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
- 格式:ppt
- 大小:863.50 KB
- 文档页数:34
[原毁]
1、实词及短语:
原毁重以周轻以约艺人即其新究其旧恐恐然有得已廉不足称怠忌懦者
2、通假:有本有原 (源) 强者必说 (悦) 于言,懦者必说 (悦) 于色难已
(矣)
3、词类活用:人乐为善 (意动) 即其新,不究其旧 (形名) 外以欺于人,内
以欺于心(名状)惟惧其人之有闻(动名)吾未见其尊己也(意动)必其人之与也(动名)而望名誉之光 (名动发扬光大)
4、一词多义:
闻闻古之人有舜者 (动听说)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名名声) 以久特闻 (使动为人所知)博闻强志(名听闻知识 )
善能善事,是足为艺人矣(动擅长)其人不得为善之利(名善事)我善是,是亦足矣(名好的行为,指优点)
病吾之病也(名毛病,缺点)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形身心感到痛苦) 已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副太)学不可以已(动停止)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
原原毁(推论本原) 有本有原(根源)
与必其人之与也 (动作名,指结交的人) 怠与忌之谓也 (连和) 不与同其利者也(介和)吾与点也 (动赞同)其可怪也与(语气助词吗)
廉其待己也廉 (形少)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形正直) 物美价廉 (形价格低)
用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名指才能)用心一也(动上心)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动采用)物尽其用(名用途)
5、虚词:
以重以周轻以约(连并列)早夜以思(连修饰)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连用来)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介用)
而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连转)未少有得而止矣(连承接就)
之古之君子 (结助的)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结助取独;的) 怠与忌
古诗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翻译赏析“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出自古诗《原毁》,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
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
专题一第1课原毁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原毁》探求了诽谤丛生的根源;《桐叶封弟辩》是一篇充满现实政治关怀的力作;《朋党论》是一篇享有盛名的典型政论;《留侯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原毁”就是探究诽谤丛生的根源。文章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从古代说到当代,从“毁”的具体表现谈到“毁”的思想根源;既描述其情况,又挖掘其本源。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论述,逻辑性强,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桐叶封弟辩》,全文抓住一个“戏”字展开论述。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述方法,驳得透彻,立得自然。作者表面上像是辨别史料的真与伪,实际上是在辩论史事的是与非。《朋党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由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逐层论证,提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观点,希望统治者进用“君子之朋”,远离“小人之朋”。《留侯论》一文一反通常写法,没有全面评论张良的生平和功业,而是论述他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观点新颖鲜明,虽略有偏颇,但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第1课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逢君之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意思
逢君之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逢”指遇到;“君”指君主。解释为碰到君主做坏事,上面有喜欢他的人,下面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继续去做。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原毁》。
“逢君之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逢”指遇到;“君”指君主。解释为碰到君主做坏事,上面有喜欢他的人,下面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继续去做。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原毁》。在该文中,作者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逢君之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论证小人与君子都有“以利害为前提来衡量”的特点。因此孔子所说的小人和君子只要有利可图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君子,即使君子犯了一些小错误也无所谓。
是以善人而交者,利也。自无罪而遇祸,福也。是以善人而失身者,祸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跟从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带给你的利益是有目共睹的。倘若碰到没有罪过却招致灾祸的事情,那也是一种福气。以这种方式做善事却丧身的,也是一种福气。可见,当遇到困难时,宁可避祸也不要接受没有道理的福。古人认为,越是自然得来的,才越珍贵,才越真实,自己争取的,是人力以外的东西,是虚幻的,浮躁的。由此看来,获得君子的帮助,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幸运呢!想象着一个人被称赞、被表扬,谁不高兴?由此看来,不再做不再想美好的事,而是时刻保持警惕,观察周围的变化,严防那些伪君子,那才真正糟糕。
自无罪而遇祸,福也。这是值得庆幸的。而自己招来的祸患,也
是有原因的。大家不能凭借外物,知道某件事不对就做,否则一旦出事,害的是自己。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尽管外在环境很诱惑人,但如果过度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这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修炼内心。任何一位君子,都不会因为做错了事,而改变其本质,这就是君子的真性情。但是这样的性情却需要去学习、修炼,使自己变得完美。这样,不仅要防止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损害自己,还要学会包容,为他人着想。所以,世界的真正的君子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修养,时刻记住保持善良,谨慎待人。同时,人与人之间互相宽容、尊重,别人才能把自己放在眼里,愿意把自己托付给这样的人。
韩愈散文名篇
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被世人誉为“百代文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韩愈散文名篇,供大家欣赏。
韩愈散文名篇: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
《原毁》原文及鉴赏
原毁(韩愈)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①。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②。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③。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④”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⑤。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⑥。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⑦。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⑧。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⑨。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⑩。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儒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
一、《原毁》
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那么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缺乏称也;彼虽善是,其用缺乏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那么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那么其畏也。
原毁读后感
《原毁》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带领读者探讨了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小说以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生存故事,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小说中的主人公原毁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生活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毁没有选择沦为战争的牺牲品,而是坚强地活了下来。她用自己的双手种地、照料家人,尽管生活艰难,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小说中的原毁展现了人性的顽强和坚韧,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面对困境时,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她的坚韧和勇气让人感到敬佩,也让人深思,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是否也能像原毁一样坚强?
除了原毁的形象,小说中还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战争不仅夺走了原毁的丈夫和儿子,还摧毁了整个家庭、整个社会。小说通过原毁的遭遇,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力量,引发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原毁的故事,呼吁人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他通过原毁的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憎恶,呼吁人们追求和平、珍惜生活。小说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真实的情感,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原毁》让我深受触动。小说中的原毁形象展现了人性的顽强和坚韧,让人感到敬佩和钦佩。同时,小说也通过原毁的遭遇,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力量,引发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家庭史诗,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原毁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生活的顽强,看到了对和平的向往,也看到了对战争的憎恶。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原毁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和平,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