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60例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933.65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98例
郝妙兰;王丽琴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7(026)004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98例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037004)郝妙兰王丽琴魏延红常静颖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以下简称迁慢性腹泻)以肠道内外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免疫功能低下为其常见的原因。
长期腹泻必然导致热量不足,蛋白质缺乏,...
【总页数】2页(P366-367)
【作者】郝妙兰;王丽琴
【作者单位】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50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56例 [J], 黎阳喜
2.四联活菌联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陈宜宏;严浩杰
3.脾多肽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 [J], 郭丽霞
4.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31例疗效观察 [J], 刘虎
5.384例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病因分析 [J], 段武琼;周长怀;常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2岁,<1歲约50%。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但是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很关键,很多患儿因治疗手段单一,忽视中医药的治疗,腹泻时间较长,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控制,病情加重或影响预后。
小儿腹泻分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前者称小儿肠炎,后者称消化不良或单纯腹泻。
①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
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②慢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
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指连续病程<2周者;腹泻为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
小儿腹泻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①急性腹泻轻型:起病可急可缓,多由饮食原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毒引起。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每天数次大便,一般为<10次,量少,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可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
患儿一般无发热症状,可有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尚可,可数日自愈。
②重型腹泻:多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一般>10次/日,水分多而粪质少,或混有黏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脱水症状明显,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大多是因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发展而来。
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腹泻是多种病原及因素引致的消化道疾病,常以腹泻为主症,可见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相关症状。
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却因病因复杂,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本文通过文献整理从中医内外治方面对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进行综述。
旨在临床上为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儿迁慢性腹泻中医治疗迁慢性腹泻是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合称,常因多病原多因素导致的一组消化道疾病,迁延性腹泻其病程常在2周至2个月,而慢性腹泻其一般病程大于两个月,继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贫血甚至低蛋白血症、生长发育障碍,为小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目前国内外西医医学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常用液体疗法、营养治疗、补充微量营养素、抗生素等治疗[2],但如果婴儿期不建议选用抗生素,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重要性因而突显。
相对于西医的治疗,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方式多样且可互补,面对不同的病症可灵活应用。
1.中医内治法1.1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内治小儿迁慢性腹泻为临床多见治法,主要多用健脾燥湿之药,潘艳[3]等通过对小儿迁慢性腹泻近十年的文献整理发现,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使用频次最高的重要前十位共同功效为健脾益气,也认为脾虚湿盛证为小儿迁慢性腹泻最常见证型。
沈国芳[4]等学者通过51组对照实验发现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有利于提高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血锌值水平及免疫功能。
陈淑贤[5]等学者通过检索数据库并Meta分析后发现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治疗小儿腹泻中具有良好疗效,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愈显率。
张衍德[6]等学者通过将超过2个月的慢性腹泻患儿66例,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散治疗,并与服用吡呱酸、参苓白术丸治疗进行对照实验比较,发现: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效果明显,且对脾肾虚证及伤食证疗效均为100%,总有效率达95.45%。
吴頔[7]通过55组对照实验发现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0.9%,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七味利湿散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8.2%,也可说明七味利湿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108例临床观察目的研究观察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患儿不同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口服合适的中药汤剂治疗。
结果11d内患儿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成形,常规检查正常。
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遵循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原则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辩证小儿腹泻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婴儿时期,通常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大多数患儿为1岁以内。
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症。
这种病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通常有85%的婴幼儿腹泻采用抗炎、止泻补液等常规治疗2w内方可痊愈,但是也有15%的腹泻患儿腹泻持续不愈。
临床上根据患儿的病程将腹泻又可以分为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w~2个月的为迁延性腹泻[1],超过两个月的为慢性腹泻。
临床上对于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没有明显的概定区别,仅用于临床判断病情。
腹泻病因多而复杂,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威胁。
作者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滿意,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科诊治的108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49例,男59例;年龄3.5个月~7岁,平均年龄(3.5±2.8)岁;病程5~34d,平均病程(21±5.5)d。
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呕吐等临床症状,并且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大便颜色淡黄或黄绿色,大便次数4~8次/d不等。
部分患儿大便有少许泡沫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1.2 中医辩证分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和病因,分为伤食腹泻、湿热腹泻、脾肾阳虚腹泻、风寒腹泻、脾虚腹泻、气阴两伤腹泻、暑热腹泻等证型[2]。
1.3 中医辩证1.3.1 伤食腹泻伤食腹泻者19例。
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崔海莉【摘要】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
方法将6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组21例。
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剂,<1岁者1/3包·次-1,1~2岁者1/2包·次-1,>2岁者2/3包·次-1,3次·d-1,首剂加倍。
治疗1组:蒙脱石散剂剂量、用法与对照组相同;服用蒙脱石散2 h后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岁者0.5 g·次-1,≥1岁者1 g·次-1,3次·d-1。
治疗2组:在治疗1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6个月者10 mg· d-1,≥6个月者20 mg·d-1,连续服用14 d。
结果治疗1组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1%。
治疗1、2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1组(P<0.01或P<0.05)。
结论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蒙脱石散,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疗效更好。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葡萄糖酸锌;蒙脱石散;小儿;迁延性腹泻【作者】崔海莉【作者单位】获嘉县中医院儿科,河南获嘉 45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常常是原发因素和继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小儿迁延性腹泻病程长,易伴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治疗较困难[1-2]。
2010 年 1 月至2013 年1月,获嘉县中医院儿科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和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迁延性腹泻患儿2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8-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1 V ol.(3) No.2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60例临床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ing 160 cases of persistent diarrheain children i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李晓东朱桂林(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麻城,438307)中图分类号:R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1)21-0048-02 证型:IBD【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
方法:将16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8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双歧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
观察组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分三型予中药治疗。
结果:观察组80例经中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96.34%,对照组80例总有效率为70.0%(P<0.05)。
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Wester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diarrhea results. Methods: 1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dia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of 8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quadruple western medicine viable film (trade name even think Kang). Observation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ith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tongue, pulse to the three types of TCM treatment. Results: The group of 80 patients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 effective rate 96.34% of total control group of 80 patien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0% (P<0.05). Conclusion: The study group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Keywords】Integrative medicine; 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diarrhea; Efficacy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上可分为: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本文收集了2010年6月~2011年6月近一年来临床资料完整的迁延性腹泻病例1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病人,共160例,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
年龄6个月~1岁16例,1~2岁29例,3岁以上35例;对照组80例,其中男47例,女性33例。
年龄6个月~1岁28例,1~2岁28例,3岁以上24例。
1.2病例选择观察组:病程在25d内的34例,25~30d的31例,30d 以上15例;对照组病程在25d内的33例,25~30d的33例,30d以上14例。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经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双歧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
6个月~1岁每次半片,1~2岁每次1片,3岁每次2片。
每天三次,连用3~5d。
2.2 观察组观察组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分三型予中药治疗.2.2.1 脾胃虚弱型:症见久泻或反复腹泻超过1月以上,泻下稀薄不化,食后即泻,多吃多泻,一日数次,便色白或淡黄不臭,排便无力。
面黄消瘦,精神倦怠,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脉缓弱。
治宜健脾利湿止泻,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药用:苍术、煨葛根、炒白术、扁豆、苡仁、茯苓、猪苓、泽泻、炙甘草。
若腹泻经常反复,大便色淡黄,或伴有腹痛者加炮姜;腹胀,加厚朴、大腹皮;大便有残渣,加山楂,鸡内金;久泻不止,加红花、桃仁、延胡;中气下陷者加黄芪、升麻。
2.2.2 脾虚肝旺型:症见腹泻经久不愈,泻前腹痛,泻后痛不减,大便稠粘,色青绿如苔,睡眠不实,时有惊悸,舌红或舌边尖红,苔薄白,指纹青紫。
治宜益脾平肝镇惊,方用益脾镇惊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药用:党参、白术、柴胡、白芍、茯苓、陈皮、钩藤、煨木香、炒扁豆花、炒扁豆衣、防风、石榴皮、甘草。
-49-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3卷第21期2.2.3 脾肾阳虚型:症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便清稀,完谷不化,时轻时重,大便日8~10次不等,呈夜多日少,伴腹胀,腹痛,肠鸣,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睡觉露睛,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方用固真汤加减为治。
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干姜、附片、肉桂,茯苓、泽泻、煨葛根。
腹胀,腹痛者加山楂、炒苍术、厚朴;腹泻无度,滑脱不禁者加当归、丹皮、赤芍、栗壳、石榴皮,赤石脂。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1]痊愈:治疗5天内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理化检查恢复正常。
显效:治疗5天内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2~3次以上,大便性状基本正常,理化检查接近正常。
有效:治疗5天时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减少不足2~3次,大便性状改善,理化检查有所好转。
无效:治疗5天时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次数不减少或增加,大便性状无改善,理化检查无好转。
3.2 结果观察组80例经中西医治疗痊愈49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34%;对照组80例中痊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0.00%。
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祖国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生常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有关。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原因虽多,而总的说来,都与脾虚湿胜有关。
因脾为土脏,职司运化,其性喜燥恶湿,容易为湿所困而病,所谓“湿多成五泻”、“湿胜则濡泻”。
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时,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苡仁以健脾益气,使脾健胃和、脾胃纳化有权,则泻下自止;用猪苓、前仁、泽泻以淡渗利湿,使湿从小便去。
此即“别开支河”,亦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用诃子、石榴皮、赤石脂止泻。
健脾,利湿是治其本,所以以健脾利湿为主,以收敛药为辅。
标本兼治,收效甚捷。
[2]西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引起迁延性腹泻的重要因素。
首先,由于小儿胃肠道未发育成熟,胃酸少,杀菌能力差,如果过多地进食饮料,稀释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其次,小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第三,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小儿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小儿迁延性腹泻,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
人工喂养、营养不良小儿患病率高,其原因为:①重症营养不良时胃粘膜萎缩,胃液酸度降低,使胃杀菌屏障作用明显减弱,有利于胃液和十二指肠液中的细菌和酵母菌大量繁殖,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变薄,肠绒毛萎缩、变性,细胞脱落增加,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以及刷状缘肽酶活性降低小肠有效吸收面积减少,引起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②重症营养不良儿腹泻时小肠上段细菌显著增多,十二指肠内厌氧菌和酵母菌过度繁殖,由于大量细菌对胆酸的降解作用,使游离胆酸浓度增高,损害小肠细胞,同时阻碍脂肪微粒形成;③重症营养不良儿免疫功能缺陷,抗G-杆菌有效的IgM抗体、起粘膜保护作用的分泌型IeA抗体、吞噬细胞功能和补体水平均降低,因而增加了对病原和食物蛋白抗原的易感性。
故营养不良儿患腹泻时易迁延不愈,持续腹泻又加重了营养不良,两者互为因果,最终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多脏器功能异常。
因迁延性、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它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常用促进肠道菌群恢复的药物、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和敏感抗生素及支持、对症处理和营养治疗。
5 心得体会5.1 因迁延性腹泻病情复杂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综合症,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防止营养不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对于(急性)腹泻病患儿掌握治疗原则,合理用药、调整饮食,防止病程迁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促进小儿康复,必要时加强支持治疗,防止发生迁延、慢性腹泻病。
5.2 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单一型较少,复杂型较多,因此,单一药物治疗均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对于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易被患儿接受,便于在临床推广。
总之,比单纯使用西药疗效为优。
参考文献:[1]李毅.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儿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0-131,703[2]李晓东.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中医辨证施治[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1)编号:EA-11080213(修回:201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