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主义到功能可见性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4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
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
功能主义又叫“结构功能主义”第一节理论来源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对比。
2.孔德:家庭—细胞,阶级(喀斯特)—专门组织,城市和社区—实际器官3.斯宾塞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特征,初步提出了功能先决条件的思想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5.涂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6.涂所倡导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观点,对社会秩序、整合和稳定的重视,以及对结构分析的强调,都对现代功能主义又直接影响二、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7.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说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8. 拉德还突出强调了社会结构概念,指制度化的角色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的配置9. 拉德克利夫-布朗还指出了以前的功能分析所存在的“目的论”倾向,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10.马林诺夫斯基勾勒出了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11.马林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12.总之,功能主义者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以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第二节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一、社会行动理论1.帕森斯早期受韦伯的影响较大,特别重视社会行动概念,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唯意志的行动论”,此书被看作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对社会学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依赖于被行动者内化了的规范或规则,后者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2.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5.帕的唯意志论行动理论来自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三种方法论传统的批判与综合6.帕倡导的是一种主观性和选择性的社会行动概念。
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功能学派功能主义目录[隐藏]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建筑学解释文化人类学解释[编辑本段]社会学解释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流派。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可以说是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滥觞,借用当时盛行的生物学跟演化论观点,斯宾塞的社会演化理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组织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之现象正如不同的人体器官满足不同的生理机能一般。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深受这个19世纪以来颇具影响力的演化论启发,他所著的社会分工论一书中也指出人类社会组织分化跟功能特殊化之间的关系,组织之间的功能互补成为社会稳定生存的重要条件。
近世美国社会学家帕深思(Talcott Parsons)整合这些功能主义的观点,奠定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结构功能论典范。
[编辑本段]心理学解释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兴起于1890年,由于冯特的实验欠缺验证性,招致反对其主题、方法、理论的质疑声浪,进而在美国兴起功能学派(functionalism),其主要是研究个体於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功能,以此为基础理念,适应和实用便成为中心思想。
功能学派分别诞生自哈佛、芝加哥、哥伦比亚,受实用主义影响。
一般而言功能学派并无主导全学派的导领型人物。
然而自此之後,心理学的重心渐渐的从德国转移至美国。
其相关人物有达尔文、斯宾塞、高尔顿、詹姆斯、杜威、安吉尔、霍尔、卡特尔、比奈、戈达德、贾德等。
[编辑本段]建筑学解释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建筑是1950年由瑞典建筑师汉斯·阿斯普隆德(Hans Asplund)命名,主要是指一种建筑形式:藉由纯几何体,钢筋与玻璃,特别是藉由模版显现粗犷痕迹无覆盖的「素混凝土」外观,使建筑物的材料样貌清晰可见,并从他的作品看到设计历程及建筑群组,结构的组成关系。
著名的功能主义建筑, 包括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奥林匹克体育馆, 和著名的巴黎庞比度中心。
(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
语言功能观之辨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通过语言,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
在语言学中,语言功能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
语言功能观的辨析是指对语言功能观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功能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本文将对语言功能观进行辨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语言学概念。
我们来看一下语言功能观的起源和发展。
语言功能观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提出的,他在20世纪初对语言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语言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语言学家对语言功能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目前,主要的语言功能观包括功能主义语言学、脱离功能主义语言学、交际功能语言学等。
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语言功能观的特点和差异。
功能主义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功能观的理论体系,它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交际和交流。
功能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注重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
脱离功能主义语言学则是一种对功能主义语言学的批判和否定,它认为语言的功能不仅是交际,还包括思维和表达。
脱离功能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注重语言自身的特点和形式。
交际功能语言学则是一种脱离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延续和发展,它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实现交际目的和达到交际效果。
交际功能语言学注重语言在真实交际情境中的应用和运用,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意义。
我们来讨论一下不同语言功能观的应用和意义。
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语言教育和语言翻译,它通过分析和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帮助学生和翻译人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脱离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语言研究和语言规范,它通过分析和理解语言的内在结构,帮助语言学家和语言规范者更好地了解和规范语言。
交际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语言交际和语言应用,它通过分析和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帮助交际者和语言使用者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表达。
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的联系
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都是设计中常用的理论和方法。
它们之间的联系包括:
1. 目的导向: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的设计都以达到特定的目的为导向。
功能主义强调设计应该注重实际使用和功能性,而样式主义强调设计应该注重美感和表现力。
2. 一致性和清晰度:无论是功能主义还是样式主义,都追求设计的一致性和清晰度。
功能主义注重将设计元素和布局组织成具有清晰层次结构的整体,使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和使用;样式主义注重通过特定的样式、色彩、图像等元素来表达设计的风格和主题,使设计具有视觉上的一致性和吸引力。
3. 用户体验: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都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
功能主义通过设计有效的交互流程和界面布局,使用户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任务;样式主义通过设计吸引人的视觉效果,增强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和情感共鸣,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4. 实用性和创新性: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都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功能主义注重设计的功能和可用性,强调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情境进行设计;样式主义注重设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强调通过独特的样式和设计语言来区别和突出产品或服务。
综上所述,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在设计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补充且相互影响,旨在实现设计的目的和提升用户体验。
社会学研究范式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规律,以及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等。
在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常常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来进行研究,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一、功能主义范式功能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协调,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实现社会功能而存在的。
功能主义范式关注社会整体的稳定和秩序,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的相互关系。
二、冲突理论范式冲突理论范式是社会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研究范式。
它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驱动的。
冲突理论范式关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强调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以及社会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研究范式。
它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和意义构建。
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关注个体对社会的理解和解释,强调人们通过符号和交流来构建社会现实和个人意义。
四、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是功能主义范式的一种发展和延伸。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关注社会结构中的差异和变化。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既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又有变动和差异。
五、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社会建构主义范式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范式。
它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建构和解构过程,认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通过社会互动和社会认知来建构和演化的。
社会建构主义范式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社会构建性和历史演化性。
在实际的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往往会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
不同的研究范式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析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规律。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第8卷第6期2009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8 No.6Dec. 2009 [收稿日期]2009206205[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方旭东(19752),男,安徽潜山人,讲师,社会学硕士,主要从事社会现代化研究.费孝通第一次学术思想的转变:从功能主义到结构功能主义方旭东(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对功能主义的叙述习惯性不对其内部做严格区分,学界对费孝通功能主义来源和变化的认识始终模糊。
一般笼统认为费孝通是在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后才成为一个功能主义者,并且始终追随。
文章将费孝通对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的吸收和运用分成几个阶段:留英之前费孝通功能主义的萌芽时期;留英期间是受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影响最大时期;文章重点落在费孝通回国后,由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朝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转变,并且深层次从五点分析了转变的原因。
该转变的理论结晶是《生育制度》。
由此,费孝通完成了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终结和对布朗结构功能主义的超越。
[关键词]费孝通;马林诺斯基;布朗;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中图分类号]C 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973(2009)0620058206The First Change of H siao 2Tung Fei ’s Academic Theory :From Functionalism to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FAN G Xu 2dong(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China )Abstract :Academic circles usually narrate f unctionalism wit hout st rictly classifying it s internal st ruct ure ,and t hey are ambiguous on t he origin and change of Hsiao 2t ung Fei ’s f unctionalism.Meanwhile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 hat Fei Xiao tong became a f unctionalism after he acknowledged Malinowski as his master and followed him all along.The paper classifies t he different develop ment stages of Hsiao 2t ung Fei ’s f unctionalism :t he rudimentary stage of Hsiao 2t ung Fei ’s f unctionalism before he st udied in Britain ;influenced by Malinowski’s f unctionalism greatly during his staying in Britain ;he became a st ruct ural f unctio nalism of Brown from f unctionalism of Malinowski after he ret urned home f rom abroad.The paper lays specialemp hasis on analyzing t he last stage and concludes five causes bringing about t he change which makes him accomplish The Instit utions for Rep roduction.Therefore ,Fei Xiao tong completed t he f unctionalism of Malinowski and t ranscended t he st ruct ural f unctionalism of Brown.K ey w ords :Fei Xiao tong ;Malinowski ;Alf red Radcliffe Brown ;Functionalism ;St ruct ural f unctionalism 学界的大众倾向是,功能主义学派出现在英国人类学界,是20世纪20年代。
社会学社会学理论核心要点梳理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其理论核心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
这些理论各有侧重,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梳理这些理论的要点并进行适当的分析。
一、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联系,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
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平衡。
这一理论的核心要点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功能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等。
首先,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社会结构包括了社会制度、组织机构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功能的基础,不同的社会结构将产生不同的社会功能。
其次,社会功能是指社会结构所具有的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社会功能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社会结构的正常运作所产生的明显结果,而隐性功能是指社会结构所产生的一些隐藏或非预期的影响。
最后,结构对功能的影响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
该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对社会功能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结构将决定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发展。
二、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它认为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冲突之中的。
冲突理论关注社会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问题。
该理论的核心要点主要包括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等。
首先,社会不平等是冲突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社会阶级和利益集团组成的,不同的社会阶级在社会资源和权力分配方面存在着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
其次,阶级斗争是冲突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和对抗。
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最后,社会变革是冲突理论的核心关注点。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社会变革是社会冲突的结果。
社会变革可以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等方式实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功能主义理论第六章功能主义理论(Functional theory)教学⽬标与要求:1、了解功能主义的源起、特征与基本观点2、掌握帕森斯功能主义的观点与思想脉络3、掌握默顿的中层理论及为发展功能分析⽽提出的功能分析范式4、亚历⼭⼤和卢曼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新发展第⼀节功能主义及其特征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中有着长期的历史。
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
涂尔⼲、拉德克⾥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孔德、斯宾塞和帕累托强调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涂尔⼲则强调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
⼀、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功能主义的先驱之⼀---奥古斯特·孔德孔德被公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
他受⽣物学的影响,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
社会静⼒学研究的是社会秩序,是社会诸要素间相互依赖的有机体,这些要素都为维持社会稳定发挥着作⽤。
他认为“社会静⼒学的⽬的在于研究社会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相互作⽤和反作⽤的相互规律”,据此孔德提出了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的基本假设。
孔德也因此成为“最早的社会功能学家之⼀”①。
他反对将个⼈视为基本的社会单位,“真正的社会单位是家庭---如有必要,还可分解为构成家庭基础的夫妇”②。
因为个⼈是从家庭中被注⼊社会的,家庭为个⼈提供了统治、服从与合作的经验;同时,在家庭中,个⼈的利⼰主义倾向才有可能被抑制,⽗母与⼦⼥间的关系将过去和未来联系在⼀起。
与通过有形的物质形式连成⼀体的⽣物体不同的是,社会是通过语⾔、分⼯和宗教连结为⼀体的。
孔德认为,分⼯使⼈们意识到彼此间的依赖和合作,但过多过细的分⼯也使⼈⽚⾯发展,助长个⼈主义,为此有必要建⽴外部机构进⾏道德协调。
⽽宗教政委⼈们的⾏为提供了共同遵守的原则,它能促进⼈们的情感联系,是社会秩序的强⼤粘合剂。
社会动⼒学研究的是社会进步,是从动态的⾓度研究⼈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孔德坚信⼈类社会必然是向前发展的。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是人类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观点,它强调社会文化现象和行为的功能或目的,以及它们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文化习俗、行为以及社会制度等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而存在的。
功能主义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学领域,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Émile Durkheim提出。
在人类学领域,英国人类学家Bronislaw Malinowski被认为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其著作《阿拉法德群岛的魔法、科学与宗教》中提出的“功能论”理论,成为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现象和行为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中各种需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互相关联和相互依存性,认为每个文化习俗和行为都起着特定的功能,并且它们的存在和流行必然是因为它们能够帮助社会中的人们达到某种目的。
功能主义理论在人类学领域中曾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比如它过于强调社会的稳定性,忽略了社会变迁和冲突等问题。
但是,功能主义观点的核心思想仍然对人类学研究产生着影响,特别是在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分析上。
研究理论有哪些研究理论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用于解释、分析和预测现象的一种解释框架。
它是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知识体系,对于研究问题的发现、理解和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理论。
1. 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实践规律;演绎法是指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通过逻辑推理从基本原理推导出具体结论。
归纳法和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推理方法,用于从已知事实中推导出新的知识。
2.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社会成员在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角色,这些功能和角色相互依赖、互补、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社会变革的动力来源于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和斗争。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稳定和不平等的存在,关注社会中的权力、阶级、种族、性别等问题。
4.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意义是通过符号交流和相互理解而建立起来的。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社会中的日常交往和互动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理解。
5.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各个社会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6.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们共同构造和赋予意义的,社会的现实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出来的。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社会中的文化、符号和人们的解释。
这些研究理论都提供了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基本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可能采用不同的理论,由于研究问题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会结合多种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得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功能主义范式又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或者被称为社会系统理论(social system theory),是由孔德和斯宾塞的一个论点衍生出来的:每个社会实体,不论是一个组织或是整个社会,都是有机体(organism),和其他的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系统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每一部分都有功用。
打个比喻来说,人身体的每个部分(如心、肺、肾、皮肤、大脑等)都各司其职。
除非每个部分都发挥功用,否则一个人就无法存活,同时,每个部分脱离了人体也无法单独存在。
又如一辆汽车,把汽车当成一个系统,包括发动机、轮胎、油箱等等,每一部分对整辆汽车都有各自的功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才能在道路上驰骋。
一旦把它们分开,每个部分就没有太大的用处了。
在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功能主义范式的核心方法在于把社会看作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整体结构,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是整体结构或系统的和结构成分,他们的存在或变化对社会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
正是结构要素所发挥的功能,社会系统才得以维持运转。
例如,运用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的社会科学家,可能会把警察的功能当作是执行社会控制,鼓励民众遵守社会规范,并且让违反规范的人接受司法制裁。
不过,我们也可以反问:罪犯的功能是什么?在功能主义研究范式下,我们可以把确保警察有事情做当作是罪犯的功能。
在类似的观察中,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犯罪和惩罚提供了社会价值再认定的机会。
抓小偷和处罚盗窃行为确立了集体对私人财物的尊重。
1.3.2.1阅读材料:功能主义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流派。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可以说是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滥觞者,借用当时盛行的生物学与演化论观点,斯宾塞的社会演化理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组织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之现象正如不同的人体器官满足不同的生理机能一般。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深受这个19世纪以来颇具影响力的演化论启发,他所著的社会分工论一书中也指出人类社会组织分化跟功能特殊化之间的关系,组织之间的功能互补成为社会稳定生存的重要条件。
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取向第一部分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 )一结构功能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半期,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的快速上升时期,发展和稳定是社会的主要问题,教育在其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为此功能学派由此产生。
功能主义理论的思想有其悠久的历史,直接源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
例如,斯宾塞的“生物有机体说”,19世纪的“社会有机体说”等。
这种理论是对18、19世纪“功利主义”的反动,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社会学家归纳,后又经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的研究发展,最后集大成于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并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社会学的主导性理论。
虽然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冲突理论的冲击,但在当代教育社会学中仍有重要作用。
二结构功能主义概念阐释结构指结合、构造之意。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作用。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是社会学中一个主要的理论,它又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共识理论(consensus)或均衡理论(equilibrium theory)。
功能主义是对共同利益的一种理论探讨:社会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或和整个社会体系的关系。
强调这样的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功能主义还被称机能主义。
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
主要是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三功能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它的逻辑起点我认为源于对社会系统“均衡”的思考。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理解更容易些。
它的内部逻辑结构可以理解为“对社会和社会中的机构的功能分析”以达到社会的整合、平衡和稳定。
四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创始人主要以英国的斯宾塞和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
后发展为两个分支学派,一派是以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社会功能文化学派”,另一派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为首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