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中重要句子翻译的整理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学习目标】
1. 明确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2. 提炼归纳文言文释词译句的方法。
3. 掌握并能运用所讲方法给文言文释词译句。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崇明老人记
[清]陆陇其
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
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
..,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
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
..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
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
..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鬻(yù):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重点知识(节省你翻书时间)
(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一.《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
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
(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全)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当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想像。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点概述]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能根据要求对重要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对经典内容要能像阅读现代美文一样进行欣赏,对重点内容有自己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与感悟。阅读过程中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架空分析。
归纳概括要点就是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人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到答案所在的区域,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分点解答,并带回文中检验,不要漏答。
★[常见错误]
1.曲解词义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当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2.对象错位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到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选项。
3.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一般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而这几件事情在文段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4.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
5.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人物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
6.表述失度
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行事的描述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重之分。命题人在设计错误选项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和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2、肉食者
...
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
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7、牺牲
..
——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溃败)。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齐军溃败。鲁庄公正要13、齐师败绩
2020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考点总结
No.1
《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No.2
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No.1
《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
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
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
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
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No.2
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
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课内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中考必背】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中考重点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
一、《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点16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
例1:【2022·陕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 )
(2)先.天下之忧而忧( )
(3)始治.官舍( )
(4)引流.种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D.以为休息之.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答案】
1.这在……之前修建水,水流
2.B
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中考文言文12篇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复习资料
中考文言文12篇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复习资料(舒生武编辑)
一、《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什么学问的人。
二、《爱莲说》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以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三、《与朱元思书》
1、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翻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学习目标】
1. 明确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2. 提炼归纳文言文释词译句的方法。
3. 掌握并能运用所讲方法给文言文释词译句。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崇明老人记
[清]陆陇其
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
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
..,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
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
..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
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
..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鬻(yù):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