐学会遵守规则。
再次,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班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培养幼儿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等能力。
比如,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小任务,让他们尝试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另外,要善于使用激励和奖惩的方式。
在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过程中,激励和奖惩是常用的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来激励幼儿的积极行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惩罚和纠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引导他们改正。
最后,家园合作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重要环节。
幼儿的教育不仅需要在学校中进行,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方法,形成合力。
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总之,小班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重要途径。
小班生活常规培养内容小班生活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习得社交、行为规范和自理能力的重要环境。
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常规对于小班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班生活常规的培养内容。
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小班生活常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养成勤洗手、定期洗澡、保持环境整洁等卫生习惯。
通过讲解卫生常识、开展卫生习惯培养活动、设立卫生习惯奖励机制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使卫生习惯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成长非常重要。
小班教育要培养孩子们有规律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养成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好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饮食健康知识宣传、组织健康饮食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选择健康的食物,培养他们的良好饮食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小班教育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规律作息、按时睡眠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睡眠对身体的重要性、开展睡眠健康知识普及等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孩子们从小就要学会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学会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
小班教育应该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他们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学会独立自主,学会尊重他人。
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自理能力、秩序观念等方面。
小班教育要帮助孩子们养成独立自理、爱护环境、讲究整洁、讲究秩序的生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生活常规培养活动、制定生活常规规章制度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小班生活常规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因此,小班教育要重视生活常规的培养,从各个方面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教育观念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认识幼儿园小班幼儿幼儿园小班幼儿是指年龄在三岁至四岁之间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处在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的飞跃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自主性。
幼儿园小班幼儿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自主、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群体。
1.注意力习惯的培养注意力习惯是幼儿习得的第一种习惯,也是幼儿其他良好习惯的起点。
因此要引导幼儿理解注意力习惯的重要性,用幼儿们喜欢的方式,比如让他们自己找图案、认字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注意力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习惯的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幼儿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自己的卫生习惯,如:擦嘴、擦手、洗脸、洗手等,同时在园内也要加强消毒,了解幼儿家庭环境卫生状况。
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将来独立生活的重要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穿衣、吃饭、睡觉等。
同时要加强生活安全教育,让幼儿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良好习惯。
合作习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习惯,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念。
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学会合作、分享、互助、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同时也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
礼貌习惯是幼儿在日常交往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榜样,同时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礼貌习惯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责任。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小班常规培训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非常重要。
小班常规作为幼儿园里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一种常规管理方式。
在这里,我们将从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小班教育管理的实践层面来探讨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一、小班常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1.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常规的培养能够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如何在非母亲的情况下进行餐后自我卫生,如何上厕所,如何自理换衣服等等。
这些生活习惯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都是需要在园中学习和建立的,一旦习惯形成,则可以在之后的生活中大大提高幼儿的生活素养。
2.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小班常规的培养可以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动力。
例如,幼儿园小朋友的公共场合行为规范,如何接受成人指示,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这些能力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小朋友成为一个独立和有责任心的人的必要前提。
3.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小班常规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
这有助于幼儿发展中的身体和心理成长。
在一个规范且稳定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很快适应自己的新生活方式,从而更容易地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比如规律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从而在身心健康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小班常规培养在教育实践层面上的作用1.促进幼儿园的正常运营小班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正常运营和教育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这可以帮助幼儿园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纪律。
幼儿在得到统一的教育管理下,将能够学会尊重规则,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同时,也为幼儿园提供了统一的管理方式,并为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小班常规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有了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管理幼儿园学生,从而可以更好地安排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此外,规范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要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教师的工作,并为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多的效益。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代经验自然科学对教育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于“秩序”的追求,在幼儿园教育中体现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整齐划一性。
小班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这是由于,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可塑性强,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而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在这一年龄特点上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当然,要一个刚两、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为了让孩子更为乐意的接受,教师需要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自觉的生活习惯。
而不是去强加或压迫他们。
一、首先分清阶段和重点在小班新学期初就应该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可以分成4个阶段:1、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适应、熟悉。
2、后半学期——初步遵守。
3、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巩固、适应。
4、后半学期——乐于遵守。
(一)良好的常规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很多孩子在刚进入幼儿园时都不适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离开父母之后的焦虑、任为自己不被重视、需要得不到满足等,都是原因所在。
作为教师,要尽快消除幼儿的这种焦虑、不安,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正常要求,让幼儿感到在幼儿园很开心。
其实做到这些很容易:早晨接待幼儿的微笑,教师亲切的“早上好”等,都会慢慢消除孩子紧张、焦虑的心理;当与孩子交流时,俯下身子,认真倾听他们的叙述,让他们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
部分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他们认为在幼儿园没有在家里自由,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可以用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搂抱,一个鼓励和肯定的笑容,甚至去模仿孩子的一些顽皮的表情或动作去营造一个亲切、轻松、快乐和自由的氛围,让幼儿不在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
当然,仅仅是靠爱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些3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去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心情,老师要象魔法师一样,利用夸张的肢体、表情、言语、挥动着“魔法棒”,让孩子们永远都感到新奇,充满想象。
小班生活常规培养内容小班生活常规培养是指在幼儿园小班阶段,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培养自理能力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引导幼儿掌握吃饭、穿衣、洗手、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自理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会生活技能。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养成按时吃饭、早睡早起、按时上厕所、整洁卫生等好习惯。
通过日常的生活实践和小组活动,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帮助他们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小班生活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幼儿的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故事讲解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4.培养社交能力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分享、互助等良好的社交行为,促进他们和周围的同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5.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小班生活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通过指导和示范,教师可以让幼儿懂得自己的责任范围,学会照顾自己、爱护环境、关心他人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幼儿承担一定的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小班生活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比如,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表现自己,不断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论文【摘要】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学前期的儿童爱模仿,愿尝试,可塑性最大,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为孩子自信、独立、坚持、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因此,早期教育不应当只注意幼儿智力的开发,更应该注意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
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常规情境配合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各项活动的质量。
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会因为总是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纪律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对于幼儿园小班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尤为重要。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感受颇多。
我认为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回首童年,大家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多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
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
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自从来到幼儿园工作后,我越来越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与不舍,工作中我细细的体会这种情感,我把班级里的孩子当当作自己的子女去关心、去爱护。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大、小便后不会提裤子,我就蹲下来,帮他们一个一个提裤子。
目录摘要 (1)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 (2)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3)参考文献 (4)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摘要】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学前期的儿童爱模仿,愿尝试,可塑性最大,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为孩子自信、独立、坚持、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因此,早期教育不应当只注意幼儿智力的开发,更应该注意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
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常规情境配合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各项活动的质量。
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会因为总是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纪律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对于幼儿园小班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尤为重要。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感受颇多。
我认为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回首童年,大家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多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
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
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自从来到幼儿园工作后,我越来越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与不舍,工作中我细细的体会这种情感,我把班级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去关心、去爱护。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大、小便后不会提裤子,我就蹲下来,帮他们一个一个提裤子。
有的自理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鼓励他们自己提裤子,由于小班孩子能力有限,每次他们提好裤子后,我都会检查一下他们提没提好,并对他们说:“宝宝真棒,老师摸摸宝宝的小肚皮藏起来了么?”然后他们就会笑着对我说:“藏起来了,藏起来了”。
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快乐地接受了我的要求。
此外,爱抚也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好方法。
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安全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抚,所以我每天都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有的时候是在早晨来园时,有的时侯是在午睡前。
这样,通过老师的关怀,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感到满足,并且喜欢来幼儿园。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宝宝,胆子特别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任何活动他都不愿意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
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会经常抱抱他,一开始他会推开我,不让我靠近,后来随着我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他开始让我抱他,有时还会主动地亲亲我呢。
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
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也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是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所以空洞的说教对幼儿是无用的,幼儿喜欢接受老师亲切的、拟人化的语言,因此,我经常利用儿歌、小故事、游戏等教育形式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常规。
首先,以游戏的形式或者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孩子们乐于接受。
比如,出去户外活动或者去别的教室上课时,要求小朋友一个跟一个的走,我就会说:“请小朋友们来搭小火车。
”刚开始的时候要经常提醒掉队的小朋友,如:“咦,鑫鑫的车厢怎么脱节了,快跟上。
小朋友们要注意,我们每节车厢都要连在一起,要不然‘托马斯号’就不能安全的到达目的地了。
”时间长了,小朋友就会牢牢地牵住前面小朋友的后衣襟,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往前走。
有时侯班级里会发生追跑的现象,我提醒了很多次,都没有成效,后来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告诉我,可以让小朋友们玩学小乌龟或者小蜗牛走路的游戏,幼儿会特别感兴趣的。
我按照她的话做了,果然,小朋友们特别有兴趣地参加到游戏中,还时而不时地问我:“老师,你看我学得像不像?”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班级里的这种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游戏的形式,将“老师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慢慢走”的主动行为,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再比如,针对幼儿经常会放错水杯或毛巾位置的现象,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将幼儿的大头贴贴在幼儿的水杯架和毛巾架处,让幼儿自己找自己的物品并摆放好,效果也非常好。
同样,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幼儿的好习惯是很难培养的,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管理。
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借此进行常规训练。
当幼儿玩完玩具丢在一边不管时,我就对小朋友说:“宝宝,你怎么把你的好朋友丢在桌子上不管了?他一定很伤心,以后它就不会和你一起玩了。
”“我们把你的好朋友——玩具宝宝送回家好么?”我还在区域的柜子和托盘上贴了各种小动物的图案,小朋友可以根据图案把玩具送回正确的家里。
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该送到什么地方,逐步培养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再比如,中午午睡时,经常有小朋友不爱睡觉,和其他的小朋友说话,于是,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们玩的游戏的名字叫做‘木头人’,我们一起来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一不动、二不笑、三要闭上小眼睛。
’”这样幼儿就会安静下来,一会就睡着了。
另外,儿歌在培养幼儿常规中有突出的作用。
小孩子的抵抗力弱,而他们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总是喜欢这摸一下,那摸一下。
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幼儿的洗手常规。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所以洗手时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把袖子弄湿,或者不打洗手液等。
所以,每次洗手的时候,我都要求小朋友边洗手,边念洗手的儿歌“洗手前先挽袖,哗啦哗啦淋湿手,先打手液,后洗手,手心、手背和手腕,一个地方也不漏,冲冲小手甩三下,打开毛巾擦擦手,擦完叠好放原处。
”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正确地洗手。
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经常在洗手时挤其他的小朋友,极易发生摔倒现象,所以,我在每个洗手池、小便池、坐便的前面都贴了一对小脚印,并告诉小朋友每对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要在后面排队等候。
以后,每次在洗手前,我都问他们,如“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老师说一对小脚印上面能站几个小朋友啊?”“没站到小脚印的小朋友要怎么样做啊?”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加深印象,主动规范自己的常规。
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吃饭时,经常弄得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却不好解决。
我向园长咨询了解决的办法,她告诉我要正面引导,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如:“萱宝宝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看她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老师要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
”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把饭粒掉在桌上、地上。
吃完饭的小朋友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
”除此之外,还要为幼儿提供纸巾,在吃完饭后,要求小朋友把弄到桌子、地面上的饭,用纸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上课时,经常有的小朋友不认真听讲,这时我会表扬认真听讲的小朋友,如:“文文真棒,身体坐得直直的,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我要看看还有哪个小朋友做的好啊。
”小朋友一听到这话,马上把身体坐得直直的,认真地听我讲课,渐渐地课上认真听讲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在离园的这个环节,幼儿的情绪会特别的兴奋,到处乱跑,很容易发生危险。
这时我就会让小朋友做坐在小椅子上,表扬坐得好的小朋友,并让这些小朋友和大家分享他这一天的美好时光。
比如:“小朋友们看,智林坐得多好,今天我要请智林与小朋友们分享他的‘美好时光’。
智林,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一讲,你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呀?”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幼儿,这样他们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的做好每件事。
为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我还发挥了小印章的作用。
在每一项常规环节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哪个小朋友做得好,并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盖小印章。
如:“老师表扬姗姗,洗手时能够按老师说得做,现在老师要给她盖一个小印章。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向姗姗学习。
”这样,通过表扬、鼓励、奖励,使幼儿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
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教师应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这是幼儿良好常规养成的关键。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教师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发现家长们特别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家长沟通,或者通过家园联系册向家长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常规。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的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
老师应对家长提出有关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幼儿在家中吃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鼓励家长让幼儿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老师组织孩子去洗手时,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就过去帮孩子洗手。
我见状,赶忙说,“今天活动时,宝宝们表现的都很棒,爸爸妈妈很高兴,现在呀,请爸爸妈妈站在门口看宝宝洗手,看看哪个宝宝洗的最好。
”家长听见我这么说,也都打消了帮孩子洗手的念头。
在孩子洗手时,我反复强调洗手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对孩子洗手的具体要求。
当有一部分小朋友洗好手时,我说:“现在请洗好手的小朋友来找老师搭小火车,今天啊,宝宝表现的真棒,希望宝宝们回到家里时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