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信息的处理-利用word排版《劝学》
- 格式:docx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4
《劝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汉语言文学六班院系:文学院2007级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劝学》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
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学习目标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积累文言词汇。
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自己上网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多的寻找到更多古代关于“劝学”的古诗词。
(4)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德育目标:(1)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劝学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劝学》的段落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理解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照内容主题划分。
1. 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章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明确提出了学习的主题,并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第二部分(第2-3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文章从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了学习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并提出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著名的学习方法和观点。
3. 第三部分(第4段):阐述学习的成果和影响。
文章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学习的成果和影响,强调了学习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所带来的积极变化。
二、文章赏析《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著名文章,它以劝导人们努力学习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对《劝学》的赏析:一、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劝学》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劝导人们要努力学习。
文章开篇即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文章从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针对性强,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比喻生动,深入浅出《劝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述学习的道理,这些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个比喻,让人们明白了学习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道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个比喻,则告诉人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深入浅出,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劝学》的篇章结构非常严谨,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文章从开篇提出主题,到分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再到总结全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同时,文章中的每一个比喻和观点都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使得整篇文章呈现出一种严谨的逻辑结构。
四、思想深刻,启示性强《劝学》所蕴含的思想非常深刻,它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对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张之洞《劝学篇》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号抱冰老人,清朝直隶(河北)南皮人。
张之洞出身于中国清朝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其父辈以上三世为州县官。
他在27岁时中进士,以殿试一甲第三名的资历授职翰林院编修。
同治六年(1867)年充任浙江乡试副考官,不久离京到湖北任学政。
同治十二年(1873)典试四川,就任学政。
光绪七年(1882)初出任山西巡抚。
三年后升为两广总督。
光绪十五年(1889)调任湖广总督,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离任,在此十七年间曾在1895至1896年临时代理两江总督,并在1902至1903年入京参加清末“新政”从事厘定新学制。
1907年调任朝中任军机大臣,主管学部,总揽全国教育大权。
1909年病卒,谥文襄。
张之洞的仕宦生涯长达40余年,而且大部分时间为地方官,是清朝末期最有影响的封疆大吏,尤在湖广任内,大办洋务,兴实业,办工厂,主张工业救国,成为清末杰出的洋务派代表人物。
同时,他在任地方官和主管学部期间,大力创办新学堂,改革旧书院,倡导留学教育,而且亲自参与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的制定工作,从而使得他成为中国近代最有实际影响的教育改革家。
然而,真正使得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而是他在长期的政治和教育实践基础上,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需要,在中西文化大冲突和大融合的特殊历史的环境与氛围中,全面地总结了洋务派和清王朝统治集团开明人士的政教思想,以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调和论为思想基础,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系统的教育主张,这一教育主张深远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方向及文化发展趋向,亦成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家。
张之洞一生著述颇丰,后人编有《张文襄公全集》共229卷,包括他一生撰述的各种奏议、公牍、文集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轩语》、《书目答问》、《抱冰堂弟子记》和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劝学篇》。
《劝学》优秀教案《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谓岂邪掌但耳熟若就遂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4、分角色朗读:① 先同桌练习②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③ 讨论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5、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6、质疑问难7、巩固拓展:① 试背课文(比赛)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全班讨论8、作业《劝学》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劝学》教案《劝学》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本文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
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1、法后王;2、人定胜天;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
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1、诵读的准确。
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2、学生朗读第一段;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5、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2、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论点是什么?⑵ 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 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⑷ 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六、诵读第三节1、主要步骤同上;2、文理分析:⑴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⑵ 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⑶ 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⑷ 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⑸ 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
劝学荀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掌握本文出现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德育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导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看看它们的原始出处,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輮rïu通煣有yî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生xìng通性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劝学写作结构学习写作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写作结构是写作的骨架,好的结构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并且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写作结构通常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概括文章的主题,并提出论点。
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用于展开论证,论述和说明观点。
结论部分总结正文的内容,并给出自己的结论。
对于大部分写作任务来说,学生可以采用以下经典的五段式结构:1.引言段:引起读者的注意,简要概括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论点。
2.正文第一段:阐述第一个支持论点,并给出相关论据和例子,用以支持自己的论点。
3.正文第二段:阐述第二个支持论点,并给出相关论据和例子,用以支持自己的论点。
4.正文第三段:阐述第三个支持论点,并给出相关论据和例子,用以支持自己的论点。
5.结论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对读者进行呼吁或者给出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五段式结构只是一种基本的框架,适用于大多数的学术和非学术写作。
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可以灵活调整段落数量和结构安排,确保内容有条理、连贯。
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过渡句来连接各个段落之间的内容,例如:“然而”、“此外”、“进一步说”等等。
这些过渡句能够使文章流畅,使得思路更加连贯。
此外,良好的写作结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逻辑清晰:每个段落应该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且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不同的段落之间应该有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
2.条理分明:每个段落应该只讨论一个主要观点或论点,并确保围绕此观点提供足够的相关论据和例子。
避免在一个段落中涉及过多的观点,以免让读者混淆。
3.文章整体结构:整篇文章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按照逻辑关系有条不紊地展开。
整个结构应该紧密联系,避免信息重复或者杂乱无章。
4.灵活性:写作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有时候,适当使用子标题、引用等也能够使文章更具层次感和可读性。
2024年粤教版精品教案《劝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劝学》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劝勉。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文章的历史背景。
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读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理解其深层含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课,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文章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阅读文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言文。
第三步: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第四步:解读重点句子和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和应用文章中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使用教材《劝学》和相关参考书籍。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材料提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章中的观点。
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讲解和讨论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和思考。
安排课后作业和反馈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章中的劝学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二十三劝学课文分析《劝学》是《荀子》首篇,较全面地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反映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观点。
本文节选了三段,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态度。
“劝学"是勉励学习的意思。
全文共分三部分,每个自然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论述学习的意义。
荀子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重要性,所以开篇第一句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
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就能超越原来的状态。
接着,用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论证客观事物经过加工改造后,就能彻底改变原来的状况。
最后作者由此推断,得出一个结论:人只要广泛地学习,培养道德品质,就能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是提出“思不如学”的观点。
终日苦思冥想而不学习,结果一无所获。
但是经过学习就不同了,即使是“须臾所学”,其效果也极为显著。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个观点。
接下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连设四喻,具体阐发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如同“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借助外界条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
同理,利用外物,为我所用,接受前人的知识使自己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就能获得常人没有的能力,做常人不会做的事情。
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君子之所以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在于善于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在这段中,作者分三个层次阐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第一层,阐明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
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由具体到抽象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从正面说明学习是由少到多,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启发人们只要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努力学习,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最新文档】201X届高考语文背诵篇目:荀子《劝学》-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届高考语文背诵篇目:荀子《劝学》
201X届高考语文背诵篇目:荀子《劝学》
高中部分(教材要求背诵内容)
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
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开课教师:王世燕开课班级:高一(12)班【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熟知议论文的三要素并找出本文三要素的具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提问、思考、讨论、练习、诵读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因为议论文能考察学生活跃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锋利而雄辩的论辩驳诘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议论文呢?今天我们就继续通过分析荀子的《劝学》来领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二、听朗读,理清文章结构1、指名说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2、指名说说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哪些?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一)第1段课文分析3、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学不可以已。
(荀子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4、讨论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补充解释: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5、中心论点明确了以后,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谈什么?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分说,即是全文的分论点:第二段: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段: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第四段: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劝学教案doc【标准格式文本】(字数:1500字)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劝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学习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并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3. 学生能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4.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完成作业等。
5.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外拓展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劝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设备、学习资料等。
2. 学生准备:书籍、学习用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事例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和兴趣。
2. 学习目标介绍(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解释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并希望他们能够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3. 学习方法分享(10分钟)教师分享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学习计划制定(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并鼓励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5. 学习习惯培养(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及时完成作业、复习课堂内容、做好笔记等。
通过示范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些习惯,并理解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
6. 课外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拓展活动,如参加学术竞赛、加入学生社团等。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通过整理的《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一一、学习目标:1、能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识记通假字,准确指出文言现象。
2、梳理文脉,明确文旨,并学会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手法。
3、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学习观。
4、背诵全文。
二、自主学习资源:1、课本注释与工具书。
2、网络资源(查阅荀子及《荀子》的相关知识。
) 三、学习任务:阅读链接(要求能说出荀子及《荀子》的相关知识,并背诵名句。
)(1)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劝”是“ ”的意思。
(3)名句分享: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聚焦目标1】基础知识整理。
方法:“你”出题,“我”来答,生生互查。
通假字: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在文中勾出) 【聚焦目标2】文本研习理脉明旨(一)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有声有色地讲述本文各段的意思。
(疏通字句,翻译文本) (二)精读文章,把握文旨。
第周星期年月日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 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 “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 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 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研习课文 1、 全班齐读课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处。
2、 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
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3、研习第2段(1) 学生齐读第2段。
(2) 讲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③,輮④以为轮, 其曲中规⑤。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④輮:使”弯曲 ⑤规:测圆之器虽①有②槁暴③,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
暴,通“曝”,晒。
④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③就:动词,靠近,接近④砺: 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 过错(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加工明确:蓝----青胜于 輮 绳(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他们是 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 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 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习第3段。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
3.1信息的处理-利用word排版《劝学》(1个课时)
主备人:陈超俊日期: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步骤
(2)掌握OCR软件识别文字的方法
(3)掌握WORD简单排版,图片插入,查找替换
2.过程与方法:
(1)案例演练,实践操作
(2)学生讨论
(3)练习巩固
【学习重点】
1.掌握操作OCR软件识别文字
2.掌握保WORD的简单排版
【学习难点】
1.掌握操作OCR软件识别文字
课前作业
以下作业需参照教材《信息技术基础》P43-P45完成
1.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加工处理本质都是通过完成的
2.(1)数据是信息的一种,比如六十一中信息技术成绩不错,80分以上占了50%,其中,该语句中我们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从数据表现出六十一中信息技术成绩不错。
(2)数据常常作为信息的,例如计算机二进制数是,它可以表示文本,图形,声音等。
3.(1)CPU主频:3.4GHz,该指标可以体现计算机的运行(选填:速度\容量)
目前内存容量单条有2GB、4GB,该指标可以体现计算机的运行(选填:速度\容量)
(2)参照教材《信息技术基础》P7知识链接完成
1GB=( )MB 1MB=( )KB 1KB=( ) B 1B=( )b
4.完成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课堂练习
识别文字素材.jpg图像文件里的文本,并导出到Word文件里进行排版,插入背景图,插入插图,按照要求完成对《劝学》文章的排版,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步骤1:识别“劝学照片素材.jpg”素材里的文字
步骤2:复制文本到“1.?XXX3.1”文件夹中的“劝学.docx”文件里
步骤3:WORD简单排版,通过步骤1-3完成5-8题
步骤4:查找替换,并使用自动更正功能完成第9题
5.利用OCR软件对图像文件里的文字进行识别,但是如图所示,应该先对图像文件进行(选填:设置识别顺序\倾斜校正)
6.写出以下按钮的作用,选填字母。
A.倾斜校正
B.识别(只识别选中的部分)
C.全部识别
7.
A.嵌入型
B.四周型
C.紧密型
D.穿越型
E.上下型
F.衬于文字下方
G.
衬与文字上方
第5题图
1
8.对《劝学》文章中所有的“耶”替换成红色字“也”,可使用查找替换功能操作如图所示,下一步应该选择( )
A.制表符
B.样式
C.字体
D.突出显示
9.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输入错误,可以在自动更正里进行相应的设置
则以后在WORD里打字输入“之乎者耶”,那么WORD里显示的内容将是( ),自动进行( )
课后作业
10.下列软件中,用于视频文件编排处理的是( )
A.WinRAR
B.Internet Explorer
C.会声会影
D.Microsoft Word 2010
11.下列软件可用于字符识别的软件是( )
A.TH-OCR
B.WinRAR
C.Internet Explorer
D.Microsoft Word 2010
12. 王老师使Word软件编辑完成了一份期末试卷,要将试卷中所有的“不正确”加上着重号(即修改为不正确
...),下列操作思路可行的是( )
A.使用Word Word的修订功能
B.使用Word Word的自动更正功能
C.使用Word Word的拼写与语法检查功能
D.使用Word Word的替换功能
13.小明希望以后在自己的WORD软件里打入“笑脸”两个字,WORD自动显示出^o^,下列操作思路可行的是( )
A.使用Word Word的修订功能
B.使用Word Word的自动更正功能
C.使用Word Word的拼写与语法检查功能
D.使用Word Word的替换功能
14.使用OCR软件进行文字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识别对象为“软件介绍页.TXT”
B.识别结果保存在“软件介绍页.tif”
C.图中区域①显示的是待识别的对象
D.图中区域②显示的是图像文件的内容
第14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